创新驱动推进上海“十二五”转型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35:15

创新驱动推进上海“十二五”转型发展

——“十二五规划与上海转型发展”专家座谈会综述
日期:2010-09-14 作者:田晓玲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记者  田晓玲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本报联合主办的“上海‘十二五’规划大讨论”开展两个多月来,先后发表了10组22篇理论文章,受到各界关注。为了总结这次大讨论的成果,上海市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本报日前联合召开“‘十二五’规划与上海转型发展”专家座谈会。本市有关城市规划、经济和产业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发展以及财税法律等方面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对上海制定“十二五”规划及未来五年的转型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一、期待上海的全方位转型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面临更综合、更全面的转型。对此,上海市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金海研究员概括了上海未来五年可能出现的六大转型:1、功能转型。上海历史上曾经从一座工商业城市成功地转型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向全球城市目标发展,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相适应;2、产业转型。上海将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形成一批高科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社会转型。上海将更加注重民生、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同时借世博会契机大力推动文化发展;4、空间结构转型。上海未来的发展核心将从市中心转向市区与市郊新城联合发展,共同推动上海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5、发展动力转型。未来上海的发展将更加依靠自主创新,更加依靠启动内需。6、制度转型。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型将会最终带来全面的制度转型。
    
    “十二五”上海的城市规划,应当能体现上海城市的全面转型。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围绕“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功能转型,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型:1、实现市域规划向与长三角规划整体衔接的转型。“十二五”期间,上海要从6000平方公里拓展到整个长三角,同周边城市加以系统连接;2、推动中心城区向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转型。要使上海中心城区周边形成若干个新城;3、“四个中心”的建设进程,将推动上海整个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实现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从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型;4、鉴于上海是人多地缺现象非常严重的城市,“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实现从土地利用低效向土地利用高效的转型;5、上海的城市规划管理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型。
    
二、服务业乃重中之重
    
    在上海“十二五”的转型中,服务业发展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王德忠认为,上海“十二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要更多地着眼于增强服务业的辐射力,要从主要服务于本地,发展到服务全国乃至全世界,要从原来集中在市中心,转到向郊区拓展。为此,他提出:进一步拓展上海要素市场的服务功能,通过市场竞争达成全国性市场,并参与到全球的资源配置和要素定价;推动服务业的跨区域兼并与重组;积极培育和发展功能性服务业;推进上海郊区的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郊区比重;推动依托信息技术的服务业发展。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钟贤宾也认为:上海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城市型经济结构,应当说已达成基本共识。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强辐射性的智力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也应当说不会有太大的争议。关键是如何发展这些智力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钟贤宾看来,发展的动力在社会、活力在民间、创新力在人,关键在于政府转换观念、转化角色、转变职能。
    
三、创新开辟城市转型新空间
    
    创新,是上海“十二五”期间实现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看来,上海“十二五”期间的创新举措,关键在于集成和融合。鉴于原有的政府组织体系阻碍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就必须通过打破原有的政府体制的分割,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政关系的新融合,使政府各部门在新的综合目标中形成全新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此外,还要实现本地与外地企业的融合,科技、市场与企业组织方式的融合,产业与金融之间的融合,并且实现对既有的存量商务模式加以集成和创新。集成与创新,才能开辟上海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新天地。
    
    上海“十二五”时期要实现转型,需要有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政策和法制环境。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认为:“十一五”期间,上海的财政收入出现了超常增长,“十二五”期间要想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必须看到经济增速可能减缓与收入分配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为确保上海“十二五”期间的财政收入增长,就要保持实体经济的增长,同时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就此而言,上海的公共财政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就在于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力度,使服务业的发展能做大规模、提升层次。而加大服务业的发展,核心又在于变革财政税收体制,扫清财政税收的制度性障碍。要从经济型税收转向财产型、社保型和综合型税收;政府要调整开支重点,即从城市建设为重点转向服务民生为重点。
    
    而谈到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法制环境问题,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副所长赵卫忠则特别强调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
    
四、社会文化发展助推城市转型
    
    人的转型与文化的发展,是上海“十二五”期间城市转型的重要因素。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教授提出:上海要有志于在“十二五”期间成为现代公民社会率先发展和发育的地方。在城市规划、科技创新、观念创新的同时,上海面临着人的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目前,上海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二元结构问题也提出了新的社会需求,为此急需提高整个社会的保障水平和质量,其中特别需要制度层面的创新。这种转型和创新的动力不能仅仅来自于政府,还要期待社会组织的发展所开辟的全新空间。新的社会需求,可能会催生人们的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开发生活型服务业应当成为上海“十二五”期间的新尝试。
    
    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则特别强调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上海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上海“十二五”期间城市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凯和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总经济师唐忆文都谈到,“十二五”期间,上海要着力把转型的制约因素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因素,努力推动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公众持续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做贡献。
    
    上海市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研究员在小结时认为,从科学发展到转型发展,是要靠创新来驱动的,上海在“十二五”期间要突破原来的路径依赖,增强发展动力,找到新的路径,为此,就需要发散性思维方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经验,考察特大城市转型的切入点究竟何在。只有突破了原有的约束条件,才可能拓展出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此次“上海‘十二五’规划大讨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