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商颂·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5:35:48

 

《诗·商颂·那》

 

123与,置我鞉4鼓。奏鼓简简5,衍6我烈7祖。汤孙8910,绥11我思12成。鞉鼓渊渊13,嘒嘒14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於赫汤孙,穆穆15厥声。庸16鼓有斁17,万舞18有奕19。我有嘉客,亦20不夷2122。自古在23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24。顾25予烝2627,汤孙之将28

【译文】美好交往安闲交,设置我那小鞉鼓。奏响鞉鼓来挑选,从容而乐显赫祖。汤之子孙献神来,安抚使我司法成。鞉鼓声响远渊博,清脆管声来和鸣。既是协调又平和,起落依我玉磬声。呜呼显赫汤之孙,和睦美好都动听。平常之鼓或有坏,文舞武舞都很美。助祭嘉宾皆光临,不也平和也高兴。从那远古看到今,先民都要行祭祀。早晚温和又恭敬,从事祭祀皆严谨。考虑我家秋冬祭,汤之子孙来供养。

【说明】这亦是一首在祭祀仪式现场所诵唱的歌,这是祭祀成汤王的一次祭祀仪式。成汤王是商王朝的建立者,原为商族部落领袖。主癸之子。传说名履,又称成汤、武汤、武王、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或唐,亦称大乙。西周甲骨与金文称成唐。据史书记载,商族从始祖契到汤,曾先后迁居八次,至汤定居于亳。夏末自孔甲始,荒淫无度,力量渐衰,至桀时更甚。汤定居于亳,为灭夏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汤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共同辅助国事,又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的联盟韦(在今河南滑县)、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部落、方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伐夏。汤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桀大败,逃至南巢(在今安徽巢湖),汤放桀而归于亳。此后三千诸侯大会,汤时为诸侯,被推为天子。三让,诸侯不从,于是汤即天子之位,建立商朝。

“《诗经》中辑有《商颂》五篇,即《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最早谈到这几篇《商颂》来历的,是鲁国有学识的大夫闵马父。闵马父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初期的人,与季札、晏婴、叔向、师旷、子产等同时,是孔子同时代的前辈。据《国语·鲁语》载,闵马父于周敬王三十三年(鲁哀公八年,公元前四八七年)说道: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乐官),以《那》为首。其辑之乱曰:“自

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先圣王之传恭,犹不敢专,称曰:

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

 

由闵马父的话中可以看出:‘以《那》为首’的《商颂》是‘商之名颂’,是经过长时流传从而为人所习知的商代著名的颂歌;这些‘商之名颂’是‘先圣王之传恭’的制作,是先代圣王制作的垂训诗;这些由‘先圣王’制作的著名的《商颂》,曾在周幽王、周平王(公元前八世纪)时,由殷商后裔宋大夫正考父(孔子上七世祖)请周司乐大师考校过一遍。由此可知,《诗经》中的《商颂》是殷商遗留下来的诗歌”〔《中国文学》(第1分册)附录一《商颂考》)。

从这首《那》可以看出,在殷商时代,人们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神,人只是配祭。但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的祟拜也由殷商时代逐渐开始了。农业种植在殷商时期就已逐渐普及,相比于游牧生活,农业劳动是要累许多,辛苦许多,但是定居生活,再加上农闲时间,人们对于安闲有了更多的认识。而统治者的安闲时间也就更多。本歌就是针对安闲问题向神及祖先的报告。

—————————————————

【注释】1.猗:(yi衣)《诗·卫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诗·小雅·巷伯》:“杨园之道,猗于亩丘。”《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这里用为形容长而美好之意。

2.与:(yǔ雨)《书·太甲下》:“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管子·八观》:“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庄子·大宗师》:“孰能相与无相与。”《礼记·曲礼》:“生与来日。”这里用指交往、交好之意。

3.那:(nuó诺)《诗·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国语·楚语上》:“使富都那竖赞焉。”这里用为安闲之意。

4.鞉:(tao陶)《诗·周颂·有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荀子·乐论》:“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杨柳桥注:“鞉,本作轺。”《玉篇》:“鞉,如鼓而小,有柄。”这里用为一种打击乐器之意。

5.简:通“柬”。《书·多士》:“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简,假借为柬。”这里用为选之意。

6.衎:(kan坎)《易·渐·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毛传:“衎,乐也。”《尔雅·释诂上》:“衎,乐也。”《六书故·人九》:“衎,徐行从容也。”这里用为舒缓、从容而乐之意。

7.烈:《书·洛诰》:“以予小子扬文武烈。”《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周颂·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韩非子·忠孝》:“古之‘烈士’,进不臣君,退不为家。”这里用为光明,显赫之意。

8.汤孙:泛指商汤王后来子孙。

9.奏:(zòu揍)《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诗·大雅·灵台》:“矇瞍奏公。”《诗·商颂·长发》:“何天之龙,敷奏其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说文》:“奏,进也。”这里用为进献之意。

10.假:(ge革)《易·涣·辞》:“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商颂·玄鸟》:“四海来假,来假祁祁。”郑玄笺:“假,至也。”《管子·小匡》:“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广雅·释诂一》:“假,至也。”这里用为“至、到”之意。

11.绥:(suí随)《书·汤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这里用为安抚之意。

12.思:《诗·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诗·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郑玄注:“思次若今市亭也……郑司农云:思,辞也;次,市中候楼也……玄谓思当为司字,声之误也。”《易·临·象》:“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礼记·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名·释言语》:“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思,假借为司。”这里用为司法之意。

13.渊:《诗·邶风·燕燕》:“其心塞渊。”《诗·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诗·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管子·宙合》:“若晦明,言渊色以自诘也。”《小尔雅》:“渊,深也。”这里用为深远、渊博之意。

14.嘒:(hui会)《诗·小雅·小弁》:“鸣啁嘒嘒。”《诗·小雅·采菽》:“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说文》:“嘒,小声也。”形容小声或清脆的声音。常用于蝉声、铃声和管乐声,多叠用。

15.穆:《书·酒诰》:“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诗·大雅·假乐》:“穆穆皇皇。”《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毛传:“穆,美。”《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荀子·赋》:“涽涽淑淑,皇皇穆穆。”这里用为和睦、美好之意。

16.庸:《尔雅》:“庸,常也。”《荀子·不苟》:“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战国策·魏策》:“此庸夫之怒也。”《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这里用为平常之意。

17.斁:(dù杜)《书·洪范》:“彝伦攸斁。”孔传:“斁,败也。”《诗·大雅·云汉》:“耗斁下土,宁丁我躬。”郑玄笺:“斁,败也。”这里用为败坏之意。

18.万舞:商周时代的一种舞蹈,分文舞与武舞两部分。《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19.奕:(yi义)《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小雅·车攻》:“四壮奕奕。”《诗·大雅·韩奕》:“奕奕梁山。”《方言》:“自关而西,凡美容谓之奕。”这里用为很美的之意。

20.亦:(yì艺)也…也…;又…又…——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战国策·魏策》:“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1.夷:《书·尧典》:“厥民夷,鸟兽毛毨。”《诗·召南·草蟲》:“我心则夷。”《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诗·周颂·天作》:“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楚辞·九怀》:“羡馀术兮可夷。”《吕氏春秋·似顺》:“往而夷夫。”这里用为平和、平易之意。

22.怿:(yi义)《书·太甲上》:“惟朕以怿,万世有辞。”《诗·邶风·静女》:“说怿女美。”《诗·小雅·节南山》:“既夷既怿,如相酬矣。”《诗·大雅·板》:“辞之怿矣。”《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怿。”《广韵》:“怿,悦也,乐也。”这里用为高兴之意。

23.在:(zài再)《易·小过·六五》:“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大戴礼记》:“存往者,在来者。”这里用为省视、观察之意。

24.恪:(kè客)《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礼记·祭义》:“严威俨恪。”《孔子庙碑》:“追存二代三恪之礼。”《鲁峻碑》:“敬恪恭俭。”《说文》:“恪,敬也。”《字林》:“恪,恭也。”这里用为谨慎、恭敬之意。

25.顾:《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书·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诗·商颂·烈祖》:“顾予烝尝,汤孙之将。”《楚辞·屈原·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里用为顾虑、考虚之意。

26.烝:《书·洛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诗·小雅·天保》:“禴祠烝尝,于公先王。”毛传:“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诗·大雅·文王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诗·周颂·丰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诗·商颂·烈祖》:“顾予烝尝,汤孙之将。”《管子·八观》:“丧烝不聚,禁罚不严。”《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古代特指冬天的祭祀之意。

27.尝:(cháng长)《诗·小雅·天保》:“禴祠烝尝,于公先王。”毛传:“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诗·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诗·商颂·烈祖》:“顾予烝尝,汤孙之将。”《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里用为在秋季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之意。

28.将:(jiāng浆)《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享,或肆或将。”《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尔肴既将。”《诗·商颂·烈祖》:“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这里用为供养、奉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