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德育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8:14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以学生为本,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天下第一大事!但人的培养对于学校而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要注重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学业和办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真正把学生从僵化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德育教学在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方面是其他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德育教育教学中必须:1、坚持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动摇,防止短腿教育和短视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应该体现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既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要培养学生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既要重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在应试教育为目标的大环境下,教师教学围绕学生的分数来进行,职业学校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明显不适应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如今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方式,把技能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把中职学历教育、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等同于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把学校的教育等同于企业的岗位培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和农民工争岗位!这样的短视教育行为怎么能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这怎么能体现科学发展观?只重视学生的文化基础,不重视技能等能力的培养不行,但只重技能,忽视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不行,只抓一点不计其余的教育是短腿教育,而这种教育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德育教育以指导学生行为最终目的,它将终身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它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2、坚持德育教师在德育理论教育的主力军地位,防止出现德育理论教学谁教都行的现象。长期以来,德育教师在学校德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他们扎实的理论根底,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变化的敏捷的观察能力,运用理论知识看待当今社会状况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其他教师无法比拟的。因此德育理论教学也是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作为德育课教师要从自身的角度找差距,一个人的地位是靠自己争取的,要靠教师自己在德育教学中的卓有成效、在培养学生中的卓有成效来提高自身的地位。3、坚持德育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不动摇,防止德育课可有可无的倾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员育人主要体现在德育教育。但不能以学校的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来代替德育课,也不能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搭授”德育来代替德育教育。德育理论是系统的、全面的,现行德育教材的科学性、对人的作用的持久性是勿容质疑,德育教育以指导学生行为最终目的,它将终身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它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4、坚持正确的学生观,统筹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教好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职责,变要学生适应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主动适应学生。既要看学生今天学了什么,更要看学生今后能学什么、能干什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才之路,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二、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德育是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所以德育的功能,首先是指导人的思想,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告诉学生人是在一定的规范中生存和发展的,离开了一定的规范将失去秩序,而没有秩序的世界是可怕的。其次,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规范人的行为,德育不断的指导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应该做什么,你必须做什么。如果一个人能遵守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信条,那么他起码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教育学生的任务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人的一切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合格公民的基础上。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呢?1、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来服务学生,德育教育必须为学生现在服务,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终身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将近30年,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在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更快,能力更强,思想更开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能力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此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我觉得,教师在教授知识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服务者,学生心灵的启迪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正确的道德理论来影响学生、指导学生,既要重视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教育内容既要有益于学生的现在,更要有益于学生的将来。教师不能再高高在上了,教师只是学生的良师是不够的,还必须是学生的益友。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2、通过教授观点、理论来指导学生行为,最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们讲授知识的目的最后要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或者要指导学生的行为。所以教师无论是备课、讲课还是课外辅导必须从学生能解决问题、指导行动的实际出发。如讲法律知识必须重视学生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只有懂得维护自身权益的人,才会尊重别人的权益;学习经济知识要让学生在掌握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怎样经商、怎样创业;学习职业道德,要在熟悉职业道德基本内容规范的基础上,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从内心深处认识遵守道德的重要性;学习职业指导就是要让学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劳动者有哪些权益等,要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思想情感因素,通过演讲、谈感受、谈体会,把知识融入到思想感情中去。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而单纯的说教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如在讲授“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时,我们在上课前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调查:你每天有多少零花钱?用在哪些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然后在课堂上要学生回答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这样学生就知道哪些消费是适度,哪些消费是合理,哪些消费方式是健康的,进一步得出消费水平必须适度,消费结构必须合理,消费方式必须健康的结论。如在讲授价值规律时,要求学生调查某一农副产品价格的变化来认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在讲授所有制形式时,要求学生调查学校所在地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又如在讲授股票时要求学生参观证券交易市场,谈谈对股市的观感 。这些不仅要求学生如实完成调查任务,而且要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评定等级要在学科成绩中占一定比例。经济基础知识备课组在期初就把本学科要求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的题目、内容、要求等,以书面形式告诉学生,学生通过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完成调查任务、完成调查报告。如在讲解企业的兼并、破产时组织了学生举行“面对父(母)亲的失业”的谈心会,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增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父母、关心父母,从而尊敬父母。通过这样的活动,把课本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感情中去,真正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同知识、感受知识、消化知识,从而避免书本知识与学生情感的脱节,达到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这样的实践体验与情感共鸣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3、坚持德育教育与行业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职业活动决定职业道德的角度看,职业道德表现为"职业化"、"角色化"的特征。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及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受教育者从事的行业有针对性的施教。比如,对IT行业的员工重点讲授网络职业道德,对财会行业的员工重点进行"不做假账"的教育,对超市收银人员重点进行热情接待、礼貌待人、细致周到的教育,对银行职员进行耐心细致、廉洁的教育,对领导干部进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取的教育等。4、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道德重在行动,也是易于实行和检查的道德,但是,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自发性的。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必须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经过人们的自觉努力,才能逐渐树立起来。道德和法律尽管约束的形式和范围不同,但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社会上有许多例子说明,由于个别职工不遵守职业道德进而触犯了法律,说明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如进行忠于职守的教育,可以联系法律对渎职行为的规定;进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可以联系《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规定;进行文明生产意识教育,可以联系有关生产操作规程的规定;讲注重信誉,可以联系有关《合同法》的规定;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可以联系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是职业道德的模范,同时又是遵守法律的标兵,这才是人正常发展的根本保证。5、认真用好国编德育教材,开发德育校本教材现行的德育教材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经济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就业指导》等,作为国家教材我们必须用好。但在新的形势下,学生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亟待我们给予学生指导,因此应通过编写校本教材,以选修课的方式来强化育人功能,如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德教育、恋爱婚姻教育、感恩教育等。用好现有国编德育教材是要强调德育课的学科功能,开发德育校本教材主要是要强化育人功能,双管齐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总之,德育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关注学生将来的的终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德育课教学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