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潮头的改革者”谷牧以“抗潮流”自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8:24

“站在潮头的改革者”谷牧以“抗潮流”自勉

  • 亲历者揭国宴改革 现只保留“三菜一汤”
  •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何大多失败?

  花木葱茏,四壁书香,书屋里摆满了奇石、砚台。


  出生山东儒乡、读过七年私塾的谷牧晚年寄情传统文化,主持中国孔子基金会,抢救恭王府遗址。季羡林说,在知识分子心中,谷牧是“可以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党内领导”。闲暇时,他喜欢小酌几杯,打打高尔夫球、台球,偶尔带上孙子孙女去中南海散步,享受天伦之乐。


  但在这位改革者的心中,一直没有放弃对特区的关注,对中国改革走向的思考。


  他晚年喜欢每天剪报,用蝇头小楷来写日记。去世后,子女整理遗物才意外发现,有一个宣纸本上密密麻麻地贴着谷牧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邓小平不同时期的照片,可见他内心深处对于这位老上级的缅怀之情。与任仲夷、吴南生、梁广大等广东的“老战友”聚会时,他也举起酒杯,畅论时局。


  在他的“九藤书屋”中,我们赫然看到了一块海底石,刻着“抗潮流”三字。这是他在文革中专门请人刻的。


  一个站在潮头的改革者,为何要“抗潮流”?


  身边工作人员说,这不同于毛主席的“反潮流”,主要是抗“左”的潮流。从土改开始,谷牧就开始警惕要抗“左潮”。


  次子刘会远说,谷牧一生深受周恩来总理影响,恪守理性、常识与“中庸之道”,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关系。他心中有定见,不跟风,不被潮流裹挟。这是“抗潮流”的真义,也是他留给后来者的大智慧。


  采访时间:


  2010年7月14日


  对话人物:


  刘念远(谷牧长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某部退休少将)


  刘会远(谷牧次子,深圳大学退休教师、区域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心忧世风,晚年“经常不安”


  2009年,谷牧去世前夕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工作的回顾与思考》一文,系统总结了“过来人”的十点经验。


  “我们共产党人要过的不止是一条河,我们要蹚过改革开放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河。”他强调,“摸着石头过河”的关键是在务实地过河,而不在乎本本上规定死的什么纲、什么线。


  这位一生饱受“左”祸的老人谆谆教诲:对于已经证明是僵化的错误的东西,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在全党予以摒弃,否则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影响还会卷土重来。


  南方日报:据说谷老晚年很关心社会风气。


  刘念远:父亲在回忆录中说,在我分管对外开放工作期间,我时常感到,硬任务确实抓得很硬,软任务则相对抓得较软。与物质文明建设比较,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还不够理想,还有一些隐忧。作为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的“过来人”,我经常为此而不安。


  他说,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绝不能持“经济搞上去,一俊遮百丑”的态度。如何抵制国外的腐朽思想影响,如何抵制社会丑恶现象,如何厉行廉政,如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都亟待抓紧抓实,并且要长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