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从发展的内在要素看“十二五”规划--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4:28

  本月中旬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决定十二五规划,规划将确立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由于“十二五“时间跨度是从2011年至2015年,这是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步五年,距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还差五年。因此,这个时段意味着是实现阶段性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和冲刺阶段,意义十分重要。

  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体系完善的工业大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从相对封闭的大一统社会到走向开放的多元化社会,五年规划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过 “八五”到“十一五”这四个五年规划共20年,我国又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开放度实现了大的跨越,基本奠定了一个走向开放文明的大国地位。

  由于五年规划(过去称为计划)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主要结合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环境制定,需要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着眼于国家发展的经济路径,同时也体现社会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和延展性。因此,我们观察每一个五年规划,既要用历史的、动态的眼光看待,也要从其发展的基本主线、选择路径和动力因素上去把握。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四个五年规划,思路、路径和重心都十分明晰。这四个“五年规划”时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经济运行最平稳的时期,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多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国情的阶段性特征:“八五”时期,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基础,“九五”时期,确立了开放经济的制度框架(我国全面加入WTO);新世纪的两个五年规划全面奠定了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顺利地度过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经济发展理念由赶超型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式从量的扩张全面转向了质的提升。回过头来看,每个五年规划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经阶段,似乎都不可以简单地去跨越哪个阶段。

  如果把国家经济看成一个大的生产函数的话,我国经济总量扩张目前已基本按照预期目标得以实现,接下来的十年中(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财富增长翻番的目标,着力点就是要通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这些生产性要素的进一步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和能力提升,来强化经济成长的内在动力,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十二五时期,这个目标只会渐进性实现,但必须进行冲刺。

  从劳动力要素看,十二五时期我们还将享受一段人口红利,但人口增长的边际效益已经明显递减。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速,将有更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需要彻底转变为产业工人。一方面,需要加快城乡统筹步伐,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破除体制障碍,并通过加快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满足后备劳动力文化教育素质补给和产业升级对现代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城乡服务业发展,改变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分层次吸纳劳动力。能否解决好就业和贫困问题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十二五规划中的国民教育改革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将令人关注。

从资本要素来看,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技术资本的结合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未来五年将变得更加扑簌迷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遏制大资本集团的垄断和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生存空间之间不断寻找灵活性和平衡性,政府的调控手段主要是金融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需要更加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宏观政策的着力点是要调节好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际、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进退关系,并通过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市场,构建可持续性的、多层次的成熟资本市场和监管体系,来促进社会资本活力的迸发。十二五规划就此应当有比较明确的指向。

  从技术要素来看,技术变革将因为人类越来越多地面临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的支撑困境而变得更加迫切和迅速。能源技术、材料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安全技术等将成为未来产业升级发展并抢占利润空间的主要领域。十二五时期自然也是我国一批新型战略性产业形成、成长的重要时期,但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新技术能否大规模产业化以及技术产业能否规模化、市场化,究竟主要是依靠政府集中力量推进更有效率和可能,还是依靠市场力量的自发生成,目前看国内外还是没有一个统一路径。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突出看点应当是未来五到十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走向,而其背后的科技创新政策和规划路径将是一个重要观察点。

  再一个就是社会组织方式的变迁。在最初的生产函数中,人们还没有引入组织结构作为生产要素。而在现代社会,社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因素。从诺斯对经济史的研究中发现制度变迁的价值,到熊彼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思想贡献,将组织到制度的变革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已经为经济社会学家广泛接受。在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通过社会变革和组织关系的调整,实际上已经成为过去以至于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改革动力。因此,十二五规划,如何描述社会管理创新,并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或许成为我们观察审视这个规划一个最大亮点。(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
胡敏:从发展的内在要素看“十二五”规划--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胡敏:从发展的内在要素看“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超越式继承:从中国道路的选择看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福建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分组讨论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侧记--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陈少峰: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从“保护少数”看党内民主的深化--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关于制定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 谁将毛泽东从人造成“神”:看毛泽东个人崇拜--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王长江:抓制度正文风,推进学习成为政党的内在特质--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教育发展的经济价值--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2)--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4)--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5)--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1--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创新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从“十二五”规划建议看百姓生活“增长点” “两个必须”彰显我党从严惩腐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习近平:为“十二五”开好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周永康:推动“十二五”开局之年政法事业全面进步--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严防“五种恶习”--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读书五悟--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