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高考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48:21

中国当代高考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2天后,我将第13次参加高考。6月7日正好是我39岁的生日。如果今年再考不上,明年我会休整一年,或许以后也不会考了。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搏。”———曹湘凡(6月5日)
  
  本报6月5日讯 日历再翻两页,就是今年高考的日子。今天下午,阳光有些闷,在长沙的大街小巷里七弯八拐转了一番后,在一考生的家里,记者终于见到了正在做家教的曹湘凡。这个曾因12次参加高考而轰动一时的常德汉子,黝黑的脸上略显疲惫,谈话之间流露的全是无奈的笑……
  
  他将与22个学生一起作战
  
  “现在不要做数学题了,复习下文综吧。焦点热点全都写给你了。”曹湘凡给考生耐心地分析着资料,似乎忘了自己也是个考生。他坦言,今年的备考生活十分忙碌辛苦,从"五一"到现在,他每天都只休息4个小时,从早到晚奔波于各个学生之间。今年,他教的考生达22个。“为了生计,我必须去做家教,当然这耽误了我不少时间。好在我已习惯把讲课当作复习了。”
  
  “不修边幅”是曹老师留给他的学生们最深刻的印象。“没办法,哪有那么多时间啊,睡都睡不够。”下午5点,曹湘凡赤着脚走出考生的家,他走得很快,因为接下来还有两个学生在等着他。
  
  “我不像考生吧,其实我只是一个行走在城市的‘赤脚老师’呢!”曹湘凡打趣地说着,搭上了一辆公交车。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不到2分钟,他就闭着眼睡了。
  
  去年,他和16个考生一起考试,可后来高考成绩出来后,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二名;今年,又多了6个。“我估计我也只能排到十五、十六名的样子。”
  
  与家人分离只为最后一搏
  
  在曹湘凡现在居住的地方,记者没有见到曾陪伴着他一次又一次走进考场的妻子。“为了不让我分心,也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妻子去深圳打工了。”曹湘凡点燃一根香烟,吐了个烟圈,陷入沉思。对他而言,“高考”已成为生活的全部,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结”也无法取舍。“领导和媒体的关注让我感动,也让我的压力更大,我甚至有些无所适从了。”
  
  经历了数次高考,可曹湘凡觉得这一次高考是最艰难的,他自己已把这当作“最后一搏”。
  
  今年春节,他回常德打了个转就赶回长沙复习迎考了。除夕那天,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一家四口分别在四个地方过年,没有团聚。“我两岁的小女儿已经一年没有见过我了,不知道她还认不认得出我。明天我回老家看考场,不过一定要考完再去看她。”曹湘凡说,他很对不起家人,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补偿。
  
   我不是高考“钉子户”
  
  “高考活化石”、“当代范进”、“中国高考史上最牛的钉子户”……一连串或褒或贬的词语都成了媒体给曹湘凡的“代名词”。谈起自己高考的动机,曹湘凡说:“坚持高考是痛苦的,然而鲜花和果实迟早会来的。”(以下是记者与曹湘凡的对话)“我是入了‘高考怪圈’”
  
  记:其实你给学生上课时,讲得非常好,可是为什么你的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尽人意呢?
  
  曹:我的临场应变能力相当差。其实我的知识结构很完整,可面对着年年翻新变革的高考试题,我总是发挥不好。
  
  记:有人说你是“中国高考史上最牛的钉子户”,你觉得是这样吗?
  
  曹:与其说是“钉子户”,不如说我是走入了“高考怪圈”。你相信吗?一到考场我就会有种思维混乱的感觉,考了这么多次考试,我依然很恐惧高考。我教了9年数学,可去年我高考时数学居然不及格!这都是我的心理因素很差所致。“希望凭实力实现愿望”
  
  记:今年你有把握考好吗?是不是一定要考上名校才去读?
  
  曹:我也不想当“钉子户”啊,我当然想考好,可是今年的把握依然只有三成。只要考上本科,我就一定会去读。很多人都关注我,尤其是张春贤书记的祝福,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记:去年你落榜后,不少学校都邀请你去读书,你为什么没有去?
  
  曹:那些并不是我想去的学校,我希望凭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在我的考试中,有8次都上了专科线,但我都没有去。我要读就读名校,读本科。“就是要摆脱农民的生活”
  
  记:你一次又一次地参加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曹:我那个时候因为没有知识,什么苦都吃了,做的是最低等的工作,吃的是最多的苦。我就是要摆脱农民的生活。
  
  记:你为什么要把今年当作最后一搏?是不是今年没考上,就真的放弃了?
  
  曹:我快40岁了,由于家教长期熬夜,我现在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视力下降明显,原来计划高考考到45岁,现在看来身体已吃不消了。
  
  曹湘凡高考“大事”记
  
  ●曹湘凡第一次高考是在1987年,397分离最低的录取线还差60多分。
  
  ●1988年第二次参加高考,曹湘凡又一次落榜。
  
  ●1989年第三次高考前,曹湘凡病了,他又一次失利。
  
  ●1991年,曹湘凡以467分的成绩上了专科线,但觉得读个专科不划算,他放弃了。
  
  ●1992年到1996年,这4年他一直在广州打工,同时遇到了第一任妻子。
  
  ●1998年,曹湘凡参加当年的全国成人高考,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国际学院政治学专业。但考取的是他不喜欢的专业,他又放弃了。
  
  ●2001年,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曹湘凡准备第七次参加高考。
  
  ●2006年6月7日,曹湘凡在湖南省汉寿县二中参加了第12次高考。
  
  这是“草根家庭”的“名校情结”
  
  对于曹湘凡一次次锲而不舍地参加高考的做法,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副教授左成颐表示:对于出身于“草根家庭”的子弟来说,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很正常的事。但高考真正迷人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读大学的必经门槛,更因为它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里,“还是最公平最合理的人才选拔方式”。
  
  我们首先要肯定曹湘凡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永不退缩的精神。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影响了很多正要经历高考的人。当然,除了高考这座“独木桥”之外,应该有条条通往罗马的大路。假若我们的社会,有着更为畅通完善的流动机制,可以让出身底层的人们获得更多像高考一般“最公平最合理”的向上流动的机会,那么,高考就绝不会成为“独木桥”,应试教育的魔力也不会有这么强大。
  
  在某种情况下,“高分复读”所烘托起来的“名校情结”显得十分突兀。“高分复读”也好,“名校情结”亦然,强调的都是教育资源的倾斜,实是一种浪费。
  
   要输就输给追求
  
  12次考试了,今天,我只为给亲人、同学、学生、晚辈做个交代。对他们的付出,学会感恩,也对自己的学业,做个总结、反思。
  
  今年1月的一天,下起了我来长沙9年所见的第一场雪。在寒风中,我衣着单薄,顶着满身的雪花,伫立在公共汽车站旁等车。这时,不远处有个人一手抱着婴儿,一手卷着一件军大衣和一把雨伞,向我走来。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一个高三女生的继母,她把雨具和军大衣给了我,说:“曹老师,你生活上是个粗人。我听孩子他爸说今天你会给‘赛佗’上课,谢谢你……”
  
  我当时感动万分。正是别人一次又一次地给我帮助,让我即便失败了还要站起来。当然,有帮助,还是会有人给我冷板凳坐。我曾即兴写了一首自嘲对联:受冷落坐冷凳冷眼看世界,扮热脸抢热门热雨洒江山。横批是“一鼓作气”。
  
  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青年,“要嫁就嫁给幸福,要输就输给追求。”是我一直坚持的理由。高考给了我财富,我坚信:坚持虽然痛苦,但鲜花和果实迟早会来的。我很喜欢《西游记》里的一句话:“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