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债务危机和欧洲大一统 - 欧元区债务危机和欧洲大一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55:24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名着《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第一句,是被广泛引用的哲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两年前华尔街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至今仍然笼罩着世界大片地区,托尔斯泰的上述名言,因此可以引申到国家的命运上:“成功复苏的国家都是类似的,而仍然深陷经济危机的国家各有各的问题和麻烦。”

  尤其是在财政危机接踵而来的欧洲,最成功复苏而转入稳速发展的是德国,其经济结构与亚洲地区类似的成功经济有很大的共同点:强有力的制造业和国民的高储蓄率。

  对比之下,欧洲经济危机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从年初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近日被迫接受欧盟援救方案的爱尔兰,再到普遍认为是下一个债务“火山”的西班牙,虽然都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需要大笔国际贷款救助,却各有自己相当不同的问题根源。

  最早向国际求助的希腊,其危机的根源是长期无节制的社会福利,造成公共开支失控,国家税收体制又极不完善,国民逃税成风。最出名的例子,是《纽约时报》报道:在雅典北郊的富人区,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到将近1万7000个住家有游泳池,可是只有324人在个人税单上承认拥有游泳池,隐瞒财产的程度可见一斑。无怪政府入不敷出,债台高筑。

  新近被迫接受欧盟救助的爱尔兰,最近廿多年来是欧洲经济高速发展的“标兵”,人均收入从欧洲倒数第二急起直追,直到超过英国,因此获得了“凯尔特之虎”(Celtic Tiger)美称。在此过程中,爱尔兰政府量入为出,一直维持了很低的公共债务。

  然而作为一个英语国家,爱尔兰仿效英美的“盎格鲁模式”,强调金融业和服务业,不断放宽对银行的管制,放任它们大笔卷入各种高风险投机行为,在金融海啸和房产泡沫破灭后无法自拔。此际爱尔兰政府为了救市,一下子宣布由政府保障所有私营银行。这些银行投机失败的巨额债务,于是一夜之间成为纳税人的负担,爱尔兰的国家债务突然膨胀,造成政府年预算赤字达到GDP的32%,超过欧元区规定的3%上限10倍多,最后导致了目前的债务危机。

  货币大一统削弱政治大一统

  再看欧元区的下一个债务“定时炸弹”——西班牙。过去十多年,西班牙出现类于爱尔兰的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开支多年盈余,2007年累积的公共债务占GDP比率只有德国的一半。同时政府始终保持了对银行金融界相对严格的管制,而没有出现爱尔兰程度的银行债务危机。

  西班牙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和采用欧元之后的通货膨胀和工资大幅度增加,降低了该国的经济竞争力,出现了大笔贸易入超。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本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失业率飙升,今年10月份居然超过20%,居欧元区之首,因此造成政府开支的突增和税收的锐减,眼看成为欧盟必须救助的下一个重灾户。

  以上三个“各有各的不幸”例子,突出了在统一的欧元区之中,其实存在着很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地域差异。在稳定发展期间,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掩盖了这些区域性差异,使得人们只注目到欧元的好处。

  可是在今天的全球性衰退之下,欧元区各国的差异表面化,并且彰显了欧元的负面:各有特殊国情的成员国虽然仍然拥有政治上的主权,却失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的货币主权。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鲁格曼新近便尖锐指出:采用欧元的西班牙无法再像英美一样,通过货币贬值来增进经济竞争力,而必须采纳更为痛苦费时的“内部贬值”来缓解经济危机。

  所以接踵而来欧洲债务危机,实在代表了欧元区的一个悖论:走在政治大一统前面的货币大一统,是欧洲稳定发展时期的产物,在今天全球性经济衰退下出现了严重的可持续性疑问。

  虽然德法两国领头制定了应付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新一轮方法,首次规定购买国家债券的私人,未来也要承担被“剃头”的损失风险,笼罩欧元的阴影日益深重。《纽约时报》公开质疑,欧元是否像当年的国联那样,已经失去国际生存环境。德国《明镜》周刊也承认:一旦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西班牙的债务危机爆发,目前的欧元体制便难以维持。不断为救助其他欧元国家“买单”的德国,有一半民众赞成恢复德国马克,为欧洲的大一统之梦画上了一个大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