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坏人”有多难 / 许骥_诗意学理_法律博客www.fyfz.c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3:38:01

上个月,在香港,看了由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罗迪和福里斯特•惠特克主演的电影《死亡实验》(港译:《实验囚室》)。

电影讲述26名心理实验的参与者,被分为狱卒和囚犯两组,模拟两周的监狱生活,实验结束后即可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起初,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实验,相约安然度过两周,各自领钱回家。可是没有想到,从第二天开始,几乎所有人都陷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能自拔,并且愈演愈烈——狱卒越来越专横跋扈,捉弄囚犯,镇压暴动;囚犯起初服从管制,随后越来越不满狱卒的做法,以致酿成流血性事件。最终,这个实验不得不在第六天就匆忙结束,因为局势已经完全失去控制。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听见身后不停有人发出笑声,并窃窃私语道:“这个编剧也太傻了,哪有人会这么蠢,把实验当真的?”我心想:“朋友,看来你是不知道,这部电影并非完全虚构,它是基于一个真实的实验改编的。这个实验,被称作‘20世纪最有争议的实验’,连实验的主持者自己,都对这个实验心有余悸,以致于在实验结束后30多年,才有勇气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写出来,出版了一本书,名叫《路西法效应》。”

这位实验的主持者,即是大名鼎鼎的,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退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博士,他也因于1971年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人物,一举成名。

 

 

消除“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

 

 

津巴多教授主持这场实验的初衷,关注点是放在囚犯身上。他想弄清楚,一个人在囚禁的环境下,究竟承受多少压力会导致其精神崩溃,这有助于美国政府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监狱政策。所以,一开始他还精心设计了请真正的警察去逮捕实验对象的安排。而实验对象,均是斯坦福大学的普通学生,保证其完全没有接触过监狱环境。

不过,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津巴多教授的注意力渐渐被迫转移到狱卒身上去。因为他发现,本来也是普通学生的狱卒,竟然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演变成横行霸道的暴君!他们强迫囚犯做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用唱歌的方式报数;想尽办法羞辱囚犯,比如用舌头清洗厕所;只要有不服从的囚犯,他们便用手中的武器“制服”他们——要知道,在实验开始之前,他们可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啊!

我之所以在上文中将“制服”二字特别标出,是因为书中的一段文字引起我的兴趣。这段文字,是津巴多教授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太太)克里斯蒂娜记录的——

 

 

我和其中一个等待值班的狱卒谈话,他非常亲切又有礼貌,怎么看都是个大家公认的“超级好人”。后来有一名研究工作人员认为我应该再看一下大厅,因为新的大夜班狱卒要来了,而且是恶名昭彰的“约翰•韦恩”。(作者按:狱卒里最残暴的家伙)……当我就地观察情况时,我非常非常震惊——他就是刚刚和我聊天的那个“超级大好人”。才不过几分钟,他就好像从头到脚换了个人,不但走路的姿态不同,讲话也完全不同——带着南方强调……他正在大喊叫骂犯人,命令他们“报数”,所有不在他规矩里行事的,都被视为他的无礼和挑衅。……在他军事风格的制服之下,手中握着警棍,乌黑且银光反射的太阳镜遮住他的双眼……这家伙俨然是凶狠、严肃、出色的全职监狱狱卒。(页198至199)

 

 

文化学者朱大可曾经有过论述,指出“制服”二字,既可作名词——特定的标明身份的服装;又可作动词——使某人服膺某人或某事或某种规则;而在文化上,将两层意思结合,更有其深意,即,用一种特定的服装,使人臣服于某种文化。他举例1949年以后的“中山装”说:“在中山装的全盛时期,这种服装竟然成为全中国民众的单一制服。数亿人的思想、趣味和生活方式,被统一成毫无个性的反面乌托邦。”(见朱大可:《反思中山装的精神创伤比“申遗”更有意义》)

假如我们把身上所穿的“制服”理解为一种“环境”的话,就会发现,原来一个人的或“善”或“恶”,其实都是被这套“制服”所“制服”的。而这,也是津巴多教授最终得出的结论——“好人”和“坏人”并非二元对立的两个概念,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基本上是由环境决定的。因此,今后千万不可以再用简单粗暴的论断,判决一个人是“好人”或者是“坏人”。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这两段游走的。

但是,“好坏二元对立”是人类惯常有的一种思维模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意识判定?因为人类毕竟是社会动物,一般采取群居的生活方式。社会动物,总爱被人喜欢、被人尊敬,害怕被人孤立。当你越怕被孤立的时候,就越希望有一套“游戏规则”来证明你和其他人并无分别。所以,就有了孔子所说的“乡愿”。乡愿即是汉娜•阿伦特笔下的“邪恶的平庸”,他们姑息“行为不良、犯罪、破坏公物、嘲弄、欺弱、强暴、酷刑、恐怖行动,以及暴力”,尽量避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积极投身到“大流”中。对于“异己”,“好人”可以团结起来,排斥之、冷落之、放逐之、封杀之、囚禁之、杀害之。于是,便有了纳粹种族清洗,有了“文化大革命”,有了红色高棉,有了卢旺达大屠杀……

 

 

怎样避免成为“坏人”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我始终相信“人性本恶”,给任何人权力,如果不加以约束,便会泛滥。就像在实验中,津巴多教授得出的教训所说:“崇拜权力,厌恶弱势,支配控制,从不妥协,落井下石,先下手为强。这些黄金准则是给他们(狱卒)的,而不是给我们(囚犯)的。权威就是规定,规定就是权威。”(页169)

津巴多教授虽然亲身经历并目睹了如此残酷的事实,但是在书的最后一章,仍不免要心怀对人性光辉的期盼,在他看来,避免成为“坏人”是有法可循的,他在“抗拒有害影响的十步骤”一节中给出了十种供读者参考的方法。其中第四种,我觉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或许尤为重要,因此愿花些笔墨谈一谈。第四条叫做“我会坚持自己的独特性”。其内涵是——

 

 

不要允许其他人将你去个性化,不要让他们把你放入某个分类、某个盒子、某个自动贩卖机里,不要让他们把你变成一个客体、一样东西。请坚持你的个体性;礼貌地告诉他们你的名字和凭证,大声清楚地让他们知道你。请坚持让别人也这么做。(页505)

 

 

在经历过数十年严重的去个性化的悲惨遭遇之后,我们的国民愈发缺少个性。所以,目下我们可以看见越来越多新的“分类法”出现在媒体当中,例如“蚁族”、“月光族”、“御宅族”、“上班族”等等。这些名词的出现,都是我们对个体身份认同缺失而产生恐惧的一种表征,我们没有自信作为一个个体生存在社会当中,必须归类到(或被归类到)某个族群里,才能心安理得。而这种归属于某个族群的行为,又十分容易对另一个族群产生对立。譬如“上班族”看不起“御宅族”,觉得他们游手好闲;“穷二代”仇视“富二代”,恨不得重新发动一次“文革”达到“均贫富”的社会状态。中国社会,处于一种随时都可能“短兵相接”的危险境地。如何树立起中国人个体的自信,使中国人真正地“站起来”,就目前的环境看,或许比实现“大国之梦”更为重要。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基本上可以收尾了。因为我才疏学浅,实在也给不出怎样树立中国人个体自信的建议、方法或途径。我只想强调一点,每个人心存善念,总是没有错的。将近二十年前,李敖写了小说《北京法源寺》。在小说里,他借“康有为”之口,说了这样一段话:“存心善,才算善,哪怕是转出恶果,仍旧无损于他的善行;相反的,存心恶,便算恶,尽管转出善果,仍旧不能不说是伪善;进一步说,不但存心恶如此,就便是存心不恶,但并没存心为善,转出善果,也不能说是善行;更进一步说,存心不善不恶,但若有心为善,转出的恶果,也是不值得称道的,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我们读完《路西法效应》,何妨花一点时间,看看我们离“善”有多远,离“恶”又有多近?

成为一个“坏人”有多难 / 许骥_诗意学理_法律博客www.fyfz.cn 法官为什么要自杀_法律博客www.fyfz.cn morelinks_耗子_法律博客www.fyfz.cn 希望师涛能够得到保释_张耀杰杂文随笔_法律博客www.fyfz.cn 中国法学教育与中国法治_子非寒_法律博客www.fyfz.cn 陈端洪:宪法学的知识界碑_未冥书屋_法律博客www.fyfz.cn 法理专业到底有什么用?_刘渠景_法律博客www.fyfz.cn 色情片美女竞选美国参议员(组图)_山前路_法律博客www.fyfz.cn 命像一根草 冤屈何时了?_晓法路_法律博客www.fyfz.cn 刑辩的绝境_乐陶居与豆腐坊_法律博客www.fyfz.cn (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_梦中花_法律博客www.fyfz.cn 我们怎么样组织生产_尔心贵正_法律博客www.fyfz.cn 关于在法院附设ADR的分析报告_深客法缘_法律博客www.fyfz.cn 期刊编辑出版规程(第一稿)_高校学报编辑_法律博客www.fyfz.cn 我在美国当陪审员(转)_岚 漪 河_法律博客www.fyfz.cn 五彩斑斓的律师乱象_云闯律师_法律博客www.fyfz.cn 转:司法考试雷人案例_法界罗汉_法律博客www.fyfz.cn 愚蠢的教育管理者_百年浩劫今犹在_法律博客www.fyfz.cn 官员爱去浴池“上班”说明啥_法治国_法律博客www.fyfz.cn 何兵:基于透支的稳定_司法高等研究所_法律博客www.fyfz.cn 你的隐私,正被打包出售_李道演_法律博客www.fyfz.cn 新旧《国家赔偿法》对照简要注解_公法论衡_法律博客www.fyfz.cn 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_第七章_法律博客www.fyfz.cn 卜安淳:叛逆与专制_法眼人生_法律博客www.fyf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