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文讲于柬埔赛国际禅七 1996.5.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7:42

以英文讲于柬埔赛国际禅七 1996.5.14.

行动的境界 懊恼的境界-反省生命无常 迈入「爱的境界」 寂静的境界-窥探生死奥秘
欢笑的境界-欢笑看人生

      前有位明师,应该是一位非常开悟的大师。有一天,他闲坐着,心情开朗、愉快,徒弟们于是请他开示,关于他所经历过的意识等级,大师就告诉他们,上帝带领他从一个阶段的意识层次到另一阶层的过程。

这位明师告诉他的徒弟们,首先上帝带领他、牵引他进入「行动的境界」,并且在那儿居住了许多年之后,上帝再回来引领他进入「懊恼的境界」,他住在那儿,直到所有过分执着的心都被洗净。就在此时,这位明师在「爱的境界」找到了自我,「爱之境」的火焰,烧掉了所有剩余的自我,意思是这个小我,然后他被带到了「寂静之境」,在那里他惊奇地回顾了生死的奥秘。徒弟问他:「这就是您所追求的伟大神性的最后阶段吗?」这位明师说:「不!不!那不是最后的阶段。」

有一天,上帝对这位明师说(当时他还只是一个真理追求者):「今天我将带你到上帝心中的庙宇,那最内边的圣坛。」于是明师就被领向笑声的境界去。在通向「究竟涅盘」的旅程中,我们必须经过许多理解的等级、意识的层次,最后才能彻底明白所有的真理。

★行 动 的 境 界

 让我们来看一看,上帝把那个将要成为明师的真理追求者带向何处,上帝能带他到哪里去?首先,上帝带他到「行动的境界」,并让他留在那里几年。「行动的境界」是什么意思呢?有人知道吗?我想是指,当我们第一次接触上帝的力量,即印心以后,我们被那源自于内在的、不可思议的能量和加持力笼罩着;这个内在的力量是在我们接触真理或万能力量时所得到的。我们将变得极为兴奋,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的创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念头都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致于我们想做这个、想做那个、想要布施、想要传播教理、想要成为出家人、想要拯救众生、想要印书,想要做很多、很多事情。我们还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潜能。比如,我们以前一点也不会作诗,突然间,我们却可以写出很优美的诗歌,能够写出以前写不出的优美散文。我们能辩才无碍、滔滔不绝,枯燥地讲到人家入睡(大众笑),至少那对失眠的人有益,如此,他们也可以获益于我们的教理。我们也许能做一些手工或精致的绘画,能做许多事情,然后我们就停在那里,喜欢上那种情况。我们看到自己有工作能力,用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从不同方面利益人类、利益自己,这使我们洋洋自得,我们感到人生欢乐多彩,充满创意而沈醉其中。

 上帝会让我们在这里待一段时间,使我们表达出我们的兴奋,并使我们胸中的激动散去,因为我们突然获得太多激动的能量,充塞内外,这是我们开悟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那位大师所指的「行动的境界」。一些新同修极为热情,你没有办法阻止他出去发样书给猫呀、狗呀、街上的老鼠,他看到任何众生都要发样书(大众笑),或者把师父的法相拿给街上的狗等等,认为牠们也能获益,结果是做过头了!有时这真的很难控制。我们为此感到非常非常骄傲,认为自己能传扬师父教理,做了这个、做了那个,不过做与做是有所不同的。

 有些人或多数人,现在仍然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态度不同。我的意思不是说你们现在还像刚印心时,是个活力充沛的「开悟笨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会用比较沉静的态度去领悟,「这是好的,我们应该做。」若是以前,有人因某些理由阻止你们做,你们会杀了他!(大众笑)你们会告诉他:「你是魔,你阻碍师父弘法,你阻碍像我这种圣人工作....等等。」

 我们试图要每个人皆皈依我们的信仰,导致与其它人的关系经常发生冲突,例如和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我们的猫狗。因为我们强迫他们进入我们的系统,却缺少足够的智慧来掌握人的心理,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善意,及观音的法门的真谛及益处。

 我们徒然拥有旺盛的精力、创意,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智慧来控制。因此,在修行之初,仍停在行动的境界时,才会经常犯错,四面树敌,朋友很少。初学者笨手笨脚,有时虽幸运地逮到一只小鱼,却用掉了许多饵,我想那就是这位师父所指的「行动的境界」吧!虽然他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我们也能想象住在此境界的情况。

★ 懊恼的境界-反省生命无常

  下一阶段的意识层次,称为「懊恼的境界」。「懊恼」指的是当我们做了很多事之后,虽然很努力还是失败,或者是我们遇到许多忘恩负义的人,突然间使我们了悟!许多我们想要的事物并未成真,都基于我们的性急、笨拙、我们过分要求上帝的力量,况且我们又滥用上帝的力量。有时我们用上帝的力量玩神通、治病,或者用它图谋小利益,如物质享受、家人团聚,或是求取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行动的境界」多年,我们试图以我们的好心好意但笨拙的方法来服侍人们,结果屡屡失败,我们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感激,有时发现别人并不如我们那么热心,不愿配合,我们为此很失望,非常地孤单,甚至感觉到可怕!我们祈求关系良好等等,都能如愿以偿,但是反而变成负担,苦多于乐,我们经历了失望、不快乐与不满,因而开始反省生命的无常。我们开始感受到:「喔!到头来一切都是空,不论在这个无常的人世挣扎多少,我们也得不到什么,留不住多少。」

 上帝让我们进入「懊恼的世界」,以便我们能从一切世俗欲望、无常期待中解放我们自己,进而得以从欲望、从不快乐的假象中得到自由。我们不快乐都是咎由自取,因为我们追求物质和短暂无常的事物。

★ 迈入「爱的境界」

 当我们能从过度的欲望及执着中解放出来时,我们会感到平静、满足,这时我们进入了所谓的「爱的境界」。「爱的境界」是意识的另一个阶段,在那里我们感到我们的欲望、执着及我们的期待全都消失,我们开始感到非常平安,觉得我们能够爱。

 经历了这么多的失望和痛苦之后,我们开始感觉到内在更平稳,感到我们和所有众生之间存在着无分别的爱,因为这分爱力,我们愿意做任何牺牲。我们觉得不分你我,所有的众生都一样。

 我想这就是道家所说的「万物同一体」的境界。很多法师和宗教团体都提到过,当我们的自我消失,个人的我执消失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处在完全的静默里,我们觉得不必再多说什么了。我们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一切,万物和平、恒常自在。所以我们不必再担心他们,或试图去帮助他们。

 在我们了解自己内在甚深的爱之后,我们就不须要再做什么了,这就是我们的感觉。然后我们将变得更安静、更往内。我们不喜欢多说话,不喜欢再做讨论,我们甚至不喜欢批评别人,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件事情已经有安排。如道教所讲「天下本无事」的境界,佛教也一样:提到「我渡众生,但无一众生得度」。或者说我们臣服于主的旨意。有许多人会误以为这个境界就是最究竟的开悟了。

★ 寂静的境界-窥探生死奥秘

 超过懊恼的世界后,真理的追求者进入了爱的世界,然后他进入「寂静的境界」,在这里他体验到生与死,除此无它,他知道生是什么?死是什么?他再也不怕死,再也不贪生。这时,徒弟问大师,这是不是最高的境界?大师还是说:「不!」因为有一天,上帝带他进入更高一层自我了悟之境,那个地方叫「欢笑的境界」,你们一定会想要知道,几经波折之后,为什么来到欢笑的世界?你们相信吗?这本书是这么讲的。「欢笑的境界」应该是上帝甚深的殿堂了!真的如是吗?

★ 欢笑的境界-欢笑看人生

 在生死的奥秘显现给真理的追寻者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加紧努力及诚心修行,上帝会带领我们去到「欢笑的境界」,那里满是笑话,一切都显得有趣,不再有懊恼佛,也没有严肃的菩萨走来走去,表现给别人看,他们工作多辛苦,对师父多么奉献、多么爱师父,所以他们必须要亮在大家前面,才看得到师父。你们常听说,大多数的明师都很有幽默感,他们能笑所有的人,甚至笑上帝,以及笑他们自己,这也是一个开悟的人终必达到的里程碑。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欢笑的境界,他们知道任何事实际上都只是游戏而已。这对不了解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假如他们不了解,离这个境界就还很远,想跟开悟者一起欢笑就有困难了!而假如一位明师或是这般的开悟者,必须跟严肃佛或懊恼的观音菩萨相处(师父笑),他们就要受苦了,因为他们将会被拖回让人窒闷的懊恼境界。

 我希望你们在将来,能从现有的任何等级,转变到菩萨的等级,然后我们到欢笑的境界一起讲笑话,用非常轻松的方式看待人生,我们可以一起容忍这一切。其实生活可以很好玩,当我自己一个人时,我整天都在笑(师父笑),你们不知道。有一些徒弟和一些朋友,偶尔来和我相处一会儿,或是有的时候我请客,我总是在笑。我和他们开玩笑,他们也笑不停。如果他们是有趣的人,能讲笑话,我们会一整天笑个不停。如果我有时间,我用餐时也会笑上三、四个小时,直到用餐结束,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不怎么好笑的笑话也能笑。我们开玩笑,感觉充满了喜悦,随时都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