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与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34:05

浅谈文化与经济

那么我们是怎么取得如此高速度发展的呢?当然首先是个开放问题,没有开放就没有高速度,这是政治前提。第二是经济问题,因为我们是后发展的国家,有一个后发效应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先工业化国家的技术、经验,少走弯路。除此之外,我们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出发,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内在规律做出新的探索,增添新的内容,首先是中国文化环境有着极大的特殊性。 第一,也是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华文化讲究勤奋。这也正是中国古话中“天道酬勤” 所指 。第二,华人的哲学比较注意综合,比较注意平衡,阴阳平衡,中庸之道。这些哲学思想都在现代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体现。

那么华人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如何联系归纳成四点:⑴ 华人讲‘人’。这个人就是人跟人的关系,在商业上主要体现在商人要与顾客搞好关系,也就是“顾客第一”。⑵ 讲德,道德在商务上表现在高质量的服务,服务第一。⑶ 讲信,信用关键就是质量,质量第一。⑷ 讲和,和气生财,在现代商务中,合作第一。

    而中国文化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① 潜在价值,有些文化资源价值是在事后才发现的;② 持后价值,一些文化资源往往是慢慢表现出来;③ 整体性价值,有些建筑物虽然还在,但其周围环境已遭破坏,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损失也会不小。所以我们还要力求对文化资源进行整体保护、保护其周围环境,将我们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出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引航的作用。

试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黄海珠(南昌大学,江西

摘要:现代文化的发展日益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和经济量,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要具体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体化,把握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文化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推动,离不开文化经济化。

 

关键词 文化建设 经济发展 关系 影响

 

    中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变革时期。这场社会变革,不仅是我国经济运动的基本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同时也是科学技术、思想艺术等文化状态、组织发展方式以及供需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现代文化的发展日益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和经济含量,所以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要具体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一体化。把握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则是其关键所在。
    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文化就和经济结伴而行。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同时并存的关系在一切社会都是存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

从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固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文化观念、人们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文化机制等确实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同强调集体、义务和献身,追求平衡、同意、和谐和协调、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完善的文化相适应的往往是集体的经济活动方式或形式,可以说经济系统的运行具有统一性、协调性等突出特点;而强调个人独立人格,追求多样性、差异性和矛盾性,重视个人价值,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则较适合于个体经济活动形式或方式的发展,经济系统具有个体性和竞争性等特性。比如16、17世纪之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经济得以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而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虽然早有萌芽,但却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种情况很难说与东、西文化的显著差异不无直接的关系。

从经济系统的结构状态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状态不单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资源状况有关,也与其文化的个性或特点密切相关。保守的或内在超越的文化,往往倾向于内向型的产业结构,更强调产品生产的自给自足、自产自销;而外倾的或外在超越的文化,则更有利于外向型、开放性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就具体产品而言其市场的出发点往往是以交换为主要目的的。

另外,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助于物质产业保持良好的比例,从而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整体上观察我国,尽管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崛起,但目前文化产业仍然明显落后于物质产业的发展,呈滞后状态,这种比例失调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物质产业的迅速发展。

从经济系统正在因素方面分析,教育训练、科学技术等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当代经济增长有不断增大的正效应。传统经济理论较为重视资本和就业人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把它们看成是社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现代经济理论认为教育训练和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原因在于:教育训练和科学技术史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手段;科学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阶段和周期的重要因素;教育训练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与教育训练和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

二、文化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推动,离不开文化的经济化

1、  文化生产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首先,它规定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从经济决定文化的观点来认识,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决定了文化生产资料的生产,建立在物质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上层建筑,归根结底要为自己的现实基础服务。

其次,它规定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创造社会精神环境。尽管现阶段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但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太,前者客观上要求正确处理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在坚持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宗旨在于不断创造和改善社会精神环境,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这一点恰恰又是公有制经济发展内在的规定。

再次,它规定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体现生产者与享受者一致的原则。在实行物质和文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条件下,文化生产者同时又是文化成果的享受者,“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靠牺牲另一部分人来强制和垄断社会发展(包括这种发展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的现象将会消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926页)社会主义文化生产者既要批判的继承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成果,又要不断地创新、重构合乎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文化,并在文化创造中想用这些成果。

2、文化建设的状况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文化建设的发展规模。倘若文化建设的规模太小,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消费的需求。反之,倘若文化建设的规模太大,超过了国民经济的人、财、物方面的承受力,或者超过了社会成员的货币支付能力,又势必造成文化建设战线过长和文化产品的积压性浪费,影像文化生产的质量和整个国名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过去大跃进年代放“文艺创造卫星”,现时期改革年代出现的武侠、言情书刊等的生产浪潮就数此种情况。但也应看到,经济发展在促进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客观上也制约其扩大的速度、内容和总规模。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生产的效率和结构。显而易见,经济和技术水平越低,文化生产和交换的效果及文化服务的质量就越高,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内在结构就越丰富和高级;相反,经济和技术水平越低,文化生产和交换的效果及文化服务的质量就越低,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内在结构就单调。例如,当电脑激光技术普遍应用于印刷业和视听器材制造业是,就明显的提高了书刊印刷、视听器材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普及的方式和程度。近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清楚的表面,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跃发展,是社会文化的传播媒介增多,传递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尤其是广播、电视、电影、航空、卫星等现代通讯系统和运输系统的不断改进,已从时间和空间上大大的突破了文化传播的限制,导致社会文化普及方式多样化、普及的程度广泛化、普及的速度快捷化。

2、  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开发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催化,取决于文化的经济化

首先市场经济将加速某些文化产品、文化形式、文化性劳务的商品化,并作为市场经济的客体进入市场,扩大了市场的覆盖面和容量,从而促进了文化功能的开发、拓展与增生。从时间上看,随着人们闲暇的时间与收入的增多,闲暇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将越来越兴旺;从空间来看,作为商品的文化空间日益扩大,许多原来作为社会公益活动的空间经过市场化经营管理,开辟成为旅游场所、游乐场所;从内容上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机制从物质生活领域进入精神生活领域,大大拓展了市场的范围,信息、戏剧、电影、体育甚至教育全部或部分成为商品,心理咨询、婚姻介绍、人情往来也悄悄介入了市场。市场使文化经济化趋势有增无减。

其次,市场经济将刺激社会对文化的需要。当然,市场经济首先刺激的是对实用文化、大众文化或通俗文化的需要。其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要求增高。在物质产品短缺的时代,人们注重实用,对产品的文化含量要求不高,随着产品的丰富,人们对产品不但要求物美,还要求有较高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高的产品更受顾客青睐。因此,产品造型,包括设计等文化成分在产品价值构成中的比重大大上升。其二,老五中的文化产量也大大增加。在市场经济中,那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含量的劳务才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以社会办学、家庭教育、民办教育为内容的教育市场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其三,市场经济刺激了大众文化或通俗文化的发展。市场经济是动态的、开放的经济,于此相适应,社会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在紧张的劳作生活之后,需要放松、调节,因此,通俗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与拓展,五花八门的通俗读物、唱法迥异的流行歌曲、变幻无穷的摇滚音乐等消遣性文化或文化快餐,成为文化生产的主潮。可见,经济对文化的促进大多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这是文化的发展就取决于社会需要的程度,取决于文化经济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有效的解决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适应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必须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变革和发展传统文化,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为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文化现代化;二是经济发展道路与模式的选择和确立必须考虑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一些最为基本的特征,适应文化传统的特点,并有助于推动文化有传统形态想现代形态有效转变,进而促进经济的顺利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论文化价值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赵琳

(中共河南省委讲师团基础理论教育处,河南郑州/%"""0)

摘要:文化价值观指导、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判断、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文化因素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特定时文化价值观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崛起。今日英、美为首的西北欧和北美广大地区的一些国家能够成为发达国家,不是偶然所致,追根溯源,它们主要得益于其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滋养。二是文化价值观影响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三是亚洲经济社会的兴衰与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密切相关,中国要顺利实现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必须用先进文化价值观来塑造和支撑。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社会;经济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期实践所形成的,指导、影响人们行为的思想意识、价值判断、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它对民族国家的行为和期望具有强烈的影响。文化因素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研

究日、德、美、以等国家经济和技术的成功经验时认为,除其他因素外,这些国家的特有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一、文化价值观与发达国家的崛起

文化价值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世纪世界范围内热烈探讨的主题之一。文化观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今日英、美为首的西北欧和北美广大地区的一些国家能够成为发达国家,追根溯源,它们主要得益于其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滋养,受惠于一系列的古典文化遗产。希腊哲学和理性实证主义、罗马法和基督教。希腊哲学和理性实证主义成为西方人思维的主要依据和模式,它的广泛影响使西方的知识分子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精神;罗马法则奠定了西方社会的法制基础,造就了西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法制传统和制度;基督教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已从旧时的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变成人们的信仰体系和精神支柱,给社会提供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政教分离。这是西方社会在吸取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教训后确立的。政教分离既保证了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发挥了它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规范社会关系的作用,又防止宗教干预政治,避免了官方“国教”的出现,有利于各宗教和流派的发展。法制。法制传统对西方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法制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保护公众的权利和利益,有利于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避免社会出现大的动荡与危机。法制传统促进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通过法制,可以较好地调节各种利益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治与社会的稳定。近代以来,绝大多数西方国家政治、社会长期稳定,经济发展,法制是个基本的因素和保障。同时,法制也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促进了文明社会的成长。市民社会的兴起。市民社会的兴起促进了西方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市民社会的观念促进了西方民主制的发展,也有利于西方社会大众文化的形成和现代化的进程,对培养公民权利与义务、责任的观念起了促进作用。市民社会还为各种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公众具有主人翁感,有利于公众参与国家与社会的治理。代议制政体。代议制是西方各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形式。这种制度和各种代议政体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有利于调和各种政治利益和政治分歧,保证了西方各国政治的稳定。代议制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种集团和公众参政的愿望和要求,促进各种意见的表达。代议制也是对政府、对权力相对有效的监督和更换机制,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代议制也保证了公众参与政治、选择政府的权利。个人主义。积极的方面是对个人、个人权利、尊严、个性的·!"#·尊重,有利于个人和个性的发展。个人主义尊重个人之间的不同,鼓励个人奋斗和追求个人的幸福快乐,这对鼓励人们的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消极方面是它不利于社会的团结与合作,不利于家庭、集体等社会细胞的维持,极端个人主义也是造成家庭、集体及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文化促进了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的崛起和强盛。今天,它已经演变成为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资源,成为西方推行其霸权主义的理论核心。西方国家把政治民主化、人权保障、市场经济制度当成尺度,对别的国家进行衡量,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造成世界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动荡和不安定。

二、文化价值观与发展中国家的繁荣

由于文化价值观不同,即使是被发达国家的成功证明了的经验,在不同国家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韩国和加纳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在20" 世纪’60年代初,两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致相同。在经济构成方面,初级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彼此接近,主要依靠出口初级产品,韩国当时仅生产为数不多的若干工业制成品。两个国家接受经济援助的水平也差不多相等。但是,40 年后,韩国成了一个工业巨人,经济名列世界第十四位,拥有一些跨国公司,大量出口汽车、电子产品及其他高级制成品。加纳却一如既往,40 年过去,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韩国的1/4。韩国的文化价值观促进了它的繁荣,而地处西非的加纳,泛灵论的影响仍是广泛的,宗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魔术和巫术盛行,听天由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统观念,国民喜欢宴饮,既不重积累又不重效率。在突飞猛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加纳的落后可想而知$&%。

广大的拉丁美洲国家为什么未能像加拿大、美国那样取得发展成就,这个问题一直是拉美知识分子讨论的焦点。19世纪,人们把原因归咎于西班牙和葡萄牙遗留下的影响和土著居民的好逸恶劳。20 世纪,人们又认为不发达的原因在于财富分配不公平,农民没有土地。之后,人们又激烈地谴责剥削成性的帝国主义使得拉丁美洲经济一直处于对殖民宗主国的依附地位,导致广大拉美国家在对外贸易上长期处于劣势,导致国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经济发展受制于别人。然而这种理论却养成了人们光埋怨别人而无自责的不健康习性,加剧了经济的不作为惰性。20世纪50 年代,拉丁美洲的平均国民生产水平超过亚洲的“四小龙”,然而几十年之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将拉美国家远远甩在后边。这里,固然有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文化价值观和特定的思维模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拉丁美洲的文化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过去15 年来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就表明了这一点。有几种力量正在促进这一变化,其中包括知识界新思潮、通讯传播、经济全球化、新教徒的增多等。

三、儒学文化价值观与亚洲经济的兴衰

20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初,日本经济增长迅速,实力上升较快,不久,又有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引起世界范围内对亚洲文化的探索和赞赏,原来认为东亚文化不可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预言被彻底打破。许多专家学者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20世纪60 年代后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归结于亚洲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他们认为:日本、亚洲“四小龙”甚至中国近20 年的发展,主要是以儒学文化价值观为主的亚洲文化的贡献。亚洲重视“和谐”的文化,使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较为团结合作,增强了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和竞争力;中庸之道使亚洲人处世沉稳,不走极端;吃苦耐劳的品性为生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崇尚节俭的风尚使亚洲人储蓄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和保障;重视教育的文化使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尽管经济不够发达,但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因而劳动者的素质较高;重视家庭、强调秩序、守纪律的文化使亚洲社会、政治较为稳定,减少了对生产、经济的破坏和冲击

 

有意思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出现发展缓慢的迹象,而美国经济却扶摇直上。特别是1997 年,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亚洲经济在连续保持10年10%的年增长率之后,在1998 年缩减了15%,股票市场的股值损失了一半以上,

货币贬值30%-70%。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人们深深地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亚洲经济发生如此巨变?儒学文化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较多人认可的主要的原因。亚洲文化价值观的重和谐、重集体主义的文化倾向使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政府成为“强势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干预过多,导致亚洲的银行和企业不能根据市场运营情况对投资等生产经营作出独立的决定,从而造成投资和经营的失误,致使银行出现大量呆账坏账,造成金融危机。倘若东南亚各国以法治为基础,政企分开,这场危机就可能得以避免。今后要防止类似的危机重演,银行就不能再受政府高级官员的任意干涉去资助他们宠爱的项目。只要政府直接干预银行业务,让银行保障政府倡导的具体工商项目,银行就始终是脆弱的。而要想让政府和高级官员不干预银行业务,就必须实行法治。亚洲传统的“圣贤”文化和“性本善”学说,使得“圣君贤臣”的人治史漫长普遍,这种治理模式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就易导致腐败的滋生蔓延$,%。亚洲的“中庸之道”文化和教育体制,使亚洲人不鼓励、不培养也不具备创造力,只能跟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后面“模仿”。亚洲重视家庭的传统使“裙带关系”、任人唯亲行为盛行,造成很多的腐败现象,提高了生产经营成本,也使亚洲企业家族化,这种做法和现代法人团体式经济是不相容的。亚洲国家普遍盛行的节俭和储蓄的习性,在战后恢复的日子里为经济的起步提供了宝贵的资金,但是,过度的节俭和储蓄影响消费,使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亚洲的保守观念、文化体制根深蒂固,使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改革特别困难,甚至在出现困难、危机的情况下,也难以有大的必要的经济、政治改革。

中国是儒学文化的发源地,儒学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源远流长。但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照之下,中国传统文化遭到长期严厉的批评,批评的焦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与民主。它虽然在奠基时代就已表现出浓厚的民本意识,但由于长期的皇权专制,老百姓被看成自身没有任何权利而只能接受专制权力恩赐的对象。传统文化关注的中心是以内敛的方式通过达致和谐来寻求人生命意义的安顿。它对“技”与“艺”的重视也总是服务于这一主题,因而不可能发展出独立的学理系统,只能流于实用主义(4)。尽管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发展出了高度的物质成就,但总体水平仍是停留在实用手工技术层面,与在现代理性和自然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工业化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国作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使中国文化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引进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人们的创业意识,拼搏、冒险精神,自立自强的观念,竞争效率、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成为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进入21 世纪,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先进文化的内涵、功能、目标等都作了明确的规范,相信通过党和国家长期地弘扬和培育,通过先进分子坚持不懈地倡导和实践,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一定会成为社会奉行的行为准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责任编辑韩成军

参考文献:

1.楚树龙&文化、文明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及国际关系(J)世界经济与

政治,2003,(2):11-15

2.美 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M)北京:新

华出版社.2002.

3汪俊英.浅析领导干部消极法律心态的文化成因(J)河南社会科学,

2003,(1.:111-113)

4李翔海.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2,(6):58-60

 

二、儒家思想和文化对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社会价值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道德经济与法制经济相并重、相统一的经济

近些年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一观念,可以说在全社会已经取得了共识,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认为,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经济应是道德经济与法制经济相并重、相统一的经济。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

和约束人的行为的规范。所不同的是,法律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力,道德则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

力。孔子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不但使人不去犯罪,而且使人有知耻心。因此,道德可以说是更具有实质性的根本约束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和法制经济相并重、相统一的经济的原因所在。

我们知道,市场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获利”。但是市场经济的“唯利”导向,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这些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造成的后果。为了铲除这些

社会弊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法律越来越多,条

文越来越细,法律干预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这种社

会治理的设计,并没有能够完全解决市场经济所带来

的弊病,我国的社会现实就充分展示了并在继续展示

着法律在某些方面的尴尬。法律不是万能的,有些行为

法律可以调整、约束,有些行为法律的触角很难延伸到

位。所以仅仅把市场经济看作是法律经济是不完整的,

它会使人产生这样一种错觉,似乎只要未犯法,用什么

伤天害理的手段满足自己的私欲都是可以的。西方国

家之所以看中东方传统文化,期望用中国的道德文化

调整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关系,原因就在其中。

我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为

市场经济条件道德体制的重建,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

础,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思想资源,其中许多规范如: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和、平、公、正等等,都

在广大群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渗透到了国民精

神之中。这对矫正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有

着很强的针对性,会使新的道德体系的建立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总之,我们说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与法

制经济相并重、相统一的经济,关键是在不断健全法

制,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应该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

更加突出的地位;不仅要重视法律对市场经济行为的

调整,更要重视道德对市场经济行为的调节。

(二)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应是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下构建人们新的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儒家文化的“以义制利”的思想,是调整群体义利

关系的合理价值准则,是协调人类社会价值取向的普

遍性原则。“义”与“利”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两种行为方

式,两种价值取向。何去何从取决于不同的人生观、价

值观。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义为上,见利思义,

以义制利。这有可能成为21 世纪构建人类社会共同

价值观、公共道德准则的基础,当然也应该成为今天

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价值观的重要理

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明显地看到西方文化对我们

的冲击。一方面,它给我们输入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以

及先进管理经验与一定活力,但同时也输入了大量文

化垃圾和极端个人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多年来我国大

面积出现的社会道德滑坡,社会行为失范,这固然有

社会实践中某些制度失控,市场经济运作规则不健全

等多种原因,但这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是有着十分密切

关系的。中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价值观念

不同。西方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个人本位主义,尽

管它有尊重个体,刺激竞争的积极方面,但以个体为

中心形成的“个人主义”的观念,却成为西方社会引发

诸多矛盾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

我国传统文化讲“和为贵”、“义利并重”,反对“为

富不仁”、“见利忘义”、“损人利已”,是群体本位主义的

价值观念。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的“唯利”目的

并不完全是坏事,可以激发人们奋发图强,拼搏竞争的

自强不息精神。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义利观,

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要利而不唯利;义与利

相抵触的时候,取义舍利;对利益的获取途径要正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通过正当渠道获取的利益都

是道德的。如果说人们都认同和树立了这样的义利观

和价值观,必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抵制、削减市场经济

负面影响的道德力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经济法制下

人们新的价值观将起到十分积极的社会作用。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刚健有为”和道家“无

为而治”的思想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补

共存的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市场

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各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规

和制度相继出台并日趋完善。这些世人瞩目的成就是

因为遵循了市场经济的法则按规律办事的结果,是推

行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全面开放等一系列改革措

施的结果。换句话讲就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的协调下,自主地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最

好的环节当中去的结果;或者也可讲是由于“无为而

治”理论的积极因素在政府执政行为中产生了巨大变

化的结果。但是由于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存在着

各种明显的缺陷,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主体都是以自身

利益作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所以它就不可能自觉地

实现社会的长远需要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正是因为有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所以作为国家

就必须在宏观经济领域进行管理和调整,基至在某些

涉及到公共利益及与之关系密切的部门和行业实施

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健全和维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这也就是说使用政府这只

“看得见的手”出面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干预,

将社会资源配置到更为合理的地方。换句话讲就是政

府在执政行为中应该充分发挥“刚健有为”理念的社

会功能和作用,从而实现社会分配更趋合理化,使社

会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目前社会中存在的教育费用过高,医疗成本失控,

资源和能源的日趋短缺,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食品质量

安全告急等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笔者认为,当前应该

从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与管理

活动方面取得显著成功的儒家思想中获得更多有益的

养份和重要的启迪。诸如儒家文化虽然提倡“以德治

国”,但是并不是消极的执政思想,而是具有积极向上

的以“和为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有作为

的治国理论。同时儒家还提倡的“任重而道远”、“死而

后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培养领导者有责任

感、为正义而献身、能承担社会重任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与品质。

由此可见,以上儒家这些思想

观念,对于我们建设“刚健有为”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不但

从政府的执政理念,而且从执政者

自身素质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标

准和要求。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儒

家思想对于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刚健有为”的管理模式也同样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对此笔

者认为这种现代价值至少反映在

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有形之手”的政府应

该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力地

干预社会市场经济活动,而不应消极

地让位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

第二,政府有为的工作方向

应更多地为实现“集体和谐”这一

社会目标进行政策性倾斜,不断

有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的新政策

出台。

第三,政府的有为还应体现在

对市场经济活动中那些不道德、不

合理的因素,以及经济活动中有明

显缺陷等现象进行强有力地干预

和调整。

总之,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刚健有为”和“无为而治”这

两种经济管理模式时,应该充分注

意到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共存的

关系和性质之外,同时还应注意到

对有为与无为的分寸感的把握,即

什么条件下和什么时候应该有为,

什么条件下和什么时候应该无为,

只有做到将它们两者科学地、有机

地把握和使用,才有可能使我们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地向前不

断发展。

       

   文化与经济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文化跟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关系;第二是文化跟经济走向世界的关系;第三是文化的保护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每年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最高的能够超过15%,最低在4%以上,平均9%以上。23年期间,平均9%以上的速度,是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等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三倍以上,因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那么我们是如何取得高速度发展的呢,当然首先是个开放问题,没有开放就没有高速度,这是个政治前提。二是个经济问题,就是我们是后发展的国家,有一个后发效应的问题;第三个就是文化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看看后发效应,在经济学上有个规律,就是后工业化的国家,它的增长速度,一般可以超过新工业化的国家。我们知道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它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它经济增长一倍用了58年时间;美国第二个工业化国家,它经济增长一倍用了47年时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济增长一倍用了34年时间;韩国二次大战以后,工业化它用一倍的时间,是11年时间,这是上个世纪的60年代,我们改革开放以后,9年增加一倍,而且连续两次,现在看起来,要连续三次增加一倍,连续9年增加一倍。这说明我们的工业化,远远超过前面几个国家,这是一个后发效应,这个原因就是后工业化国家,可以利用先工业化的国家的技术、经验、资金十倍,可以少走弯路。

  中国占世界第一的速度,跟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有关系。中国文化环境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华文化讲究勤奋,中国人特别勤劳,在我们古书上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讲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都是古人的教导。勤奋表现之一,就是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储蓄,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有华人的地方储蓄率就高。这是1995年,世界银行的一个统计,储蓄率新加坡49、中国42、泰国也受中国文化影响37,日本、德国就下降了,印度、墨西哥、阿根廷下降的更多。到现在,储蓄率已经翻了一番,达到80%以上。因此银行就拥有足够的资金参与投资,并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基本规律。 勤奋还表现在一个方面,就是在科学的道路上非常勤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那么勤奋作为文化来说,它是一个现象,文化最主要的是艺术,是哲学。华人的哲学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注意综合,平衡,阴阳平衡,中庸之道。

  那么我们再来说这种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的改革开放,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为我们的改革开放,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点一点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24年了,改了多少,根据经济学家的估算,大概是改了一半,就是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改呢。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哪个地区成熟,先改革哪个地区,哪个部门成熟,先改革哪个部门。在平衡的情况下,在安定的情况下,在和谐的环境中,逐步逐步改革,能够接受多少改革多少,思想搞通多少,改革多少,是一点一点地改革。这是跟我们的平衡观、中庸观是有关系的。

  但是,在世界上前苏联集团,它们的改革就不一样了,他们是采取另外一个模式,按照西方的模式,就叫做“休克”疗法。什么叫休克疗法呢?突然改革,一天晚上就宣布市场经济不要了,公有企业都把它解散了,都民营化了,股票发给每个职工,突然地把它改革,这是他们的文化背景。经过十年,全世界都总结认识到,还是中国的渐进式的改革比较好。因为我们一边改革,一边经济在发展,而且是高速度发展;而前苏联集团呢,在改革过程中间经济滑坡,很厉害,也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到1989年改革前的水平,而我们已经翻了好几番。这段话叫西方的药方大错特错,这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他的一个总结,他说前苏联集团向市场经济过渡是灾难性的,原因就是休克疗法不对,中国人展示的过渡,那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步地改。

现在我们讲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经济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呢,我们就要跨越这个文化的门坎,要熟悉世界各国的文化。那么我今天呢,就讲两个教训、两个案例,一个就是我们图上讲的锦绣中华搬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的旁边,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就是文化错位,就是美国的文化不能够接受这个中国的锦绣中华,因为美国人喜欢这个参与的、喜欢刺激的、喜欢高科技的,在他们眼里看起来,你这个长城也好,故宫也好,都是静态的东西,都是不同形式的房子,没有什么好看的,不感兴趣。所以原来估计,迪斯尼乐园有3000万游客,我这个锦绣中华有300万,我也可以维持下来了,结果三百万也没有,赔钱。最后总结就发现,这个锦绣中华里面有两个,可以吸引美国人的,一个是什么呢?中餐,美国人觉得你这个中餐还好吃。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杂技,觉得你这个杂技是精彩的、是世界一流的,很惊险,来看看你的杂技。假如说我们事先对这个中美文化有一个对比,有一个了解,我就办一个杂技馆,就办一个中餐馆,那么可不就赚钱了吗,其他的85%都可以省了,投资也不要了,这就是说我们走出去,就要了解人家的文化,不了解就要碰钉子。

  我们再看这个饮食业,饮食业非常有趣的,一方面,中餐走向世界,我到欧洲,到美洲大小城市都有中餐馆,非常受欢迎,这是一个现象;另外一方面,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打进中国,占据快餐市场的第一位跟第二位,现在我们大陆的快餐市场,第一是麦当劳,第二是肯德基。这个现象非常有趣,一方面我们出去了,一方面它进来了,这里边就是饮食文化的互补,为什么呢?因为饮食文化呢,首先好吃、美味,从美味来说,中餐肯定超过西餐,中餐的烹调有5000年的经验;美食西方讲究拼盘,红的、绿的,它互相不干扰的,看起来很好看,它味道就很简单,那个肉拿来切都不切,所以必须用刀子把它切开。这是为什么我们中餐可受到西方人的欢迎,美味。但是呢,我们中餐也有它的弱点,这个弱点就表现在标准化不够,同样一个菜师傅炒的跟徒弟炒的不一样,中午炒的跟晚上炒的不一样,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规格,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中华文化有我们的优势,但是我们要走出国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吸收人家的长处,互补这样才能够发扬光大。

最后一个问题,我讲讲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我们是一个文化古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非常紧迫,根据我的观察,在文化资源保护中间,最重要的是个什么问题呢?最重要的是一个观念的更新。它破坏文化资源,它主要是对这个文化资源的价值不认识。那么我们要研究这个文化资源价值在哪里?怎么让大家知道,这个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他就会去保护去。关键就是对文化资源价值的认识。

  这个价值呢,根据我的总结,有三点非常重要:一点呢就是它的潜在价值,它的价值是潜在价值;第二呢它的价值是慢慢表现出来的,滞后价值,滞后性;第三点呢,它这个文化资源的价值呢是整体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单体表现出来的。

  就是在香港回归前夕,香港中文大学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香港同胞对于中华文化中间这三个长城、国歌、国旗的感受,那么被问者有78.8%回答,看到长城就有自豪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有自豪感,有个认同感,它的感染力非常强,非常深;41%的人回答听了国歌,对这个作为中国人有自豪感,还有30.1%的香港人就回答,看到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对作为中国人有自豪感,这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到,长城的感染力是最强的。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古建筑它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的一个支柱,凡是见到长城的人,都会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们祖先多伟大,凡是见到长城的外国朋友,你问他,都有一个对中国人的钦佩感。那么它是非常巨大的,不是一般的货币能够计算的,这我们叫它潜在的价值,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们讲讲这个文化产品,它的价值是慢慢慢慢表现出来的。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不认识,认为它没有什么价值,但是事后看起来这个价值很大。我们这里呢,讲的是一个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梵高,梵高他一生是贫困潦倒,他在世的时候他的画没人要,因为不认识他的画的价值。他在1890年6月,画了一个画像叫《加歇医生像》,这个加歇医生是他的朋友,好朋友,他画这个像的时候,他写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这是他一百年以前,他写的一句话,这个事情被他言中了。过了一百年,1990年5月,正好一百年以后,这幅画在纽约克里斯莱拍卖行,拍卖的价格是多少呢,7500万美元,这就是说明,人们对于梵高的画像,作为文化现象,它的认识是一个过程,经过一百年以后才认识,这个东西是个名画,是非常值钱的,价值连城。这种现象非常多:很多著名的作家包括曹雪芹,最后也是贫困而死。那么这里边,就有一个规律在里面,这个规律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古董效应。那么古董呢,时间越久它的价值就往上翻,很快地往上翻,明朝的一个花瓶,现在可以拍卖到十几万美元,上百万美元。那么最后呢,就是文化资源还有一个整体性,有些虽然你这个建筑物你还在,周围环境都把它破坏了,那么风味也没有了,所以我们保护呢,还要力求整体保护,把它的文化资源,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好,那我们今天讲的就讲到这里,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随便问。

  问:那么我想提这样一个问题,刚才您在讲文化的时候,讲的文化对我国经济积极的一面,那么我想提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国曾经一度沦为半殖民地这样的国家,那么你想这与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不是有一定的关系呢?谢谢。

  答:在最近二百年时间,我们的经济走下坡路,成为半殖民地,有的地区还成了殖民地,这个跟我们文化中间的消极一面有关系。因为任何一个文化,它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但是从整体来说,中华文化还是以积极的一面为主,消极的一面为辅。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就大力地来发掘我们文化中间的积极因素。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文化中间还存在着很多消极的因素,我们还要不断地克服,就是今后在前进的道路上,还要不断地克服我们文化中间的消极因素。过去使得我们沦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这些消极因素,至今还在起作用,我们一定要慢慢把它清除掉,这是确实存在的。我想提一个疑问,什么呢?就是长城,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这个好处刚才讲了很多,我就不说了,但是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人把长城比作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我请问这合适不合适,我就这么个疑问,那也就是牵扯到长城,到底我们怎么估价它的价值?这里边呢,问题很复杂,因为长城它的出现,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历史了,它的功能在两千多年中间,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它首先是为了防御,防御工程是为了军事目的,这是讲的历史,假如说我们全面地来研究长城,那个就很复杂了。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城,已经不是为了战争的目的,为了防御的目的,不是了。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城,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个文化建筑遗产,表示我们中国人,有这么大的勇气,有这么大的魄力,能够在崇山峻岭中间,修出这么伟大的建筑物,这代表我们的智慧,代表我们的技术,代表我们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今天我们看到它的功能,就是这个功能,所以我们讨论长城,我们讨论今天我们看到,我们对这个长城的感想,假如我们谈到历史,那个问题就太复杂,所以今天可以说它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这个就没有问题。我们送给外国人的礼物,很多都是拿长城作为背景,非常伟大,非常自豪,根据香港人的调查,这确实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