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01:13
日前召开的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强化资源能源保障平衡和节约集约利用,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重庆特殊市情所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记者 李志峰

    在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列为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

    用市长黄奇帆的话来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应对全球资源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紧迫课题。

    重庆特殊市情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专家指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重庆特殊市情所决定的必然选择。”早在2005年动员部署全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作会上,黄奇帆就指出,重庆作为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内陆特大城市,人口多、资源相对紧张、环境承载力较弱,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全国而言,资源矛盾尤为尖锐,生态环境压力尤为沉重。

    有数据显示,我市人均耕地只有全国水平的2/3,人均林地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人均草地仅有全国水平的1/40,可开发水力资源只占全国的2%。由于很多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消耗的大幅增长,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的矛盾必将进一步突出。这样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路子。

  低碳经济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和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也面临着城市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如何才能减缓城市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使整个生态和谐发展,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来看,低碳经济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本次全委会制定的全市“十二五”规划中,不仅明确了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保障水平,更进一步突出了低碳经济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8月,重庆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有关数据显示,从2007至2009年,我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8.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

    市发改委生态处处长董晓川介绍,按照重庆“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未来我市将大力发展能源生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节能环保、建设节能等七大新兴产业。目前,全市新兴产业的产值为16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1.2万亿元的产能。通过进行“低碳经济”试验和示范,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逐渐形成低碳产业群。

    据悉,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颁布了《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纲要》、《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及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降低40%以上。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十一五”以来,我市通过重点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和节能减排工作,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截至2009年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较2005年下降10.93%和10.87%;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性的303天,较2005年增加37天,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在Ⅱ、Ⅲ类。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以下简称创模),既是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平台。今年7月21日,我市召开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标志着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

    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介绍,在“创模”过程中,我市将着重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改善城市面貌,提升生态文明氛围,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

    据了解,今后主城将不得引进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行业,一律禁止新建冶金、钢铁、炼焦、火电、水泥、电解铝和化工等环境风险等级较高的工业企业;此外,在长江、嘉陵江主城区段及其上游,严格限制沿江建设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工业项目,禁止建设可能排放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截至目前,主城区已经环保搬迁了88家工业企业,困扰市民多年的九龙坡电厂两个烟囱,其搬迁也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曹光辉说,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带给市民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据了解,“创模”工作将分3个阶段实施,2010年至2011年为攻坚阶段,实现“创模”攻坚任务和考核指标基本达标;2012年为达标阶段,实现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并迎接国家考核验收;2013年为验收阶段,接受公示和公告命名。

   “十二五”规划我市能源保障指标

    煤炭:到2015年,预计需求量超过7000万吨,本地产量约4000万吨,缺口主要靠市外调入,重点是搞好疆煤、陕煤入渝。

    电力:到“十二五”末,预计装机需求量超过2000万千瓦,目前全市仅有1135千瓦。加快电源电网建设,积极争取外购电,保证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和居民用电。

    天然气:到“十二五”末,预计需求量超过150亿立方米,比目前新增100亿立方米。主要通过加大本地气田开采,借助中石油中卫管道、中石化广西至重庆管道新增供气等措施予以保障。

    成品油:到“十二五”末,预计需求量680万吨,目前供给量近500万吨,其中管道输入160万吨。争取增加兰成渝管道输送量,开工建设中石化贵阳至重庆管线等,形成以管道输入为主、铁路水路运输为辅的成品油保障体系。

    走循环经济之路重庆大有可为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期待破解。

    昨日,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德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能源消耗带来的连锁反应,使环境保护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的选择。对重庆来说,“十二五”期间走循环经济之路大有可为。

    “直辖以来,重庆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能耗最大的工业对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仍然在50%以上,工业改造之路仍然任重道远。”陈德敏指出,重庆是资源贫乏地区,优势资源品类非常少,如可开采煤炭资源已不足20亿吨。与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相比,重庆仍显匮乏。

    此外,经济体量不大,经济发展压力大,老城区空间发展有限,使得重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变得迫切而任重道远。

    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和低碳试点城市,重庆市政府历来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陈德敏指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应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着力:

    ———继续推进“五个重庆”建设。随着森林工程的实施,不到十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5%;随着“五个重庆”的推进,人们的生存环境、居住环境、出行环境、安全保障等都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期间,重庆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但这只是初步的成效。“十二五”期间,除节能外,应提出排放总量控制,这是一个新的较为全面的控制指标。

    ———发展新能源工业。重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核能利用上的突破,逐渐摆脱对煤炭发电的依赖。在现有水能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发展风能、太阳能等。

    ———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在资源开采、原料加工、废物处理等环节的资源综合利用机制,促进垃圾回收利用,在农村推广沼气利用等。

    ———保护长江水资源。落实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展“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等一系列保护长江的工程行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把第三产业培育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能做些什么?

    企业:配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市民:节省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间接保护森林资源;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在家注意节约利用资源,出门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包括少吸烟等;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不乱丢垃圾废物,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万盛:华丽转身 从黑色向绿色巴南:重拳治污 打造生态宜居城

   华丽转身 从黑色向绿色

    因煤而兴、因煤设区的万盛区,是我市唯一的典型资源型城区。随着长时期高强度、大规模的开采,该地区的煤炭资源已日渐衰竭,加之“三线”企业的搬迁,以煤为主的单一的产业结构矛盾逐渐爆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日趋增大,其经济总量一度到了全市倒数的尴尬境地,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万盛就开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探索,10多年来,该区先后提出了以旅游为突破口的“旅游带动”战略,并建成了如今的石林和黑山谷景区,之后又提出通过重点发展工业的“工业立区”战略,引进了福耀玻璃、东方希望等大型企业。

    去年3月,万盛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名单。目前,该区正在建设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西南地区煤电化产业重要积聚区和重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巴南:

    重拳治污 打造生态宜居城

    已在鱼洞黄溪河边住了几十年的刘恩兰最近高兴得很———隔壁的养鸡场搬走了,家里再也不会时不时飘进令人恶心的臭气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巴南区投入近8亿治理花溪河、一品河污染,还取缔、搬迁和整治了部分工业企业、落后生产线以及一些娱乐场所。

    近日,巴南区南彭、安澜、跳石等3个污水处理项目,南泉、花溪等两个城市排污管网项目,花溪河、南泉、界石、南彭、一品、木洞等6个垃圾项目同时开工,标志着巴南区次级河流整治工程全面提速。

    巴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预计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施整治项目109个,总投资近8亿元。

  双桥:

    重大决策 环境评估先行

    双桥区把“环境立区”与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商贸活区、依法治区一道,确定为全区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据双桥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制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大规划,决策实施重大项目时,始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严格执行环境和资源影响的预评估和“一票否决制”。

    据悉,每年,双桥区投入的环境保护资金约占该区GDP的3%,区级财政投入的资金约占财政支出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