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加班族:领导人每年150天忙应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49:43

廉政瞭望封面:公务员“加班族”。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大多数政府机关的一天,就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清茶一张报”的清闲。

公务员加班,忙闲自知

■文/本刊记者 王巧捧 李天锐

五年前,在一市文明办工作的余有联就报了驾校的学习班,因为工作忙,报名后他只去学习过一次,如今,驾校的报名早已过了有效期,2000多元报名费打了水漂,他的驾照还遥遥无期。

有人不理解,问:“你们有什么事那么忙?”面对这样的猜测和追问,余有联们苦口难言。

写材料不分日夜

街边的粥摊上,一身职业装的文心启俯身匆匆地喝着粥,一边喝一边跟记者说:“明天一早要开一个会,领导的讲稿还没写完,写完给领导审了,还得改,今天晚上别想睡了。” 文心启是一政府机关领导的秘书,负责领导讲话稿的撰写。

“可得注意身体啊。”作为朋友,记者关心道。

“哎,胃不舒服,只能喝点粥。有时候忙起来吃饭没什么规律,胃都搞坏了。”

在机关,做文字工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领导讲话,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来,秘书或者办公室、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只得连夜加班,否则,因为你一个人的工作延误,会议无法召开,那是什么后果?

有着18年机关文字工作经历的关少锋,对赶材料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时任河南濮阳市委常委、秘书长的他撰文说:“凡材料都有时间要求,多数都是急活儿。有一年我们赶写省委、省政府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待材料完成时,我已累得头晕眼花,浑身瘫软,直冒虚汗,连话都不想说了。2003年春节期间,我带领农村处的同志,加班起草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那几天天气寒冷,省委北院新办公大楼因过节没放暖气,冻得我们穿着棉衣还握不住笔。而当时,窗外却是欢歌笑语,鞭炮声声。”

干上这差事后,加班加点是日常性的,可以说“加班正常不加班不正常”,有时大材料压下来,连熬几个通宵也是可能的。

随着机关事务规范化,各种文案工作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某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的刘兴洪(化名),深有体会。

下午5点,刚接待完一批记者的刘兴洪,一屁股坐到办公室的沙发上,不多时便发现,办公桌上多了一叠材料,桌子正中有一张便笺:“请于明天之内拿出实施细则初稿。”署名人是宣传部部长。

35岁的刘兴洪调来宣传部仅一年,就遇上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考验。由于次日要陪同领导下乡视察,他只有在今晚组织仅有的两名年轻同志加班完成细则初稿了。6点半,刚吃过盒饭刘兴洪开始进行分工。两名年轻人分别负责细则前15条的撰写和后5条的撰写以及附件文明公约、标语的收集整理。

10点35分,刘兴洪走出办公楼。他说:“初稿已经快拿出来了,还在最后润色。我让他们明天一早拿给部长看。”记者离开时,两名年轻人还在挑灯夜战。

忙应酬披星戴月

余有联最近跟妻子争吵不断。妻子早就催着想生个孩子,而且双方家长也心情急迫。但余有联工作上应酬不断,烟酒难戒,崇尚优生的他们都不敢要小孩。

身在政府机关体系中,哪怕是一个小部门,似乎也总有四面八方的关系。上面有“婆婆”单位,周围有兄弟单位,下面有下级单位。各种检查名目繁多,某项工作的例行检查、或者阶段性活动的检查,尤其是年末季尾的综合考察。

与各种检查和迎检共生共存的,是接待应酬。很多检查工作涉及到考核和排名,被检查对象哪一家不得苦留一顿酒宴?留不下心里不踏实,留下了又是一场劝来推去的拉锯战。灯红酒绿的夜晚,并不比挑灯夜战的夜晚轻松。

接待应酬除了金钱和身体上的成本外,牺牲更多的是基层公务员的时间成本。曾有人对10省(区)20乡镇调查后统计出,乡镇主要领导人每年大约100至150天里有接待活动。以至于乡镇主要领导下村庄少了,同样,县市主要领导人下乡镇也明显减少了,他们更多是在县里接待上边来人。

应酬如果仅仅是吃一顿饭还好说,问题是越往基层,应酬常常变成吃喝玩乐“一条龙”。酒醉饭饱之后,或扑克牌里“炒地皮”,或麻将桌上“搞学习”,或洗脚,或卡拉OK,哪样不得公务员陪同?

无效加班惹人烦

差十几分钟到12点了,这个9点钟开始的会议,部门主任好不容易讲完了,副主任说,我简单补充两句。李天明仿佛听到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永无止息,伴随着肚子咕噜咕噜的挣扎声。1点10分,这个“简单补充两句”终于补充完了,一伙人冲到食堂,已经是残羹剩饭了。食堂师傅还不耐烦地嚷嚷:都要收摊儿喽,你们又才来!

李天明心里安慰自己:知足吧,上午开会还算好的,有一次下午开会,一口气开到夜里11点多,一群大小头目带着大家才出去找吃的。

但是否所有休息时间召开的会,都那么急不可待?有网民就置疑:“是不是我们真的忙得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正常工作日要延长时间来开会,正常双休日有许多不知道的会在等着你。国家规定的公休假在基层又有多少人去休了?看到领导也是整天忙得不得了,这公休假就更不用提了。”

以上的加班如果还可以说是工作需要的话,陈绪的加班却让她无言以对。

时间就要接近5点半,眼看一天的辛苦工作可以告一段落,窗外车拥人挤,一个个行色匆匆,归家心切。但陈绪发现,每次到这个时间点,领导就踱进办公室安排工作,她对下班的热情一点点冷却,到如今,她调侃自己终于完成了向“成熟、稳重”的职业女性的蜕变。

陈绪在一县级卫生局工作,别人都不明白,她们哪有那么多事情做。文心启严肃地纠正道:“也不是事情多,而是工作时间任务不饱和,谁让我遇到了一个喜欢下班前安排工作的领导呢。”

陈绪说,以前有一次开会,领导的领导在会上当着大家夸他们领导工作勤恳,说经常见他加班。后来他们领导加得更勤了。

她说起一个故事,一公司新人发现加班是获得老板认可的便捷途径,于是天天下班时间也耗在办公室,反正网络上有很多事情,不会让你寂寞。这一天,他终于被老板关注了,老板说:“小伙子,我发现你天天加班呀……”小伙子赶紧接口:“应该的应该的。”领导接着说:“但是你的成绩并不比别人多。对不起,我们公司无法接受这么低效率的人。”

陈绪很羡慕这样的领导。

威权之下疲劳战

相对以上种种“被自愿”加班,还有一种加班,表面上雷厉风行,私下里却让很多人不敢苟同。

国庆节前一天,约一位在县级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小杜访谈。小杜大吐苦水:来不了来不了。

原来,小杜所在县的县委书记在9月29日提出国庆焕彩工程。要求国庆期间,整个县城的重点楼宇、标志性建筑、主要街道前面的树上,都做灯光装饰,以装点国庆气氛。

第二天晚上,当县委书记发现,工程完成还不足三分之一,以这种速度根本无法在国庆节当晚完成整个焕彩工程,立马把负责各片区的领导召来,一通教训。

被批评得灰头土脸的各部门领导,把自己管辖范围内所有公务员动员起来,走家入户,动员各商住户挂灯亮灯。直到深更半夜,还有些公务员在敲商住户的门。被打扰的民众难免怨言,他们还得给人家陪笑脸说好话求理解。

国庆节当天,一夜之间,整个城市流光溢彩。

这样的光彩背后,是多少公务员的超时加班,以及心下的不以为然?

当地公务员私下议论,这个点亮县城夜晚的焕彩工程也许与县委书记的生物钟也有关系。因为,有部门领导经常在深夜12点过,接到他的电话,让去开会或者商量事。

再加上县委书记每每对任务的紧迫催促,令各部门领导不得不把手下人也撵得团团转。整个县的工作气氛,看似紧张热烈,实际已经士气大损。

加班滋味各不同

机关工作不像春耕秋种,不像工厂里的流水作业,它既有很多日常性工作,又更多的是临时的事务工作。这注定了公务员加班的情况,并非几个特定的岗位所独有。

机关工作弹性大

机关工作中,很多事务性工作是不可预见的。大多机关都有规定,公务员手机24小时不许关机,以备随时有突发事件需要处理。

但不同机关、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不同,其忙闲之分自然也迥然不同。

从采访的结果来看,文字秘书、接待人员、招商引资等岗位,是加班的重点对象;时间较多集中在大型会议、重点项目筹备前和运行中,年终考核检查前,还有一些突发紧急状态时期。像“5·12”汶川大地震后,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中,当地干部完全没有工作与业余之分,不分昼夜地忙碌在岗位上。据报道,北川干部直到一年后的2009年6月,才开始实行一周休息一天的制度。同年8至9月,当地曾实行强制轮休一周制度,但很多人担心影响工作进度,放弃了休息。

一些公务员本身的岗位就具有应急性特点,特别是一些管理部门,处置突发性事件不可避免要加班。

机关工作一般难以准确量化。而公务员如何对待,得过且过还是精益求精,往往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因此,同一机关、同一科室、同一工作上,不同人之间的忙闲之分也大相径庭。

比如,领导要一个数据,有人可能就要到全市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或者联系各方面的人,得出一个可靠的数据;而有的人,可能就只是打个电话问问下级单位,不做具体的调研,出问题就推给下级单位。前后两者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用心的加班也是一种学习和锻炼。这样的用心,带来的除了自身学识与能力的增长外,其工作成果是最好的体现,领导看在眼里,自然对做事的人有了评价。而这些,都是今后成长进步的关键。

一名有着7年工作经历的公务员说:“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我咋也没想到,在政府机关做个会计会这么累。我毕业前在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做了3个月审计,也累得够呛,每天低头太多脖子巨痛,但还是感觉没当公务员后累。不过加班多也有好处,考核连续优秀多啊,我1年转正,3年转副科,3年转正科,也算是坐火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