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上海离香港还很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53:01
news.163.com
自国务院于今年3月批复上海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规划以来,热议不断,5月15日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也不例外。
有一股乐观的情绪认为,有中国大陆的强劲经济发展作靠山,上海超过香港指日可待。那么,让我们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看看上海离香港到底有多远。
排名差距:香港4,上海35
据伦敦独立机构ZYen Group发布的权威《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009年度报告显示,香港在目前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仅次于伦敦、纽约和新加坡,列第四,得分684分,而上海则位居35名,得分为538分,整整低了146分。
GFCI有五大指标体系,分别是人才、经营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这五大指标体系又分解为57项具体指标,同时运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一是市场本身的各类数据,二是请金融专业人士评价,还有对普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综合起来得出一个评价结果。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人才比例落后10倍
在人才方面,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l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在上海却只有1%。香港是35万人,而上海目前只有十万不到,其中国际水准的金融人才还不到伦敦的l/4。盛传到华尔街“抄底”失业精英,最终签约率却出奇地低,反映出上海对国际顶级人才的吸引力仍然有限。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偏紧
GFCI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很看重的指标是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而中国的金融管制程度很高,外资金融机构很难进来,进来后开展业务也不太自由。从上市公司中外国公司的比例来看,伦敦为19.87%,纽约为13.8%,香港为0.7%,上海则没有一家。从全球跨境贷款占比来看,伦敦为20%,纽约为9%,东京为7%,上海不仅没有,而且跨地区贷款都不行。
伦敦金融城
行业指标均未进入全球前十
在五项行业指标——资产管理、银行业、政府服务与监管、保险业和专业服务方面,香港分别排名第4、第4、第4、第5和第3, 而上海未在任何指标排名中进入前十。(详细)
纽约华尔街
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标准
日外汇交易额达到100亿美元;外资银行至少100家,外资非银行中介机构至少200家;总的海外银行贷款至少达到200亿美元左右;至少200家外资公司或银行机构选为地区总部所在地。
上海正在接近这些标准。其中,日外汇交易额达100亿美元,可看成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步标准。1998年,纽约的日均外汇交易额是6373亿美元,伦敦则为3509亿美元,而上海外汇市场2007年全年交易额才2万亿美元(平均日交易额80多亿美元)。
2009年国际金融中心排名
1、伦敦;2、纽约;3、新加坡;4、香港;5、苏黎世;6、日内瓦;7、芝加哥;8、法兰克福;9、波士顿;10、都柏林;15、东京;23、迪拜;35、上海;41、台北;49、孟买;50、曼谷;51、北京。
政策差距
利率非市场化
在政策性因素掣肘下,上海短期内难以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的原因,一是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中国目前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稳健的、逐步进行的过程。而如果没有市场化的利率,就不会有发育成熟的金融市场,金融资产定价就缺乏基本依据,金融深化也就受到抑制。
央行空降高官附辅佐上海
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
国际金融中心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货币自由流通是必要条件。国务院虽然计划1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但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却没有一个明确时间表,只是表示会根据形势的发展来调整政策。
专家:最快5年自由兑换
自主权有限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面临一个全局性难题:宏观调控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中国人民银行)三会(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四大商业银行总部都在北京。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仅就监管政策制定来看,上海远不如北京便捷,加之中国的特殊国情,上海相当程度上还得听命于北京,上海只能做足金融市场交易平台。(详细)
周小川:沪港金融市场互补促进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大事记
政策突破:
1991年,邓小平强调,金融方面要取得国际地位先要靠上海;1992年,十四大报告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2004年,胡锦涛提出继续推进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06年,上海获许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09年,《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通过。
市场建设:
1990年,建国后内地首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沪诞生;199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 ;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沪挂牌。
上海无法打败香港
软实力不够
上海的经济学家许小年则为香港打气:“上海永远赶不上香港。”他表示,“香港不要担心,国际金融中心的不是GDP,不是你的港口、机场,不是你的电脑系统有多发达,不是你的办公大楼有多少。造就国际金融中心的是什么?是软实力,是法律体系、是监管体系、是信用、国际化的信用,是和国际操作的接轨,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的业务流程。(详细)
经济学家许小年
服务方向不同,可差异化共存
孙立坚表示“上海和香港并不矛盾”,关键是实现差异化定位。他将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计划称之为“2.5版”,意味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而香港则是“3.0版”的金融中心。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紧紧和实体经济捆绑在一起,围绕实现航运中心目标等实体经济制造过程开展结算、保险等业务,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后台服务。香港则应跳出原有的“2.5版”定位,在财富创造过程后主攻“怎么增加财富”,开展期货、期权交易等,向纽约、伦敦等纯粹金融服务市场领域靠近。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
货币自由兑换的好处
(一)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
(二)有利于形成多边国际结算,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本发展经济。
(四)有利于维护贸易往来和资本交易的公平性。
(五)有利于获取比较优势,减少储备风险与成本。
(六)有利于满足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要求,改善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关系。
从当前的数据和事实来看,上海和香港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当然,不乏像经济学家张五常这样,从中国内地拥有大量人口、GDP高的角度出发,认为上海必将超过香港。但如果不能在法律、监管、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方面做出大规模的改进,上海要赶上香港将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