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钓鱼城:多次增修城墙抵御蒙元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35:32
一座改变历史的城池 解开钓鱼城的秘密 

    

 

    图为三次扩建的南一字城临江城堡遗址。 (孙华 供图)

 

    走进“攻不下的堡垒”

 

    孙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1252年,蒙古军巩昌等二十四路便宜都总帅汪德臣的军队沿嘉陵江突入川东腹地,直抵合州,钓鱼城迎来了建成后的第一次考验。

 

    城市攻防战往往是激烈和残酷的,除了每一次蒙元军攻城都会给城防设施造成破坏,需要不断修复和加固外,守城的宋军也会根据每次战斗的经验教训,不断弥补城防体系的漏洞和缺陷。蒙元军尽管以骑兵为主力,善于长途奔袭和战略包抄,野战能力很强,但蒙古在西征欧亚的过程中,又招纳了包括中亚和阿拉伯古国的一些善于用砲的军士,攻城拔寨的能力也相当强。因此,防守的宋军必须想方设法加高加厚城墙,强化城池的抗打击能力,从而部分抵消攻城蒙元军的优势。宝佑二年(1254年),名将王坚被提升为合州主将,他征召合州所属的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民众,共八万户的壮丁十七万人,继续增筑城池,使钓鱼城的防御设施更加完善。依托这座屡次加固的坚城,宋军次年就击退蒙古大将兀良合台率领的攻城蒙军。五年后,也就是开庆元年(1259年),王坚率领守军击退了蒙哥汗亲率的蒙古大军对钓鱼城长达半年的进攻,并使得蒙哥汗重伤于钓鱼城下。景定四年(1263年),足智多谋的张珏担任合州主将,再次发动钓鱼城中军民对城墙,尤其是屡遭蒙古军攻击的外城墙进行了加固。钓鱼城遗址前部发现的多次加高加厚的外城墙遗迹,就是这几次增修城墙的实物证据。

 

    钓鱼城主城的南侧,是习惯所说的“南水军码头”和“南一字城”。位于钓鱼山南近嘉陵江边的缓坡之上、东西南三面临江的所谓“南水军码头”,实际上是保护南码头的一座江边城堡,城堡西北有一字城斜上与山顶环形城墙相连。码头现存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考古学家将其分为了三期:一期较小;二期稍大;三期更高大。这说明随着战事的日趋严酷,守城者在不断加高加大这座城堡,使这座城堡更加坚固。同样的情形也见于码头东侧不足一里路远的南一字城,该城墙也是分三次不断加厚加高,最后一次包在城墙外面的石块已经比最初垒筑城墙的石块大了许多,城墙结构越加牢固。

 

    钓鱼城就是在战火中不断修补增筑,最后终究成为蒙元军无法攻克的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