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不求最好 但求最便宜? - 证券之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08:54

买股票:不求最好 但求最便宜?

www.stockstar.com 2007-8-18 9:43:40 陈英 证券时报视频:下周大盘能否再度大涨,哪些个股有机会?大盘预览:大盘能否企稳?持股散户手中个股还能涨多少?[字体:大 中 小] [分享给   上的朋友] [收藏] [打印] [网友评论0条]     8月7日上午9:45分,中国船舶奋力一冲,股价突破200元大关,盘中最高摸至200.50元,创出了两市高价股新纪录。尽管此纪录只保留了短短一分钟,但这给目前的“百元股俱乐部”带来了巨大的信心,首只200元股票的出现,为沪深股市的蓝筹股时代写下了新篇章。

  如今整个百元股群体日益壮大,刺激优质大蓝筹及中小板炒作高潮迭起,两市的大多股票如猪肉价格一般节节高升,看的投资者心花怒放的同时也不乏呈现“恐高症”:“股价那么高,还有投资价值嘛?敢买吗?”

  众多专家建议,在这一轮趋势明朗的大牛市中,无论高价股还是低价股,普通散户与其到处打探消息寻找黑马,不如潜心研究、坚定持有具有投资价值的成长蓝筹。这样,才能充分分享牛市的盛宴。

  盲目求廉 偶遇黑马

  大部分投资者都有“恐高症”,他们认为股价超过15元的股票太贵了,理由就是“我是散户,我钱少,所以我只能买便宜的股票。”然后买了一大堆两三元钱的股票。当然牛市里碰到资产重组,其中有很多股票还能成为大黑马,不过一般这种股票等真的拉两个涨停他们就急着抛出了。而真碰到倒霉的,3元买进的股票回头退市了也不是没有,那种股票倒是蛮捂得住的,一两个月下来跌了一大半,或许真的跌进了三板,只剩下小数点后不到三毛钱的零头了。

  陆凯就是幸运的一个。进股市的时间不久,选股票的原则很简单,就是哪个便宜买哪个。当然也讲“质量”,简单地看看上市公司的行业、后期目标什么的,要求“物美价廉”。对于什么是投资价值,什么叫收益率,他并不清楚,就这么懵懂中,让陆凯撞到了黑马。

  2006年8月,受周边“赚钱效益”的刺激,陆凯杀入股市。茫茫股海中,买什么股票呢?陆凯也问了不少朋友,有人推荐他买五粮液,理由是公司业绩好,又是稀有品种,属于潜力股,长期投资价值看好。陆凯听着,觉得有道理,上网看看该公司股票,犹豫了,当时的五粮液股价12元多,太贵了吧,自己才那么几万元,能买多少股啊,不买。朋友一听理由,急了:“哪能这样选股票的?又不是买菜看价格,买股票是看收益率的,同样是一万元,不论你是买几万股,还是几千股,如果买的股票能给你带来收益率是30%,赚的就是3000元,跟买股票数量是没关系的,关键还是看股票的投资价值。”陆凯听了,觉得有点道理,但是实物交易的老观念就是扭不过来,感觉找个便宜的,买多点,心里踏实。

  听了许多朋友的建议,陆凯都觉得不满意,原因只有一个,还是股价太高,甚至还有推荐30多元的,于是自己也看电脑琢磨。很偶然,某日看到S*ST盛润,股价才1.7元多,貌似在哪家报纸上还推荐过,陆凯决定买这只。买完了这只股票,像所有新股民一样,陆凯天天盯着电脑,希望它快点涨。不负众望,股票横盘几天后,居然开始爬升,2元、2.5元,短短两个月,S*ST盛润的股价竟然爬升到2.8元,上涨了40%左右,10月下旬,陆凯在2.89元抛掉了所有的S*ST盛润,赚了好几万,资金翻了近一倍。回头看看朋友推荐的五粮液,依旧12元多,陆凯乐了,逢人就夸自己是股神。朋友听说后,惊叹:“原来股票还可以这样炒的?真是瞎猫子逮住了死老鼠。”

  因为恐高 错失良机

  故事到了这里,总还是个喜剧结局,然而股市里的死老鼠终究不多,接下来的几次操作,陆凯可没那么幸运,起起落落,大多以亏损收场。朋友劝说:“低价股大多是垃圾股,公司业绩不好,投资价值不高,买股怎么能看绝对价格?还是找些具有投资价值的成长蓝筹吧。”

  今年2月,有人向陆凯推荐沪东重机,这也就是此后一举突破200元的中国船舶。当时的沪东重机股经过连续7个涨停,股价高达70多元。一看这股价,陆凯就咋舌:“太高了吧,况且都已经7个涨停了,怎么敢买啊。”陆凯用手上的资金买了其他的股票,股价不到10元。5月,沪东重机的股价涨到90多元,朋友再次推荐。眼睁睁地看着上涨了20多元的股票,陆凯心里有点痒痒的,可是一想到那么高的股价,加上自己是全仓持股,他还是决定不买。此后这股票完全不理会大盘,一路突破100元、150、180,甚至200元,陆凯尝到了后悔的滋味。

  现在,陆凯每次和笔者聊起股票,就会提到S*ST盛润和中国船舶。前者完全是运气,当时自己啥也不懂,蒙头买进。后者更多的是惋惜,多少次很好的进仓机会都错过了,朋友也透露了此中的“内幕消息”,然而仅仅因为价高而放弃。“我真是看着中国船舶从90元一步步爬到200元的哦。”对于以后会不会买高价股,陆凯说:“主要还是看公司的成长价值吧,单看股价来决定肯定是太幼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