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一半师生 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两个和两百个的艰难选择(南方都市报 2008-7-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39:59
失去一半师生/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两个和两百个的艰难选择
2008-07-07 10:48:2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姜英爽

图:5月23日,地震后第11天的映秀小学。谭国强依然天天来到废墟前,等待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被挖出来,为的是能再见孩子们一面。地震后几天,他的头发胡子白了不少。

图:为搜寻学生,他把废墟全都翻遍了
那边是两个,这边是两百多个,救的几率这边大得多,那边小得多。
我妻子在那里,我母亲在那里,离我就那么几十米,
我没有时间去看她们,我真的心里愧疚。
你说不想(救),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腾不出精力,腾不出手来!我没办法!
一边是居民楼中生死不知的妻子和岳母,一边是废墟下等待救援的孩子们。震后幸存的校长,几乎顾不上选择就奔走呼喊在废墟上,只希望他的孩子们一个都不少。
映秀小学473名学生,最后幸存238人,死亡212人,失踪18人,不确定的5人;47名教师,只剩下27名。映秀小学的校长,48 岁的谭国强,从地震中逃出来以后,立即组织幸存教师、家长展开救援,在救援队伍来之前共救出57人。而不足百米远的一座居民楼下面,埋着他的妻子与岳母。两人与两百人,他艰难地选择了两百人。从5月12日到24日,他一直守在映秀小学,挖出一具尸体,登记一个。现在,他正为学生的复课前后而奔忙。7月16 日,在地震中失去一半师生的映秀镇小学将在宜宾复课。
在废墟上呼喊
下面还有没有孩子?下面还有没有孩子?
旁白:对48岁的谭国强来说,地震那一刻是他这一生都无法释怀的黑暗记忆。他从二楼办公室跑出来,试图冲到教学楼前面去组织学生救援的时候,教学楼倒塌了。
谭国强:我是眼睁睁看着那个(教学楼)塌下去的。(沉默了很久)我逃出来,就摔在地上了,我一边喊着孩子们快跑,一边想跑到教学楼那边救孩子,还没跑到,看着很多的孩子都在楼道上往楼梯间跑,眼睁睁看到他们马上就要冲下来了,结果楼倒下去,我看着孩子埋进去……
南都:现在你还会想起这一刻吗?
谭国强:怎么能不想呢,我那么多孩子,老师。他们很乖很乖的,真的……我们每一年,各项成绩在汶川都是名列前茅的。(沉默)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以为只有我们学校垮了,我就往外跑,我想去找人来帮我救孩子,可是跑出大门没几步就碰到一个家长,他们说,映秀全都垮了,大家都在救人。我就意识到没有人会来了。我就又往回跑,让男老师去救孩子,女老师负责清点跑出来的孩子……那个场景,真的太惨太惨了。有的被压住下身的孩子就在用手招,被埋住上身的孩子就在用腿蹬,我是在哭,在叫,喊着老师们去用手刨。很多家长也跑来,毫不犹豫地去挖,用双手挖,不管挖到的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南都:很多村民都提到一个细节,就是在5月13号,还有人听到废墟下有孩子在唱歌。
谭国强:我听到了,马上就喊人来救援,孩子被救出来了,抱着她的张明娅老师,却已经死了。5月14号早上,我去废墟上叫的时候,还有孩子们的声音。那天,救援队伍到达,救出来好多孩子。
南都:你在上面喊,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
谭国强:5月14号早上,我在上面喊,还有孩子一下子听到我的声音,在下面喊:“谭校长,快救我!”我赶紧趴下去,他还告诉我,旁边还有个孩子的头被压住了,说,校长,你们救他的时候要轻一点!我们一路挖,到10点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身边的那个孩子已经没了。在那个地方,我们救了3个孩子出来。
南都:我无法想象在和废墟里的孩子们对话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谭国强:(沉默)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都走了,我都会到废墟里面去喊。
南都:你喊些什么呢?
谭国强:我一直喊,一直喊,下面还有没有孩子?下面还有没有孩子?
南都:听不听到他们的回答,都是一种折磨。
谭国强:有声音,还有一丝希望;可是我听到声音,又很心痛,很心痛。他们压在下面,多么痛,多么害怕……听不到回答,又总是幻想下面还有孩子活着。5月12号,13号,14号,一直到14号夜里,还有声音,但是没有救出来。后来,里面再也没有声音了。(沉默)
忽然什么都没有了
活的不可能再有了,死的我想尽量看到他们
旁白:5月15日中午,救援队用生命探测仪检测后,表示这些瓦砾下面已经没有生命的迹象,放弃了搜救。很多在场媒体记者都记住了一个情景,就是谭国强听到消息后,躺在了废墟里,毫无反应,只有眼泪从紧闭的双眼中流下来。但第二天,81岁的朱群学老人为了找被埋的孙子,用手摸到了一个幸存的小女孩。这个名叫尚婷的小女孩随后获救。这是映秀小学最后一个获救的孩子。
南都:当你知道放弃救援的时候,那一刻……
谭国强:那种感觉是什么?绝望。只有这一个词可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就算地震以后,天塌地陷,我也没想到放弃这两个字,没有这种心情。因为下面一直有人在呼救,我们一直在组织人抢救。忽然什么都没有了。
南都:你愿意相信这个结果吗?
谭国强:我不相信,下面明明还压着我那么多孩子啊!我知道他们还在疼,还在等着我去救。可我不相信也没有办法,这是科学。那一霎,我彻彻底底感到自己是多么无能、渺小。但是我们好多老师和家长还在救,还在挖。
南都:所以第二天,尚婷又被救了出来。
谭国强:她是最后一个。
南都:救援结束后,因为担心瘟疫和余震,基本上所有的老师和村民都撤离了映秀,为什么,你还要留在那里?
谭国强:活的不可能再有了,死掉的我想尽量看到他们。一个一个挖出来。我的老师们都不想走,是我赶他们走的。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不想他们再受到伤害。但我的那么多孩子和老师都埋在下面,我主要是想看一看他们,家长都走了,每挖出来一个,我把他们穿的什么衣服,主要特征是什么,都登记下来,想让家长回来以后,能在里面找到他们的孩子的信息。最关键的一点是,我要在里面指挥挖掘的人,我对学校很熟悉,(知道)孩子们都埋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没人,那样挖掘就会快得多。
把废墟全都翻遍
从一边慢慢地刨,慢慢挖到了另一边
旁白:5月19日,哀悼日那一天,谭国强把国旗缓缓降到旗杆中间,又缓缓升起。完成了他一个人的升旗仪式。
南都:以前的升旗,是所有孩子们一起做的吧?
谭国强:我们的升旗杆是电动的,现在没电了,只能用手,很重,慢慢慢慢地,降下来,再慢慢慢慢升上去。
南都:学校已经不在了,为什么还要去升那个旗?
谭国强:楼塌了,不等于映秀小学已经垮了。映秀小学不会垮的,我们老师的力量,那种勇敢,我们的心不会散。如果有一面旗帜在那里,任何人都一眼可以看到,我们映秀小学在那里。
南都:所有的孩子,都挖出来了么?
谭国强:一共挖出来220多。原来我们473个学生,确认生还的是238人,挖出来确认死亡的是212人,剩余的23个人中,其中有5个是有人看到被挖出来送往医院或者当天请假,现在失踪数是18个,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因为有些老师也遇难了,统计很难。比如我的学前班我知道一共是62个人,但是我掌握的名单只有59个,到现在我都没办法知道失踪的学前班的三个学生是谁,现在是生还还是遇难。因为我们学校的档案资料全部都没有了。
南都:你还在找吗?
谭国强:还在找。我们委托家长相互之间传话,看谁的孩子原来在我们这里读书,现在生还还是遇难,都跟我们学校说一说。很多家长问我,是不是所有人都挖出来了?我把教室那个废墟从一边慢慢地刨,慢慢挖到了另一边。我说我不敢保证全部都挖出来了,但我尽了力了。因为那是机械的操作,我们做得再细也没办法保证。因为当时预制板和圈层太大了,有些孩子下去了以后,可能砸碎了。
南都:但你把废墟已经翻遍了,是吗?
谭国强:全部都翻遍了,包括教师住宅楼,教学楼,还有综合楼,所有的东西全都翻遍了。也就是说把一个废墟全部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当他们兄弟姐妹
如果我倒下,老师怎么办?我那些学生怎么办?
旁白:整日整夜,谭国强在学校守候着他的学生,他的妻子与岳母被压在距学校不足100米远的一幢居民楼里,他却没有过去看一下。地震过去后12天,是记者们把妈妈和外婆遇难的消息告诉了谭在重庆读大学的女儿,谭国强才和女儿取得了联系。
南都:你离开映秀是什么时候?
谭国强:5月24号,所有的挖掘都结束了,我搭车子去都江堰,然后再去郫县看我的女儿。她当时被学校送到郫县亲戚家等我。
南都:当车子驶离映秀的时候,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谭国强:那种感觉,真的,(沉默),心有不甘的感觉。真的不甘。
南都:还是留恋这个地方?
谭国强:(来了)20多年了。我精力最充沛的这段时间,在这里度过。这个学校的每一点,都在我心里留下了很多……(现在)每次经过别的学校去考察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的学校。
南都:你给我一个印象:你非常非常坚强,特别是你在学校坚守那么多天的时候。但时间慢慢过去,人可能会稍微平静下来了,现在,你还能做到那么坚强吗?
谭国强:如果要说我的心里不苦,那是骗人的,肯定是骗人的。但我现在这样,我的老师没了妻儿,没了孩子,没了家,你能看到我们映秀小学的老师他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家,20多年,我们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全部没了。孩子没了,或者是妻子没了,或者是丈夫没了,如果我(沉默了几秒),一下子倒下,那我们老师怎么办?我那些学生怎么办?(哽咽)你可以看到,我们的老师如果不在公共场合,他们不会叫我“校长”的,都叫我“哥”,所以我就当他们兄弟姐妹。如果我一下倒下,我怎么办?我那么多学生,怎么办?所以要说我不苦,那不是真话。
没办法的艰难选择
那边是两个,这边是两百多个。都是我的亲人
南都:你告诉女儿,妈妈和婆婆不在了,是什么时候?
谭国强:我的手机不见了,女儿的电话我也没记住,我只能委托记者跟她联系,告诉她家里都平安,因为我怕她知道妈妈和婆婆的消息,会不顾一切的跑回来,映秀很危险,我不想她回来。等我们自己联系上的时候,很多天已经过去了。
南都:她后来跟你谈过这些事情吗?
谭国强:肯定谈过。(沉默)我现在真的不甘心的。作为一个丈夫,我没有尽到我的责任,作为一个儿子,我也没有尽到我的责任,我一直心里很愧疚。(抽泣,十几秒之后)任何人都感觉不到。我妻子在那里,我母亲在那里,离我就那么几十米,我没有时间去看他们,我真的心里愧疚。
南都:女儿埋怨过你吗?
谭国强:我女儿开始的时候,感觉还是埋怨我。我出来以后,我们坐下来,把我的一些想法跟她谈了以后,她还是能够理解我。
南都:你跟她说些什么呢?
谭国强:我跟她说,她的外婆是我的亲人,她的妈是我的亲人,但是那么多老师,那么多孩子还是我的亲人。(长长的沉默)那边是两个,这边是两百多个,救的几率这边大得多,那边小得多。
南都:实际上你真没想过(救)他们吗?
谭国强:不可能不想。不想,做人是不可能的事。不可能不想。我岳母跟我20多年,我老婆跟我20多年,你说不想(救),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腾不出精力,腾不出手来!我没办法!(抽泣)
南都:而且当时那么多学生家长在那围着,等待着。
谭国强:那些家长没围我。家长真的很好!家长一直对我都很好!不是这次地震以后因为我的决心他们对我这么好,以前他们都对我那么好!我真的被我的家长我的老师感动!我那些老师的妻子孩子也都埋在那个地方,他们也没有说先去救他们的!那些家长,他的孩子埋在什么地方他肯定都知道。但是他们没说就到埋的地方去救自己的孩子。我只要说哪里还有孩子在呼救,大家就去救了。不管是谁的,只要能救出来的,都去救。家长都能做到这样……
南都:如果你的老师出现范跑跑,你能原谅他吗?
谭国强:他有他的想法,他有他的观念。人的观念不一样。老师也是一个生命。在这样的大灾难,任何一个老师,都有求生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他要逃生,我们有什么好说?!我这样做不是伟大!只是我的职责,我该这样做。
南都:但你能够理解他的选择?
谭国强:应该是。
南都:你的女儿,她原谅你了吗?
谭国强:应该没问题。虽然她没有说,但是我感觉到。
南都:她想妈妈想外婆的时候表现出来了吗?
谭国强:我女儿,很听话。她绝对不会提。我女儿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独立生活。我把她送到威州中学,就这样一个人一直到大学。地震以后,她基本上每天都给我发短信,打电话。
决不抛下任何一个
真的太累了。可这么多老师,这么多孩子,他们需要我
南都:5月24号,我到映秀的时候,你对我说,其实你真的不想再做校长或者做老师了。
谭国强:真的太累了。做这个校长真的太累了。那个责任太大!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里面来,你要为学生考虑,要为老师考虑。真的挺累。像我这个年龄精力上真的不怎么够了,何况这场地震,给我带来的痛苦太多了……如果政府不需要(我了),我希望休整休整。我这么大的年纪了,也该休息了。
南都:为什么还是继续做下去呢?
谭国强:在这个时候,我看我们现在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教育局,他们也很忙,很难。如果这个时候我提出来,我不做,就是在添乱。还有就是,这么多老师,这么多孩子,他们需要我。
南都:现在你最希望做的是什么?
谭国强:首先考虑到的肯定是幸存下来的孩子。前一段时间是去各个救助点看孩子,给他们安排读书,然后是到医院去看学生了解他们的伤残情况,要截肢的就跟相关的部门衔接,安排给学生安假肢,联系医院。把生还的学生安排好了之后,最近就是对(遇难孩子)家长的安抚,对教师的家属进行安抚。现在,我们小学将搬到宜宾去,我要马上去那里看一下情况,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年龄小的孩子,家长都不愿意孩子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要去做思想工作。事情只有一样一样地做。
南都:医院里还有多少孩子?
谭国强:当时有32个,但后来陆陆续续往外省转,伤比较重的都转到外省去了。现在在省内的不多。
南都:那些孩子你都认识吗?
谭国强:应该说绝大多数都认识。我带6年级的学生,我们(学校)要求校长每周不能少于四节课。我一直在上思想品德与生活。我那么多优秀的老师,那么多优秀的学生。现在已经有好几个老师都是我的学生。
南都:在医院里看到的(伤势)最重的孩子是谁?
谭国强:尚婷没有看到,她转走了。我看到的最重的是张春梅,双腿截肢。她很坚强的,根本没流眼泪,看到我以后她还笑。我知道她是不想让我伤心。像那个方书雨他左腿截肢,看到我的时候他还安慰我,还是照样笑。你说他们心里苦不苦?肯定苦!但是他们见到我以后,为了减轻我的负担,根本就不哭!本来我说我到医院里去安慰这些孩子,反过来我看到他们以后是他们来安慰我。(哽咽)我看到以后心里真的好难受。
南都:这些孩子是不是以后没机会跟其他孩子一样上课了?
谭国强:不,现在很多孩子都开始在我们这里报名了,包括张春梅,她已经跟我打招呼了,她好了以后,安上假肢,还是要回来读书。
南都:她现在的状况,离开家乡在外地读书,会不会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很多不方便?
谭国强:如果她离开我们到一个新的学校,反而她会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和她过去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对她来说是最好的。她是我们中的一个,我们决不会抛下任何一个。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80707004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