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园掠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01:10
外孙两岁半的时候,进了一家位于芝加哥北郊小镇的私立幼儿园。在美国,婴儿出生后就开始戴“尿不湿 ”,时间最长者有戴到四、五岁的,戴与否要由孩子自愿。该幼儿园的园规之一就是年满三岁方可入园,且不 准戴尿布。大小便要完全能够自理。如果一周尿裤达到五次,对不起,请退园。按中国计算年龄的习惯,两岁 半也可以说成三岁,外孙又长得人高马大,也就“混”进去了。当然要经过面试。可是不久即露馅了。外孙刚 刚脱掉尿布很不习惯,常尿裤子,终于有一周尿裤子次数累计到了五次。毫无商量余地,外孙被“劝退”了。 我急女儿之所急,第二次漂洋过海去了美国,陪伴外孙,这时外孙仍很留恋他的幼儿园。
幼儿园离女儿家很近,步行不到10分钟。我们几乎每天都到幼儿园附近的大草坪、街心公园玩,并围绕幼 儿园走一圈。外孙总是不无眷恋、如数家珍的向我介绍他的幼儿园。其中除了四面拥簇着鲜花、草坪的主体建 筑之外,还有两处室外运动场,场内完全是碎木铺地,并设置了各式各样的大型玩具和运动器械,此外还有一个类似大礼堂的室内运动场。场中设有一个漂亮的大舞台,墙壁两侧放着许多折叠椅,供孩子们集会、演出用 。室内运动场也设置许多大型玩具,都是可以开动的汽车、游艇等等。室内运动场和教室、活动室之间由一条 全封闭的玻璃长廊相连接,无论刮风下雨,孩子们都可以毫无阻挡地从小教室到室内运动场去活动,方便、舒适至极。
这家私立幼儿园,不仅设备精良,对师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10余名员工均受过高等教育,幼儿园还通 过书信方式把教职工的姓名、家庭成员、兴趣爱好以及所毕业大学的校名一一报告给家长。教师工作后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比如幼儿园要求他们每人每年至少要参加15小时以上的学术活动等等。他们都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尽管这个幼儿园的托费每月高达700美元,可是人们还是愿意把孩子送进去,而不雇保姆。
当然,在美国也有照顾低收入者的公立幼儿园,据说每天只需交象征性的25美分,还提供两餐。这种幼儿园不是到处都有,某些郊区的所谓“高尚”地区根本不设这种幼儿园。所以住在这个地区的尽管不算富有的家庭,也要咬牙把孩子送进收费昂贵的私立幼儿园。这种地区的最大好处除环境优美外,也比较安全。
一天,我带外孙去附近的一个街心公园,这种公园在我们住处周围就有三个,我称之为“儿童乐园”。因为公园里的主要设施除到处都有的绿草坪、树木外,就是各类大型儿童游戏器械。外孙跑上跑下的玩各种玩具,我则坐在树荫下的*背椅上看书,各得其乐。一个小时以后,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恰巧幼儿园的孩子来了 。我拉着外孙的手边走边聊,这时忽听后面传来喊声:“瑞蒙!”我们马上驻足回过头来寻找,原来是幼儿园 的一位女老师在叫我外孙的英文名字。接下来她又说了一串英语。我问外孙老师在说什么?他翻译说:“我喜欢你。”这个尿裤子孩子退园已半年多了,而且在幼儿园呆的时间并不算长,老师却还记得他,且表现得那样 由衷的喜爱、热情、友善,使我感动不已。
外孙第二次进幼儿园已经三岁半了,适逢万圣节(俗称“鬼节”)前夕。幼儿园特地给外孙寄来一张画有鬼脸的贺卡,上写着“欢迎你再回到幼儿园来!”
幼儿园的活动很多,使家长们应接不暇。比如过节,美国的节日多,幼儿园的节日更多,不论大节、小节 ,甚至“情人节”都要过,不仅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礼物,互相交换,而且不同的节日还要穿不同的服装,如爱尔兰人的“绿色节”,这一天孩子们都要穿绿色的服装,表示热爱大自然。万圣节,老师和孩子们一样要化鬼装,穿上千奇百怪的鬼服。孩子过生日,家长要为班上的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礼物(每班10—15人),当然也会收到小朋友们赠送的贺礼。每逢孩子生日,幼儿园还会给家长写封贺信,祝小寿星生日快乐。
幼儿园的活动丰富多彩,比如每年都有一次集体照相。这一天像过节一样,老师头一天提出一、二、三条 要求,最重要的一条是要穿好衣服,打扮漂亮点。第二天,女儿开车送外孙去幼儿园,穿衣戴帽时遇到了麻烦,尽管是冬天,外孙这一天无论如何不肯戴帽子,女儿问“为什么”,答曰:“怕压坏了发型。”小小年纪就 开始注意仪表了。
幼儿园每年还有一次会演,孩子们纷纷登台亮相,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
幼儿园还不定期的给家长组织讲座,为了方便刚刚下班的家长,还提供一顿免费晚餐。聘请专家讲解在家里如何照顾好孩子和发生意外事故时如何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并且让每位家长实地模拟操作。为此,事先通过信件告知家长来听讲座时不要穿太讲究的服装和太紧的短裙等。幼儿园对所组织的活动可以说考虑得十分周到,细致入微。
幼儿园几乎每天都在每个孩子的专用箱内放一封信,向家长报告孩子一天的情况或者通知什么事情。
一天,幼儿园老师发现我的活泼好动的外孙不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一个人坐在一边,心事重重的样子。老师就问他:“你怎么啦,为什么不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外孙回答:“我在生气!”老师问:“为什么?” 回答:“我很生我爸爸的气。我爸爸常不回家,也不打电话回来。”在美国,女儿每天在班上都要往家打一次 电话,外孙习惯了。可是他不理解爸爸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不能经常在家,一年有很多时间要住在中国,住返于中美之间。外孙不明白从中国往美国打越洋电话,岂能是天天可打的!事情并未到此结束。第二天,幼儿园老师就给女儿打来电话,请她到幼儿园面谈,当然内容就是围绕老师发现的外孙的异常心态,告诫家长如何注意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并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使孩子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态。
美国幼儿教师同样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都曾在儿童教育学或初级教育学等专业学科获得过学位,都有较丰富的儿童教育实践经验,因此要想在幼儿园谋个位置也存在竞争,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 阿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