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周立波沦为“周自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3:09:16
叶匡政:周立波沦为“周自宫”2010-11-29 09:49   南都周刊     
        周立波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常识,显然让他无法认知到网络对改变中国社会的政治参与方式的贡献。这种网络政治参与,不仅打破了官员对公共资源的垄断,也在让更多的民众开始关注与国家和社区相关的公共福祉。 

  叶匡政

  诗人,文化评论人。主要关注儒家现代性、现当代史常识重建。

  周立波新近在网民中获得一个绰号,叫“周自宫”,这源自他微博上的一番宏论。在上海数万民众自发悼念胶州路大火的前一天,周立波在微博开始频频对网络民意发难,认为网络上“无界别、无贵贱、无高低”地发表观点,会“导致一种虚拟的无政府空间”,并称“娱乐可以,当真必惨!政府若将网络民意当真,实是一种‘自宫’行为了”!这条微博很快被转发至6000多条,2000多条评论大多是嘲讽与斥责。此前他还发布了“网络公厕论”。罗永浩在微博反问道:“如果不是网络,周老师这样的三流戏子,哪有机会表达他对社会和政府的愚蠢看法?”

  很多人认为周立波的言论没有过脑或“智商太低”,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在微博与民众悼念胶州路大火之际,身为上海人的周立波,不为死难者道一句正义之言,却频频对网络民意大放厥词,其实是打了很多小算盘的。他的这番言论,和当年的“余含泪”在境界上有得一拼。

  我对周立波会成“变脸客”一点不惊讶,“捣糨糊”一直是他的本色。在“笑侃三十年”中模仿领导人的做派,对鸡毛蒜皮的事作些无谓调侃,在我看来,这些雕虫小技之所以能爆红沪上,是因为上海人憋屈得太久,猛然冒出一个会舌如莲花般传播网络段子的主儿,立马引来疯狂追捧,这并不难理解。滑稽戏即使改名“海派清口”,也只是土豆大蒜的命,哪知这位周小弟却摆起了鲍鱼咖啡的谱,红火没多久,就露出暴发户之态。

  周立波不过是费尽心机搜寻些滑稽段子逗人一乐,却以为自己真成了清谈高论的公共知道分子,谁知立马就露出“公公知道分子”的本色。

  由于特殊的言论环境,近年来大众传媒总是对一些喜剧演员寄予热望,人们期望借助相声、小品、滑稽戏等喜剧样式的传播力,塑造一种更真实、更开放的公民意识与言论环境。这些腕儿最初因来自草根,还能保持一点喜剧演员应有的独立与批判意识,很多民众也因为那并不刻板的观念和话语,把他们视为公共知道分子。然而在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上,真正需要这些明星发表观点时,他们往往退缩和躲避得最快。或者像“周自宫”这般,对权贵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在这些“公公知道分子”眼中,讽刺话语不过是他们沿街叫卖的产品,为既得利益者服务,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舞台上,他们会在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上,扮豪爽血性的异议分子,一旦有利益或权力之诱,不仅会作任何观点上的妥协,更别说在意什么民意和公共利益了。

  可以说,对权力和利益集团的讽刺与批判,是一切喜剧的“男根”。一个喜剧演员一旦失了这个男根,笑话和段子说得再机巧逗乐,不过是活动舞台上的一个变形小丑,一个鬼脸匠人而已。可怕的是,这类信奉“妾妇之道”的“公公小丑”,往往把自己看做可呼风唤雨的精神偶像,反而把那些有抗争意识的民众当做小丑。他们躲在喜剧那貌似傲慢的屋檐下,其实充当的只是权力的牺牲品。并不夸张地说,如今大量喜剧演员言说空洞无物,价值判断混乱,都在沦为一个个只有鬼脸而无灵魂的活动躯壳。大量的周立波在沦为“周自宫”,周立波不过比他们更迫不及待,更具代表性而已。

  周立波之所以会这么快显露其“公公”本色,还在于他混淆了公共生活和公共舞台、“粉丝”与民众的差别。他在舞台上如果说上述段子,台下“粉丝”即便有不认同者,也会当笑话一听了之,因为人们抱的是消费与娱乐心态。而在微博上,他虽然面对的也是百万粉丝,两者概念却完全不同,这些民众多是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面对的是严肃的公共事务,在意的是明星话语的社会与政治价值,而不是它的娱乐价值。

  周立波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常识,显然让他无法认知到网络对改变中国社会的政治参与方式的贡献。这种网络政治参与,不仅打破了官员对公共资源的垄断,也在让更多的民众开始关注与国家和社区相关的公共福祉。民众在网络上的公开交流,不仅能让他们形成自己较为稳定的政治观,对整个社会形成理性而民主的公民精神和公共意志,也在发挥巨大作用。如今,各地政府都开始把网络民意当做一种参考,周立波却把它形容为“自宫”行为。

  只能说周立波太聪明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多少公共知道分子就是因为这份聪明、这种无知,一下就被打回了“戏子”原形。原来,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都是一种表演。与其说他们为表演活着,不如说他们是在靠表演讨生活。 (新闻来源:南方报业网) 老竹山人图书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老竹山人” 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老竹山人图书馆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老竹山人图书馆”,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新闻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新闻来源:老竹山人图书馆”,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