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香的“飞院味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9:07
历久弥香的“飞院味道”
——“黄金十年”思想政治、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品读
这个题目有点大,大到让人有无从下笔的感觉。
当记者在思谋着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困扰记者的不是资料的缺乏,也不是头痛于文章从哪个角度切入,而真的不知如何为学院“黄金十年”思想政治、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定位。记者常常想,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旦存在,它都有着自己的灵魂吧。那么飞行学院(以下简称“飞院”)“黄金十年”思想政治、行政管理、校园文化这些属于意识范畴的东西有没有灵魂呢,如果有,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于是记者便在采访中注意去倾听、去观察、去思考,记者听到、看到、想到了一些东西,并且把这些东西归纳为“飞院味道”;但直到目前为止,记者也还不能确定构成“飞院味道”的这些东西是不是就是学院“黄金十年”思想政治、行政管理、校园文化的灵魂。
行文至此,记者想到了民航局副局长杨国庆在“飞院”说过的一段话。2008年5月16日,汶川大地震后第四天,杨国庆到“飞院”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说,近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评价教育是否成功的问题。从近一段时间民航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来看,在“飞院”独特的校园文化熏陶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影响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精神风貌、思想道德是值得肯定的。他说,教育的成功在于德育工作的成功。从“飞院”培养的学生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上看,“飞院”的教育是成功的。希望“飞院”以这次抗震救灾为契机,认真总结、提炼学校的校园文化,并使之升华。杨国庆副局长希望“飞院”认真总结和提炼的东西,是否可以通俗地称之为“飞院味道”呢?
2005年10月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慕名前往“飞院”访问,在面对媒体和学生的演讲中,他说了这样两句意味深长的话:一句是“你们选择了一所伟大的学校开始未来的职业生涯,这是十分正确、明智的选择。”一句是“通过对‘飞院’的考察,我们对中国民航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是否可以代表外界对“飞院味道”的西方式诠释呢?
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在评价“飞院”的总体印象时,有这么一段评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一所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实力坚强,特色鲜明,精神内铸,风范普及的高校。”这是否可以理解为“飞院味道”的官方评价呢?
“飞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五十多年来,学院继承和发扬“准军事化管理”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纪律作风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90%以上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生党员达到在校生的11.5%。在这种优秀传统精神的孕育下,先后涌现出了张超、吴骏、周鹏、叶海、姚鹏等一大批见义勇为的人和事,被媒体称之为“飞院现象”,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是否可以理解为“飞院味道”的媒体和社会公众评价呢?
品读“飞院味道”,当品读构成“飞院味道”的诸要素。先品几个紧要的或许能证明一些东西的硬件要素。
之一,从年飞行训练5万多小时,到今天的27万多小时。
之二,从10年前1500人左右的在校生,到今天的万人大学。
之三,获中国第1号《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正式合格证》证书,标志着我国民航飞行员培训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之四,获“飞行签派员培训机构”资格证书,“飞院”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了“中国民航飞行签派员培训机构合格审定”的培训机构。
之五,加强民航英语教学,国内第一个国际民航组织(ICAO)飞行员英语培训中心在“飞院”建成,这为中国民航履行好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的责任与义务,促进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更好地参加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之六,通过CCAR-147部审定,“飞院”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该项审定的民航院校,专业建设不断与民航法规对接,使“飞院”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民航的工作实际。
之七,“飞院”的飞行技术和交通运输专业获国家级特色专业,飞行技术专业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之八,“飞院”首次申硕就大获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层次。
之九,科研方面“飞院”赢得了办学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重大科研课题。
品过硬件要素,再品几个紧要的或许也能够证明另外一些东西的软件要素。
之一,不凡之味。早前,“飞院”曾经获得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黄金十年,“飞院”又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文明单位”称号……应该是高级别的奖项了,可中间有“基层”二字。在基层访平凡之人,品不凡之味,应属题中应有之义。在“飞院”的每一个基层单位,听得最多的是“四加二”:工作四天,休息二天,人们轮休,飞机不歇;还听到许多人说“ 我们的日历没有红字”、“星期一至星期五正常上班,星期六和星期日正常加班”;看到最多的是这张作息时间表:早上7∶30上班,晚上9∶30下班;但在一个分院,记者参加出早场,起床时间却是6∶30;在另一个分院,记者搭乘做完航后的机务人员的车回到宾馆却已是晚上11∶00;一碗咸烧白,摆在记者的面前,后面是好几个咸烧白作者渴望得到赞美的眼神;在每一个单位,接送记者的车辆都很准时,师傅们打开空调,把温度调整到合适,然后端正地坐在座位上,静候记者们上车……在新津分院、在广汉分院、在洛阳分院、在绵阳分院、在遂宁航站、在飞机修理厂、甚至在外场驻训的南充航站,记者都品到了大量平凡“飞院”人的不凡之味。而不凡之味累积的结果,便是“飞院”的理论教学训练总量和飞行训练总量一个接近20万小时一个突破20万小时,双双
之二,和谐之味。在基层采访,听得最多的就是“和谐”。各个层级的党群主官们讲解和谐,实践和谐,记者不惊奇,各个层级的行政主官们讲解和谐,实践和谐,记者也不惊奇,让记者惊奇的是大量的“飞院”人,对和谐和实践和谐也有独到的地方:“像老谋子在北京奥运会上演绎的那种样子”。“求大同,存小异”、“融洽调和,和睦相处”、“人文关怀、人本关怀、人性关怀”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正在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效率和效益。比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是一对很容易产生不和谐的矛盾体,但是现在情况变了,矛盾体变为和谐体了,管理者认为被管理者好管了,被管理者也心口如一地服管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从传统的猫鼠关系演变为兄弟姐妹关系,“当兄弟的要给当哥子的扎起”这句串味俗语表达的正是“请领导放心,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工作上和谐了,生活中也会和谐。一行政主官就戏称“自己已成了分院的证婚专业户”,而这种现象在基层决非孤证。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生活小概念,一旦与“和谐盛世”与“政通人和”这种大概念挂上钩,那么它这个单位的和谐味道一定非常浓厚了。
之三,淡定之味。淡定需要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支撑。过几十年,人们也望淡定,可淡定姗姗来迟。最近十年,淡定与“飞院”人结缘,并溶进“飞院味道”。当记者与党群主官和行政主官讨论“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与“快乐工作,精彩生活”谁更合适“飞院”的时候;当“飞院”人把自驾车作为工作与生活一部分的时候;当“飞院”人的教育、休闲、旅游、度假支出大幅度提高的时候;当外界都关心“飞院”人飞得高不高,“飞院”人已开始关注自己飞得累不累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飞院”人把“一切以健康为中心,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作为座右铭的时候;当“飞院”人恬适自信的笑容不只是生活中有,工作中也随时呈现这种笑容的时候;当“飞院”人计划着去看世博,并学习过低碳生活的时候;当“飞院”人捧起书本却从中看淡了“黄金屋”和“颜如玉”的时候……“飞院”人惊奇地发现,自己已于不知不觉间变淡定了。可是当初,为了争取这份淡定,学院领导班子是做好了担责的思想准备的;党政主官甚至连辞职的思想准备都做好了。于是乎,采访中记者就在“飞院”看到了这样的标语:去热爱工作是一种动人的生活方式。十年,说长也短,变化,产生于无形。
之四,尽心之味。如果说尽责是“飞院”的一个传统的话,那么尽心就可以看作是尽责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记者早年曾写过一篇《用心托起飞行》的通讯,讲述的是一个先进单位尽心尽责保证飞行安全的先进事迹,可是今天,记者在“飞院”所看到的,是与那个先进单位一样的尽心尽责的人和事。比如说飞机在天上飞,每一个“飞院”人都会自然而然地牵挂。一位行政主官这样说:“只有最后一架飞机平安降落了,这一天晚上的觉才睡得塌实。”尽心尽责工作的例证太多了,从总院到分院,哪个单位都是一抓一大把。四川《党的建设》杂志在一篇名为《冲上云霄可以飞得更高》的文章中举了三个例子。第一是一个飞行大队长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时时处处以工作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当爱人生病、母亲不慎摔断肋骨住进医院时,他权衡再三,又一次选择了飞行训练;只能通过电话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牵挂与内疚。第二是一个机务中队党支部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作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发现故障时,他和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彻底排除;职工生病遇到困难时,他登门看望,问寒问暖,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第三是一个二级飞行教员以做好一名蓝天园丁培养出更多的飞行人才为己任,长年累月在单发教练机中经历着严寒和酷暑,冬天寒气刺骨,夏季闷热难奈,他都无怨无悔。这三个例子实际上就是数千名飞院教职工尽心尽责工作的代表。工作人员如此不用说了,就连退休的“飞院”人也是如此,他们说:“不尽责了,尽尽心也可以啊!” 飞机在天上飞,他们也都会自然而然地牵挂。在一个单位,笔者看到这么一幅标语:我们对所从事的工作为自己、家庭、单位负责。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所传达出的却是一种从尽责到尽责尽心的质的变化。
之五,不变之味。早在十多年前,就听一位领导说过,“飞院”人出去出差开会,其他单位的人一眼就能认出“飞院”人,当时还纳闷,是不是“飞院”人特“土”?后来人家说,“飞院”人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是一种由思政、行管、文化等综合因素旷日持久积淀而成的气质型味道。这种味道的起源可追朔到陕西三源,老二团建制归入十四航校,黄土高坡的西北军旅风味就揉和成了带川蜀风情的原汁“飞院味道”。54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10年以来,这种味道非但没有消减变淡,相反倒是日渐浓厚,且“飞院”人走到哪里,这种味道就带到哪里,在中国民航业界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说学校是“民航的黄埔”这句赞誉里,就蕴涵着极浓烈的“飞院味道”。不出“飞院”,对“飞院味道”感受也许不深,但是在与外单位的人共事时,他们对“飞院”人身上的“飞院味道”感受就很鲜明了。这次到南充航站采访,上上下下都对在南充分流训练的“飞院”人赞不绝口。探究原因,我们发现,参与分流训练的“飞院”人把“飞院味道”也带到了那里,一个临时建制单位,仅建立的规章制度就达19个之多;而这些词汇如“建立管理机制、建章建制、明确职责、严密组织、精心指挥、克服困难、尽心工作、为飞行所想、为飞行所作、履行职责、确保安全”与他们在原单位相比,是不是“飞院味道”更浓?也即是说,这些优良的东西是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骨子里的东西到不管是“群处”还是“慎独”都是这个味道。
之六,不息之味。采访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了“飞院味道”中的不息之味,即像《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一种味道。而不息之味的核心是从“6321”到“8321”。2009年12月24日,“飞院“召开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学院主官总结“十五”、“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12字”指导思想和“6321”战略目标。“12字”指导思想为“扩大能力、进军高端、做大做强”;“6321”战略目标为“6个分院、3个基地、2个枢纽、一个中心。6个分院,即是在现有的分院基础上增加遂宁分院、阆中分院;3个基地——运城基地、南阳基地、通用航空维修基地;2个枢纽——四川训练枢纽、洛阳训练枢纽;1个中心——模拟机训练中心。”民航局长李家祥赞赏这个规划,他甚至说建8个分院也不多。果真如此,不是成了“8321”了吗?当然,就是“6321”,也够学院忙乎一阵了。在总院、在新津分院、在广汉分院、在洛阳分院、在绵阳分院、在遂宁航站、在飞机修理厂、在模拟机训练中心、在三星通用航空公司,在记者足迹所至,“6321”不绝于耳。飞院人摩拳擦掌,人人都想在打造一所雄踞世界东方的、全球第一的“飞院”的过程中建功立业,人人都想在“飞院”发展轨迹中的印上自己的一行脚印。
黄金十年的节点上品“飞院味道”:“飞院”,生生不息,飞翔的学院!这味道愈来愈浓烈,值得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