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就是熵增加-摘自<内耗论>第四章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59:12
内耗就是熵增加-摘自<内耗论>第四章 [转贴 2010-11-29 15:01:27]    字号:大 中 小  

内耗就是熵增加-摘自<内耗论>第四章

 

第四章 人类进化大风歌
——社会系统演进与内耗
   

为了更深入研究内耗现象,我们不能仅限于对社会系统作静态的或横剖面的分析,还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人类社会整体演进的动态发展的角度来加以考察。
人类社会究竟是如何演进发展的,这似乎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按照传统理性主义发展观,人类社会是在机械决定论支配下的单线进化,即任何社会发展模式都是单一的、无可选择的,都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开始逐步演进到一种尽善尽美的社会,其最高成就即是西方工业文明。这是欧洲中心主义极度扩张的产物,他们把社会发展看作一列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人类不过是列车上饱览风景的乘客。不幸的是,我国理论界一些人,长期以来也用传统理性主义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就是各民族都毫无例外地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所谓裁剪历史而适应某种权威理论的“研究”。然而,历史爱和人开玩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却没有按照或没有完全按照这种机械模式和“社会日历”来演化发展。最明显的例子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生根发芽,倒是在贫穷落后的东方世界绽开了花朵。不仅如此,人类社会的演进中,不仅有进化,还有退化,历史上的许多文明都灭亡了。更令人震撼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也可能出现“退化”,这就是社会主义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瓦解。与此相比,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也未能造成资本主义的垂死状态和被它的掘墓人装进棺材,而倒似乎为资本主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它更加活跃了。这些事实宣告了历史机械决定论和社会单线进化论的破产。
20 世纪的社会发展一再证明社会系统演进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人们视野的扩大要求理论容量的扩大。如果不带政治偏见的话,如果不再受姓资姓社和新旧体制冰炭不相容的理论困扰的话,我们从内耗的角度看,那些灭亡和退化的社会系统是由于系统整体演化中的种种不协调所致。这就需用系统决定论——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来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演进发展问题。顺便指出,系统决定论不是对历史唯物论的否定,而是对它的丰富和发展。


一、进化论与退化论的矛盾
——内耗就是熵增加
   

勿庸置疑,社会历史发展是受决定论规律支配的。马克思建立唯物史观,最初的意图是从因果联系方面,即从决定历史发展的物质根源(生产力)方面来说明社会系统演进的必然性的。它的最伟大功绩在于批判了以往形形色色的历史唯心主义,如宗教决定论、理性决定论以及历史非决定论,从而把历史理论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但是,后人囿于狭窄的视野,把历史唯物论曲解为一种因果决定论,这种理解注重单个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就导致社会历史的单线进化模式。因果联系虽然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最普遍联系,但不能涵概事物的全部联系;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现代科学证明,偶然性也是事物联系的一种普遍形式。尤其在社会发展中,大量历史事件都是以偶然或随机的形式发生的,这些偶然因素不断干扰、破坏着社会中的因果联系,使得大量微观行为甚至某个时期的社会系统总体呈现出不确定性。统计规律表明,个别偶然性虽然是不确定的,但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变量或概率却会带来必然性结果,往往决定着事物的宏观性质及其演化。这就是说,偶然性可以通过统计平均进入决定论。统计决定论的贡献决不可忽视,因为它从量的规定性上补充和丰富了决定论规律,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把历史看成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堆积,不仅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把社会系统的性质及其演变看成是各种因素机械相加的总和。真正的历史当然不是这样。由于这种缺陷,人们把研究的目光投向系统决定论。
系统决定论把社会看作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诸多要素在内的整体系统,系统的整体性质不是由其中的某一单个要素决定的,而是由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结构、功能所决定。系统能够通过与外界的信息输入、反馈、控制以及系统自身的随机涨落等自我调节机制,产生一种适应环境的自组织能力,并使系统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演化发展。其中系统的涨落(偶然性事件)达到某一分支点或临界点时,对系统的演变进而形成新的系统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见,系统论在更高的层次上,从微观和整体、内部和外部、必然性和偶然性、量变和质变等的结合方面,即从系统的整体自组织方面,揭示了社会的演进机制。
自组织是开放系统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系统论研究的核心部分,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
自组织最初是普里高津学派提出的,他们发现,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阀值时,由于许多非线性的复杂因素,通过涨落发生突变,会自动出现以新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现象,使系统由无序状态转变为新的稳定有序结构——耗散结构。“耗散”的含义即从外界大量吸取高品位的物质和能量,同时排出低品位的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系统自身的新陈代谢即活态有序。这种自行产生组织化、有序化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哈肯的协同学进一步把自组织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他认为,无论什么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而又协调一致的结果。这种协同作用来源于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总是在一定环境下达到目的点或目的环时才趋于稳定有序。哈肯甚至发现,不仅开放系统,而且封闭系统有时也可以出现有序状态。随后爱根的超循环理论又揭示出,开放系统的发展趋势总是从低一级有序结构向更高一级有序结构的螺旋式上升的自组织过程。以上理论都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揭示出系统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更高有序的动态演化内在机制。
在系统论中,是一个系统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的量度。熵本来是热力学概念,表示分子运动的混乱程度,后来被用于系统论,熵变大表明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内耗就是熵增加(或熵产生)。而对于同一系统,结构信息则是有序程序或组织程度的量度,由于有序或组织程度的提高即意味着无序度或混乱度的减少,所以信息一般也称为负熵
如果用熵来衡量,那么系统的无序化就是增熵演化,有序化是减熵演化。事实证明,这两种系统演化方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这种二律背反现象曾导致了 19 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史上的巨大分歧。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一切系统都具有熵增大的不可逆趋势,也就是有内耗不断产生和加大的过程,这一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原理”。按照熵增原理,系统演化的方向是由有序到无序,由高级到低级,一切系统都将越来越混乱无序,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和崩溃。显然,这是一种退化论,克劳修斯就曾根据这一原理推导出整个宇宙将在不断增熵中归于“热寂死”的悲观结论。与此相对立的,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它强调系统演化的方向是由无序到有序,由简单到复杂,事物的发展必定越来越高级、美好和有组织。这就是进化论与退化论的矛盾,两种思潮见仁见智,沸沸扬扬地争论了一个多世纪,最后由于自组织理论的创立才使鸿沟得以填平。
自组织理论认为,一个系统究竟是趋于增熵的退化,还是趋于减熵的进化,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状态和它与环境的关系。系统一般可区分为三类: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耗散理论指出,单纯的增熵趋势是仅就孤立系统而言的,因为孤立系统不与外界环境发生任何交换,不能从外部取得负熵流,所以其内部总熵必然趋于最大,最后导致有序状态的瓦解、衰亡。封闭系统只与环境交换少量能量而不交换物质和信息,它也不能从外部取得负熵流来抑制内部的增熵。虽然封闭系统也可能形成有序平衡结构,但这种平衡的有序是一种不能进化发展的低水平的有序。而对于非平衡的开放系统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开放系统由于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有可能从外部取得足够的负熵流来克服、抑制其内部的自然增熵,从而造成减熵运动,使系统由无序变为有序,由低序走向高序。换言之,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是一种自组织系统,其内部会产生自组织过程。普里高津宣称,“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这一充满辩证法的命题,强调了系统的开放性和负熵流在形成有序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这就在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找到了由无序转化为有序的新途径,解开了系统演化之谜。
自组织系统的特征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高度开放性。高度开放的系统是一种动态稳定的活结构,它与外界频繁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吸取足够的负熵流,抑制内部的熵增加,不断提高自身的有序程度和组织程度,从而减少内耗,走向新生和进化。而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都是静态的死结构,受熵增大原理支配,它们的内耗趋于最大,只能越来越无序和无组织,最后走向退化和死亡。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怎样开放”的问题,因为开放系统也可能从外界吸取正熵,当系统吸取正熵流的时候,自身的无序或内耗反而加剧。开放的无序结构同封闭的无序结构一样,最终将因增熵变大而走向崩溃,出现退化。
2.内外协同性。系统从外界取得负熵流,只是一种促协力,即促进系统内各要素间更好地协同作用的力量。促协力必须与系统内部的协同力相结合,才能形成自组织。协同作用也称为系统的放大机制,即系统与外界交换时其内部各要素之间耦合、互补,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作协调同步运动,从而产生非加和效应,放大系统的整体功能。研究放大机制,对于社会系统制定宏观决策关系极大,因为正确决策的实施将带来有利因素的作用的放大,可以加速社会发展进化;错误决策会使不利因素的作用放大,将加剧内耗,加速社会系统的崩溃、退化。这里的协同并不排斥竞争。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存在着多种自由度和潜在稳态,其中每一个稳态变量(序参量)都决定着系统演化的一种有序结构,这给未来的系统演化模式和方向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系统演化的结果究竟出现什么结构,又要由序参量的协同和竞争所决定,这种协同和竞争最终导致只有少数序参量支配系统——这是更高程度上的协同和自组织。社会系统要形成更高的
自组织,就必须允许多种发展模式共存,保护竞争,促进合作,避免单一模式和僵化凝固的协同。
3.涨落二重性。任何系统都存在着随机起伏或涨落,即在内部或外部的干扰下,部分要素会偏离系统内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平均值,围绕平均值作无规则运动。一般来说,自组织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个别的微观涨落总是被结构本身所吸收,涨落造成的偏离状态会衰减直至消失,这就是涨落回归原理。但当外界的持续干扰作用加大,其参数达到某一临界点(分支点)时,这种涨落将被放大,形成宏观的巨涨落,从而使系统状态发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更加有序的结构。这一特点也被人们称为“涨落导致有序”原理。在系统演化中,涨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系统演化处于质
变之前,涨落是一种破坏稳定性的干扰作用;但当系统演变临近分支点,由原无序向新的有序状态转化时,涨落就变为促进自组织的杠杆了。涨落二重性说明,不能简单地把社会系统中的波动看作是内耗。社会系统要演进发展当然需要保持稳定性,但这种稳定不是铁板一块的绝对稳定,而应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局部的不稳定,这些部分的不稳或“自由运动”正是系统进化的动力因素。绝对稳定只能窒息进化的生机,而运动、变化、更新才有生命力。
4.吞并溶合性。当一个外来小系统与较大的自组织系统相遇时,则孤立小系统总是被大系统所吞并,融合于大系统之中。但这并不改变大系统的有序性,只是扩大了自身规模。这一现象说明,任何孤立的社会系统在人类社会总体自组织运动中都无法存在,它不是受熵增大原理支配而自生自灭,就是被别的系统所吞并溶合。
5.分支演进性。开放系统在临界点发生突变,形成不同的发展分支,每一分支都代表着一种新的有序结构。系统在演化中将追随哪一分支,是由内外涨落决定的。系统内部具有多种潜在稳态(内变量)决定了系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而哪一种可能性会成为现实性则取决于外变量的输入。耗散结构提供的系统演化“分支图”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树”极为相似,它表明自组织系统的演化方向不是单线的,而是分叉的,事物的发展只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构成千姿万态的演化模式。一般来说,系统在演化中只有少数分支代表着进化方向。
总之,自组织就是大量的交换,内外的协调,不断的更新,有的溶合和无限的发展。一个系统只有对外高度开放,不断从环境取得负熵流,使自身处于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充满生机的耗散状态,才具有自组织能力,实现由无序向有序的演化发展,也才能减少内耗。
自组织理论从深层次上展示出系统演化的新图景。①它并未否定熵增加原理,两者共同阐明,减熵运动与增熵运动这两种趋势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使一切系统既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又有从有序到无序的退化,还有无序和有序的相互循环,由此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演化景象。②自组织理论和熵增加原理都把时间的不可逆性作为建立理论体系的基础,重视“历史”概念。它们并不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决不是重复性。历史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但决不就范于某种必然的规定性。系统论十分重视“外熵”、涨落等随机因素,把必然和偶然、内因和外因统一起来,表明历史是可选择的,多变的。③在发展观上,自组织理论对世界的前途是乐观的。减熵运动揭示出系统演化的向上分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会有一部分系统参与不可逆的超循环过程,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
二、人类文明进化之风
——社会自组织运动与内耗
   “大风起兮旗飞扬,威加海内兮震四方,安得猛士兮守故乡!”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触景生情唱的《大风歌》。其实,我们的祖先向来就惯唱大风、雅爱悲歌。相传远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曾命臣子飞龙仿效风吹动的各种声音谱制出《承云》等乐曲。战国时宋玉的《风赋》,把风从“起于青萍之末”到“蹶石伐木,梢杀林莽”,再到恣肆于汪洋之上的产生、运动全过程,给予详细的刻画。事实上,人类社会的演进也呈现出各种状态或模式,与自然界的风运动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人类社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自组织系统,任何社会系统都是对自然界和其他社会群体开放的非平衡系统。在人类社会中,真正的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是不存在的。人类的自组织特性来源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或目的性,人是社会系统的物质承担者,他们能够通过建立、改革、完善一系列社会制度结构,来维持自身的有序性和组织性。
人类社会的自组织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社会通过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或能量转化,不断从环境吸取“养料”(生存资料),来增加适合社会需要的要素或状态,使自身结构不断“生长”、发育;另一方面,通过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和反馈调节,不断在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经验(表现为知识、技术和科学理论),消除生产实践中的不确定性,增强自身的有序性和协调性,使人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结果,人类社会的整体功能得以加强,获得进化发展的动力。在这一自组织过程中它也不断产生“涨落”(波动),并通过某种宏观涨落而跃迁为一个更加有序的系统结
构(表现为旧的文明为新的文明所取代,或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由许多次前后相接的宏观涨落而形成从无序到有序的不断跃迁,就表现为人类社会永不止息的整体自组织运动,也即人类社会的动态进化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这种动态进化历史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在一系列大小矛盾和冲突造成的曲折运动中螺旋上升的,其螺旋上升的路线呈现为一股(不是一条)其中

心轴始终指着文明程度增进方向的“大旋风”(见图 4- 1)。
图 4-1 箭头标示文明进步的方向
追根溯源,人类社会整体进化的大旋风之终级动力还是源自无数社会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文明进化之风是在亿万人民群众中普遍发生的。正像宋玉《风赋》中说的“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而“青萍之末”即是每社会个体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正是这无数起于“青萍之末”的细弱之风相互间耦合、互补、协调、同步而逐渐汇集成为社会系统内各子系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系统)的大旋风(见图 4- 2)
经各子系统的大旋风彼此在空间和时间效应上的互动、共振、协同而最终相激为社会系统整体的巨大旋风(见图 4- 3)。这股巨大风携雷挟电,无限上升,浩浩乎如江如海,汪洋恣肆;巍巍乎如山如阜,气势磅礴,构成了人类进化历史的壮观景象。
图 4-2 图 4-3
    以上是人类社会整体的自组织运动。但具体到某一国家、民族或社会群体来说,情况就千差万别了。毫无疑问,每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群体也都是自组织系统,它们都是被人类整体自组织运动这一无限上升的巨大旋风所裹挟的历史参与者,因而它们进化的箭头也同样指向文明程度增进的方向。但是,它们各自进化的具体路线却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环境不同,系统结构的有序状态各异以及由此导致的自组织能力大小有别所致。
后面我们通过对社会系统几种结构状态的考察,来看看它们的自组织运动及其产生的文明进化之风将作何种运行。概括地讲,社会系统大致有如下几种结构状态:
1.高度开放的活稳定态社会系统。这是一种活力很强的自组织系统,具备前面所讲的耗散结构所有五个显著特征。例如现代市场经济就是这种结构状态。活稳定态系统的内部和外部频繁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产生负熵流,以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保持动态的稳定有序。这种系统具有多元化组织结构,其内部存在多种潜在稳态(多种经济、政治、文化模式及其相互间协同、竞争),因而系统演化也具有多样性发展变化的可能。它内部是不平衡的,有规则的波动和无规则的干扰相迭加,经常产生涨落。其表现之一,就是在外部信息(知识、经验、理论)的刺激下,一些个体会与原体制效应下形成的社会大众平均心态或思维定势发生偏离,做“不合规范”的活动(对原体制进行反思、批评,对新体制进行探索、试验)。不过,活稳定态社会系统具有强大的抗干扰力和承受力,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波动涨落总是被结构自身的回归作用所吸收,而能维持基本有序性。但当这些涨落与外界变化发生某种特殊耦合时,就可能引发宏观涨落,由量变到质变(全面的社会改革)产生出新的更加有序的社会结构。
我们看到,这种活稳定态社会系统并非“十全十美”,其缺点是整体不确定性较大(具有多种自由度或发展变化的可能),内部不断产生小的无序运动(一些个体对整体的偏离),然而它善于学习、能不断改进自己,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再生机制,所以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极强。换言之,它是一种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能趋利避害的活力很大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它的上述“缺点”恰正是它的优点所在,因为具有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它在进化道路上就能择优而行,游刃有余。这就是“涨落导致有序”的辩证法则。
活稳定态社会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是:一方面,它不断从外界接收信息,经过学习和积累经验,能复制出外部事物的某种状态,即把自身原来的无序状态按照外部信息或事物状态的模式重新组合为一定的有序状态,并经加工改造,转化为自身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它从外界环境取得物质和能量,变为自己的养料,增加了适合系统需要的要素或状态,使自身结构不断生长。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对外开放,一方面从国外吸收市场经济的制度信息,在国内“复制”出股份制、期货制、房地产制等市场机制;另一方面引进高新科技产品,使国内产业结构不断生长,结果促使原无序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是自组织过程。
然而,即使一个健全的社会自组织系统,在其宏观涨落中“阵痛”也是很大的,例如体制转换中的摩擦和震荡,宏观政策的失控,人们的心态失范,个体行为的盲目和紊乱等等。显然,涨落过程就是相对无序期,产生内耗。但是这种内耗比起那些僵化的超稳定态社会系统在一定时期的“大地震”(由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所积累和引发的革命),只能算“小地震”。可以确认,任何社会系统在其进化发展中都不断产生无序和内耗,熵趋于增大。但活稳定态系统的好处是,它由于不断通过涨落这种自组织现象(改革或改良)而造成减熵运动,也就是不断诱发“小地震”而逐步释放无序的破坏能量,因而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大地震”,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相对而言,这种涨落导致的相对无序期较短,内耗也较小,而其进化发展的速率却较快。纵观活稳定态社会系统的进化发展序列,总是呈现出原无序→有序→新无序→新有序……这种波浪式运动的无限过程,用社会进化的旋风模型来表示(见图 4—4)。
    可以看出,活稳定态社会系统的演进表现为文明递增序列,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自组织运动过程。

 

内耗就是熵增加-摘自<内耗论>第四章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内耗论》序及目录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耗.熵病.‘毛’病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论耗》开博小结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思潮-耗-有序—读《透过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耗/国体政体/中国工人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 《梦》耗悠悠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耗’与‘左’—评《漫话“骂人”》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耗与排—兼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光阴如昨童颜换-读<初识莫高窟与常书鸿>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红楼梦以‘耗’论荣宁 —荡悠悠芳魂销耗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一江春水耗中流 —读《她们沒有青春》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耗与废 —读‘《废都》鼓噪:解禁还是无聊’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网民为何泠落“扭秧歌”?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以耗谈诗重‘三态’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耗与废 —读《<废都>鼓噪:解禁还是无聊》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新华网:人类将在100年内灭绝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新华网:专家预言:人类将在100年内灭绝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耗尽青春知炎凉 —观《一个女人的史诗》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宇宙耗尽能量的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30倍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耗’与维稳成本—笑蜀:高昂维稳成本为何难降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客 余言论‘耗’—摘自《我的评论》 余言:官耗俗与闷—读《两会的“闷”与“不闷”》有感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讯博... 余言 和罗大周<叨叨令 魂儿坠> 耗神的寻魂那个魂儿坠 - 余言论耗. - 徐善谦 -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