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11】世界经济:从失衡到平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0:36
【预见2011】世界经济:从失衡到平衡

作者:木棉小树  发表日期:2010-10-13 16:57:00

     由于美元汇率在近期的持续走软,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干预本国货币的汇率以维持本国的出口,媒体称“各国开打汇率战”,甚至有媒体称“新一轮货币战争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必要认清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向,因为世界经济的走向将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意味着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的各个经济体其实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那么,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的走势,我们将会寻找出一些规律用于指导我们P民个体的经济选择。这是本贴的意义所在,否则写这样的贴子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大家阅读的时间。我将按照以下逻辑开始我的分析:
    1. 是什么导致了世界经济失衡?
    2.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3. 关卿何事?-世界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
    4. 出路在哪里?
      当然本贴仍然属于心血来潮之作,因为我对各大媒体乱七八糟的评论分析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本贴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仍然可能会出现一些次序上的调整。闲言至此,直奔主题。 一、是什么导致了世界经济失衡
   1.什么是世界经济失衡
   在寻找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世界经济失衡。
   首先,世界经济失衡是国际贸易的失衡,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假如各国都闭关锁国不进行分工和交换,各个经济体都作为一个封闭循环的经济体存在的话,是不可能存在世界经济失衡的可能。
   其次,国际贸易的的开展除了各国制定统一的交易制度从而为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交易规则保障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寻找一种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结算的工具。制定交易规则简单,确定国际货币可就难了。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自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而每个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都会影响本币的价格,这就导致不同国家两两之间的贸易价格始终处在比较大的变化之中,这将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因为交易双方无法预知明天的商品价格,也就无从报价。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的确定有三个解决方案:一是用大家公认的黄金作为支付工具,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金本位制”;二是大家一起推出一种专门用于国际支付的货币,也就是某些专家所谓的“超主权货币”;三是选择某一国的纸币作为支付工具。当然,还有一个方案就是以货易货,但这是原始社会的作法,因此不予以考虑。所以我们就对上面三个解决方案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由于“金本位制”自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用黄金作为现代社会的货币显然只能是书呆子的臆想。因此用黄金作为支付工具显然根本不可行。
   其次,如果推出一种专门用于国际结算工具的话,这个工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成为货币:一是强制性的信用;二是可计量的购买力。纸币的信用必须以国家信用主权信用作为保证,因为只有国家信用才是最可信赖的信用;而可计量的购买力则意味着货币必须拥有与其对应的商品。很显然,专门的国际结算工具这两个条件都不可能具备。IMF的SDR也就是特别提款权存在很多年了,之所以难以充当国际结算的原因就在于此。因此所谓的“超主权货币”只是书呆子们的想当然,一种货币如果没有主权信用来保证的话还是货币吗?谁来发行?发行多少?价格怎么确定?数量怎么分配?
   既然前两个方案都不可行,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有一种了,就是选择某一国的货币作为国际支付工具。该货币必须具备最值得大家信赖的信用,购买力比较稳定(事实上信用和购买力是相辅相成的)。经过比较,大家选择了美元。所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市场的选择,是历史形成的。既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市场的选择,我们不用去查数据都可以断定:美联储一定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银行,或者说美联储至少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滥发货币。否则市场将会做出新的选择。有意思的是,近两年来很多国家一方面指责美国滥发货币一方面却在大举“收藏”美元。这是外话。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世界经济失衡,在本质上就是美元的失衡。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10-13 20:56:27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3 16:58:46   
    一、是什么导致了世界经济失衡
  ######
  世界贸易一直处于失衡之中,美国也曾经有过大量贸易顺差的事情。
  后来日本人干活不要命,加上日元低估,逼得美国企业吃不消,搞了个广场协议。其实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六,七十年代,福利已经完善的欧美工人的竞争力,自然不敌没有福利,工作时间很长的而且还会受到辱骂的韩国工人,台湾工人。加上高油价,这就是70年代美国英国的经济滞涨(通货膨胀,市盈率居高不下)的背景。  
  21世界,跨国企业,中小企业,将生产放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去,进行“劳动力套利”。这必然冲击欧美的福利制度,欧美只好消费多而生产少,积累债务,直到一个临界点的爆发,2008年集中爆发了。  
  世界贸易还将处于贸易失衡之中。更多的人口将被卷入全球化,更多的国家,将收藏更多的美元。  
  ######
  套利( spreads)原指同时买进和卖出,套取差价的行为。交易者买进自认为是"便宜的",同时卖出那些"高价的",从两价格间的变动关系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交易者注意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价格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
  劳动力套利指利用两地(或两公司)之间的劳动力价格差异,在低价格区域买入,高价格区域卖出。
  公司的劳务外包属于劳动力套利。对于国家来说,劳务输出或者来料加工都可以属于劳动力套利。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08:54:52 

 

  2. 美元为什么会失衡?
  上面的证明过程没有把话说透,我继续补充。既然世界经济的平衡就国际贸易的平衡,那么这种平衡状态的标志就是美元和商品按照市场规律流动,因为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或者支付工具,要想保证商品的合理流动只能通过货币的合理流动才能实现,这就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所在。一旦货币的功能与其本质发生脱节,自然就造成了不平衡。因此,如果更进一步讲,世界经济的失衡在本质上是美元流动和商品流动的失衡。
  那么美元失衡是怎样发生的呢?这里必须澄清第一个前提,就是1971年尼克松政府财长康纳利的名言的前半句:美元是美国的货币。既然美元是美国的货币,那么美元的失衡就是美国经济的失衡。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对美国经济的分析才能搞清楚美元的失衡是怎样发生的。
  第二个前提是美元在作为美国货币的同时,也是国际货币,并且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这就意味着各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都会自然而然地保留一定的美元来满足自身的国际支付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就面临着一个难题:货币发行量无法控制。因为无论美国怎样发行货币,总会有一部分美元沉淀在国外,在控制好货币发行量的前提下,美国始终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困境。如果滥发美元,又会影响自身的经济健康运行。换句话说美国经济将会始终存在着贸易逆差。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这一理论我不是很懂,但是我觉得我上面的推理和这一理论的结论是一样的:美元天然面临着失衡的风险。
  如果世界各国政府保留的美元数量适当的话,美国经济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是如果保留的美元数量过大的,美国经济就十分危险了。请注意,我这里指的是政府手中保留的美元而不是企业和个人保留的美元。因为外国企业和个人手中保留再多的美元都不会对美元的流动产生质的影响,你总是要花的嘛,不花难道要数钱玩?但是政府手里的大量美元也就是巨额外汇储备却和商品流动脱节了,这就是美元失衡的原因所在。
  下面我们看看数据能否说明上面的推理过程。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10-14 10:07:59 

 

  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这一理论我不是很懂,但是我觉得我上面的推理和这一理论的结论是一样的:美元天然面临着失衡的风险  
  所谓特里芬难题,也就是美元既然要充当国际货币老大的角色,就很难兼顾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二难悖论。我在《谁来解美元绑架中国经济》的一文中已经指出,美国财政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压迫主要出口国购买美国国债,作为美元回流的平衡器。华尔街为此设计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来吸引外国投资。而美联储则充当时而刹车时而打开潘多拉魔盒,放出多余的美元流动性。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10:37:38 

 

  上面的这张图告诉我们两个事实:
  一是美国经济40年如一日,稳定(GDP三大需求构成的稳定)而又高效(投资率始终没有超过20%)。
  二是美国的净出口率长期为负,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和1998年至今。也就是说,美元失衡问题导致的世界经济失衡也主要存在于这两个阶段。
  所以美国经济从上面这张图来看就是美元的问题。话又说回来,假如美国经济要让我这样一个小人物找出其他毛病来美国经济早就崩溃了。所以分析美国经济只有美元这一个着眼点。那么我们再进一步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观察美元失衡和美国经济经济的失衡。下图是美国的货币政策情况。
  
  对于这张图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M1和M2的关系。美国的M1包括现金、旅行支票和活期储蓄,英文叫做Currency、 travelers checks和 demand deposits,美国的M1的流动性极强,几乎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币,即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但是M2的内容是在M1的内容上加上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定期存款、隔夜回购协议和隔夜存于欧洲非美国银行的美金等。M2的内容就可以理解为M1+非实体经济循环中的存款。这样,从美国货币政策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愧为世界央行的“典范”:从1970年至今,美国广义货币M2占GDP的比重四十年如一日,长期稳定。而且在九十年代至今长期低于0.6,即使是在2009年国内媒体纷纷指责“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的时候,美国的M2/GDP的比值不过刚刚达到0.6,只比2008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
  日本统计局的资料中最近的M2数量只到2004年(日本的指标叫M2+cds),当年日本的M2/GDP的比值是1.39。中国2009年底的这一指标超过1.8。
  单纯从货币角度看,大家觉得我们还能够找到比美元更可信赖的国际货币么?
  (2)美国的利率政策的运用对货币总量的影响非常小,这说明“特里芬难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非同小可。但是,美国利率政策的运用在应对通货膨胀的方面简直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我们不得不对美联储再赞一个。都说新兴经济体贡献的“廉价商品”维持了美国的低通胀,事实是这样吗?
  (3)在美国M2和GDP的比值保持长期稳定的同时,美国的M1占M2的比重却在长期下降。由于M1是经济日常循环中的货币,所以,美国实体经济中的货币越来越不够用了。随着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美元贬值,美国的M1/M2也开始逐步恢复,终于在1994年前后恢复到七十年代初的水平。但是,随着美元汇率从1995开始再次走强,美国的M1/M2不但开始一路下滑。而且2000年之后M1比重的下降还伴随着M2在一定程度上的上升。更重要的是,2001年之后美元汇率的贬值也并未阻止这一趋势的形成。
  (4)如果用M1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美国经济的话,美国的这一比值从1995年开始随着美元汇率的走强不断下降,在2000年之后,平均保持在11%的水平上,2006年和2007年的这一比值只有10%。这一比值,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以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为例,美国只依靠1.3万亿美元的现金(旅行支票在美国相当于现金使用)和活期存款就维持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机器的运转。美国实在是太牛叉了,这简直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5)美国要在不滥发美元的前提下解决货币短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发行国债。因为其他国家过多的美元储备留在手里只有数字上的意义,因为美元是美国的货币!这些数字需要有个去处,而美国国债的发行恰好为各国的美元储备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去处。但是尽管美国以这样的方式迅速回流到美国了,但是,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回收美元不是正常的货币流动,因为没有同步的商品流动。那么,美国经济能够不出问题么?很多声音指责美国国债是“最大的泡沫”,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买呢?所以,只要各国不停止“收藏美元”,美国国债这个“最大的泡沫”就会一直存在。美国国债的本质是:“美元收藏家”们用出口的商品加上本国的资产泡沫来换取美国政府的“白条”。同时美国国债成了公开的“庞氏骗局”-美国发新债还旧债就可以,而且也只能这样。美国国债2009年的余额已经接近13亿美元,和2009年的GDP相当。但是没有人担心美国还不起,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发新债还旧债就可以,因为美联储是世界上最有信用的央行!美元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货币!
  (6)由于美国商品流通体系中流动性严重不足,所以美联储近年来已经不敢加息了。因为加息不仅会使美国的流动性问题雪上加霜,而且会导致需要支付的国债利息越来越高。美国的货币政策被“美元收藏家”们“绑架”了。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10-14 11:23:04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10-14 10:07:59 
  美国财政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压迫主要出口国购买美国国债,作为美元回流的平衡器。
  ######
  这个才是关键,美国国债由各国央行直接收藏,其实只是电脑里的一个数字。
  这些央行直接收藏的美国国债,根本没有反映到M2里去,光分析M2,就会把这些央行直接收藏的美国国债,给忽略了。而他们是所谓“美元”的大头。  
  宏观上说美元,主要是说12万亿的美国国债,美联储才发行了2万多亿的基础美元。  
  宏观上说,美元的内在价值,80%以上,在于美国国债。
  美元信用 = 80%美国国债的信用 = 美国政府的信用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10-14 13:35:27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10-14 11:23:04    
   ....  
    宏观上说美元,主要是说12万亿的美国国债,美联储才发行了2万多亿的基础美元。    
    宏观上说,美元的内在价值,80%以上,在于美国国债。
    美元信用 = 80%美国国债的信用 = 美国政府的信用  
  2009年国际上用于货币投机的基金有27万亿到28万亿美元。超出全球gdp几倍,这些钱有极大部分都是美联储增发出来。当然其中还有华尔街创造的杠杆泡沫。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16:48:15 

 

  所以美国的货币总量在各国大肆“收藏美元”的时候,就会面临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一方面商品流通领域的美元越来越少,造成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在商品流通领域沉淀在国外的美元以国债、银行存款和股权投资的形式回流到美国,造成非商品流通领域的美元越来越多引起流动性泛滥。这反映在货币统计数据上的表现就是M1占M2的比重在下降,美国经济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因此,如果把美国经济比做锅,把美元比做锅盖,美国经济的问题是要用五个锅盖盖十口锅。就算美国是千手观音,总会有盖不过来的时候,千手观音也要休息也要吃饭啊。美国容易么?所以,美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世界各国“收藏美元”所导致的美国货币流通“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冰火两重天”现象至今共计出现过三次。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1)70年代
  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美元危机越来越严重,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即不再承担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美国用黄金兑换其他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美元以维持美元同黄金固定比值的义务。1971年8月,美国实施对进口货强制性征收10%进口关税等为政策,号称“新经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危机进一步加剧。1971年12月17日和18日,十国集团”(比、加、法、德、意、日、荷、瑞典、英、美)在华盛顿举行秘密谈判,达成调整货币比价的协议,为集团成员国的货币制定了新的汇率关系,美元贬值。由于会议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故名史密森学会协议。在协议订立半年后英国宣布英镑浮动,其他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实行货币浮动,本协议规定的货币固定比价实际上失效。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终于崩溃,主要经济体纷纷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史密森协定随之失去了意义。所以史密斯协定丝毫没有解决美元的失衡问题。
  美元失衡的表现就是上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M1/M2的比值一直在下降,并且1980年之后加速下降。尽管里根政府试图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美元的回流,但是,和美国国债一样,脱离了商品流动的美元回流解决不了美元失衡的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加剧美元失衡的问题。脱离实际的高利率也会损害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上图中80年代美元的基准利率远远高于CPI的水平。到了1985年,美国经济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失衡。
   (2)80年代
  1985年,美国政府终于忍无可忍。9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请大家注意,《广场协议》的目的是美元贬值,而不是日元升值!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广场协议》在中国就被解读成了美国“强迫日元升值”?为什么没有人去说美国“强迫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磅升值”的事实呢?《广场协议》的具体误解和误解的严重性我后面会专门谈谈,在此先打住。
  《广场协议》的结果是:西方主要经济体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手中收藏的美元,部分美元回流到了商品流通体系当中,世界经济随之恢复了平衡。表现出的事实就是《广场协议》之后在美国M2/GDP的比重下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美国M1占M2的比重在快速上升,直到1995年。在此期间,除了日本吞下自酿的泡沫苦酒外,世界经济没有产生重大不和谐的声音,经济历史显得十分平淡。我们需要认清的另外一个事实是:越平淡的历史对于广大人民而言是最幸福的历史;越波澜壮阔的历史反而是人民多灾多难的历史。
   所以广场协议的本质是各国放弃了收藏美元的作法,世界经济自然就恢复了平衡。道理很简单,做生意的双方只有双赢和双输两种选择,别无他路。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国际货币国,美国经济的平衡就意味着世界经济的平衡,他(她)好,你才能好。
   (3)2000年之后
  由于固定汇率制度的严重缺陷,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亚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坚持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体系引起的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固定汇率体系终于在世界范围内宣告崩溃。第一个崩溃的国家是墨西哥,中间是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叫法我认为并不准确,本质上还是债务危机),最后是巴西和阿根廷。不过墨西哥死不悔改,在经历了债务危机之后仍然坚持变形的固定汇率。债务危机导致这些国家错误地认为只要手中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就可以避免经济的波动。于是这些国家在债务偿还得七七八八之后便开始拼命“收藏”美元,结果是泰国2008年的外汇储备宣告突破1000亿美元,墨西哥2010年的外汇储备也突破1000亿美元,巴西2009年外汇储备达到2400亿美元……但是这些国家收藏的美元也只是另外两个国家的零头。中国2010年的外汇储备达到2.5万亿美元,日本达到1.1万亿美元。
  最终的表现就是从1995年开始,美国M1/M2的指标一路下滑,一直到2007年。并且2000年之后M1占M2比重的下滑还伴随着M2/GDP指标的上升,美国实体经济领域的美元短缺已经到了接近于变态的程度,与此同时则是非实体经济领域美元极度泛滥而找不到出路。于是一方面是商品流通领域对美元的极度饥渴,另一方面是非商品流通领域的美元流动性泛滥,“次级贷款”生逢其时,成为“冰”与“火”之间的桥梁,“次贷危机”想不产生都难。就算没有“次贷危机”,也会有“X贷危机”。
  所以,这次金融危机早晚要来。这是由国际“收藏美元”的大气候和美国实体经济领域流动性严重短缺的小气候所决定的。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23:42:52    二、《广场协议》和所谓的“日元升值”  
   1.《广场协议》的真相
   按计划我本来不想把《广场协议》拿出来单独当作一个部分写,但是如果不这样可能会继续有人说我哗众取宠装13什么的。所以就改变一下写作计划。
   如前所述,《广场协议》的目的是西方五国通过联手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而不是什么“强迫日元贬值”。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广场协议》之后主要货币兑美元的表现和日元兑主要货币的表现,具体见下面两个图。
   这两个图告诉我们的事实是:
   1.《广场协议》签订后,西方主要货币都在升值,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日元兑美元都升值了一倍。英磅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要小一些。
   2.日元在1988年到1990年也就是泡沫经济破灭前的两年中在贬值,日元兑马克、法国法郎的汇率甚至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3.1985年初,美元已经开始贬值,《广场协议》无非是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4. 《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其实是“美元贬值”,这是数学问题。
   另外当时意大利里拉、瑞士法郎兑美元的升值幅度也都和日元相当。
   那么各国是怎样实现抛售美元的呢?大家要知道外汇交易完全不同于股票交易,你要卖美元的同时必须买进另外的货币。所以要真正实现抛售美元只有一个选择:用美元买本币。但是你好端端地用主动用美元买本币相当于别国在收藏你的货币,会对自身的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大家很难做到用美元买本币,只是不再进一步主动收藏美元,把手中的美元保持在够花够用的水平。也就是说各国不再干预汇率。但是只有SB日本为了阻止日元升值1987年和1988年用日元买进大量美元,其美元储备由1985年的22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988年的905亿美元。
   所以,我所谓的《广场协议》就是各国停止收藏美元,停止干预甚至控制汇率,而不是要“强迫”哪一种货币升值。说简单一点,就是各国政府把“看得见的手”都收回去。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23:57:38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0-10-14 23:18:10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世界经济失衡,在本质上就是美元的失衡。"
    本质上应该是中国政府把钱花了两次失衡吧,印成人民币国内用一次,自己当外汇储备买美国国债,中金中投,四大行资本金又用一次。这是全球经济危机(至少是这一次)的根源咯,不然的话可能会延迟很多年吧。
  ---------------------------------------------------------------------
  呵呵,兄弟,做人要厚道,何必非要一针见血呢?再说你的话绝对了一些,凡是大举收藏美元的国家都是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只能说中国和日本收藏得最多,负主要责任。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5 14:25:37      2.对“《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的批判  
  中国的大多数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们很多年来一直在告知大家一个逻辑:《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导致日本泡沫经济,而且是美国逼迫的。然后更进一步推导出一个结论:美国把日本经济干掉了!本贴里的一些人也正是凭着这种被人灌输的先入为主的观点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因此我必须继续用常识分析一下事实和真相。
  (1)《广场协议》的本质是让各主要经济体不要再收藏美元,各国停止进一步收藏美元的表现就是美元贬值,而“美元贬值”不能和“日元升值”划等号,这仍然是个数学概念。所以上述观点的前提就错了。
  (2)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和意大利里拉在1985年-1988年期间的升值幅度和日元相当,怎么人家都好好的?要知道这些国家都早早就放开了资本管制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德国更是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就开放了,而日本直到1998年才算真正放开资本管制。怎么就你日本出了问题?何况日本当时还用日元买美元来阻止日元兑美元的升值。
  我们继续用常识解读日本的情况。
  首先,只要控制好货币总量,无论本币升值还是贬值都没有关系,经济运行一定都是在均衡的价格体系下运行。因为“热钱”来得再多也得换成本币才能进入本国的经济体系内。换句话说,只要保证货币总量和商品总量始终相匹配,升值和贬值都没有实际意义。你该加息就加息,该减息就减息,任它风吹雨打,也胜似闲庭信步。所以泡沫只和钞票有关,和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而日本的M2/GDP比值从1970年到1990年前提高了5倍,能不产生泡沫吗?下图是日本的货币政策管理的结果。
  其次,政府一干预汇率,就得用本币买外币,就没法控制货币总量了。货币政策就失效了。
  再次,干预汇率就等于干预了国内的价格体系,价格扭曲=资产配置结构扭曲=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尽管日本这么努力那么努力,但是SB日本始终在用日元买美元,居然买到了1.1万亿美元,所以尽管日本泡沫破灭之后消费率在上升,却无助于经济的增长。而且资源都向出口方面配置也只会引起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如果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就业和均衡发展,出口则一定是和这个目标背道而驰的。因为出口就意味着把自己锁定在了制造(最多再加上研发),而真正吸纳就业的只能是服务业。
  所以日本之所以会有“失去的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归根结底就在于始终在汇率问题上纠缠不休导致货币政策工具根本没有办法使用,投资产出效率也越来越低。如果日本不做出改变,它将会有“失去的三十年”。
  大多数主流媒体、专家和出口企业家整天讲升值会导致企业亏损,给大家算了个小学数学题:我原来一美元换6.8元,升值一块钱后一美元只能换6块,我亏大了,救救我啊!我擦,你怎么不算升值后你的成本也同步下降了呢?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升值根本就不搭界,因为劳动力无法通过国际交换来配置,无论人民币升不升值,劳动力成本该上升总是要上升的。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力“成本”是收入分配的问题,他们的意思就是蛋糕要做大,但是劳动者分的那块不能增长?!
  所以,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升值放在一块搅和的论调,不但是在侮辱全体劳动者的智商,而且是在公然和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叫板!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5 15:46:36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德国,因为德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最具备可比性:都是二战战败国;制造业都对两国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两国的经济增长都很快,相继成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
  但是,德国比日本的先天条件要差很多:由于二战战火也同样燃烧到德国本土,所以德国的起点就比日本落后了;德国在90年代初还承担了原东德重建的任务;德国对二战受害国进行了不菲的赔偿,日本几乎没有进行过象样的赔偿。那么我们来看看德国的情况。下图是德国马克的历史汇率走势和GDP三大需求结构图。
  
  德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以下事实:
  (1)马克在历史上兑美元大幅升值过两次。70年代到1980年升值了一倍;1985年到1988年再次升值一倍,并且这次升值居然一直延续到1995年,这比起日元的表现毫不逊色。马克换成欧元之后欧元又长期在升值。其二,马克汇率一直在乘坐上海三菱电梯-上上下下地在享受。但是,德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始终处在高度稳定状态!即使是2000年之后出口的迅猛增长也丝毫没有对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产生影响。那么,为什么就非要说升值就一定打击出口打击经济呢?
  (2)上图中2002后的汇率是用欧元折合的,马克换欧元是1.96换1,而当时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是1.16。随着欧元兑美元的升值,但是德国摆脱了原马克作为国际货币的“特里芬难题”,因此德国的出口高速增长,并很快在2003就开始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国,直到2008年。
  所以尽管德国在2002年开始每年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从2002年90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和2008年的将近2400美元),但外汇储备在1992年的最高点也没有超过1000亿美元,近年来更是稳定在400亿美元多一点。
  德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简直就是标准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告诉我们:从货币角度看,出口部分的经济是外部循环,非出口部分的经济是内部循环,这两部分的经济在钞票的管理上应当各自流动,所谓“道法自然”。一旦搞混了,就象前面的几位童鞋说的那样,外币和本币都会各自多花一次。尽管这种做法十分“有创意”,但是如果把投资比做老公消费比做老婆,大家应当各自跟自己的老婆过日子,搞混了会形成交叉感染。所以,出口不能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我想我现在把我的观点表达清楚了,请那些对《广场协议》和“日元升值影响”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独立思考的人不要再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了。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5 16:56:30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10-15 16:02:40 
    作者:木棉小树:首先,只要控制好货币总量,无论本币升值还是贬值都没有关系,经济运行一定都是在均衡的价格体系下运行
  ----------------------------------------------------------------------
   探讨问题我当然欢迎。我没有推理,只是在寻找事实。
   1、任何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都会面临着“特里芬难题”,比如德国战后的出口和日本一样,都非常强劲,但是马克当时很快也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最高时占储备货币的比例接近20%,因此尽管德国出口强劲,但是德国在1994年之前一直是贸易逆差。欧元的诞生则将德国的“特里芬难题”解脱了,所以德国以坐火箭的速度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国。
   2、人民币的货币政策失效恰恰是因为它的货币循环是封闭的,这和之前的拉丁美洲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实行固定汇率时的情况是一样的。
   3、只要大家都开放都不要去把国际货币压在手里脱离流动,世界经济就是均衡的。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因为总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出口是“发动机”就会去收藏国际货币以压低自产商品的国际价格。
   4、德国1973年开始就是完全开放的经济体了,你自己看看德国的情况。
   经济的本质是流动,货币就是经济管理的对象和目的,因为商品流动归根结底是货币的流动,所以货币才会被叫做“流动性”。只要大家都做到流动性的平衡,也就是货币和商品的同步流动,全球经济自然就平衡了。当然,实现完全精确的同步流动是不可能的,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5 22:47:45      作者:disease 回复日期:2010-10-15 20:50:46 
    但是只有SB日本为了阻止日元升值1987年和1988年用日元买进大量美元,其美元储备由1985年的22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988年的905亿美元。
    -------------LZ这个地方,为何不说是热钱涌入,而要骂日本SB?我认为是因为大家都抛售美元,必然导致这些贬值的热钱涌入当年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也就是日本。
    因此,如果今天再来一次,这些热钱最后仍然要涌入发展最快的经济体,现在成了中国。
  ---------------------------------------------------------------------------
  呵呵,兄弟,你被国内的媒体和“专家”们忽悠得找不到北了。所有的“热钱”都是本币,不是外币。你能够用美元能够在日本或者中国买菜买楼买股票吗?不能,因为美元是美国的货币。你必须把美元换成日元和人民币才能在日本和中国使用。假如日本当年货币政策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政府盯着本国的CPI控制好货币总量的话,就算全世界的美元都来到日本买日元,日元的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定的,就那么多。也就是说日元和日本的商品总量和比保持不变,这种情况下哪来的泡沫?我之所以说日本SB,是日本政府主动印刷日元买美元,这些日元就是你所谓的“热钱”。商品就那么多,你印那么多钱不是主动制造泡沫吗?日本当年的问题是不会管理钞票,结果我们的专家们说是日本没管好汇率。这么讲吧,你觉得世界上凡是控制汇率的经济体有哪个不乱七八糟?
  现在,你还觉得“钱”还有冷热之分吗?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6 02:59:52    三、货币的本质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世界经济失衡做更进一步的定义:货币的失衡。这个失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货币就是美元的失衡;二是各美国收藏国本币的失衡。也就是前面有童鞋说的把美元和本币各自多花了一次(我觉得这种说法不是特别准确但是比较形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去认识这种情况?
  (一)什么是货币
  我们不去管那些经济学概念是怎么回事,仍然从常识出发去认识这件事情。那么常识告诉我们货币就是支付手段,就是商品流通的中介。从这个角度讲,曾经的金银和现在的纸币毫无区别:它们都是用来买卖东西的。所以以宋鸿兵为首的小说家们所谓的金本位制比纸币本位制优越的说法纯属扯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人都揣着金银买卖商品做国际贸易的话人类社会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而且金银的数量增长不一定和商品的增长相匹配,这是个无法克服的难题而且是致命的。前面也有童鞋说金本位制是人类的选择,那是当然,但是金本位制是人类“曾经”的选择,不是现在的选择。原始社会人类还选择不穿衣服呢。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交换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纸币制度就没有缺陷。缺陷在哪里呢?数量!因为纸币的数量完全可以由人来决定,这就很容易出问题。大家也都知道纸币的数量应当和商品的数量保持一致,从而保持单位纸币购买力的稳定。数量发少了,不够用,有些地方该流过去的钱流不过去,经济就会失衡增长就会放慢。数量发多了,单位纸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商品价格上涨,有些地方不该流过去的钱流过去了,经济同样会失衡增长会放慢。同时过多的纸币还会派生出投资啦什么多余的功能。
  所以,货币的本质功能只能是支付手段。
  (二)怎样确定纸币数量
  纸币的数量难题大家都知道,但是解决不好影响自己还无所谓,慢慢调整呗。但是进行国际贸易比较麻烦。大家先后想了三个办法来进行国际贸易结算。
  1.盯住黄金
  把单位纸币和黄金划等号的做法实际上是金本位制的变形,金本位制的致命缺陷即货币数量无法和商品数量保持同步增长。打个比方说,你某一年突然发现一个金矿,黄金产量大大增长,你是跟着印钞票还是不印?不过在没有新的好办法之前,国内流通没有大问题,但是没有办法进行国际贸易。因为每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极不稳定,怎么进行国际贸易呢?还得用黄金。但是黄金实在是不方便,然后大家想出第二个办法:固定汇率。  (前面阐述金本位制时漏了一点,就是金本位制还有个大问题,就是由于金银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超主权货币”,而金银本身的成色千差万别,这就会导致在实际流通中很快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家争相把成色好的金银收藏起来,只把成色最差的用于支付。成色的差异导致金银用于国际支付时同样存在如何确定汇率的问题。)
  2.固定汇率
  二战以后,为了国际交换的方便,大家开了个会,说这样吧,现在由黄金最多的国家先给他自己的货币和黄金之间定个价,然后咱们再根据自己的黄金拥有量把自己的货币和他的货币定个交换比值,固定下来,这样大家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直接用纸币来结算,简单易行。结果美国的黄金最多,然后美元就成了国际货币,美元盯住黄金,其他货币盯住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就这样形成了。
  结果是,大家都开始拼命地用自己的纸币买美元,然后再用美元向美国买黄金。很快,美国的黄金就被大家搞得七七八八了。1971年,美国说不行了,我实在顶不住了,再这样下去我就没有黄金了,我现在不卖黄金了。大家这里也发现当国际货币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谁也不敢接美国的班,只好散伙,谁愿意怎么交换就怎么交换。而且大家用纸币用了这么多年,这个时候发现一个经验:通过观察商品价格的波动也就是CPI来调节银行存款利率就可以供给适当的货币发行量。也就是说大家发现了一个比黄金更好的参照物来确定货币发行量,于是金本位制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每个国家的商品价格波动千差万别,等于每一种货币确定其数量的参照物都不一样,这就等于每一种货币的单位购买力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于是固定汇率自然土崩瓦解。
  这时各国的中央银行就NB起来了,因为纸币光管好数量还不够,还得尽可能地保证其处在流动当中。管理数量和流动的工作必须分工,否则政府管既管数量又管流动难保不出现自己给自己人谋福利的现象,这就好比会计又管钱又管账。怎么办?数量的问题交给央行管,谁也不能干涉。各国央行当然就开始变得牛气哄哄的,所以大国央行的行长们发布政策时总是万众瞩目。政府呢就只管货币的流动,比如向有钱人征税用于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啦尽可能消除垄断啦等等,目的是让货币尽可能流动起来。因为货币流向越平均其流动速度就越快。
  3.自由浮动汇率
  发达国家到了70年代总算解决了自身货币数量的问题,但是不等于解决了国际货币的问题。尽管自由浮动汇率意味着世界各国的货币可以随意两两交换进行国际贸易,但是国家太多,货币太多,同样的商品有很多国家在卖,这让人很头疼。打个比方说,你要去买原油,沙特有卖,伊朗也有卖……;雇个油轮运输吧,也有很多不同国家的运输公司的报价可以选择……你得花很长时间才能选择出买哪个雇哪个花钱最少。我擦,必须得有国际货币来给大宗商品和服务标价才行。前几年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差点把美国经济搞趴下,现在不能再让美元当国际货币了。有美元这样的前车之鉴,谁也不敢当。怎么办呢?开会再研究一下,不是有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嘛,召集个会议商量一下。哇,IMF的专家果然有办法,搞了个“超主权货币”,叫“特别提款权”(SDR),给大家分配一下。OK,问题解决了。看来专家确实有水平。结果开完会回到家吃完晚饭一想,不对,这玩意哪里是货币啊?!汇率怎么定?数量怎么分配?你IMF定的东西拿什么来保证啊?还说什么“超主权货币”,当自己是冥国银行啊?算了,这个事也不去说破它,今后万一有什么事说不定还得让IMF出面协调呢。打个电话问问老张怎么办,老张说咱们手里现在不还有不少美元么,当时还没来得及向美国买黄金呢,先用美元结算吧。一听也是,美国经济总量天下第一,制度先进,美联储又从来不滥发货币,人爱又有法律规定不能乱发货币,就还接着用吧。结果过几天一看,大家都在继续用美元结算。行啊,国际货币的问题解决了,等美国有问题再说。
  结果美国这边又受不了了,这等于是又把美元当黄金使了。但问题是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大家都把钱拿走美国没钱使了啊。美联储提高利率想把美元吸引回来,但是这种回流解决不了商品流通领域的通缩,反而导致问题更严重。美国火了,召集大家开会,签个协议保证今后不能再用你们的钱买美元了,我的经济搞不好你们也照样搞不好,看看石油价格涨成什么样了。英、德、法自知理亏,二话没说签了字,回去也确实说到做到,以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下跌,自由浮动汇率下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解除了。
  所以,自由浮动汇率下的第一次世界危机是以各国停止对汇率的干预停止对美元的过度收藏而终止,也就是大家耳熟却不能详的《广场协议》。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6 23:52:32      (三)汇率
  1.什么是汇率稳定?
  本部分的最后我们再来审视一下汇率。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汇率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把这个问题解决的话,吵来吵去就事论事永远没有休止。如果仍然从常识来认知的话,汇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值。我相信这个定义没有人反对。当然中国的专家学者的口中和教科书上还有很多定义,我们都不去管它。我们仍然从最简单的角度去入手审视它。
  首先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汇率应当稳定,我也这么认为。那么怎么才能使汇率稳定呢?首先汇率是两种不同国家货币的交换比值,是两个巴掌合在一起的。但是问题在于对方那只巴掌长在人家身上,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指挥自己的这只巴掌,对方的那只巴掌我们管不了。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汇率稳定=本币这边的这个数值稳定。
  这样随之产生第二个问题:怎样才稳定本币这边的数值呢?
  2.怎样维稳?
  咱们就以美元和日元的汇率为例,看看日元怎样才能做到和美元之间的数值稳定。
  第一种办法是仅仅实现数字上的稳定,也就是只要美元动,日元就动。如果日本想把比值稳定在1:100的话,一旦市场上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低于100日元的价格比如90日元叫卖美元的话,日本立即出价100日元来买。然后卖美元的一看有人出价高,然后就选择卖给出价高的。这样日本央行一直出价100日元来买,直到日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稳定在1:100。数值就稳定了。这种办法是在开放市场下,在不开放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就要以政府的强制力要求所有外汇交易必须由政府来进行,一旦有人在黑市上按照市场价格交易,立马抓起来。这种情况下的汇率根本不会有波动。
  这里又产生两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央行能够买到?难道没有人比日本央行出价更高,比如有人出到110的价格?这又回到汇率的本质上了。我们都知道汇率是货币之间的比值,既然是货币的比值,那么汇率就是个货币问题。而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是用来买商品的,所以汇率本质上就意味着双方的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市场汇率1:90就意味着1美刀和90日元的购买力是一样的,比如某一种面包的售价用美元买是1块,用日元买是90块。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以超过90日元的价格去买1美元,因为吃亏了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要想维稳只有政府出面拿钱去买,企业和个人是不会去当这个冤大头。企业和个人也坐不起这个庄让人赚钱,因为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套利空间了,你在90块钱的时候买美元,日本央行100块收购美元的时候再把美元卖给政府,然后你就赚取超过10%的利润。在这种办法下,由于汇率的数值不变或者变动幅度有限,就叫做固定汇率。这种汇率制度下会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凡是可以用于投机的本币,全都变“热”了。
  既然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汇率的数值代表的是购买力,那么维稳的第二种办法就是我不去稳定数字,因为数字是表面现象,背后代表的购买力才是关键。打个比方说,你的货币是从分为单位开始计价还是从元开始计价都没关系,那只是个数字,关键是你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那么,我只要保持我自己的单位货币购买力稳定就OK了。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数值的变化就只代表着另一方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由于对方单位货币的购买力随着对方货币流通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汇率表现为始终处在变化当中,就叫做浮动汇率。由于购买力是没有办法通过什么模型或者公式来计算出来,但是市场交易则一定会非常敏感地表现出来,所以你必须开放资本市场。所以浮动汇率又叫自由浮动汇率。
  3.固定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固定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固定汇率是以对方的货币为参照物,是被动的;浮动汇率是以我为主,是主动的。那么是什么被动和主动了呢?是本币的发行数量。因为在固定汇率下你要追求数字上的稳定,就必须印刷本币买外币,就得放弃本币单位购买力的“稳”,经济学术语叫做货币政策不独立。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后,仍然坚持固定汇率的国家全都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日本、南美和东南亚国家都是这样。只是不知道前事真的能够不忘而成为后事之师么?
  但是固定汇率表面上看却是主动的,因为政府整天拿钱在干预,瞎忙活的结果是看到稳定的数字之后心里感觉踏实,睡觉就睡得安稳。殊不知固定汇率是被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自己的事非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出了问题还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并且还创造出了一个专门用于推卸责任的名词:热钱!大家都知道外币之所以被叫为“外币”是因为外国的钱在本国不能花,外汇要来本国搞事必须得换成本币,我们为了维稳就来者不拒,开足印钞机马力印刷本币给人家换。这钱明明是自己的印钞机印出来的,居然要说是人家的钱?!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居然有了“冷热”之分?!   作者:不在忏悔 回复日期:2010-10-17 00:48:38      以下是財政部網站的數據,怎麽財政支出還高于收入。請問樓主最近漲電費什麽的跟這個數據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聯嗎?方便的話還請答疑解惑,謝謝!  
  全國財政收入情況  
  9月份,全國財政收入6287.1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677.84億元,增長12.1%。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272.09億元,增長8.7%;地方本級收入3015.1億元,增長16%。  
  1-9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63039.5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520.64億元,增長22.4%。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3230.36億元,增長20.7%;地方本級收入29809.15億元,增長24.2%。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55957.37億元,增長24.2%;非稅收入7082.14億元,增長9.6%。  
  全國財政支出情況  
  9月份,全國財政支出8469.04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891.61億元,增長28.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440.42億元,下降0.3%;地方本級支出7028.62億元,增長36.9%。  
  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支出54504.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302.18億元,增長20.6%。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1124億元,增長15.5%;地方本級支出43380.96億元,增長21.9%。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7 18:33:15      (四)汇率的波动有意义吗?
  汇率的本质我们基本上认识清楚了。由此引出的下一个问题是,汇率的波动对经济有影响吗?
  既然汇率应当是“以我为主”的维稳方式,也就是说在两国经济模型下,只要我管好自己的钱,汇率的变动就只是对方单位货币购买力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动对于本国经济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双方都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无论汇率如何变动,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换都是建立在购买力基础之上的,购买力就相当于交换基础,这个基础却是永远不会波动的。比如一个200克的面包,它永远是一个200克的面包。这种情况下,汇率的波动只对炒作外汇有意义,但是货币用于投机时,已经严重偏离了它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这不在我们的讨论之中。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举个例子算一下。
  假如在AB两国模型下一开始双方的汇率是1:1,结果有一天A国由于某种原因增发了一倍的货币,那么A国的单位货币购买力就下降了一半,两国的汇率就变成了2:1。但是是不是B国这时会大举购买A国的商品呢?显然不会,因为A币的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了,现在的2块A币和之前的1块A币能够买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反之亦然。因为人们做贸易做的是商品贸易,不是钞票这种“高级印刷品”的数字贸易。以人民币为例,人民币升值50%,就同时意味着所有的原材料价格同步下调50%,一桶原油原来是80美元X6.8=544人民币,升值50%就变成80美元X3.4=272元人民币了。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同步下降(土地和人工除外),所以利润率不变。因为钞票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是购买力,购买力就是“钻石本位制”。
  两国模型如此,两百国的情况下也是如此。那种认为升值会打击出口的错误在于:他们忘记了他们之所以会有出口是因为他们的企业是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忘记了全球商品价格是统一的,他们不光可以出口还可以进口。所以汇率的调整只会带来所有商品价格数字上的调整,而单位数字后面的购买力也会同步调整,用上面两国模型的汇率数字来说,A国之前的1和之后的2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早早地就放开了汇率的原因。
  所以,汇率在本质上是个数学问题或者会计问题。脱离了这个本质,汇率就成了问题。因此,汇率本无所谓升值,也无所谓贬值。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只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和会计水平,和经济本身无关。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8 01:07:13    四、覆巢之下无完卵
  按计划本部分的标题不是这样,但是我觉得原来的标题可能会让大家误解为我把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挂钩。但是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要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来分析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世纪经济失衡的结果。
  我在第一部分应当是比较清楚的阐明了一个观点:世界经济失衡=国际货币危机=美元危机=美国经济危机。并且美国的危机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就是货币失衡的问题。但是美元在作为美国货币的同时也是国际货币,这样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一定体现在货币上。通过对汇率的分析我们知道干预甚至控制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就体现在货币政策是否独立,或者说是不是能够管好自己的钱。那么我们就分别对这两类国家做一下分析。
  (一)干预或者控制汇率的国家
  这些国家数量虽然不多,比如前面提到的日本、拉丁美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但是由于干预甚至控制汇率的力度太大,导致美元被大量收藏,从而引起了美元危机也就是世界经济失衡。前面有童鞋说美国的问题出在美国人过度消费,但是大量美元被这些国家收藏而脱离了商品流通领域,美国的P民也不是个个都在华尔街上班,大多数仍然是在实体经济领域工作。那么美国P民不借钱哪来的钱花呢?但是P民从银行借钱总得有个担当啊,由于美国实体经济领域的美元越来越少,美国P民借钱越来越多,能够用作抵押融资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少。银行方面则不一样了,可借的钱是越来越多(从美元收藏国回流过来的),银行也有放贷冲动。两方面一拍即合,次级贷就这样产生了。有点走题了,接着主题讲。
  上面是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影响,我们再来看这些国家自身的经济影响。
  1.通货膨胀
  为了干预甚至控制汇率,这些国家的印钞机不断印刷“热钱”,导致自己国家的货币越来越多,商品却越来越少(出口太多)。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自然就不用我多说了。个别国家的货币由于也算是国际货币之一,比如日元,尽管印得有点多但是其他国家多多少少还能收藏一些,因此通胀压力还不大。但是非国际货币国家
  2.升值压力
  如前所述,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是购买力。因此无论是出口赚取的美元也好还是外商投资的美元也好,本来都应当用于进口商品,但是这些美元没有被用作支付手段,而转化为本币被压制在了国内。这些本币就只能和国内原有的货币“分食”既定的商品,相当于国内原有的货币购买力被不断稀释。而这些被压制的购买力就成了升值压力的来源,越用本币买美元升值压力越大,类似于堰塞湖的水位越来越高崩溃的压力就越大,比如日本政府买了1.1万亿美元结果日元升值压力有增无减。因为大家已经发现很多商品在国外的售价折合成本币居然比在国内便宜很多(经常出国的朋友可能对此深有感触),一旦放开资本管制这些被压制的购买力就会蜂拥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现象。前面有个叫“兵变2017”的童鞋讲得好,貔貅毕竟只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实在憋不住的时候必须得用“开塞露”。
  既然本币有了升值压力,而且越收藏美元压力越大(堰塞湖的水位越来越高嘛),那么美元就会开始贬值。由于汇率在数值上是固定的,外汇一贬值,国内的大宗商品跟着涨价,美元越贬值涨得越厉害,通货膨胀会越来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过那些已经实行自由浮动汇率但是却在干预汇率的国家受影响要小一些,毕竟干预力度不敢太大,一大了又会给对冲基金们赚钱的机会。
  3.价格体系越来越扭曲
  因为你要保持汇率数值上的稳定而不是单位货币购买力的稳定,那么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就会频繁波动,价格体系的引导作用完全失效,资源配置结果就会严重扭曲,企业会越来越热衷于投机。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8 01:13:29      (二)自由浮动汇率国
  大多数国家目前都在实行自由浮动汇率,货币政策完全独立,就可以保持自己国家货币的单位购买力的稳定而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自由浮动汇率由于是本质上稳定的汇率,在美元流通完全正常的理想条件下,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不会影响其国内的价格体系的稳定。举例:比如澳大利亚,假设澳元兑美元汇率本来是1:1,此时原油价格是60美元/桶,那么澳大利亚的原油价格就是60澳元;假设美元贬值到澳元兑美元的汇率成了1:2,原油价格会涨到120美元/桶,此时原油在澳大利亚的价格仍然是60澳元。美元升值时的道理是一样的。
  上述计算是建立在美元流通完全正常的假设条件下,问题在于由于美元的失衡,以美元标价和交易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美元汇率的变动一定是不同步的,也就是说,由于美元收藏国的存在,美元的汇率被严重扭曲了。那么美元失衡也会造成自由浮动汇率国的价格体系处在波动之中,经济增长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尽管这种影响相对于前一类国家要小,但是毕竟受到了影响,而且美元失衡程度越严重,影响就越大。这个推理成立的前提是:美元汇率变动和大宗商品的变动不同步。我们来看一下大宗商品走势。由于原油最为典型,我们就选取原油来观察。我没找到2004年之后的年度平均原油价格,因此分析时间截止到2004年。
  这两张图告诉我们: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不但没有负相关关系,反而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原油价格却和美国的M1/M2的比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美元被收藏得越厉害,原油就涨得越厉害。
  而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最基本的规律,居然在原油价格上失效!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发生的时候,石油都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1986年到1988年和1997到1999年两个时段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却是供小于求。而价格比较稳定的时期大多数年份也是供小于求。不仅仅是石油,2000年之后有色金属的大牛市当中很多年也都是供大于求。以铜为例,2007的全球铜产量过剩最厉害,达到11万吨,2008年全球铜产量也过剩3万吨。
  那么,我们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欧盟和IMF都跟着美国要求最大的美元收藏国放手汇率了吗?因为美元收藏国导致美元汇率扭曲和大宗商品价格扭曲,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的价格体系也处在不断波动之中。
  最为关键的,如果大家把美国搞垮了,把美元搞垮了,谁来充当国际货币的角色呢?谁来承担“特里芬难题”的代价呢?何况,美国企业现在是中国出口企业最大的客户,如果把这个最大的客户消灭掉,谁来为中国出口企业制造的商品埋单?所以,如果“阴谋论”可以解释一切的话,我能不能这样讲:以宋鸿兵郎咸平为首的小说家们所谓的“阴谋论”,恰恰就是最大的阴谋?-通过哗众取宠混淆视听谋取个人利益的阴谋?
  至于世界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果你认为中国是上述两类国家中的第一类,请见第一类影响;如果你认为中国是上述国家中的第二类,那么中国是否应当为自身利益考虑,在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上,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强烈要求以日本为首的包括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这些美元收藏国立即停止不当行为呢?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8 12:27:09      作者:waterz57 回复日期:2010-10-17 23:07:58     我也不太明白。
    举个简单例子:
    假入我做螺丝刀出口,螺丝刀由刀柄和刀杆组成。刀柄,刀杆成本都是6.8元人民币,我加20%的利,出口价格为(6.8+6.8)*1.2/汇率6.8=2.4美金,如果汇率上升至1:6,那我的出口价格变为(6.8+6.8)*1.2/汇率6=2.68美金;价格上升肯定会影响我的销售,墨西哥那边2.5个美金就卖哦,产品卖不出去我肯定要亏得。
  ---------------------------------------------------------------
  你这个算法有很大问题。由于国内商品价格体系是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动的,你的成本不可能保持不变。而你们做出口一定是根据成本来报价的,怎么可能根据汇率的数字来报价呢?
  假设螺丝刀的刀柄是橡胶做的,刀杆是铁合金做的。假设橡胶价格是3000美元一吨,不升值前国内的价格就是3000*6.8=20400元/吨,当汇率上升至6的时候,橡胶价格就下跌到3000*6=18000元/吨。这样橡胶制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你的刀柄成本就下降了。同理,刀杆的成本也会下降。按照你上面的加成利润率你的报价应当为:
  (6+6)*1.2/汇率6=2.4美元。
  所以报价不变。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8 12:53:15 
    作者:传说中滴8OO6 回复日期:2010-10-18 01:51:08 
    我个人一直认为,整个社会的财富就是一个蛋糕......
  -----------------------------
  兄弟,你关于“蛋糕”的逻辑是典型的中国深层文化的体现。打个比方说,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个人分了一块蛋糕,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想多吃蛋糕,他要想实现目的只能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拿钱向别的小朋友买或者拿玩具换;
  2、自力更生想办法做;
  2、抡起棒子抢。
  你觉得还有第四种方式吗?中国的问题是自己不愿意做,抢又不可能抢,只有拿钱向别人买。结果拿了2.5万亿美元又不买,本来可以多吃2.5万亿美元价值的“蛋糕”,变成了既不能吃又不能擦屁股的“高级印刷品”。按照你的意思是这2.5万亿美元的“高级印刷品”就是你所谓的“蛋糕”了?也许你修炼得道练成了辟谷之法,画饼充饥就可以。但是P民们可都是“食人间烟火的俗人”。
  更为可怕的是,做生意本来是有钱大家赚的双赢局面,你把它看成了你死我活的战争。很多人有和你相同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中国文化的前提就是资源是有限的,任何和他无关的人都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者。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把所有的苦难都认为是有缘有故的,都是外在的,只有自己正确,别人都是错误的,别人都在算计我。“阴谋论”之所以盛行的原因就在于此。经济政策的背后,是我们民族深层文化的东西在作崇,这是最难改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8 21:32:45    五、敢问路在何方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世界经济危机的链条:世界经济失衡=国际货币危机=美元危机=美国经济危机。首先我们不去管美国如何,因为用一些朋友的话说,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永远不死,狼子野心何其毒也。所以我们管它是死是活。
  但是问题在于在世界经济失衡的情况下大家都不好过,所以还是尽快让世界经济恢复平衡才好。由于世界经济失衡=国际货币危机,那么要解决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国际货币危机的问题。既然大家都不想再受美国的气做“美元的奴隶”,那就找出别的货币来做国际货币,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首先我们知道“超主权货币”肯定不可行,鬼都不信那玩意。那么我们只有从现有的货币中来寻找能够替代美元的品种。按照经济总量来选取的话,能够代替美元的只有欧元、人民币和日元三种,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
  1.欧元
  欧元是目前最具备充当国际货币角色的品种,事实上欧元已经是很多国家储备货币的一部分了,只是比例不高。但是欧元有两个天然的致命缺陷。
  第一,它是一个“半超主权货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欧元不是哪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而是欧元区国家共享的统一货币。而大家都知道货币政策必须和财政政策相配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货币政策是管总量,财政政策是管流向的,流向出了问题是会影响总量的。欧洲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欧元发行的总量,但是却无法约束欧元区各个国家的财政政策。
  第二,欧元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统一,资金一定是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流,比如德国,这样希腊葡萄牙等本来经济水平落后的国家货币就会越来越短缺,然后就得借债,越借越多就还不了了。欧债危机就此爆发。这是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所以当时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法国、希腊等国家指责有情可原,但没有道理,因为德国又不是把你的钱抢过去的。
  所以,和次级贷危机一样,欧债危机同样是流动性危机,只不过它的表现形式是主权国家。那么要解决欧债危机只有两个办法了:
  第一,欧洲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量,直接转给希腊和葡萄牙等国。但是这样做一来相当于欧洲央行可以随意增发货币,货币政策形同虚设了;二来欧元内部的不平衡流动会一直发生,下次难道还要印钱?这样下去欧元迟早会完蛋。
  第二,在不滥发货币的前提下,就只能由其他欧元国凑份子救助了。这种办法触及到了欧元的第一个本质缺陷,相当于让欧元区其他国家财政拨款救助。这样就相当于把整个欧元区的财政统一使用,收入高的国家多出血收入低的国家少出血。于是德国自然就得充当急先锋了。但是德国人对这个事情看得很明白,救助可以,不就是出点高级印刷品么,回头还会流到我手里来。但是你得有个中间人强力调停,不然有些话不太好讲,比如不能光我一人出血等等。IMF自然就成了中间人的不二人选,因为IMF就是专门干这个事的,拿大家伙凑的份子钱为大家救火的。
  我觉得IMF也确实非常厉害,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16国集体救助,这等于把16国的财政捏到了一块,同时等于告诉大家,“西部大开发”不是德国一个人的事,别指望着以后都靠援助,下次还得大家集体救助,欧元区今后是一个同盟;二是希腊绝对不能从金融市场融资,这个要求点中了另外一个关键要害,因为某个国家债务大家可以救助,但是你要把哪个银行拖垮了可就不一样了,那可是金融领域,会严重影响整个欧元区的流动性的,而且要救银行的话你整个金融体系就不健康了,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市场,银行也是企业,也必须遵循自生自灭的规律。
  这次欧债危机对于欧元来讲其实是大好事,通过这次行动,欧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终于找到了对接的办法,欧元的第一个致命缺陷被弥补了。但是,欧元内部不平衡的问题却无法解决,除非有一天欧元区成了一个国家。从这个角度讲,N年以后,欧元区还会再次爆发相同的债务危机,流动性仍然会再次出问题,仍然需要通过援助计划来解决。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定期间歇性发作的“半超主权货币”,你放心它作为国际货币么?再说了,欧元现在已经差不多占了储备货币的20%左右,它的信用程度和这个比例应当说是比较匹配了。
  2.日元
  日本政府自从1986年开始就滥发日元买美元,买了1.1万亿美元。而日本2009年的经济总量是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日本滥发的货币相当于其2009年经济总量的20%。一个对自身单位货币购买力毫不在意的国家,你觉得他的货币有信用可言吗?日本早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日元从来没有获得与其经济总量相匹配的地位。而德国马克在上个世纪的各国国际货币储备总量中,一度占到了18%。市场是最好的镜子。
  3.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最看好的具备成为国际货币潜力货币,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据说已经成为世界的老二,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的话,10年以后,甚至都不用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我们当“美元的奴隶”实在是当够了,也尝试一下让别人当“人民币奴隶”的滋味,也要体验一下“特里芬难题”痛并快乐着的滋味。我一想到我们将来“奴役世界”的场景,我就象白云黑土的邻居吴老二那样,激动得浑身发抖。哈哈。
  但是在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之前,我们实在是难以找到能够代替美元的货币,而国际货币又不可或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元仍然会继续担当国际货币的重任。因此,我不无遗憾地看到,解决世界经济危机,就要解决国际货币危机,就得解决美元危机和美国经济危机。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是通过主要经济体签订《广场协议》决定停止收藏美元而解决的话,那么,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上一次并无二致,因此仍然需要各主要经济体签订再一次的《广场协议》再次停止收藏美元来解决。这是必须地。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8 21:43:25      作者:流浪在迷途 回复日期:2010-10-18 14:23:15 
    上面这位朋友的算法和楼主的算法都没有考虑时效性吧,橡胶价格的变动传导为刀柄价格的变动有个延迟的 你们的算法都要打个折  不过总的来说是亏的
  -------------------------------------------------------------
  你说的很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当然需要时间了,但是调结构一定是在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出口增长不等于经济增长。日本1985年到1988年的“升值”期间,是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在1973年之后至今最快的时期,也是日本60年代中期到2001年期间唯一一次失业率持续快速下降的时期。算账要算总账。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9 11:47:30    六、应对之道  
  至此,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美元的失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象1971年的“史密协定”和1985年的“广场协议”那样,由各国再次签订协议,停止对美元的收藏。这就是判断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唯一着眼点,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下个月召开的G20峰会。世界经济失衡最直接的体现是大宗商品的价格,这就是我们应对的直接对象。
   (一)各国约定停止收藏美元
  1.商品市场
  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步入下降通道,这期间的任何反弹都是出局的良机,因此在价格体系稳定之前不要试图进行任何的抄底行为。黄金的价格甚至会下跌到800美元以下。
  2.外汇市场
  美元指数将止跌回升,也就意味着其他大多数货币将会出现“贬值”。
  3.实体经济
  由于美元失衡危机开始解除,各国经济都将步入恢复阶段,实体经济的投资机会将大量涌现。股票市场将不再出现剧烈波动。
  上述判断是基于各国实施政策的力度。如果各国都象当年的日本那样阳奉阴违继续搞事的话,那就是抄底机会的来临。判断标准就是美国的M1/M2指标止升回跌。
  如果各国真的认真执行协议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国内的话,商品价格的真正底部的信号有两个:一是美国的M1/M2这个指标是否达到或接近0.3;二是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的发达国家商品价格体系开始稳定。  
  (二)没有达成任何实质协议
  1.商品市场
  大宗商品市场将继续上演所谓的“逼空行情”,各个品种的期货价格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将只是时间问题。全球商品市场将会上演一波前所未有的大牛市,对黄金的价格走势要有相当的想像力,突破2000美元都不是没有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最具投资价值的有两个品种:黄金和铜。当然白银也不错。股票市场上的相关品种也理所当然成为投机首选。
  2.外汇市场
  美元指数将继续下跌,其下跌幅度将会超出人们的想像,技术指标(比如历史底部什么的)将不具备操作参考价值。
  3.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将会继续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各国的失业率将会不断攀升,各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将会出现经常性的剧烈波动。非自由浮动汇率国中有些国家将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黄金的投资价值更显得一枝独秀。大家每天将会看到丰富多彩的财经新闻。
  在G20峰会召开之前,商品市场价格仍然是向上突破的趋势,美元指数当然也会保持弱势。因为各国收藏美元的行为仍然在持续。如果你认为G20峰会不会形成实质性的结果,可以在峰会召开之前以适量资金逐步入场建仓。技术上的建仓时间就是某几天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短期下跌的时候。
  最后,本贴的结论纯属臆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人据此进行投资,后果自负,与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全贴结束)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28 17:09:27    七、狗尾续貂-世界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前面我没有具体分析世界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现在重点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在“汇率变动-打击出口-打击就业-打击经济增长”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对固定汇率的坚持导致人民币的发行总量越来越失去控制。截止到2010年8月份,央行共累计发行了19.3万亿人民币用于收购外汇,同期的外汇储备2.65万亿美元就是这19.3万亿人民币买过来的。尽管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了11万亿人民币,但是仍然有8.3万亿人民币成为“漏网之鱼”。
  其次,在“加息导致升值压力”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央行长期实行低利率,导致了“负利率”的长期存在,这使得货币发行量进一步失控。4万亿投资计划更使得货币发行量如出笼猛虎。
  因此中国经济面临的目前的问题就是汇率和利率问题,这不仅导致国内的流动性泛滥不断加剧。也使得国内价格体系严重扭曲。这主要表现为中国经济的“三重门”现象:
  
  1.出口和非出口二元结构
  前面的部分我们已经发现美元的失衡导致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被严重扭曲,具体表现为价格不断上涨并且波动幅度加剧。这种波动受冲击最大的是美国,因为大宗商品是用美元计价的,而美元是美国的货币,没有机制作为缓冲。其次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国家,因为你要盯住美元,就得忍受这种价格的上涨和剧烈波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非出口部门实体经济已经很难发展了。因为你不知道明天的成本,也不知道明天的产品售价,也就无从安排生产了。因此中国的出口增长越快的时候,也就是中国非出口部门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最恶化的时候。如果有从事实体经济的朋友估计对此感受颇深。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只能继续向出口领域配置,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城乡二元结构
  2009年中国按照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只有46.6%,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多数人口仍然是农民身份。而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3:1。大多数人口没有钱也不敢花钱的情况下,靠内需主导经济发展只能成为一句口号。所以非出口部门的资源配置已经饱和,也只能向出口部门配置。
  3.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二元结构
  国有部门也就是垄断部门由于垄断价格的存在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但非国有部门大多数已经成为完全竞争市场,日子会越来越难过。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在于利率管制的存在导致经济管理最重要的对象-资金-的流向被扭曲。不应该获得资金的部门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想获得资金的部门无法获得资金,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些年始终无法解决。而银行的资金则成为没有金箍棒保护的“唐僧肉”,没有门路的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效率极为低下,好钢用不到刀刃上。
  “三重门”的本质在于资金的总量和流向都失去了控制,一方面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在“消费不振”的情况下在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的情况下中国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品大国。所以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在本质上是经济结构造成的,单纯的财政政策是无法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
  因此中国经济的未来就聚集在汇率和利率这“两率”上。放手则会浴火重生凤凰涅磐;不放手则会出现严重的“滞胀”和“萧条”,如果不出意外三年后中国的银行体系又会出现象上世纪末时的大量坏账,依靠银行贷款经营的企业将面临破产风险。
  所以,“两率”就是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出发点。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分析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未来的前景没有太大的意义。仍然是那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对于企业而言,现在开始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应该是正确的选择。 作者:guangyue 回复日期:2010-10-30 11:25:47      中国经济学界仍在犯一个普遍错误---看不清货币的本质是借条!
  高木  
  凯迪网络8aiyaner先生好意的提醒我说: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就是代表 资源。你有剩余的时候就是 有钱的时候。没剩余的时候就是 负债的时候。你的所谓欠条其实和 金钱是一回事。更确切点说,你的欠条是硬通货,而不是可以无限印刷的纸币。你只要能够促进 纸币和硬金属 挂钩就可以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靠出卖自己的产品或劳动到市场上换取到货币,然后再拿货币从市场上买回自己需要的商品来维持生存发展的。每当我们把自己的产品或劳动“卖”出后握有货币,但还没有“买”入商品的时间差期间,实质上就是我们把财富寄存在了一个巨大且神秘的市场财富团中,并且寄存到市场财富团中的产品或劳务随时就被需要这些财富的人及时借走消费去了,货币就是取走财富者留下的欠条。
  马克思只所以误把货币看作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因为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当时人们之间还无法建立起一种无法逃废债务的信用体系,因此人们只愿意把自己的剩余商品借给有抵押物的人,因此,黄金白银是人们曾经最愿意接受的既有抵押价值又便于储藏携带的借条而长期存在过。但由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量是无限增加的,而黄金白银的生产量是有限的,再加上黄金白银的携带比较困难,因此,上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开始,金本位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货币的借条本质还一直保留着。
  根据借条的材质不同,我们可以把货币制度大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金银直接充当货币欠条的金财富团,也称为金本位货币制度。也就是说,当您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或劳务销售出去以后,别人会给您一定数量的金银贵金属,充当您向财富团寄存财富的凭据。金本位是有基本等价抵押物的欠条。这个时期大约从市场经济萌芽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止。
  二是用政府和银行印刷的纸条充当欠条的纸财富团,也称为纸币制度。也就是说,当您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或劳务销售出去以后,别人只给您一定数量的纸条(现钞、银行存款单、支票等),充当您向财富团寄存财富的凭据。这个时期从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纸币是几乎没有任何抵押物且债务关系模糊的欠条。纸币制度是传统市场经济的基础。目前中国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欧盟的欧元等都是纸币。
  三是用社会成员在中央数据库中的欠帐记录充当欠条的电子财富团,也称为人本电子货币制度。人本电子货币制度理应成为新型市场经济的基础。也就是说,当您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或劳务销售出去以后,别人会把您向财富团中寄存财富的事实,真实的记录在您唯一的电子帐户上。人本化电子货币是债务关系清晰且任何人无法逃废债务的欠条。这个时期还没有正式开始,我们目前就是在探索这种新制度。
  在金本位时代,由于黄金数量是很难大量迅速增加的,因此金本位时代发生通货膨胀的几率很小,通货紧缩往往是金本位时代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例如1929年美国的经济的危机就是以物价下跌为主要特征。在人本化电子货币时代,由于网络观控可以对每个唯一帐户中关乎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有效实施最高最低限价,可以很方便的松缩信用额度,因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几乎都不会发生。但在纸币制度环境下,由于政府如用瞎子一样,无法确切的知道实体经济到底需要多少货币量、无法确切知道民间沉淀货币何时能够释放到实体经济中来肆虐、并且印刷纸币释放纸币符号刺激经济增长又是一件经常需要做的容易事,因此,通货膨胀现象几乎是纸币制度的专利,例如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东南各国纸币汇率大幅度贬值引发国内严重了通货膨胀,目前我们国家也是由于多年来纸币投放过多,造成流动性过剩,正在引发着通货膨胀现象。
  长期以来,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看不清货币的借条本质,错误的把美元纸币看作是黄金白银,导致我们制定了“出口第一”和“引进外资优先”的错误政策,导致中国人民用天量的血汗、资源和环境、换回了不断贬值的美元纸币。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01 14:34:41      作者:弦怎么断了 回复日期:2010-11-01 09:59:02 
    想问楼主一个问题,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否也是其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而某些国家的固定汇率制度导致这种失效进一步的加剧,而且美国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体其财政政策也是部分失效的。因此美国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只会事倍功半。这就是美国至今失业率高,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之一?请楼主指教
  ----------------------------------------------------------------------
  指教谈不上,相互交流吧。你的观点我完全同意。
  1、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其货币政策失效的唯一原因,但是如果各国都不要干预汇率的话美国是可能忍受或者应付货币政策的轻微失效。但是在某些国家实行固定汇率甚至是强制结汇的情况下,美元的失衡就达到美国无法忍受的程度了。
  2、货币政策必须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效果,所以美国的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欧元就是典型例子:货币政策统一了,但是财政政策无法统一。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02 11:32:15      作者:lltt1188 回复日期:2010-11-01 21:52:45 
    观点很新颖,也很直白。有一点请教一下楼主:若11月3日美国的量化宽松不如预期,美元是不是会大反弹?能持续走强么?
  --------------------------------------------------------------------
  请教谈不上,一己之见。个人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只是一种口头上的,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美联储不得滥发货币,何况滥发货币对美国经济只能是雪上加霜。因此美元大反弹可能性不大,属于短期技术反弹,长期趋势仍然要看美元的失衡状况如何。
  从历史上看,2000年之后美元的失衡不断加剧,结果就是美元持续贬值。而1985年到1995年美元从失衡走向平衡的过程则是美元先筑底震荡后开始升值的过程。
  当然,这一规律并非本人发现,西方国家的央行早就认识到了这一规律,比如德国央行去年年底就指出:全球贸易不平衡的加剧会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06 21:42:31 
    作者:介直 回复日期:2010-11-06 13:51:06 
    楼主能单独谈谈黄金吗?
    现在投资的热点
    关注的人挺多的
    拜托!
  --------------------------
   我对黄金的理解如下:
   1、黄金早已丧失了货币功能,未来也不可能恢复这一功能。因此它今天只是贵金属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稀缺性。
   2、由于美国的黄金储备量很多年都是世界第一,加之美元是国际货币,因此黄金价格走势区别于其他金属的特点在于:黄金价格走势和美元指数走势高度负相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在任何情况下都遵循这一规律,比如2001年、2005年和2009年。
   鉴于黄金的上述特点,投资黄金的前提就是能够把握美元指数的走势。这要求的难度怕是大了些。
   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07 14:58:00 
    作者:meowmeowcga 回复日期:2010-11-06 23:09:15 
    lz的思路是對的
    1990年台灣股市萬點爆破
    也是相同意義
    一個非國際流通的貨幣經濟體中
    超額貨幣發行
    完全是不可能避免周期性的金融危機
    台灣目前外匯儲備世界第4
    一樣面臨相同問題
    但台灣已經解除外匯管制也無強制結匯
    當然資本管制也是有的
    在此情況目前大量台資企業依附於內地
    請問樓主有無看法
    謝謝
    樓主水平相當不一般
    我跨海請教
  ----------------------------------------------------------------------
  楼上的兄台谬赞了,请教实不敢当。我本想查找一下台湾的经济数据,无奈世界银行数据库中没有,台湾统计资讯网也上不去。我得到的有限数据如下:
  台湾2009年GDP总量3800亿美元,但是外汇储备居然达到了3800亿美元!这实在是一个惊人数字。同时我发现台湾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1.125%。台湾今年的GDP增长率可能达到7%。
  根据上述有限数据,我做出以下推断:
   1、台湾的广义货币与GDP的比值即M2/GDP这些年来肯定一直处在上升过程中,也就是说台湾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原因就在于台湾当局一直在控制汇率,导致利率政策也失效。
   2、既然台湾对汇率的干预力度如此之大,那么台湾的价格体系一定是严重扭曲的,投资产出效率一定越来越低下,导致台湾企业不得不上岛外投资。所以尽管台湾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非常高,但是我相信这无助于解决就业。台湾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必须放手汇率干预和资本管制(你提到台湾现在还在实行资本管制)。
   3、台湾经济应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且在货币总量失控的情况下台湾的贫富差距可能在不断扩大。
  由此我得出以下结论:
  1、高失业率过去应当是一直困扰台湾经济的一个难题(凡是疯狂干预汇率的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
  2、新台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最直接的表现是台湾岛内的物价水平一定高过了周边大多数岛外经济体的物价水平。
  3、如果我是“热钱”的操盘手,我一定会进入台湾静待新台币升值,因为有政府坐庄嘛。我稳赚不赔的。
  4、在台湾做企业赚钱已经很难了,因为价格体系的扭曲导致产出效率十分低下,有钱的企业去岛外投资是不得已而为之。
  上述推理未必正确,敬请指正。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12 12:40:12 
    作者:yalada 回复日期:2010-11-12 11:36:14 
    小树你好.你说现在我们80后,读点什么书比较好呀。在网上看的贴子挺多的,不知道从那方面入手呀?只要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行!!!!!
    帮我推荐一下,谢谢了
  ---------------------------------------------------------
  你好。不知道你想读哪些方面的书?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12 16:48:35 
    作者:yalada 回复日期:2010-11-12 15:51:00 
    当然是经济这方面的。读了以后。能有您这样判断能力.
  -------------------------------------------------------------
   呵呵,我的判断也不一定对。我觉得宏观经济方面的书看三本就够了:《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和萨谬尔森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方面看一本就成,我推荐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13 20:58:15 
    G20峰会果然没有在汇率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想一想也是必然。
  世界上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实行过固定汇率的国家集中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这些国家中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包括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这些国家在实行固定汇率时主要的问题是币值高估。在后来经济崩溃之后开始实行浮动汇率,但是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通过政府干预低估本币汇率。因此泰国2008年的外汇储备就突破了1000亿美元,巴西、智利、墨西哥这些国家手中的美元储备也是千亿美元级的。因此这些国家不经历第二次经济波动是不会吸取新的教训的。
  另外一类是以日本、台湾等为首的一直在低估汇率的国家。台湾2009年的外汇储备居然达到3800亿美元,与当年的GDP总量相当。台湾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如出一辙,始终在干预汇率以期通过出口来发展经济。在“低估汇率-促进出口-促进经济发展”根深蒂固的错误思维定式下,要想这些国家放手汇率实在是太难了。也许同样只有经济波动才能给这些国家教训。
  因此新兴经济体今天的经济教条反而全部统一了,就是:控制汇率-促进出口-发展经济。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失衡将不断加剧。因此,世界经济要想恢复平衡,谈何容易。可以预见的是:
  1、美元经济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因为美元失衡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2、尽管大宗商品价格昨日出现暴跌,但是不要指望大宗商品的价格会长期大幅下跌。   3、新兴市场国家将会经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滞胀”将成为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常态。
作者:权益捍卫 回复日期:2010-11-13 23:46:31 
    写的太好了,学习了
  不过请教个问题,广场协议签订时因为只有日本扭曲了汇率,欧洲四国都按协议抛售了美元,促使美元重新平衡,但是现在主要持有美元的国家是日本和中国,如果这两个国家都不抛售美元,美元扭曲持续,那到底是美国先忍受不了通缩还是中国先忍受不了通胀呢?
  另外,大家都认为不平衡的结束方式很剧烈,可如果中国缓慢升值,同时加息回收流动性,推进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来把为维持固定汇率多发的钱消灭掉,会不会以一个平稳方式减少美元的外汇储备,逐步进入人民币浮动汇率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呢?
作者:bystander 回复日期:2010-11-14 11:05:26 
    文字贴不出来,只有出此下策。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15 10:49:36 
    作者:权益捍卫 回复日期:2010-11-13 23:46:31 
    写的太好了,学习了
   不过请教个问题,广场协议签订时因为只有日本扭曲了汇率,欧洲四国都按协议抛售了美元,促使美元重新平衡,但是现在主要持有美元的国家是日本和中国,如果这两个国家都不抛售美元,美元扭曲持续,那到底是美国先忍受不了通缩还是中国先忍受不了通胀呢?
   另外,大家都认为不平衡的结束方式很剧烈,可如果中国缓慢升值,同时加息回收流动性,推进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来把为维持固定汇率多发的钱消灭掉,会不会以一个平稳方式减少美元的外汇储备,逐步进入人民币浮动汇率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呢?
  ---------------------------------------------------------------------------
  你的问题问得非常好。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和美国哪个先崩溃,因为解决 问题的主动权在中国。其二,美元经济是不是崩溃我们不管它,因为我们不是美国P民。所以我们只看中国有哪些选择。首先缓慢升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了20%,结果这三年却是中国出口和外汇储备天量增长的三年。因此中国在不放弃汇率管制的情况下只有两个选择:
  1、不大幅加息。
  这个后果我不说你也能意识到。恶性通货膨胀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2、大幅加息。
  大幅加息确实可以回收流动性。但是大幅加息会导致地产完蛋、依靠银行贷款混江湖的企业完蛋和地方政府贷银行的8万亿出问题,结果就是银行系统崩溃,就象90年代初一样。
  那么,你觉得在不放手汇率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两年后的结果是什么?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15 14:26:53 
    作者:bystander 回复日期:2010-11-14 11:05:26 
    文字贴不出来,只有出此下策。
  -------------------------------------------------------------
  1.关于德国的消费
  你仔细看一下我前面论述德国经济部分的德国GDP三大需求结构图,德国1971年至今消费率都在75%以上,长期高度稳定,因此所谓的“德国消费被压低”的结论有问题。
  2.关于财政赤字
  第一,财政赤字率3%和债务余额率60%的界限本身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而是欧元区在统一货币之前“商量”出来的一个结果,这一指标并不具备实际意义。2003 年时任德国财政部副部长的麦考•威瑟先生在到中国人民大学访问时曾表示:“这两个数字不是变魔术变出来的,也不好说有什么科学的演算方法,这两个数字是长期讨论的结果。”假如这两个数字有实际意义的话,美元经济早就完蛋了。所以,德国的财政赤字率高和债务余额率高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第二,欧洲国家大多数属于高福利高税收国家,这是财政赤字率高的一个原因。
  第三,德国在金融危机之后采取了刺激政策,因此短期内财政赤字率提高较为快速。但欧洲央行认为2011年德国的财政赤字率将会降到3%以下。机构的预测则是2014年。
  3.德国的贸易顺差
  德国的贸易顺差是因为德国产品具备绝对优势,而不是其他国家的货币不贬值。干预汇率对经济有害无益。
  4.德国银行的财务状况
  德国银行贷款余额好象在2008年就接近GDP的1.5倍了,因此说德国银行的财务状况差可能并不为过。因为欧元区内的货币总是从其他国家源源不断地流向德国,德国银行系统面临着类似于美国银行那样的流动性泛滥,钞票太多总得寻找出路,所以这是德国银行贷款余额如此之高的原因。当然我缺乏德国银行的数据资料来形成结论,上述结论只是推理。
  所以即使德国银行出现问题,并不会对德国经济的流动性造成打击。
  欧元实在是个怪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无法统一,因此欧元区经济今后的震荡将是周期性的,或者说欧元区的经济非常脆弱。这就是“半超主权货币”的后果。 作者:权益捍卫 回复日期:2010-11-16 11:11:43      我觉得还有个办法解决通货膨胀,那就是增加银行储备金率,增加到30%甚至更高,虽说没这么做过,但不代表不会这么做啊,对不对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16 12:44:12      回楼上:2003年至今存款准备金率翻番了,你觉得起到作用了吗?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1 21:49:03      作者:songbingyu 回复日期:2010-11-21 01:11:31 
    楼主对于汇率的分析都是以实体经济贸易作为基础的么?
  ----------------------------------------------------------
   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我对汇率的理解是以国际贸易的本质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的本质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易(当然服务也是商品),货币只是交易的中介。所以汇率的数字本身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组成汇率的两种货币的比值是购买力的对比。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2 22:46:05      作 发送者 接收者 消息内容 发送日期 回复 收藏夹
   小李探亲 木棉小树 我反对你对郎宋等人的抵毁,你更多是在谈应该怎样,他们是谈既然这样,更贴近现实,你们不都得出滞胀的结论,(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
   探花郎兄弟,你好。
   1、我的初衷是想指出郎宋并不是基于事实发表结论,比如他们指责美国滥发美元,指责德国是中国的对手、什么定价权等等阴谋论战争论的言论,不仅不是事实,而且违背常识。当然,如果我的措辞不当引起了你的反感我表示歉意。所以,你的“诋毁”一词,请慎用。
   2、结论相同并不意味着原因相同,原因不同解决方法自然也不同。打个比方说阑尾炎和急性肠炎都会引起腹部剧痛,你能说治疗方法一样吗?发烧也并不都是感冒引起的吗?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3 11:11:51      作者:bystander 回复日期:2010-11-23 10:06:53 
    木棉兄,  
    我不是研究经济的,如有谬误,请多指教。
  ------------------------------------------------------------------------
   别这么说啊,指教谈不上,一起探讨交流就是了。思考问题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过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德国的美国的政府消费率都差不多,18%-20%,长期高度稳定。但是就民间消费而言从指标上德国低于美国很多。这里面有个问题,德国是巨额贸易顺差国,美国则恰恰相反。贸易顺差就意味着在国外消费,因为你拿着人家的钱只能上人家的地盘上消费啊;贸易逆差则意味着你进口他国的商品在本国消费。当然,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用商品换“纸”的游戏,这和特例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所以,德国人在外国的消费是没法计入它的消费率统计的,而体现在它的出口率和净出口率中;而美国的消费率统计中则多了一块,也体现在它的净出口率当中。一进一出,正好就是美国民间消费率和德国消费率的差额。这种消费涉及到外币购买力的换算,真正统计起来可能并不是很容易。
   因此德国的消费率相对较低和美国的消费率高都只是表面现象,关键在于是否平衡。
   2、你说德国的资金变成了出口信贷,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定义出口信贷的。德国金融体系是市场化的,不存在指令性贷款和指导性贷款,资金流向是市场的选择。所以我不认为德国存在压低消费促进出口的现象。
   3、如果你坚持认为所有汇率都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这就没办法讨论了。因为人为干预汇率的表现只能是用钱干预,就体现为外汇储备的数量,德国只有区区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自由市场经济下,出口强劲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和汇率无关。
   以上观点不一定对,请指教。
作者:bystander 回复日期:2010-11-23 12:10:50 
    木棉兄,  
  1,看来我们都认为国内低消费和贸易顺差是共生的,我倾向认为低消费是原因,而你倾向认为贸易顺差是原因。也许是鸡和蛋的关系?不过,我的直觉是,其他因素一致,则本地消费更符合经济效益。因为省去了运输和仓储的消耗。  
  2,也许说“德国的资金变成了出口信贷”不准确。不过德国高比例的强制储蓄集中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对德国政府来说是将来要兑现的负债。如果这些资金用于投资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那么,国债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所以,德国银行成了 PIGS 的最大债主毫不奇怪。
   另外,“德国金融体系是市场化的”,但德国的税收政策不是市场化的。德国是通过高税收——强制收取 contribution (公积金),实现压低消费。当然德国工业界也很有竞争力,能在国外打开市场。尽管欧洲国家普遍高税收高福利,但德国差不多是冠军了。如 OECD 的显示,近次于匈牙利。  
  3,兄台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我认为,如果两国的货币都可以自由浮动,贸易不平衡自然导致汇率变化,从而使不平衡得到调整。但统一的欧元取消了这种自动平衡机制,使得不平衡越来越大,直至系统崩溃。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人为干预,汇率变化会自动调整贸易不平衡。
   统一货币加不统一财政,不能、自动恢复平衡,是一种不稳定系统。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3 14:13:08 
    呵呵,回楼上两点。
  1、“低消费率和贸易顺差共生”的结论我不反对,但是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定律或者教条。因为消费的前提是收入分配结构必须合理。
  2、储蓄和政府税收是两个概念,德国政府购买债券的资金来源只能是财政收入,而不是银行信贷。否则成了政府从银行贷款了。德国目前的政府预算赤字也不小,德国政府的资金来源也不富裕。所以德国银行购买国债和德国政府没有关系,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