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应该三分学七分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9:03

三分学七分悟

  光学是不够的,学习之后,必须领悟,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才能真正学到。领悟比学习更重要,所以三分学七分悟。当然真正领悟,还需要实证,要证验。经过证验,才算真正领悟。这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

  人的认知,是没有穷尽的。

  只要活一天,这个认知过程就要重复一天。

☆ ☆ ☆

  人的认知始于学习,始于模仿。

  什么是学习?学就是背,习就是练。

  听了背不出,不是真懂。所以指挥员在下达重要命令之后,要求执行者必须复述该命令。

  读了背不出,不是真会。读了不背,不复述,自认为懂了,那是自欺欺人。

  我教了一辈子书,我知道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自认为懂了,而实际并不懂。这从考试成绩就可以看出。

  为什么要考试?我当教师这一辈子,一直拿考试当作学生对我教学的回馈,当作检查我教学结果的手段。我讲完了,要想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就要问他们,就要考他们。不是考学生,而是考我自己,是考老师。

  拿学英语来说,学英语的重点和难点在名词、动词和介词。

  为什么?

  因为汉语名词没有性、数、格;因为汉语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因为英语介词很少,但介词短语很多,很多是不能从字面判断意思的。

  比如英语动词,有现在、过去、将来和过去将来四个时,又有一般、进行、完成和完成进行四个态,共16个时态。学生不去记,不去背,就会说不全。说不全就是不懂,就是不会。自以为会了,就是自欺欺人。

  再比如八个进行时态,凡-ing,就是进行、未完、过程、多次;四个完成进行时态,have/has/had 就是在某一时刻一定完成,尽管当时未完成。

  这些都是一定要背的。这就是学。

  一次背不出,就要多次背,要养成习惯,达到条件反射,脱口而出的水平。这就是习。

  能够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学习很少,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都要反复练,才能记住,才能背诵,所以孔子鼓励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能够深入浅出,才是真懂、真会。

☆ ☆ ☆

  做到深入浅出,需要领悟。

  领悟比背诵更重要;领悟比模仿更重要。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样说。

  本质、目的、动机,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现象是入门的向导,入了门,就要抓住本质、目的、动机。

  由表及里,这是领悟中必须做的第一步

  有时说要亲吻你手的人,可能正是打算咬掉你的手指的人。

  越是好看的蘑菇,可能越是有毒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人间没有免费的午餐;违背常识、常情、常理,可能就会有骗局。但贪心等人格上的缺陷,往往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迷惑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上当受骗。

  对什么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搞清它的来龙去脉,看看是否真道理,要去伪存真,绝对不要盲从。

  去伪存真,这是领悟时必须做的第二步

  最简单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正确、最管用、最保险,也是最难掌握的。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一块大理石,去掉多余的东西,就是艺术品了。

  中国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中国文化,是仰观俯察远取近取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观察都有需要和有可能记载下来、流传下来,经是其中的精华,道是其研究的向导。经者精也,道者导也。

  去粗取精,这是领悟时必须做的第三步

  学习的目的,完全是为了用。

  人全身的细胞中的信息,都是从最原始的合子(受精卵)复制来的。

  每个细胞,都带着全身的信息。世界是全息的。

  见一叶落,而知秋。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看一家,就知道一乡、一邦、一国;看一家,就知道天下。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问一下,再加一点,会是什么情况;把两个联系起来,是否可能;它的反面,是否也正确?

  中国人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由此及彼,这是领悟时必须做的第四步

  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制作工夫,经过我们自己的领悟和证验,我们才能说学到了一点,而且也仅仅只是一点。只要一息尚存,学习的路,就没有走完。每次学习,都要归零,下次又必须又从头做起。每次循环,都是一次进步、一次提高。
      作者: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