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一五”规划纲要_115纲要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5:20
武汉“十一五”规划纲要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10-10-15 14:49 来源:长江网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长江网讯】  (长江日报)内容提要:6月26日,武汉市政协十一届十次常委会召开。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在会上指出,根据武汉的基础及“两型社会”建设形势,重新评估“十一五”规划,武汉市原来提出建设钢铁基地、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光电科技等四大千亿产业。但这还不够,武汉市还将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产业、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四个千亿的产业,通过8个千亿产业的发展,武汉将实现GDP超万亿。
 
打造8个千亿产业 武汉欲冲击“万亿俱乐部”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武汉市制定装备制造基地发展规划
武汉高新区涌现数个“百亿”产业集群
武汉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武汉市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打造8个千亿产业 武汉欲冲击“万亿俱乐部”
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了钢铁、汽车等4个千亿产业,但我市还将迅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四大千亿产业。6月26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称,武汉市将通过打造8个千亿产业,冲击年GDP实现1万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去年更是跨入了“3000亿俱乐部”,但与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且我市GDP仅相当于广州的2/5。
杨松昨出席市政协常委会时称,根据武汉的基础及“两型社会”建设形势,重新评估“十一五”规划,我市原来提出建设钢铁基地、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光电科技等四大千亿产业。但这还不够,我市还将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产业、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四个千亿的产业,通过8个千亿产业的发展,武汉将实现GDP超万亿。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
第四章 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功能
第五章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六章 提高环境质量,凸现城市特色
第七章 坚持自主创新,实施科教兴市
第八章 扩大交流合作,拓宽开放领域
第九章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章 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武汉
第十一章 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2006年1月10日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是我市在实施中部率先崛起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本规划纲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湖北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据中共武汉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主要目标和措施的报告》编制,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总体部署,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抢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发展机遇,妥善应对“非典”等各种风险和挑战,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加大工业强市、项目兴市力度,强化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出口,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238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3%;全口径财政收入389亿元,“十五”年均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5.2%,五年累计完成3601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钢铁、汽车、光电子等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汉正街等都市工业园创新发展。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6.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0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8.6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7∶44.2∶49.1调整到2005年的4.9∶45.5∶49.6。
城市面貌显著变化。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功能。新建、改建、扩建道路1123公里,完成397公里长江、汉江堤防整险加固工程。建成白沙洲大桥、军山长江大桥、轻轨一号线一期、“川气入汉”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两江四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环城森林生态工程。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781公里,比2000年增长2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2平方米。
农村建设进入新阶段。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抓住“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建设62.5万亩优质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和85个畜牧养殖小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免征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农民负担大幅下降。更新改造15座大型排涝泵站,整险加固大中型水库,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各项配套改革协调推进。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依法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累计1321项,占全部审批项目的88.3%。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和公共财政框架初步确立。城市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初步建立。国内外资本聚集武汉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外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五年累计80.3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25.4亿美元,五年累计79.9亿美元。
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运用公共财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电动汽车、水环境改善等十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进展。薄弱学校治理和优质高中建设成效明显。成功抗击“非典”等重大突发事件,覆盖全市城乡的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9元,“十五”年均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4341元,“十五”年均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5平方米。“十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依法治市的基本方略进一步落实,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贴近市民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城市人文特色进一步彰显,社会文明和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市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十一五”时期,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将从3245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以上。面向未来,我市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从中期向中后期迈进,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更为明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面临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机遇。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十一五”时期既耽误不起,也失误不得。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宏观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一批支撑城市发展的功能性、枢纽性基础设施相继建设,现代城市基本框架加快成型,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聚散功能快速提升。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在扩大开放中互利共赢,“十一五”时期至关重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推进总体小康向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比较均衡的小康提升,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一五”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市仍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带动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独特、科教商贸优势突出、工业基础雄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等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机遇。有利于提升我市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争取国家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全省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我市的腹地支撑,提升武汉区域经济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推动我市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机遇。有利于我市拓展市场空间,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得中独厚的优势,不断完善区域大市场体系,形成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机遇。有利于我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突破性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时,还应清醒看到,我市也面临着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社会发展压力加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区域发展竞争加剧等困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体制性障碍较大、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抢抓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开创城市发展的新局面,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努力使我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经济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尽快缩小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
武汉“十一五”规划纲要_115纲要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且看宜黄县的法规教育_长江关注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大师傅大势:拉齐奥反弹做博胆_体坛热点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盐城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中国江苏 盐城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中国江苏 今年毕业说点啥?透视大学校长另类毕业演讲_教育新闻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4个关键点 你知道吗?_人才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有一种涨价叫“满足身份需求”_财经时评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十一五"规划纲要资料 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 省政府正式发布《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 刘道玉:八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_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_去行政化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_教师准入和退出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08-30 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 完不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缩小养老金差距目标应该问责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 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中2006年任务分解的意见 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