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与科学发展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3:1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主题,这标志着对中国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笔者认为,在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意”具体表现为:

    特别注重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文件里几乎都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沿,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分必要,并且确实推动了中国3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后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容易演化为“经济增长主义”,为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并由此产生了很多消极现象,诸如分配上差距的拉大,环境污染,单纯追求GDP的数量不顾GDP的质量等,个别地方政府为了GDP甚至不择手段。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建议》没有重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而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作出了新的解释,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议》特别强调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理所当然地要求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理所当然地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并且强调统筹兼顾。所谓统筹兼顾,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而且特别包括社会事业、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是一种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

    特别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既有的、支撑我国经济30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面对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的冲击,深层次的矛盾暴露无遗。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一是靠便宜——靠资源、环境、劳动力的便宜,走的是便宜的路线而不是创新的路线;二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仅仅挣得加工制造的少许的利润,高端的核心技术,创意设计不在我们这儿;三是主要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极易受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当金融危机结束,各国都在国际分工中寻求新的定位时也会显得尴尬。

    一个国家要有竞争力,必须有自己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据此,《建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那么,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呢?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对应的是传统产业体系,以农业、工业、传统服务业为载体的产业的有机构成是传统产业体系。相对应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资讯等现代服务业为载体的产业的有机构成则是现代产业体系。

    马克思曾经指出,哪个资本家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哪个资本家就一定能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今天,哪个国家和地区率先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了产业结构,也一定会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特别重视富民

    一个时期以来,在“增长主义”的驱使之下,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自觉不自觉地向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转移,也由于其他的原因,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事实上,这样的分配格局既难以体现公平正义,也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没有富民就难以提升消费结构,难以启动内需。据此,《建议》指出,“努力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分配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分配是机会的分配,应当是机会均等。市场经济的要义和公平正义的要义首先是机会均等,然后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由于行业的垄断,利益集团的阻隔,以及公共服务分配的失衡,导致了公平机会的缺失。第二个层次的分配是个人收入的分配。在这个层次的分配中,应当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个层次的分配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分配。如果没有这些公共服务的健全和均等化,就难以解决人们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公共服务的缺少具有挤出效应,会降低个人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特别要求善待环境

    经济发展与善待环境似乎是一对矛盾。发达国家早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生物学家就曾经在《寂寞的春天》里描写道:残留的农药把鸟毒死了,春天没有鸟叫了。上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研究报告《发展的极限》,提出发展应当慢一点,甚至停下来;上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和教训都应当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反观我国今天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太大,在追求GDP的驱使下,个别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站在一起,环境污染不堪重负,致使饮用水的安全、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点问题。而污染潜在的长远影响可能更为严重。这样的增长严重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此,《建议》深刻地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别强调大力推进改革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改革依然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渐进式的改革就是先改容易的后改难的。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又会形成新的矛盾,因此需要通过继往开来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最为紧迫的改革是:⑴打破垄断,制造平等介入机会;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审批制度,转为服务型政府,减少环节,提高服务效率;⑶按照时代赋予的任务,设计科学的干部考核标准和选拔机制,让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问题上有更多的发言权;⑷由于地方政府约束软化,有着强烈的扩张冲动,个别地方政府的领导为了政绩不择手段,因此要研究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⑸通过改革,从制度上扼制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