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福建的民间私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19:07
 
叶伟奇
民间私钞,也称私票、杂钞、花票、帖子等,各地称呼不一,名目繁多。一般指未经政府批准而由地方上各种民间机构如钱庄、票号、银号、商铺、商会、公司、当铺、汇兑局以及个人发行的纸币。其流通范围多数仅限于发票单位所在地,少数也有跨地区流通的。民间私钞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存在延续近千年的时间,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成为中国纸币家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福建的民间私钞是近代福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真实纪录,研究福建近代历史,尤其是福建近代经济金融史不能不研究民间私钞。
民间私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距今已近一千年。据典籍记载,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四川地区大量铸造使用贱金属货币——铁钱。由于携带笨重,不便大宗交易,于是出现了类似“收据”形式的纸帖代替铁钱进行大额支付,这种纸帖上有出票人的印记和密码等防伪标记,票面金额是临时填写的。后由十六户富商联合组织交子铺,发行统一纸张、统一印制、有图案花纹、铺户印记和密码的交子,可以随时兑换现钱,并能在远近地区行使和流通,这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民间私钞,它也是中国纸币发展之源。到了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官府将交子发行权收归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专门办理交子发行事务。明清时期,随着民间商业贸易的繁盛以及钱庄、票号、银号等民间金融机构的兴起,民间私钞发行日益盛行。辛亥革命后,国内各地军阀混战,各路军阀为筹措军饷,在没有任何资金储备保证的情况下滥发军票,战争失败后一跑了之,所发军票倾刻之间成为一堆废纸,因此人们对军阀的信任还远不如对当地有实力富户的信任,这样就使得地方私票在民间更加广泛地流通。民国初年至1935年之间的一段时间是民间私钞发行流通最为兴盛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民国5年(1916年)仅奉天(今辽宁)一省45个县发放私帖户就达2229家,由此推算当时全国24个省发放私帖户数应不少于5万户,发行的私票应不少于10万种。①1935年国民党政府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家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作为法币,集中准备,集中发行,逐步将货币发行权统一控制到中央政府手中,至此民间私钞发行流通数量日渐减少。
福建省民间私钞发行源于何时,史书未载,年代不详。历史学家傅衣凌教授认为:“关于福州钱庄的起源和钱票的发行,史缺有间,未能详知。惟据我前所见到的福州文山黄氏家谱,曾记乾嘉之间已存在,这盖和当时福建特产木材、茶叶的出口,有一定的关联;又为其和盐、当等商关系的密切,更促使其和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连系,因而这一种营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当五口通商之后,福州成为茶叶出口的一个枢纽地,这又自然地促使福州钱店的经济活动含有某种程度的买办性。这班钱商的经营方式,于银钱兑换、存放款业务之外,初以发行钱票为主,后乃有番票的发行。”②清道光年间来闽担任幕僚的浙江钱塘人施鸿保在其《闽杂记》中称:“闽中钱多用纸票,盖犹南宋交子、会子之遗也。自四百以至千万,或总或分,听人自便,四百以下则不用票矣。”③《闽杂记》为施氏旅闽期间所见所闻的随笔记录,其反映了道光年间闽中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据其记载可知福建最迟至清代道光年间已广泛使用纸钞了。我们知道,清代咸丰以前的货币制度是制钱与银两并行使用。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发行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北宋就已盛行“交子”,然而清政府对行用纸币却非常谨慎,除清初顺治年间(1651—1661年)仿明旧制,发行小钞与铜钱兼行外,直至咸丰三年(1853年)的两百年间政府都未发行纸币,因此道光年间“闽中钱多用纸票”使用流通的自然是民间私钞了。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福建经济发展简史》认为:“福州钱店的起源和钱票的发行,可以追溯到乾嘉时代。乾嘉以前多为兼业店(米、布、茶叶店兼营货币业务),以后专业经营,并日趋普遍,在调剂商业金融方面,有其重要地位”。④《福建省志·金融志》记载:“道光年间,福州银票和钱票相辅使用”。⑤《福州金融志》也有类似的记载。⑥
目前所知,发行于清朝道光年间的钱庄票是我省现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民间私钞实物。《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纸币》卷收录有一张道光三十年(1850年),福州亨利(镐记)钱庄发行的“凭票支番壹员正”的银元票。⑦已故著名纸币收藏家柏文先生也发现收藏有道光三十年福州亨利(镐记)钱庄及咸丰元年(1851年)福州通彩(高记)钱庄发行的银元票。⑧最近,福州的钱币收藏家又收集到一张古田县长泉钱庄发行的钱票,其签发年份更早,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⑨进入民国以后,民间私钞发行达到鼎盛时期。这时候各县都有私钞出现,甚至逐渐蔓延到乡间村镇。不仅钱庄、票号等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发放钞票,就是一些没有多大资本的商户、当铺以及市侩个人也纷纷发钞。民国15年至22年,仅莆田仙游一带参与发钞的民间机构就达百余家,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它们规模实力都不大,资本额一般在一万元以下,因此多发行面额一元以下的辅币券,以应付经营和找零的需要。这些私钞一般只能在当地小区域范围内流通。近年来,钱币收藏者已发现莆仙地区民间发行的纸币50余种,面额有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数等,种类繁杂,版别众多。⑩这些民间小额辅币私票的发行,一方面缓解了政府货币面额大市面找零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持本店发行的小额私票来店购物,促进本店经营发展。民间私钞票面规定凭票即付现钱,用作支付手段,参与市场流通,可以说民间私票的发行对活跃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到了后来受经济利益驱动也出现了假借繁荣地方经济之名,滥发钞票非法敛聚财富的情况。这些无序发行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民间私票,更加加剧了近代货币制度的紊乱。一旦发行者失去了兑现能力,则挤兑倒闭风潮时有发生,造成地方金融的混乱,流弊颇多,因而遭到政府的严令取缔。但是虽经民国政府多次整顿,民间私票却一直未能禁绝。
民间私钞使用的印钞纸不统一,票币材质有纸币、布币、油币等类,印制工艺也参差不齐,但大多数私钞的制版印刷还算精美。早期多为木版单色印刷,后来随着印刷水平的提高,逐渐出现了多版套色印刷票品。
清代私钞不论何种票券,一般为直式设计印刷,票辐较大,并且数额用毛笔填写,较为粗简;民国时期的私钞,尤其是铜元兑换券则大多为横式设计,票幅样式如同现代的流通钞票,票幅稍小,面额也较小,多见当铜元二十枚,币面文字一般不用毛笔填写,较为规范。
民间私钞钞面上大都有出票机构名称、面额、主题图案、印制日期、出票机构经理及经办人员印鉴等内容,还有加盖地名以示其流通地域者,如“福清”、“霞浦”、“寿宁”、“莆田”、“惠安”等。私钞票面图案也颇为讲究,广泛地运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各式图案,并配有人物、图像、告示、诗词、祝福的文字等,一改官方钞票千篇一律的刻板设计,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民国15年仙游县枫亭镇“枫江恒通汇兑局”发行的贰角券钞票,正面绘有建筑景物,背面为山水图案,还附诗一首:“溪海双会流,乾坤一塔峨。讲经成底事,孤月繁松萝。”尤其是清代私票,从制版设计到雕刻印刷都更具特色,令人爱不释手。清代钱庄票一般设计为契券形式,由天头、地格两部分组成,天头内标明出票机构某某钱庄字号,地格内一般署载票面金额、出票日期等内容,具体数额及年、月、日皆以墨笔填写。一般经正式填写发行于世的私票上的文字,文字结构诡异,充分显示了书写者的笔墨特长,独具特色。票面四周还饰以精美复杂的图案纹饰或小字骈语,如有的印有天官赐福图样,其天官手持长卷画面,展示出祝愿发财和企盼幸福的寓意。有的私票上还刻印有“铜钱对号,遗失不认”、“收帖要有下家,钱帖往来两便”、“近者即照,远者讨保”、“错收不认,君子勿怪”、“图书为记,将帖存据”等等警示语句。并在票面及骑缝处铃盖数目不等的印章。这些印章形状方圆长扁皆有,镌刻精巧细腻,将图形与店号相揉合,图文并茂,浑然一体,既可满足防伪核对的需要,又给人以美得感受。
民间私钞种类繁多,有庄票、汇票、期票、本票、支票、代价券、兑换券等类别。根据私钞票面面额计算单位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钱票(以制钱为计算单位,也称钱钞或铜钱票)、银票(以银两为计算单位)、银元票(以银元为计算单位)、铜元票(以铜元为计算单位)等。民间私钞发行数量庞大,但就单个品种而言,其发行数量却不会很大,因为它是私家发行,不为政府承认,还不具备象政府货币那样进行大范围广泛流通的威信,所以只能在自己店铺所在地一定区域之内流通,使用范围极为有限,不可能大批量印制发行,故其存世数量显然明显少于政府发行的钞票。以民国私钞铜元兑换券为例,从现今所见的钞票实物看,其票面上的字冠数码均少于四位数,可以推知该种钞票印制数量不会超过10000张。加之民间私票使用时间短,发钞单位兑付回收后即行销毁。能够流传下来的,大多是未经使用兑付过的私票。即便如此,经过沧桑岁月的洗礼,能够完好地流传保存下来的钞票实物也已经很少了。民间私钞虽然早以退出了流通领域和历史舞台,但作为在我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长期活跃于货币流通领域的独特货币形态,其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值得现代金融经济研究者及钱币收藏者深入地研究探讨。
注释:
①石长有《地方私票的产生及发展》,《中国钱币》1998年第二期,第67~68页,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②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第253~254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出版。
③施鸿保《闽杂记》卷九“钱票”,第13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23转引自刘敬扬:《闽中清代货币举隅》,《福建钱币》第六期,福建省钱币学会2000年10月出版。
④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室:《福建经济发展简史》,第286页,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⑤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金融志》,第29页,新华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⑥福州金融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金融志》,第54页,1995年10月出版。
⑦《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七卷《清纸币》,第150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⑧柏文编著《百草集》下编,第1093页,亚洲钱币学会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⑨刘敬扬《闽中清代货币举隅》,《福建钱币》第六期。
⑩林学智《莆仙(兴化)地方纸币考略》,《福建钱币》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