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艺坛的一段佳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41:43
弘一法师与永春童子李芳远
林联勇
“一轮明月耀天心”,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24年,其中在闽南驻锡长达14年。他与永春童子李芳远的忘年之交,堪称近代艺坛的一段佳话。
李芳远是闽南永春县东平镇太平村人,生于1924年2月25日,逝于1981年8月29日。笔名空照、晴翠山民、离离斋主,是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出身书吞门第,其父李汉青于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国民革命军入闽后担任国民党厦门市党部书记长兼中央特派员、福建省参议员等职,创办(永春日报),编纂有{闽侨海疆拓殖谈)等书籍。李芳远幼禀庭训,聪慧好学,早岁即驰声于庠序之间。
1936年6月,弘一法师驻锡于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寺。夏日的一天,当时只有13岁的李芳远随父亲到日光岩寺拜谒法师,甚是虔诚。法师十分喜爱这个眉目清秀、英年好学的童子,自此建立深厚的法缘。李芳远以水仙花赠送法师。1937年1月18日,法师从日光岩寺移居南普陀山后室,李芳远所赠水仙花犹含蕊未吐,法师特地将水仙花头取出一同带去。
1937年"-b七”事变爆发时,弘一法师正在山东青岛弘法,9月弘法毕,即经上海返回厦门。当时厦门风云甚紧,各方纷纷致书劝请法师移居内地,法师都一一回绝。其中有一封是李芳远写的,这时他已随家迁回永春了,信写得十分恳切,有如幼儿之乳慕慈母。法师很感动,特复信说明:他已决定仍居厦门,为诸寺院护法;倘遇变乱,愿以身殉法。李芳远接信,心中十分不安,他知道法师凡事一经决定,即很难更改,想再写信劝请也无用了,只能空白着急忧虑。
1938年5月8日,厦门沦陷于日寇魔掌,李芳远更为焦灼,曾四出察访,但均无法师踪迹。因为法师性如闲云野鹤,孤往独来,一向不肯预先告人。后来好不容易收到法师从漳州南山寺寄来的信:“朽人于厦市难事前四天到漳州弘法,故能幸免于难……俟秋凉后或车路可通时即返泉州。“李芳远悬挂之心稍得安慰。秋间,法师经同安到晋江安海,住了一个月,11月5日他致书李芳远,表明准备静养的心迹:“今年所以往闽南各地弘法者,因余居闽南十年,受当地人士种种优遇。今余年老力衰,不久即可谢世,故于今年往各地弘法,以报答闽南人士之护法厚恩耳。现在弘法已毕,即拟休养,故往草庵。明年将往惠安,闭门谢客,以终其天年耳。”
1938年冬初,弘一法师返回泉州,住承天寺。此次,法师竟不再埋名遁迹,而破例为泉州人说了许多法,写了许多字,甚而会了几次客,赴了几次斋……报上披露了这些不寻常的新闻,各方都为法师肯广结法缘而感到欢欣。就在这时,法师收到李芳远一封长信,信中列举报载有关法师近来忙于与世俗酮酢的情形,未了说法师变成一个。应酮和尚’了,劝请法师闭门静修。弘一法师看后,十分感动,立即复信:“惠书诵悉。至用惭惶!自明日起,当即遵命,闭门静修,摒弃一切。”
1939年1月4日,法师在承天寺佛教养正院同学会席上讲演,表示了忏悔,说: “近来再到泉州,虽然时常起一种恐怖厌离的心,但是仍不免向这一条名闻利养的路上前进。可是近来也有一件可庆幸的事,因为我近来得到永春十五岁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劝我以后不可常常宴会,要养静用功。信中又说起他近来的生活,如吟诗、赏月、看花、静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啊I他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当的见解;我看到他这一封信,真是惭愧万分了。我自从得到他的信以后,就以十分坚决的心,谢绝宴会,虽然得罪了别人,也不管他,这个也可算是近来一件可庆幸的事了。”而后法师到泉州城郊清源山一个山洞中静居30余日,方回承天寺。年过半百的一代高僧,诚意接受15岁童子之批评,传为一时佳话。
1939年4月14日,弘一法师感于永春僧俗四次礼请之诚,并准备入山闭关静修,于是一叶轻舟,从泉州溯溪流直上永春。15日,法师由李芳远等陪同,游览永春名胜环翠亭。16日,法师在桃源殿(永春佛教协会所在地)登座为永春憎俗讲演,题目为<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偌大桃源殿,济济一堂,几无隙地,为永邑高僧说法前所未见之盛况。此次讲演,由李芳远笔录成册后刊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