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刚和“被”代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8:25
芮成刚和“被”代表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11月25日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吴澧
□吴澧
■颠倒黄白
所谓的芮成刚自以为是“代表”亚洲,其实有误传成分
本来并未在意所谓的央视记者芮成刚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争夺话语权”的事,记者抢新闻也算新闻?但连着几位同学问:这件事如何分析?就找来视频看了一下。发现人们批评最多的芮成刚自以为是“代表”亚洲,其实有误传成分。在当时的英语语境里,他的说法还算得体。
G20峰会后,奥巴马举行记者招待会。通常他只回答美国记者的问题,但这次照顾东道国,最后留了个问题给韩国记者。讲究论资排辈的韩国人,对这临时的机会大概没有商量好由谁“代表”,居然没人出头。于是芮成刚就举手不谦虚了。被奥巴马误认作韩国记者点中之后,他讲的“代表”亚洲是这么句英语:“IthinkIgettorepresenttheentireAsia。”Get这个英语里的万能动词,用法无数。这里可以译作汉语的“可以”或“能够”(代表整个亚洲),但英语的语气其实没有中译这么强。英语里,get在这里相当于得到某种资格,而当面对的是总统时,美国人会将这句话理解为“我想我被允许代表整个亚洲”。不管芮成刚实际怎么想,他的口语表达,在当时的语境,仍是商榷的、征求批准的语气。
这在策略上也是对的。既然是中国人取代韩国人提问,芮成刚不能问一个只有中国人感兴趣的问题,也不能问一个只有韩国人感兴趣的问题,他必须问一个亚洲人、至少是东亚诸国都感兴趣的问题。
奥巴马大概就是如此理解的,所以他插话道:“完全可以”(Absolutely)———他同意了,你问吧。
按理讲,这时芮成刚就该提问了:“总统先生,让我问一个很多亚洲国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应该是要“代表”亚洲的,却不是非要明着硬硬地代表,你也可以委婉地软性地代表,把芮成刚所问的关于美联储“量化宽松”的问题端出去。
奇怪的是芮成刚继续解释:在世界的这部分,我们是同一家庭。然后气氛就变了,奥巴马显然心里不高兴,芮成刚的理由对他大概也没有说服力,奥巴马批评芮成刚:我说了让韩国记者提问,你偏要把手举起来。他暗示中国和韩国是不同的。
从视频看,芮成刚的“代表亚洲”和“同一家庭”是同一语流,看来他是想好了一堆理由急着讲出来,没有及时意识到奥巴马的插话为他开了个提问的口子。
如果芮成刚是向白宫新闻官争取一个参加会议的机会,他需要一堆理由。遇上奥巴马则未必。下属官员的职责是按规矩办事,但最高领袖的“特异功能”就是法外施恩。正如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所言:“君王的特质是仁慈。”我国民间老话则叫作“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芮成刚不需要向奥巴马解释很多,他只要抓住对话的缝隙将问题讲出来。一旦问题出口,奥巴马必定回答。
奥巴马答复了芮成刚的问题后,抱怨道:我被这最后一个问题粘住了,我还要赶飞机呢。芮成刚跟他讲了一堆“同一家庭”的废话,逼得奥巴马声明他实在想保证韩国记者有个机会。结果原来的“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变成了两个,奥巴马接着又答复了一个“代表”韩国媒体的白人。答完后奥巴马再次说我的飞机晚点了。这似乎有点不必要,这违反了最高领袖的特质是仁慈这一原则,奥巴马不必跟芮成刚如此计较。但美国向来没有贵族,这几届总统又都是“平民总统”(小布什并非平民出身,但这一位非常喜欢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不能期待他们真有王者气象。
假设芮成刚在奥巴马说了“完全可以”之后及时提问,他可以做一次完美的亚洲“代表”。但失误的原因大概还不是技术性的,而是由于我们在国内语境里习惯了过多的自我辩护。任何小摩擦都要面红耳赤地争到自己对,很少有人肯在犯了错误后直截了当地承认“我错了”。如果芮成刚站起来后就说I'msorry(对不起),承认自己取代韩国人是破了规矩,或许他就不会想着那么多的自我辩护,以致错过了最佳提问时机。
太谦虚的人,大概做不了记者。奥巴马和澳大利亚总理的记者会后,有人叫“谢谢总统”!奥巴马一愣,身边官员告诉他,这是个澳大利亚记者。奥巴马说:我知道是澳洲人,我们的记者从来不说“谢谢”。随行记者皆大笑,齐声夸张地叫道:“谢谢总统先生!”即使是这样的美国记者,如果处在芮成刚的位置,相信他们第一句话一定是“对不起”。这是他们在美国语境内养成的习惯。这次记者会上,在芮成刚之前,提问的美国记者都一本正经地以“谢谢总统”为开场白。
记者的天职是抢新闻。因此抢了别人的机会,通常也是可以接受的。但破了规矩就是破了规矩,实事求是承认一声,自己不辩解,对方不追究,大家就节约时间切入正题了。
(作者为旅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