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面对通胀如何把握调控力度与时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1:52
2010年11月26日 18:09:00  来源: 《环球》杂志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通货膨胀是否已经来临?近期在网上流传的“中国货币超发43万亿”是否是通胀的根源之一?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否抵制通胀压力?面对通胀,我们该怎么办?
话题讨论专家
庄健 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
刘煜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通胀了吗?
10月份,中国CPI同比增长4.4%,超出控制目标,而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涨幅更高。对于是否处于通胀期的判断,庄健认为CPI的高低没有确定标准可以判断,但这个趋势值得关注。很多日常用品,比如一些食品、蔬菜价格等已经涨了很多,有的涨幅甚至达到十多个百分点,这就将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对此如果不能加以控制的话,老百姓的感受会比较深刻,他们会觉得这个通胀有些不可忍受了,“一般来说CPI增长在4%以上就需要认真对待,全力预防、解决通胀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至少到明年上半年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对此,刘煜辉也认为,通胀的压力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
不过,对于所有物价上涨的担忧,庄健并不认可,因为很多制造业产品,供过于求的那些产品,价格是在下降的,比如大量的家电、大部分服装鞋帽、日用品,并没有涨价。在庄健看来,现在的通胀主要是从基础性的、资源类的,农产品领域涨起来的,那些供应很充分的,前一段时间供过于求的产品,是有涨价的可能性,但涨幅不会很大,说全面都涨,过于笼统。至于接下来会有哪些上涨的产品,庄健表示很难说。有的原来在涨的还会再涨,而新的上涨领域可能存在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领域。
通胀从哪里来?
之所以产生通胀,庄健认为货币超发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而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则是最根本的一个因素。所以,对这个根源性因素的控制是首要的。其他的因素都是通过这个主要的渠道得以反应,比如最近的输入性通胀因素,美国的量化宽松、美元贬值等一系列措施,让国际资本开始向新兴国家市场流入,中国首当其冲。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国际上的流通性比较充裕,相应地虚高了一些大宗商品价格,比如石油、铁矿石等各种原材料,中国要进口这些国际资源品,一定会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企业能感受到这种通胀的压力,国内的资本市场也能感受到,价格就会面临向上的压力,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运用一些手段来调控,来监控热钱流入,“这是相当重要的”。
国内的农产品供给,受到今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供求关系方面有一定压力,这也是有关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条原因,就是有关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带来的成本上升,还有资源环境价格的飙升,比如电、气、水都在酝酿涨价,有的已经涨了,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加大通胀的压力。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输入性膨胀因素再加上流动性的货币超发,这些结合起来,通胀压力“确实是显得比较大”。
在张燕生看来,产生通胀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食品的价格上涨过快,二是资产的价格上涨过快,另外就是输入性资产通胀,也就是国外的油价、粮价、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这三个原因导致通胀上升的趋势比较大。
“这三个因素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流动性问题,也就是经济活动中的钱太多了。钱太多了,价格就往上涨。钱太多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国自己的钱太多了,表现在中国的M2(广义货币)上升比较快,另一方面是热钱流入,即国际的钱太多了。尤其美国在量化宽松以后,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的场所,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导致这些钱会来到中国。如此一来,国内的钱太多和国外的钱太多,合在一起就会造成通胀。不仅仅是在中国,很多国家通胀的压力都很大,”他说。
货币过于宽松,刘煜辉认为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部条件讲,宏观部门下定经济减速的决心并不容易,因为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这几个目标总是在摇摆,而这几个目标又比较冲突,导致一个目标的确定很难一贯到底;在出现经济减速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发生政策松动,对减速的担忧看得比较重,所以货币很难收回来。经济中间货币过多是累积很长时间的结果,没有一段时间全局性收缩的话,货币很难真正收缩回来。从外部条件讲,中国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是外汇贷款,以美国为首的几个西方国家都在进行用钱抵债,所以国内如果不收缩流动性,或者收缩力度不强的话,外面的钱肯定会不断地往里面灌,中国货币宽松情况如果不变的话,这个通胀压力肯定是长期存在的。
而对于农作物、粮食价格的上涨,刘煜辉认为其主要推动因素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上涨,而劳动力成本就和货币有很大的关系。当城市的土地、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化倾向的时候,城市的工资肯定要涨,城市工资上涨了,实际就变相地意味着务农的机会成本要上涨,这样就牵引着务农成本上涨,这肯定是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的趋势性因素。因为地价起来以后,城市里面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经济成本都上升了,城市的工资自然也要不断上涨,特别是蓝领的工资。这是一种全面的涨幅,蓝领的工资涨幅会更大一些。因为蓝领面临的是一个生存线的问题,如果工资不涨的话,他们在城市里就没意义了。庄健认为从中长期看,能源资源等都是要上升的,无论是通过税收手段还是价格手段,都要真正反映市场和供求关系,包括劳动力成本、价格,不能长期处在比较低的情况。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些都会对企业成本上涨有推动作用。
水电煤气的价格上涨,张燕生认为对于这些要素产品的市场化改革本身就会调高价格,低碳经济要节约能源资源也要采取调高能源资源价格的方法,现在出现的“用工荒”、“涨薪潮”也都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从整个来讲,目前的改革到了要素产品价格市场化的时候,确实会出现成本驱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
刘煜辉认为水电煤气行业本身存在运营成本,而这个成本也随着整体经济成本的不断上调而上涨。政府推动的改革本身不一定带来涨价的因素,因为改革和涨价在经济学角度讲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主要是取决于国家水电煤气供应部门本身是一个垄断的结构。当政府进行改革的时候,这些垄断部门是一个低效率的结构,就很容易要把涨价的因素转向消费者身上,这是个经济学的道理。若政府放开了控制,煤电油运变成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的话,并不必然带来涨价的因素,也不必然由消费者承担。但现在这些部门都是垄断的结构,若放开价格政府不控制,对于垄断部门来说,必然把成本上升的因素外移到消费者身上。但消费者没有选择,因为他们面对的都是生活必需品。
对于游资的问题,刘煜辉认为不必过分看重,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经济中货币过多,导致资金乱撞。经济活动中如果货币整体水位没有降低,按下葫芦肯定起了瓢。比如房地产调控出台的限售令,那么从房地产里面出来的资金必然会对物价通胀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
搜索更多通胀 上涨 的新闻
物价迷局:各地开方那一剂猛药最有效
物价指数创新高 价格上涨何时休
解析物价迷局:谁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
新华社连发四文论物价:提醒涨价压力下民生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