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庚寅年小雪至大寒時令養生提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8:57
公元2010年11月22日(農曆庚寅年十月十七)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12月7日(十一月初二)進入大雪,12月22日(十一月十七)進入冬至,2011年1月5日(臘月初二)進入小寒,1月20日(臘月十七)進入大寒。太陽視運動分別到達黃經240度、255度、270度、285度和300度。

    小雪意味著開始降雪,但雪量尚小;大雪表示降雪次數增多,雪量也漸大;冬至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標誌著寒冬到來,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小寒標誌著天气开始寒冷,且越来越冷;大寒表示天气严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一、時令特點

    (一)四季

    小雪至大寒處於一年的冬三月。冬五行屬水,五臟應腎,主寒、主藏。《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二)五運六氣

    庚寅年為金運太過之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庚寅年小雪至大寒處於一年的六之氣,主氣(地氣)為太陽寒水,客氣(天氣)為厥陰風木。《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講到:“凡此少陽司天之政……終之氣,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霿霧以行,其病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

    庚寅年小雪至大寒(2010年11月22日-2011年1月20日)60天的時令特點為“冬行春令”,對生物的影響主要是陽氣潛藏不利,人們容易表現出“外寒內熱”的狀況。寒為陰邪,易傷人陽氣,其性凝滯、主收引;內熱會使得人體陽氣不得潛藏而外越。體寒者會因陽氣不足無力禦寒而出現手足涼、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及感冒發燒等不適;體熱者就會因藏陽不利而表現為煩熱、喘咳、失眠、胸悶痛、手足熱脹等不適。

    冬季三個月,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傷腎氣,到了來年春天就要得痿厥之病,這時因為冬季提供給春季生長之氣的物質基礎不足的緣故。

    二、養生要點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大道(中醫時令)養生以此為基本原則,著眼於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以保持或恢復身體的平衡與健康。其中,顧客保持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及平和的心態,佔養生的十分之九;養生師所做的只是幫助顧客調理身體的失衡,只佔十分之一。

    (一)起居順應自然節律

    1.“驚蟄”起,“霜降”眠  太陽是生命的起源,得陽則生,失陽則病。故而人的睡眠應遵循自然運行節律,即“跟太陽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北京地區北京時間(以下均以此計,其他地區需考慮時差因素)的3-9點為“日春”,9-15點為“日夏”,15-21點為“日秋”,21點-凌晨3點為“日冬”。

    (1)早上3點為一天的“立春”,5點為“驚蟄”。“驚蟄”時分,地球上生物的陽氣開始湧動。此時起床活動,則陽氣化為清氣;不起就會使陽氣轉為火氣,人易頭昏頭懵、腰膝酸軟。部分人5點起床如感覺困倦,可以活動半小時左右再睡回籠覺,而不宜一覺睡過6點。(2)晚上20點為一天的“霜降”,21點為“立冬”。故冬季的三個月,人們應該在“霜降”時進入睡眠,使得陽氣在“立冬”時能夠進入潛伏閉藏的狀態才符合自然規律。若“日冬”不眠,就會耗傷體內陽氣,久則氣血匱乏損害健康。(3)有條件的人,午時(11-13點)休息片刻有助於養心氣。時間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4)孫思邈在論述早起晚起時強調:“雖云早起,莫在雞鳴(即丑時)前;雖云晏起(指晚起),莫在日出(即卯時)後。”故“早起”指的是3點之後,“晚起”指的是5點左右。

    8歲以下兒童,晚19點不困,20點不睡即是“病”。孩童無欲,順天而行。晚18點為一日之“秋分”,19點為“寒露”,20點為“霜降”。如孩童沒有做到順天而行,多為內熱所致,內熱太過即是“火”,火氣太過即是“毒”。凡晚上19點仍不困的孩童,家長應予以關注和及時向養生師諮詢。

    2.防寒保暖,養藏陽氣  此段時間人們在起居養生方面,除了要注意及時增添衣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外,還應注意以下兩點:(1)早上待天亮後再外出活動,晚上天黑後儘量不外出活動,以防寒邪傷人;(2)不要使皮膚出汗,而致閉藏的陽氣外洩,以順應冬季養藏陽氣的自然節律。

    (二)飲食合於當下時令

    小雪至大寒的60天內,人們飲食養生的主題是藏養陽氣,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忌食辛辣及燥熱之物  庚寅年燥金之氣偏盛,燥勝則乾,易傷人津液;加之此間為“冬行春令”,容易出現內熱而導致陽氣潛藏不利。故而近期飲食應避免辛辣(如:白酒、辣椒等)及燥熱(如:燒烤、油炸食品、炒乾果等)之物,以防加重內熱。

    2.唇色不紅者應忌食生冷  因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惡寒涼。故這段時間唇色不紅者飲食應忌生冷,可將水果切塊用熱水燙一下或微波爐加熱後食用。唇紅而乾者,可適量生吃水果,但一次不宜過多。

    3.陰補陽補,因人而異  (1)面紅體熱者除不宜食用辛辣及燥熱食物外,還不宜食用溫熱性食物,宜寒涼性或平性食物;(2)氣虛體寒者也不宜食用辛辣及燥熱食物,可適當食用溫熱性食物,宜平性食物;(3)一般情況下,男孩16虛歲、女孩14虛歲前,不宜吃辛辣、燥熱及溫熱性食物,不然容易加重內熱甚至引發低燒。

    4.早起宜喝淡熱茶  茶的一大功能是祛穢氣,淡茶、熱茶往上行,濃茶、涼茶往下行。《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早上起床時喝點熱的淡茶,人的頭腦會比較清亮。一般來講,偏寒者宜花茶,偏熱者綠茶、烏龍茶、普洱茶均可;晨起空腹不宜喝紅茶(因其助消化)。個別人如感覺不適,即應停用此方法。

    5.常吃素食益處多  (1)素食的營養完全可以滿足人體需要;(2)人屬於果食性(及草食性)動物,生理結構決定不適宜消化肉食;(3)吃葷不當可引起多種疾病;(4)吃素有利於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5)吃素有利於節約自然及社會資源;(6)吃素有利於人內心的清靜安寧。

    6.常見食物屬性  (1)溫熱性:豆油、葵花油、肉桂、人參、高粱米、大棗、桂圓、羊肉、雞肉、狗肉、海蝦、海參、帶魚、鰱魚、草魚等;(2)平性:大米、玉米、紅小豆、山藥、扁豆、花生、黑芝麻、西葫蘆、胡蘿蔔、枸杞等;(3)寒涼性:綠豆、冬瓜、苦瓜、海帶、銀耳、茄子、芹菜等;(4)生冷:指生的水果蔬菜、冷飲、涼拌菜等(食物屬性內容詳見本院網站)。

    (三)保持心態平和

    1.常懷感恩之心:感恩天地、感恩祖國、感恩萬物;2.“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時常檢討並改正自己的過錯,是對心靈的一種洗滌;3.以寬容、悲憫之心處世,幫助他人即是在幫助自己;4.多讀聖賢之書以增長智慧,養成符合自然的人生世界觀和方法論。

    希望廣大顧客通過學習中醫時令養生知識,能夠養成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進而使自己有一個好的身體,也有一個歡喜的心情。(本文作者係北京養生文化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