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真相:冲向冬宫照其实是张剧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2:58

  核心提示:还要补充一点,书中正史正得很细致,细到论述和纠正了一幅历史图片的真伪。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一队武装的人流在夜色中,在火光的映照下冲向冬宫的情景。很多书中(其中包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都把这幅图片作为真实的历史照片加以使用。但实际上,这是苏联著名导演谢·爱森斯坦早期电影《十月》中的一个镜头。不管这种剧照的视觉效果有多好,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4日第B06版,作者:吴伟,原题:《十月革命的幻象与真相》

  在二十世纪历史上,俄国的十月革命无疑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无论你打开哪一级次的历史教科书,它都赫然而现,占据着相当的篇幅。尽管这场影响深远的革命过去已经九十余年,尽管它的发生地因二十世纪末另一次震动世界的剧变给当代人留下了更强烈的印象,但十月革命,如同任何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一直是并且还会继续是评说历史无法绕开的严肃话题。闻一先生的《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就是一位中国学者在九十余年后,与俄国十月革命和俄国革命的十月一次坦诚、真挚的隔空对话。

  大致来说,历史学者最得意的有两件事:一是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有一个可供批驳的对象。就像全部装备实弹的士兵被派上战场,面对一个个活靶子,血脉贲张,豪情难抑。历史学者职业的本能就是用笔正史:正本清源,去伪复真。

  闻一先生给自己装备了丰富的实弹,这些实弹就是被尘封多年、现在大量公布的历史档案。闻一先生也给自己找到了靶子,这个靶子就是曾经被奉为经典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简明教程”)。从本书的“开篇”,到以后的绝大多数篇目中,“简明教程”被反复提及,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大量的档案材料,以及据此进行的分析和相应的结论。我甚至恍若看见作者时时在搭弓引箭,箭镞所到,历史“后期加工”的画皮,百孔千疮,碎片落地。于是,我看清楚了——不仅是我而是所有读者都看清楚了:“阿芙乐尔”巡洋舰向冬宫轰击的炮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从一种对盘踞在冬宫的临时政府部长们的最后警告式的手段,经过不断的政治加工,变成了攻打冬宫的“总信号”,并最终被符号化,成了“宣告了新纪元即伟大社会主义革命纪元的开始”的标志。我们也看清楚了,在发动十月武装起义的关头,托洛茨基不仅没有向敌人泄露布尔什维克预定起义的日子,而是使列宁立即发动起义的决策得以及时实施的关键人物。人们还看清楚了,流传已久的“列宁和斯大林一起领导了十月革命”或“斯大林亲自领导了十月革命”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斯大林当时并不在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斯莫尔尼宫,更没有像各种宣传作品中表现的他和列宁总是形影不离,而是另有分工……

  “简明教程”已经成为非信史的典型,把它当作靶子,从这里开始正本清源很有必要。何况,这本书曾经一度成为我们学习苏联史必读的“经典”,里面那些结论式的词语影响深远。好在,这本书的神圣光环早就不存在了。作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个人崇拜推波造势的代表之作,它已经随着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的消逝而很少被人们正面提及了。苏共二十大之后,反对个人崇拜运动在还原某些历史真相上起到了关键作用。1959年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共中央委员鲍·尼·波诺马廖夫主编的新版《苏联共产党历史》出版,对“简明教程”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纠正,尽管不是十分彻底。记得当年有人专门比较过两者行文上的差异,也就是《苏联共产党历史》对“简明教程”做了哪些纠正。此后,每隔一段时间,苏联官方就对其进行修订。不敢说这些版本讲的都是信史,但显而易见“简明教程”的很多结论从此消失了。苏联时期的历史学家实际上已经做了自我修复式的工作;俄罗斯官方颁行的各级别历史教科书对有关十月革命的历史叙述与评论,与“简明教程”更是大相径庭。当然,这些国人也许并不十分了解。即便如此,闻一先生的这本书体现出的对探求历史真相的执著,还是令人敬佩。

  还要补充一点,书中正史正得很细致,细到论述和纠正了一幅历史图片的真伪。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一队武装的人流在夜色中,在火光的映照下冲向冬宫的情景。很多书中(其中包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都把这幅图片作为真实的历史照片加以使用。但实际上,这是苏联著名导演谢·爱森斯坦早期电影《十月》中的一个镜头。不管这种剧照的视觉效果有多好,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