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22:48
 【题解】

  本篇取“宪问耻”句“宪问”两字为篇名。

  《为政篇》谈“为政”。上篇亦谈“为政”,本篇谈为政之人,退隐之士,以及为政之德。

  一、为政之人,国君4人,卿相1人,大夫8人,兼及布衣4人,国君4人。“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一庄一谐,一正一谲。灵公无道,精通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术,善用人才享国42年。简公遇陈恒谋逆,遇难身亡。卿相1人,管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有奢侈铺排,张扬越礼的行为,但纵观一生,功大于过,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而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孔子以仁许他,“如其仁,如其仁。”大夫8人,子产,郑国大夫,宽厚慈惠。子西,郑国大夫,“彼哉!彼哉!”不屑评价。尤其是郑国执政严谨,仅起草一份文件,则需经过4人之手而后成。公叔文子,卫国大夫,知贤荐贤,颇有雅量,义而言,义而笑,义而取,一言以蔽之,合义而行。蘧伯玉,卫国大夫,孔子的好朋友,知过能改,每日反省,系知过、思过、讼过、改过之人。公伯寮,鲁国大夫,侠肝义胆,见义勇为。至于“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则不一一叙述。布衣4人,老而不死如原壤,求益冒进如阙党童子,勇猛坚强如卞庄子,尚德不尚力如南宫适。

  二、退隐之士。隐士内容基本集中在《微子篇》,本篇为什么要插叙九位隐士呢,这也可能是为了体现孔子“用行舍藏”的思想。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三、为政之德,为政之德,《论语》各篇多有论列,本章知耻,修己,安人,立德,立言,谋政,以及仁、知、勇、忠、信等等修身之美德,不多赘述。

  【原文】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语译】

  原宪问什么叫做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去做官拿俸禄;国家政治腐败,还去做官拿俸禄,这就叫做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四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作仁者了吧?”孔子说:“这种人可以说难能可贵了,但是否算做仁,我就不知道了。”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答原宪问耻问仁。同时涉及人类四大毛病,“克”“伐”“怨”“欲。”

  原宪,姓原,名宪,字子思,也称原思,仲宪,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36岁,清净守节,淡泊名利,以安贫乐道著称。在本章中他向孔子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问耻,二是问仁。

  问耻。孔子回答他:“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孔子在《卫灵公篇》中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在《泰伯篇》中说:“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耻焉。”国家清明就出来做官,做官领取俸禄,既仕且禄,那么就应该是“富且贵”,天下无道则应“卷而怀之”,隐而不仕,清贫乐道,既不仕又无禄,那么就应该“贫且贱。”反之,“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耻也。”该富你不富是耻辱,该贫你不贫是耻辱,因此,“邦无道”,当贫时你却富,既“仕”又“谷”,那么则是耻辱。“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第一问耻而近勇,近勇属“士”之勇者。(可参见13•20章)。

  问仁。“力行近乎仁。”近仁而非仁。“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克”“伐”“怨”“欲”是人类的四大毛病。

  “克”,过分好胜,孔子说:“不克不忌,不念旧恶,盖伯夷叔齐之行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不克不忌”,不好胜不嫉妒。

  “伐”,心性浮躁,急功近利,自我夸耀。颜回说:“勿伐善,勿施劳。”老子说:“自伐者无功。”自伐有两条途径,一是向上级夸耀,二是向亲朋好友夸耀,三是向下级摆功显能。尤其是为人一善,喋喋不休,夸耀不止,着实令人讨厌,自伐者心胸狭隘鄙陋。

  “怨”,怨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怨”从“愠”起,“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荀子说:“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荀子•非相篇》)怨人者,心浮气盛,责己宽,责人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欲”,欲望过分,即为贪欲,此处的“欲”是指贪欲,“欲而不贪”乃是孔子主张的境界,孔子主张人应该有欲望,不是理学家们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只是要求人们“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不要唯利是图。

  “克”“伐”“怨”“欲”四大毛病,如同“意”“必”“固”“我”四大毛病一样,皆由心生。修身需除去这四种毛病(或曰八种),修身的关键又在“正心”。《大学》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忿懥”即愤怒,怒则躁,“忿懥”者浮躁。“恐惧”,心胸褊狭鄙陋者方有恐惧感,恐惧者鄙陋。“好乐”,沉湎于享乐,因享乐而生贪欲,好乐者贪。“忧患”,心有不平而生忧愁,郁郁寡欢。合而言之,心不正而“忿懥”,“忿懥”而浮躁,“克者”性浮躁,因此,“克者”因浮躁而忿懥,“忿懥者”心不正,“克者”心亦不正。心不正而恐惧,“恐惧者”性鄙陋,“伐者”性鄙陋,因此,“伐者”因鄙陋而恐惧,“恐惧者”心不正,“伐者”心亦不正。心不正而忧患,忧患而忧郁,“怨者”心忧郁,因此,“怨者”因忧郁而“忧患”,“忧患者”心不正,“怨者”心亦不正。心不正而好乐,好乐而贪欲,“欲者”心贪婪,因此,“欲者”因贪婪而“好乐”,“好乐者”心不正,“欲者”心亦不正。“克、伐、怨、欲”皆由心病而起,欲去其病,必先正其心。清明虚静,湛然空灵,“心不在焉”,方谓正心。“正”到空处,方谓之“正”,无一丝尘渣。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因其心而发,“心不在焉”,而无其可发之基础,心正到“空”的境界,不仅是忿、惧、乐、忧,而且连由外物而起的视、听、味均不存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方是达到空明静寂修身而正心的纯然境界。所谓修身必先正其心,正其心而去其“克、伐、怨、欲,”仅仅是“难”而已,若说“为仁”,尚需努力。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 ·宪问第十四·2》-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3》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4》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1》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2》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4》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 ·宪问第十四·15》-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7》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9》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20》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2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5》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7》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7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