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王立军“双起论”者果真“愚蠢如斯”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01:00

反对王立军“双起论”者果真“愚蠢如斯”吗?

作者:李悔之 2010-11-22 15:21:10 发表于:博客中国

——读陈永苗《旗帜鲜明地支持王立军“双起论”》有感

这些天,重庆公安局长王立军的“双起论”在中国传媒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由于诸种原因,鄙人对此本不想发表议论。然而,今天读了陈永苗先生《旗帜鲜明地支持王立军“双起论》一文后,还是不禁想发表一番浅见:

陈永苗先生是当今中国并不太多见的、特立独行的青年学者。他的文章我经常拜读。并不时为之击节赞叹。但对他近日所撰《旗帜鲜明地支持王立军“双起论”》一文的主要观点,却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对他“我就搞不清楚,反对‘双起者’为什么会愚蠢如斯”一言,更表示遗憾——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沦为“老三”的国情下,对王立军“双起论”的任何质疑、批评和反对,都情有可原。并视之为正常。斥反对者为“愚蠢如斯”,恰好暴露出自己的思考出了问题。退一万步而言,反“双起”论者观点纵然错了,用“愚蠢如斯”之词加之于人,也严重有失学者风范。

确实,如果像陈永苗先生所言,如果统治者果真能“放弃用行政权与舆论监督的对撞,而开始司法化解决”,使国家最终朝着“让司法话语支配整个政治乃至社会经济领域”这个目标迈进,是一件大好事。但问题是:民主体制国家中的“第四权力”——舆论监督权力,在中国事实上却远远没有成为“第四权力”,而是无时不在权力的操纵之下,无时不在暴力的威慑之下,无时不在强权的打压之下,无时不在恐惧之下!在这种“国情”之下——媒体从业人员“开饭权”、甚至身家性命掌握在他人手中的情况下,他们如何经得起王大局长的“双起论”吆喝——须知:法院可是“政法委”书记王大局长的下属!而国人又如何不对此产生质疑、批评和反对?

陈永苗先生说: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相对的权力,带来相对的腐败。凡是权力,都要警惕,舆论监督同样作为第四权力,一样需要制衡。三权分立中,就是三种权力互相制衡。王立军即使对舆论的反击有什么了不起的,难道正义天然在舆论媒体这一边么?美国建国时,对自己人或者对自己组成的政府的警惕么?同样舆论或者媒体也不一定是单纯好的,一样需要警惕。所以完全站在公安与媒体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只有站在法治精神之上,才是对的。

没错,“舆论监督同样作为第四权力,一样需要制衡”,“正义”也不是“天然在舆论媒体这一边”。但问题是:当今中国,“舆论监督”远远没有成为“第四权力”,而是缺乏起码法律保护、无时不在恐惧之中的“弱势群体”!对它们(舆论监督)目前还远不是谈“制衡”的时候,而是处于亟待立法保护、极需扶植的成长阶段!它与美国建国时的“国情”毫无可比之处。所以,现在真正应当“警惕”的,并不是媒体“滥用权力”,而是要警惕“三权”集于一身的统治者用“双起”逃避本来已经十分微弱的舆论监督!尤其是:在近来中国舆论空间越来越逼仄的条件下,陈永苗先生关于“同样舆论或者媒体也不一定是单纯好的,一样需要警惕”之论,更显得实在太不“高明”!

最后,对王立军的“双起”论,有必要进行一番质疑。日前,《齐鲁日报》刊载了杨涛先生的《“双起”是舆论监督不堪承受之重》一文,写得非常好。下面引用之并作此文的结尾:

“并非官员都不可以起诉记者和媒体,从法治国家的实践来看,这种起诉的标准是特别严格的。在众所周知的美国《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就确立了“实际恶意”原则,即如果政府官员要在与其相关的名誉损失和诽谤案中胜诉,必须举证说明被告(媒体)在发出那些具有诽谤和诬蔑的报道时带有“事实上的恶意”,即媒体在进行有关原告的报道时清楚地知道自己使用的材料或信息是“虚假不实的”,或对其使用的材料和信息的真伪予以“肆无忌惮的无视”。布伦南法官指出:“错误的陈述也有‘呼吸的空间,,故也需要保护。如果仅是事实错误,并不得抑制言论自由。”如果官员没有证据证明记者和媒体存在“实际恶意”,这种起诉在道义上应当受到谴责。

至于由国家机关起诉媒体和记者,更显得荒唐和滑稽。从理论上讲,名誉权是自然人专享的一种人格权,国家机关并不享有名誉权。既然国家机关不享有名誉权,就根本无权到法院起诉名誉侵权。国家机关不但不能到法院起诉,恰恰相反,国家机关必须容忍公民的批评与监督,甚至是错误的批评,并通过充分的信息公开来澄清事实,接受监督。事实上,作为国家机关具有很强的媒体公关能力和众多公共资源,有足够的能力来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对失实的批评进行澄清,也根本不需要到法院进行起诉。

被公安同志捆绑在椅子上的"第四权力"记者

被公安同志捆绑并罚“原地就坐一夜的”第四权力"记者

被公安同志捆绑并罚“原地就坐一夜的”第四权力"记者
*

附相关文章:

陈永苗<旗帜鲜明地支持王立军双起论>

<杨涛:“双起是舆论监督不堪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