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关系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2:28:13

 

论拉关系  

   

某先生在课堂上偷偷地吹捧拉关系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社会的各项制度是不尽合理的;因此,另一方面他就提倡大家应该“灵活变通”,有关系有门路的时候就应该尽量去争取、去打通、去利用,那样就有了“软担保”。他还举了例子,说通过他本人拉取关系因而他的几个学生便能在考研复试时以本身并不良好的成绩挤走那些成绩优秀的对手,并能获得公费资格。这个先生的亲身经验的的确确是很诱惑人。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个关系型的社会,学者先生们大概都已承认这一点。到底是不是?不用回答,大家可以切身感受得到:似乎没有关系可拉、没有后门可走便办不成事了,就不了业了,吃不成饭了,上不了学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平日里人们最不愿意关心的每个死角,都渗透了关系的力量,都藏匿着一个后门的玄机,它们已经扎了根,发了芽,开了花,还结了果实,顽强坚挺,顽强到铲也铲不走、谁铲谁倒霉了!  

关系是和人类社会一起诞生的,哪一天人类社会不存在了,关系也就会彻底消灭。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无一不是浸泡在人情和关系里的,不管你喜不喜欢,赞成不赞成,它反正是存在着;如果某人有一天想把什么关系都抛却掉,那就意味着:要么隐居世外,要么死亡。因此,对于关系,人们回避不了;既然回避不了,那么就要清醒认识、冷静分析、合理归类、区别对待。  

生活中的关系,实在是太多了:血缘、亲缘、友情、爱情、上下情、师生情、同志情、同胞情、医患关系、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关系……种种人情、关系交叉纵横,容易让人迷惑其中。可不论关系的种类如何纷繁复杂,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公和私。  

纯粹的私人关系,只要不与公共利益挂钩,处理起来就不会太难,一般不会遭人诟病;纯粹的公共关系,只要不与私人利益纠缠,处理起来也必十分容易,一般也不会遭人痛恨。但一旦私人关系和公共利益、公共关系和私人利益缠在一起的时候,诟病和痛恨也就接踵而至了。处理公共关系之时就不应该掺和进私人利益,处理私人关系之时就不应该触及和伤害公共利益,公私分明、区别对待。分不清公共关系、私人关系、公共利益、私人利益,那就会出大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得到关系垂青之前,便对关系及与关系有关的一切人和事甚至与之无关的某些方面都骂不绝口,骂得还十分有深度;而一旦得到关系的青睐以后,就对关系竖起大拇指,口中不吝赞美之词,或者干脆沉默。人们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得不到时骂别人,得到以后别人骂。  

人们之所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之时会寻求关系,那是因为人们自身在困难和问题面前相对弱小,仅凭一己之力解决不了;或者是自身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故从这个角度看寻求关系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可若遇事即寻求关系、一味地依靠拉关系,好比一失眠即服以安眠药,这是很危险的。人们会因此而对安眠药产生强烈的依赖,直至有一天离开了安眠药就完全睡不了觉!依靠拉关系就是这样:它会使人们产生依赖思想,迷失自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所在或者不能全面发现和拓展自己的潜能,只好求诸外力的辅助,为了获得这种外力,不惜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圆滑的、世俗的、外强中干、不学无术的蠢货!  

人主要是通过劳动和实践来认识自己的。用拉关系、走后门来代替劳动和实践,那就是事实上的懒汉主义。懒汉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蔑视劳动和实践。懒汉主义者常常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当他们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还未与其交上手,打个百十回合,就彻底宣布投降,投靠了“敌人”,走起了解决问题的所谓捷径——拉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果来得快、时间花得少,方便而又相对廉价),认为解决此类问题非靠这种捷径不可,这就是急功近利,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当他们遇到简单问题的时候,往往只看到问题本身而看不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就犯了傻,把问题想得多么多么复杂,却完全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抛在一旁,而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又一次寄托在拉关系的所谓策略之上。  

“你拉关系,我拉关系,大家都在拉关系”这就是很多人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一个项目只能给一个集团,一个名额只能给一个人,一个荣誉只能授予一个单位,一个机会只能留给一个竞争者,但是大家都想要,怎么办?中国人的惯用思维不是想凭真本领、真品质胜出,而是首先想到套近乎、拉关系、走后门、耍手段;而那些掌握这些资源并决定其分配的人往往就喜欢这些,这是由其个人私欲所决定了的,你有什么办法?  

  李敖先生说:“一切要靠‘拉关系’、要靠人际关系好才能办事的现象是可耻的。因为它把‘人情’高过‘是非’,又违反公平原则。中国人最犯此病。”不能说懒汉主义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特征,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相当多的中国人是或多或少都染上了懒汉主义之毛病的。   

如某些先生或者某些社会经验丰富者之所言,看到社会有问题、有毛病,便要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和毛病来为自身提供方便和利益,还美其名曰“适应社会”、“灵活变通”,这究竟算不算是要求大家去适应社会?算还是算,只不过他们所宣扬的那种适应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不是积极主动的适应。这种做法的本质就是自私。为先生者,一不能这样做,二不能这样说。你若做了又说了,还恬不知耻地辩护道:“社会本来就是如此不公平,流行拉关系、走后门,我们又何不从中分一杯羹?”从他们的语境里,看不到一个大写的“人”字。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见了,人的韧性和骨气不见了,这就是走关系路线的最大代价。  

决不能让拉关系大行其道。人们应该跳出骂别人与别人骂的困境。  

威廉·福克纳说诗人和作家的特权就是唤醒人们的勇气、荣誉、希望、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去升华人们的心灵,最终达到永恒。  

  那教书先生们的特权就该是正视社会的不公,以自己的危言危行来唤醒学生  诸君的中流砥柱、百折不挠之精神和自强不息、决绝勇毅之气魄来为共同扫除因拉关系、走后门大行其道所带来的社会种种不公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