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世界潮流————戊戌变法百年祭感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8:33
作者: 南方周末编辑部 2008-06-11 14:16:29 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已有评论1条发表评论收藏推荐给打印 字体:大中小
(本文刊登于1998年4月3日南方周末)
今年是戊戌变法100周年。
过去的100年,中华民族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所经历的沧桑巨变,比秦汉以来的2000年还要重大而深刻。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刻,回顾近100年来的风雨征程,我们总结出什么样的历史启示,对中华民族的存亡兴衰至为重要。   1898年:甲午中日之战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与“中体西用”道路的破产;在寇深祸亟的危机面前,以康梁为首的志士仁人决心以强敌为师,“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然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族贵族顽固派猜忌维新志士旨在“保中国不保大清(满族贵族一族之天下)”,竟然将中华民族变法图存的希望浸灭于血泊之中,“百日维新”
被血腥镇压。谭嗣同在菜市口的刑场上慷慨授首时,除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一腔孤愤,支撑他不为刽子手的淫威稍慑精魂的,是他以热血唤醒国人变法图强的殷切期盼。
1908年:“八国联军”的炮火已无情毁灭了顽固派利用“民心”御敌而固守祖宗法度,依旧南面称尊的如意算盘,更加上庚子之变以来“排满”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强大压力,清廷不得不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议院选举法要领等,“不用其人用其政”,允诺实行比康梁当年更“激进”的变法。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所谓“战胜国”的中国,在列强眼中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伙计……1928年:早已按捺不住鲸吞中国的狼子野心的日本强盗制造了“济南惨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1938年:日寇大举进攻中国,台儿庄血战,花园口黄河决堤,古城长沙火光冲天……千百年来妄自尊大的“天朝”子民,在先行“开港”的蕞尔岛国来的“倭奴”铁蹄下呻吟。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粉碎了独夫民贼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以实现“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黄粱美梦……1958年:揪出了55万“右派”分子后的中国,似乎成了政治真空,可以无阻力地“超英赶美”,奔向共产主义天堂了,大办食堂,大炼钢铁,大放“卫星”;接下来,是哀鸿遍野,饿殍载道……1968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全国山河一片红”;并没有被废黜的国家元首刘少奇,此时被关押在何处呢?当他听到八届十二中全会正式给他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恶谥时,想说些什么呢?无人知道,也鲜有人想知道……1978年:中华民族将永远铭记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仅标志着“文革”十年浩劫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终于走出了百年迷途,开始踏上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大道。
1998年:经过近20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亿万人民坚信只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动摇、不松劲、不折腾,团结奋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数代人苦苦求索的民富国强梦想,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首风云激荡的百年史,研讨成败得失,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条至浅又至深的心得,即孙中山先生的总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1898年“戊戌变法”诸君子要变的是严“夷夏之防”的祖制,让“中国”适应世界。1998年“两会”期间,江泽民在参加广东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大趋势,把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新华社3月9日电)。顺应世界潮流,就要变革中国的现状,“变则通”。这不仅是百余年来中国社会贤达的共识,也是一条为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奋斗史所验证的宝贵的经验教训。
闭关锁国,妄自尊大,自外于世界潮流,无异于自速其祸,自取灭亡。
与人类社会300多万年历史相比,今日各民族、各国之间数千年数百年间拉开的发展差距与文化差别,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假如真有外星人,在他们眼中地球人类的体型、心性与智慧能有多大差异?这样讲并不是要否定“国情”对各民族国家发展的制约性,而是说,我们讲“国情”只是提醒自己别忘了从实际出发,采取务实的有效的发展方略,不能以此为口实划地为牢。
讲“中国特色”,我想,也不是说我们可以自外于世界潮流,自给自足,我行我素,而是要求我们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走出适合中国的发展路子,百川归海,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有那么些人“天朝上国”的美梦不醒,妄自尊大的心态依旧,不遗余力鼓吹中国儒教文化具有永远引领万邦的生命力,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存在中国要顺应世界潮流的问题,而是相反。这些人自然不肯正视“戊戌变法”正是儒教文化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破产后的反应,却抬出新加坡等所谓“儒文化圈”内国家作范例来证明中国固有文化的优胜。其实,新加坡等国的成功与儒文化并不相干;恰恰相反,它们所取得的成就正是顺应世界潮流的结果。
1993年11月8日,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向非洲14国领导人介绍了新加坡的七条发展经验(重要的治国原则),没有一条涉及什么儒文化,倒是有3条直接谈到“自觉地继续贯彻过去(搞市场经济)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与世界经济接轨,“当传统的智慧不符合理性的分析和本身的经验时,新加坡就会加以摒弃”。
今天看来,所谓顺应世界潮流,举其大端似乎可以归纳为:在外部关系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非殖民化浪潮、冷战及其结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潮,我们应当学会以对话代替对抗,抓住机遇办好自己的事。在国家内政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尽可能避免滥用行政权力控制经济运行,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机制;真诚地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永不再干敌视知识分子、践踏教育规律、搞愚民政策的蠢事,警惕打着弘扬民族文化的旗号,弱化民族心智的国粹主义、神秘主义、蒙昧主义;确立“人民本位”的政治原则,积极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一切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都以人民的意志为基础,必须接受公众监督,依法治国;提倡自由、宽容的精神,维护人的尊严和思维权利,容许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存在与发展。
所谓顺应世界潮流,并非一厢情愿地去当什么世界公民,也不意味着对什么主义和文化的“归顺”,而是我们反思历史又审时度势作出的理性选择。当今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真正的爱国者就应当胸怀天下,以全球为舞台,参加全人类的“竞技”,为中华民族争光荣,进而为人类社会增福祉。还不知“鹿死谁手”,我们岂能没出息地不战而败,对世界潮流坚拒固斥,再作躲进土围子里成一统,关起门来称大王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