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僵局:回到老路还是深度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0:00

改革僵局:回到老路还是深度改革?

 2010-11-21  人民论坛 
-

  改革僵局的突破口在哪

  中国的改革明显陷入了一个僵局。打破这一僵局,有两个路径,一是回到改革前的老路上去,沿循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刚性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体系、孤芳自赏的文化自闭状态;二是以毫不妥协但周全布局的深度改革来打破这一僵局,将改革必然造就的中国现代化局面作为愿景,既回击对改革的攻讦,也回应对改革的期待,重新点燃人们的改革热情,重新塑造改革的共识,重新展现中国现代化的完整面貌。

  目前中国存在着向两条路径分道前行的可能性。这关乎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左左右右的不断争执,正好显现出这两种走向所具有的社会心理基础与各自的理论准备。但从改革自身的前景上讲、抑或从中国现代转变的彻底性上讲,人们还是乐意看到改革挺过十字路口,向纵深地带推进。显然,中国没有选择前一路径的理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只能继续深入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全面崛起、发展才能均衡健全、前途才是光明灿烂。

  但启动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谈何容易。这既是因为此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上限制在一个粗浅的层次上,即限制在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改变的层次上。这样的改革,既不触动政治体制,也不触动意识形态,更不触动既定政治利益。因此1978-2008年的改革完全可以从底线上促成改革共识——经济活动总还是要讲效益的。至于经济活动的效益在什么政治基础上才能获得充足的动力,人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与此同时,由于这样的改革模式,使中国的改革行进在权力集团早已经习以为常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分而治之的路径上。这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路径依赖了。因此,每每在改革走到需要触动社会政治问题的地步时,改革就总是自觉回流。这当然与中国的深度改革所具有的难度紧密相关。

  中国的深度改革,绝对不同于浅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浅层次的经济改革中,即使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也不曾有效启动过,诸如产权问题、劳动机制问题、公平分配问题。这些问题未能触动,是因为它们与社会政治问题直接勾连在一起。它们都是一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关联度极高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启动综合改革机制。这就是一种不同于此前中国单边的经济改革的深度改革——改革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质使改革者也望而生畏,何况那些本身就抵触改革的人们。

  这样的深度改革,既涉及到国家、社会与市场的三元建构,也涉及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动机制,还涉及到政党、政府与民众的权力——权利互动状态。触动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各种政治经济势力可以轻而易举达成底线共识的问题。相反是一些极易触动人们敏感政治神经的问题。在这类问题的改革上,对峙性显然强于协同性。

  这类问题恰恰早就构成了中国推进改革的关键问题。这样的改革,确实不能在全国范围内一次性推展开来。这样的推展,很可能造成一种政治乱局。这种改革处境,与30年前启动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需要选点而为,积累有效经验,渐次推展开去,最终实现全面改革,以期形成中国改革的全方位、深度化、匹配性的改革局面。而这一改革的关键点,当然在政治体制上面。因为政治体制的改革,不仅是解决权力来源问题的大问题,也是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必须,更是重聚人心的核心问题。
(作者:任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