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1:44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   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  
3、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4、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5、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 4、换位5、重组
  

    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 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
 
                ③细节描写

                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作文就不说了,多看多摘抄多背。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下面是“高考语文130分夺分方案
”  

    一、基础是关键,整理很必要!(1-6题,选择题,共18分;目标:确保15分。)
  

    1、拼音:整理做过的拼音题。你整理了吗?
  
    语音题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选出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一是选出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
  
   

    整理提示:  
①整理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②整理形似字;

③整理多音字
   

    2、错别字:注意别字的方法——同音别字、形近别字。你注意了吗?你整理了吗?
  
    整理方法:
  
    ①整理常见的两写字或三写字

    ②整理常见的又容易误写的成语
  
    ③整理形似字,从意义的角度加以辨析
  

    3、近义词
  
    整理方法:
  
    ①整理一些常见的近义实词,理解辨析的角度
  
    ②整理一些常见的近义虚词,辨析其意义及用法
  

    4、成语:理解成语的意义,注意成语的色彩,注意成语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注意句子的语境与成语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是否统一。做过的题,你整理了吗?有启发吗?
  
整理方法:从容易误用的类型的角度进行整理,比如,可以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不一、程度失衡、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时态不分等角度来归类整理。
  

    5、语病:将做过的题目,尤其是错题再分析一遍,积累经验。你做好了吗?
  
整理方法:将每种病句类型的各种子类型列成表格,每种病句均要能举一二例说明。不要认为你手头的参考书上已经给你分好类就想偷懒不整理了,整理一遍后,你才会思路大开。
  

    6、衔接:
   
    二、现代文阅读是保证,关键是方法。(7-9题,选择题,9分;19-22,22分,共31分;力争26分。)
   

    总说:现代文阅读不是技巧的问题,阅读现代文是理性思考的过程,它应该遵循阅读的规律,比如说寻着文章的思路入手,然后整体了解文章的大意,再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研究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去揣摩那些精采的句子和词语,从而对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些基本问题有所把握。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这就是最基本的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比较可靠的方法。如果单纯把现代文阅读当成技巧,好象有什么灵丹妙药吃了就可以把现代文答好这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整理的时候最好还是按考纲上的考点简略整理就可以了。
  

    1、阅读的过程中,要:
  
①理解题目的含义。
  
②抓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首、尾句。
  
③分析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④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⑤把握注解,尽可能把握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相关的有效材料,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概括中心意思。
  

    2、解题的过程中,要:
  
①读懂题干,按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②答在文中,答在段中。
  
③注意语境,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注意上下题的联系(一般来说,试题的布题顺序就是文章的先后顺序。)
  
④扣紧语句,分析选项,对比文中相关语句,仔细辨析,看是否存在偷换概念、缺少依据、随意拔高、说法绝对等毛病。
  

    三、文言文是提高,一分也不能少。(10-12题,选择题,9分,13题,文字翻译题,10分,共19分。争取19分。)  

    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  
    2、二读,理解全文,了解全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多少件事,说明了什么性格、什么思想、什么精神。
  
    3、答实词、虚词,注意联系课文已学的字词,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古——单音解析,今——双音解析),并将选项的解析套入原文,检验解析是否正确。
  
    4、答14题必须联系原文,逐句逐句翻译、对比分析,选出正确的答案。
  
    5、翻译题采用直译(逐字逐字解析的方法),保持原句的句式,做到信、达、雅,注意打分点
  

    四、古诗赏析,一分也不能少。(14题,文字题,8分,争取8分。)
  

    五、默写是送分,千万别手软。(15题,填空题,4分,目标当然是4分。)
  
   

    1、以中学十二册课文的相关内容为主,兼顾课外“非常熟识”的内容。  
    2、以课文中规定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为主,兼顾课文中出现的相关内容。
  
    3、注意书写清晰、规范、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六、语言运用,压扩换仿改。(16-18题,共12分,确保10分。)  

    1、压缩题。新闻一定要压缩主要事件,说明性文段要把握话题的各方面进行压缩。议论性文段要压缩观点。把所给的字数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超字。   
   

    2、扩句题。看清扩展要求,明确扩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点。合理推断想象,选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题词句,核对修改润色。   
   

    3、变换句式,重新组织语句。  
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散句变整句。要读懂题干要求,不要将原句改变太大,只允许调整、增加、删改个别词语,保持语气一致,结构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将实在的信息遗漏了!
   
   

    4、仿句题。仿内容,仿形式。重点是要弄清例句的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根据例句的结构仿写句子,保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语气一致。   
   

    5、语病修改,应用文修改。   
①看清题目要求――整体辨析检查(表述主体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应 衔接过渡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之处)――注意横向比较(合乎题意要求 合乎语病类型 选择最佳表述 修改效果明显)
  
②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语境,地点,对象,上下级关系。用词要正确——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
 

    七、作文就不多说了  

    下面是 古诗鉴赏  

    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一.鉴赏范围词语:
  

    (一)题材方面的: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时还可说“ 山水田园诗”。
   

    (二)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三)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二.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三.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常用的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