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焦点(品书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01:37
杨占平《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22日   24 版)
赵瑜上世纪80年代发表报告文学《中国的要害》,从此步入全国报告文学主力作家行列,接连推出《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中国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等,在社会各界引起轰动。进入新世纪以来,先后写出《革命百里洲》、《晋人援蜀记》、《寻找巴金的黛莉》等,同样是受到各方好评,为不太景气的报告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
赵瑜的作品,每一部都是时代热点和人生要点的纪录。他总是以揭示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焦点问题为题材,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则是以分析思考为主要基调,以张扬科学与民主精神为主要价值追求,而这些特点,又都是以占有大量翔实的材料为前提,再加上他的厚实的艺术素养达到的。
新近出版的《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延续了赵瑜近年来报告文学写作的总体走向,关注的仍然是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铁路建设是我们国家当前基本建设的核心工程,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宜万铁路建设过程,折射出中国社会一百年的经济、政治轨迹,承载着好几代中国领导人和许多民众的理想与梦想。赵瑜的这部作品,选择宜万铁路建设过程为叙述对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艰难曲折,而作品中所写到的决策者、技术人员和工人,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的一种价值追求信念。
阅读这部作品,我能够强烈感受到,赵瑜仍然是以诚挚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全方位采访,全身心创作,其深远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同样在不断超越自己。赵瑜透过这部作品的采访和写作,思考了许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问题:这条铁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拼死没有打通,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没有打通,国民党政府没有打通,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主政时期,仍然没有打通!直到今天,宜万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成员,还在为年底通车做最后的拼搏。一段仅300多公里的铁路,建设如此艰难,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我们为什么历经百年不放弃它?我们为什么历经百年打不通它?赵瑜认为,其中原因,首先是这条铁路穿越的是特别险恶的崇山峻岭,施工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很大;其次是资金投入跟不上需求;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政治体制对修建这条铁路的制约非常明显,在许多关键时刻,总是政治的力量左右着铁路建设的成败,体制的变换让铁路建设难以适应,官场人物以个人重视与忽视代替科学的决策。从这个意义上看,赵瑜的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宜万铁路建设过程,却也是在书写中国铁路百年历史的走向,探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的叙事文体有些特别。创新是报告文学写作的生命。因此,报告文学作家就要不断提高文学修养与思考能力,用创新意识去写作。赵瑜善于描写各个层面上的人物,尤其重视那些奋战在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和职工,他希望通过表现这些人的命运,去展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我以为,一个作家,特别是报告文学作家,有一条永远不能放弃的原则,那就是平民意识。或者说,草根文化是文学的根,是作家的根。而知识分子的精英化倾向,只有和今天的中国社会实践、和中国的普通群众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才有用处。平民化的写作可以延长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丰富一个作家的人生。
不少读者,都对近年来一些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指向忧虑,认为他们只是满足于对事实和对象的机械描述,作品是大量材料的堆砌,既缺乏思想性又没有文学性,更没有理性的判断和深刻的思考。我相信,赵瑜的这部《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不光对于我们国家的铁路建设乃至整个经济建设,发挥启示意义,更是靠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对当今报告文学写作起到示范作用,引导作家们能够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尤其要抓住焦点问题予以深刻剖析,并得出独到的看法来,由此而把报告文学创作推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