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读者贴心交流(品书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15:24

与读者贴心交流(品书札记)

贺捷生《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05日   24 版)

  这些年来,怎样把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看似抽象的内容以点点入心的形式讲得读者爱听爱看,不仅成为思想理论工作者探讨的课题,也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探寻的问题。军旅业余作家蔡多文却把自己的文学笔触指向了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些看似枯燥乏味的话题。他的《讲坛随笔》(花城出版社出版)便是他这些作品的合集。

  就文体来说,此书或许不甚严格,它有散文的隽永和洒脱,有杂文的犀利和睿智。作者思索的空间开阔,全书共74篇文章,从家国情怀到个人修养,从传统美德的重述到当代人文心态的探索,从为官之道到恪守公德,内容无所不包……尤其是那信手拈来的生动故事极大地开启了人们的思路和视野。

  有人把蔡多文将军的《讲坛随笔》看成是近20年来思想文化的一本活字典。我以为这个概括恰如其分,在这本“活字典”里,作者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宏大的目标。作者自云:“处在一个人心浮躁、价值嬗变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有道德的熏陶和灵魂的净化。”这个宏大的、体现着价值取向的目标是这本书中的追求。首先,他厘清了当代人的心态,在社会转型期,当代人的思想也处在大转变中。这当中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进步,也有信仰缺失和价值贬值。比如,《讲坛随笔》中这样几个题目:“积德、行孝、仁爱”,“自醒、自律、自强”,“朝气、锐气、正气”,“做人、做官、做事”等,都密切结合了当下的思想实际。还有,书中的文章《荣誉是德行的奖品》、《挺起科学信仰的脊梁》、《点燃激情》、《家风映照的万象人生》、《让“想一想”的警钟长鸣》等篇章,展示出的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切关注、对知识理想的不懈追求、对道德信仰的执著坚守。

  读《讲坛随笔》,让我感悟更深的是作者对当今社会思想脉搏的准确把握。这些文章都是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体的现实问题出发,用他的感悟和体会做了回应。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诸多的烦恼和困扰,每个人的人生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比如,他讲“要做知足者”这个话题,虽是老话题,但蔡多文却独辟蹊径,他在文中谈到了奋斗与知足,欲望与知足的关系,这看起来是一个我们熟悉的问题,但蔡多文切入的角度却很独特,他从一个奋斗一生获得了成功却丢失了人生最宝贵的亲情的父亲的故事入手,又谈到了安徒生的童话里的故事,讲解得异常生动,对于年轻人有实实在在的启悟。而诸如《把握自己》、《修身重在修人品》等篇章,也都有这样的特色。常识常理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其实是经过了世世代代的人们的积淀的哲理,虽然时代在变化,但这些来自人性深处的感悟不仅不会过时,反而在今天更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蔡多文很善于观察问题,从问题中抓住关键点,抓住人们心理或文化精神方面的困惑和困恼的来源,从中进行深入的解析。看起来是小问题构成的短文章,其实从整体看就是人生的大关节、大问题的思考;看起来是个体生命的修养和感悟的呈现,其实是对于世道人心的总体的把握和观照。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看起来是片断的,却构成了一个整体。

  作者在本书《后记》中说:“这些年来,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思想教育,怎样才能改变和避免那种概念化的照本宣科、照转照抄呢?怎样才能改变听众对思想教育的逆反心理呢?对于当代中国国民,构筑我们核心思想体系的大厦最需要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我们经常所说的主流思想体系,要切切实实地让老百姓所接受,就必须反思我们思想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必须对其进行革命性地改造。”在当前图书市场迎合之风、戏说之风的时势下,他的这本书就是一种实践。他用文学形式搞教育,去普及我们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论对文学还是对教育,都是很有意义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