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方法(经验)简介之(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0:51:17
校本研修方法(经验)简介之(23)  ——繁荣校本研修文化的“两条线”
教师专业发展不能仅仅锁定在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地位的改变上,注重教师专业精神的塑造和教师人格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为此,学校要通过各种校本化的管理形式与评价方式,鼓励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反思的工作姿态对待日常教学,通过协商和真诚的交流,并借助专业引领,在实现自我教育价值的同时,推动校本研究文化的繁荣。
推动校本研究深入实施可借助“学术交流线”和“活动评比线”两种形式。这两条线构成了学校教育文化发展的生命线,营养并丰富着校本研究文化的肌体,控制并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学术交流线
“学术交流线”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智慧为内容,通过有效的碰撞和交流,以期在同伴中实现智慧共享的研讨活动。这种活动虽具有沙龙的形式,但以确定的话题和确定的中心发言人进行集中研讨,以形成共识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目的,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研讨活动而不是散漫的谈论,这种互助性的研讨具有校本培训的属性。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组织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是有一定差异的。
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对于已经呈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召开部分科研骨干座谈会进行分析,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或德育管理中的案例引起更多教师的兴趣时,学校采取沙龙的方式在较大范围内组织研讨。对于这类研讨活动,应着眼于研讨过程中新思维、新方法的捕捉上,以鼓励和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目的。
“学术交流线”的较高层次是基于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活动。在科研氛围比较厚重、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定期将基于问题形成的校本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既能督促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又能提升成员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对塑造学校的学术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确保“学术交流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必须对其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以及研讨成果的评价、推广应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
活动形式 在活动形式上必须把握研讨主题的确立。必须在充分调研和征集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针对真实事件的交流主题,引发教师研讨的兴趣。
组织形式 每次学术研讨活动都要从问题的引出、研讨话题的侧重点以及安排发言的顺序上进行精心设计。如表述内容是否切合教师的兴趣,在哪个研讨环节上安排交流互动等。
成果推广 对于那些具有实践意义、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及创新生成的智慧,学校都应当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并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经验模式。当这些经验在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取得相应的成效,甚至是创新性发展的时候,学校应当在某一阶段对全校出现的研究成果进行分层次评审,借助校外专家的专业指导,推动这一项目向纵深发展。
活动评比线
“活动评比线”指挥并控制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方向。这种外控式的引导是校本管理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方式,对刺激教师群体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准较高,且具有一定研究氛围的学校,“活动评比线”往往采取如下方式:
课堂教学行为模式评比 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课题的形式提出,经过团队的实践探索,提炼并形成了可重复性操作的行为模式时,学校可以组织课题组内的教师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带有指导和发现问题的特征。
课堂教学行为评比,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指导内容的多维性。因此在评价主体的组成上,要聘请校外专家、本校资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评委,针对课题研究方向,结合示范的课例进行相应的评定。这种借助专家对教学行为模式进行评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课题组从多个视角认识课题,获得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方法,还可以推进校本研究有效发展。
案例研究评比 为促进教师的实践智慧与专家理论指导的对接,学校可采取叙事研究评比的方式,其内容应当包括案例展示和自我分析两大环节。参加案例评比的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研究团队。评价主体要多元,由校外专家、校内名师、教学骨干、教学新秀、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等组成评委。
对于优秀的案例,最好为两个人参加,采取对话的方式,这种一问一答、巧设问题、机智回答的形式对于研修性学习无疑是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有效补充。
校本课题成果评比 校本课题是一种草根式研究,琐碎而又具体,存在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上,发现得快,研究过程不需要过强的理论支持。因此转化为成果的周期也就短,属于“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成效即成果”一类,所以具有很强的实效和群众性,深受教师的喜爱。
为推广这种研究的工作成果,学校应当通过必要的方式鼓励和资助教师,提高研究的水平,帮助他们形成一个真实的研究团队,提炼他们的研究成果,学校每隔一定的时间举行“校本教学成果”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