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放松测病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14:35
离苦得乐

人,一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尤其是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人,更难把握住自己正确的思维方法。比如失眠的人;神经衰弱的人;习惯胡思乱想的人;生病的人,等等。思维不当,会损耗很多的精力--能量。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平常没有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再一个就是性急,不能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思维。
放松功就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让您学会:我要怎么思维的好方法。不是脑子要想什么,就让它想什么。改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学会耐性(耐性是治病的良方),避免急躁(急躁是疾病严重的根源)
在您练放松功的时候,你的思维才是按照自己意念的主动思维,你的思想才真正得到良好的休息。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肌体和思想都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想和机体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时间一长,就会得病。还有就是急性病和传染病,这和每个人的免役力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体,我们的思想也会渐渐地放松。思想放松了,又能促进身体更进一步放松,机体的放松可增加开放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开放增加可提高机体的免役力,这样就可以为机体、思维创造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身体就会慢慢地趋向正常,恢复健康。不要以为“病来如山倒”这句话说得很有理,事实上这病是漫漫积起来的,叫“积劳成疾”。要想病(慢性病)好,也得漫漫来,急不得!真诚地希望您,学会放松,并把它介绍给有病的人,让他或她们试一试。
诚望传阅,以积德。诚望教练,以建功。
事实上,人的免役力提高了,机体和思维都放松了,对任何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头,就可能成功,所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万事坚持难,只要坚持,就一定成功,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
开始只要知道怎样练,就按照“诱导语”认真的练下去。不会出什么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认真的看看其他内容,里面有很深、很深的机理。
此功法治愈嵒症病人二例,(加练,禅密功的筑基功。)也治好其他很多病,如:瘫痪、失眠、严重神经衰弱、促进伤口愈合(开大刀,可提早一半时间愈合)、腰腿疼痛等等。此功通过几千人的练习,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禅密功:“正念可安心,心安身亦安,气得调,体松神爽”。
老子说:“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2008-6-13于中国 浙江 衢州 ——离苦得乐
正  功
学练气功,如能从放松入手,是一条既安全可靠又能稳步前进的有效措施。它将为你在练功的征途上铺开一条任你驰骋的大道。松与放松贯穿在整个练功过程中。掌握了松,再和其他功法配合学练,将使你事半功倍。(为了您的健康、长寿,请君试练此功)。 也可作为丹功的基础功。
一、宗旨:清净(松静)、无为、自然。
二、由来:此功法,是我在练功时体验到放松的重要性;放松在练功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放松能很快地入静和进入“气功态”;以及松到一定程度就能知道自身的隐患之后,结合十来年的练功实践,总结前人的教训(练功几十年,最终还是多病而亡)。吸取多种功法的放松方法,采各家气功理论之长。宗合而成。
三、特点:1、能自我测病,能测出隐藏很深的病。2、以松为核心,轮流意守(放松部位)、内视和内省作辅助,测病治病为目的。同时也能逐步提高功力。3、此功易学、易见效、易坚持、无偏差。4、三部功成,每练可进入特殊的气功态。笔者认为这是由髓内释放出的某种物质所产生的。
四、放松——气功的奠基石和核心。
功理:松是练好气功的第一步;是得气之根源;是入静的先决条件(非松不静);是防偏纠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采气和发气不可忽视的前题。李永说得好。气功松为本,真义永不灭。松,既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又是基础之上的高层建筑,它是素日健身和修心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方法。这是刘汉文老师对松的论说。松与放松是气功的核心,这是严新老师给松下的定义。但是,这一气功之精华,却往往被很多初学者,也被一些练功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人忽视了。他们只是随便松松而已,根本没有打扎实这个基础,就忙于其他功法的修炼。在修炼过程中又没有把松结合好,结果苦修一生,还是多病而终〔炼功,没有达到无病,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功”〕。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为什么?!忽视了放松的深度,不能找出自身的隐患所致。古人云:松者,初则无重;再则无在。可见,真正的松,还是气功的高层次。奉劝诸位安排一定的时间专练放松功。因为“松静功”为百功之母。
五、功法,第一部:放松肌肤
1、姿势:以(盘)坐、仰卧为佳;站、坐、卧结合更佳。
1
(把脊柱拉直)。颌内收,口齿眼轻合,舌轻抵上腭。结手印(拇指尖相对,余八指交叉。或结太极印),掌心向着脐或两手置于膝上。
仰卧式:平躺在床上,两手置身侧(阴虚,掌心向地;阳虚,掌心朝天)或腹股沟上。两腿自然前伸微曲,两足比肩略宽。其他参照坐式。
站式:胯前挺,膝微曲,体重落于踵。两臂似母鸡孵卵时似开非开的翅膀。两掌离股骨中部约10厘米,指微曲散开。其他参照坐式。姿势要自然、舒适、切忌用劲。
2、放松路线:从头(指肌肤,下同)、颈、肩和上擘、前擘、掌、指(初学掌和指一起松);胸、背、腰、腹、臀、大腿、小腿、足掌到趾。底血压可从趾向上松到头。
3、放松方法:自上而下局部放松。吸气时,把要松的部位用意识略内收一下,或默念静;呼气时把该部位放松,或默念松。每个部位松三次,松与否都换个部位再放松。自上而下全部放松一次为一遍,放松三遍。时间在20~30分钟,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初学睡前醒后练一次较好。
4、提示:①练功时,始终把意念(要微)分别集中在要放松的部位上。思想开小差,可从新集中,再继续放松。即使要想一些事,也应该心平气和、有条不紊地去想,尽早把它了结。②细心体察身体各部位松后的反应,专心于内省(要飘妙),逐步达到忘息。③初学,意到即可。并非一定要感觉到松。熟练后,自然会感觉到松。放松的部位分得越细,如一块块肌肉;一个个指、趾放松,你所体验到的效果就越佳。
5、收功:气“散则成风,聚则成形”。正因为这样,所以练功后一定要收功。收功时,吸略长于呼,意想气从身体的四面八方缓慢地向小腹腔中心集中,同时可想象小腹好象热起来;身体其他部位气感渐渐消失,觉得有一种清凉感。久而久之小腹就会有热感、实物感。
6、气感与效应:
局部:肌肉跳动,有酸、麻、热、胀、痒、凉、重、轻、痛等感觉。
全身:有轻浮、温热、清凉、麻胀、松驰、舒适等感觉。以上现象因人而异而出现。这些现象的出现,只不过是一个过程,不要追求,练功至一定程度,除温热、轻松外,以上现象基本消失。
在练功期间,睡眠少,精力反而更旺盛;恶梦减少至无;胃口好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病将得到治疗至痊愈;头脑清醒;心情初见开朗;初练也可能出现疲劳反应;全身大关节有酸痛感,神经衰弱最为明显时间不长就会过去;只练此部功,并持之以恒,就能达到治病健身之目的。
2
第二部:放松脏腑
吸气,放松;体察一下胸背,腰腹是否都松下来了。要细心体察。
在前部功完成之后。即全身出现热、胀、轻浮、松驰后进行。此部功对内脏以及五官病症有特效,这是因为,人身上很多疾病都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联系,五官又与五脏六腑直接相关联。
1、姿势同放松肌肤,以卧式和坐式为主。
2、路线:从肺、心、肝、胆、脾、胃、小肠、大肠、肾、膀胱至会阴(在前阴和肛门之间)。或从膀胱松到肺,最后松会阴。丹道同仁,可从肾、肝、心、脾、肺的顺序炼。
3、放松、测病和治疗的方法:用两眼的后半球内视或用慧目(两中间上两厘米许)慧照某一脏腑,默想某脏腑在松驰。有温热或清凉感或舒适感。也可一吸一呼松一个脏腑。每个脏腑放松三次,松与否都换个脏腑再放松,内脏全部放松后,再松会阴。认真仔细地去体察,会阴一松,五脏六腑都在松;进一步,去体察会阴的松波,蔓延、波及到五脏六腑,促使内脏产生一种特殊的舒适感。用以上方法再放松两遍。熟练后,专心于内省脏腑的反应。逐步把呼吸忘掉。经过反复锻炼,内脏会充满真气。此时用心逐一检测每个脏腑的反应,就可以测出某脏腑有病,此刻可着重放松某脏腑,直至异常消失。如异常一时不能消失如时间不允许可收功。待下次再放松。这就是放松疗法。松后气至,气至生效。在治疗期间,需要一定的时间。
4、提示:除把意念集中在放松部位,细心体察松后的反应,还需要反复耐心地放松,只有通过长期练功,才能体会到松后的舒适感以及测出内脏的疾病,要注意内视和慧照的特殊作用。
5、收功:当内气在脏腑蔓延、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要收功。吸略长于呼,用轻微的意念把散在各脏腑的气,极缓慢地收回到小腹腔中心。同时默念(想):神返身中气自回。以上收功方式可多次进行,耐心地等待气感消失,小腹腔中心或小腹发热。其他脏腑温热减低或消失;小腹内有实物感或跳动,都说明收功圆满成功。
6、气感与效应:某脏腑有或温或热或胀或痛等感觉,都说明气至脏腑了;有时出现肠鸣、排矢气、内气转动等;随着练功的深入,小腹的温热会向上蔓延,直至整个腹腔、胸腔都感到温热、舒适;在此阶段,病灶、心烦会逐步消失;睡眠、饮食特别好;脏腑功能会慢慢提高;练得好,会觉得五脏六腑都溶化了,有一种特殊的清凉感,心跳也好像停止了,出现从未有过的——平静,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五内具安”。完成此部功法,就能自测自治内脏疾病,并能长期保持心平气和。
7、注意事项:在练功过程中,会自然产生内气。主张,任其自然,继续放松。用一点意知道气的去向就行了,这里不讲大小周天,循经导气,不主张以意领气。
3
在练此部功时,或迟或早要出现病理反应,此时,不要怀疑出了偏差,应该高兴,鉴别的方法是:①要知道这是气攻病灶的一种反应,在气通与未通之间,“气,不通则痛,通时复痛,通后不痛。”在此期间不要终止练功。②胀与痛的时间与疾病状态相关,相对要短暂些。一般可以忍耐;有时也出现绞痛、刺痛,一般时间很短暂,也可忍耐,反应过后就很舒服。(绞痛时间过长,要去看医生,那是病态。)③唾液、胃口、二便(除胃肠、肾、膀胱疾病的反应期)一般都比较正常。④当天或第二天精神、体力、精力较正常。这和病情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病情重,反应期会相对长点,反应次数会多点。
第三部:放松脑、髓
在第二部功完成之后,即内脏有气感后再进行。此部功法有洗髓之功效,也比较安全。
1、姿势:以(盘)坐、仰卧为佳。姿势同放松肌肤。站式初学者不适宜,要注意安全。
2、路线:从大脑、间脑、中脑、桥脑、廷脑、小脑、廷髓、头部骨骼(指骨髓,下同)、颈髓、锁骨、肩关节、肱骨、肘关节、桡骨和尺骨、腕关节、掌骨、指骨;意念向上,回到锁骨,接着把十二根肋骨、胸椎放松;意念回到肩胛骨,继续放松腰椎、尾椎、骨盘、髋关节、股骨、腓骨和胫骨、跗骨、跖骨、趾骨。最后松会阴。或从指骨至肩关节,再从趾骨至大脑,最后松会阴。
3、放松、测病和治疗方法
练功到此阶段,放松就比较自如了。初练,可一吸一呼松一个部位。熟练后,想着某处放松,也就放松了。每个部位松一次,自上而下为一遍,最后会阴一松,全身骨骼无有不松;逐步达到会阴一松,百骸皆酥的境界。只有通过反复的松,才能进入一定的深度。当内气充满整个身躯时,似气球似身溶。此时用全身心去体察脑、四肢百骸有没有异常感觉,病灶也就暴露了。这时,可在病灶区作进一步放松,松后气至,气至生效。如病区异觉一时不能消失,可用意念把病气从风府、百会或手足心排出。一次不成,下次再练,直到把病气排出,不适感消失为止。
4、提示:除意念集中在放松的部位和细心体察松的反应外,不要忽视放松深入的程度,一直松到进入气功态或局部出现疼痛,隐患就容易测出来了。这种痛觉,收功后即可渐渐消失。在练此部功时,不要把其他功法渗进去,否则达不到测病之目的。要反复去体察会阴一松,百骸皆酥的感觉。切记:放松,放松再放松!
4
5、收功:把散在脑、髓的气,缓慢地从颅内,指髓和趾髓向脊髓集中,再从颈髓下,过尾髓返回到小腹腔中心,耐心等待气感消失。“耳闻于内,目凝于中,存神于此,而后与之相忘,神自凝,息自定,气自回。”
6、气感与效应:全身得气比前二部更明显;指、趾会自然翘动;四肢百骸皆温;局部出现疼痛,痛在经脉、颅内(神经)、骨髓内;进入气功态(气由点向全身扩散)。日久,肋骨强键;脑功能得到提高;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免疫力增强;有返还的趋势。
人有个体差异,三部功的气感、效应、收功,一定会有异同,他们既相辅而成又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六、结束语:自我测病放松功。核心在松;方法在于松的细;关键在于松到一定程度。三部功法要循序渐进,不要颠倒始末,这样收获会大些。有功底者,也要把握住自己的内气在那一层,可在适合自己练的层次上多下功夫。练功要灵活,自己达到那一步要心中有数,不可盲目追求,采取逐个击破的方法练较好。因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为了完善这部功法,诚望学练者把练后的体会:1、入静的稳定性如何?2、此部功,是否有测病的功能和治病的效果?3、对其他功是否有促进作用?4、有那些不足,有何补充等。可与笔者联系,以求同学练,共提高。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给我留言。将为你无偿服务。以上说的没有妄语。
放松肌肤诱导语
练功时可默念诱导语,声音要轻柔,缓慢。总之要有利于放松、入静。
首先请您做好练功的姿势,现在开始练功了。请把意念集中在要放松的部位上,慢慢地、轻轻地吸气,头部好象略有收缩感;再慢慢地、轻轻地呼气,把头部放松。再重复一次上面的方法,吸气,头部在收缩;呼气,呼头部在放松。连续松三次。换个部位,意念在颈部,吸气颈部在放松;呼气颈部在放松。连续松三次(以下同)。意念在双肩和上臂,吸气,以上部位在收缩;呼气,该部位在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放松的部位上,去体察松后的反应。放松,放松,到前臂了,吸气,收缩;呼气,放松。……到手掌了,收缩,放松。体察一下,上肢是否有酸、胀、麻、热、或痛的感觉。肌肉是否有跳动。吸气,上肢(肩、上臂、前臂、手掌)放松,放松。现在把意念集中在胸部,吸气,放松;吸气,放松;注意背部,吸气,放松;吸气,放松。意念到腰部了,收缩,放
5
松;思想不要开小车,专心于放松,去体察松后的舒适感。意念在腹部,放松,吸气,放松;吸气,放松。大腿放松,吸气,放松;吸气,放松。小腿放松,吸气,放松;吸气,放松。注意,呼吸不要用劲,要轻松自然。两足掌放松,放松。体察一下,下肢是否放松了。现在体察一下全身自上而下是否都放松了,没有松掉的地方,把它再放松几次。想一想,全身是否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还是有向上浮的感觉;全身是否有热的感觉;现在全身应该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舒适感。好好地享受一下,享受一下。好!用以上方法,再放松两遍。
现在开始收功了,意想气从四面八方缓慢地向小腹腔中心集中,慢慢地集中;想一想小腹是否热起来了,身体其他部位的气感慢慢消失了,小腹热起来了,一心想着全身的气向小腹腔中心集中。好!练功到此结束。其他两部功,可自编练功诱导语。没有诱导语,可自己对自己默念以上内容。
此部功法编于一九八八年十月十六日,通过多人练习,作者通过将近二十年的学练,证明该功法确是一部好功法。不但可防病治病,对进入高层次的丹道功法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第三部功更值得一炼。直至今天此部功基本上没有改动。
二○○六年五月十八日
附内脏简文
肺:位于胸腔内,呈圆锥形,下界在8~10筋间。
心:呈圆锥形,位于3~6肋软骨后方或5~8胸椎前方。心界的2/3偏于正中线,1/3位于右侧。
肝:右上缘大部分在右肺下缘,肝下缘在右9肋与左8肋前端的连线。
胆:长10~15厘米。胆底部稍突出肝下缘,位于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的交点处。
脾:位于左侧腋中线后侧。长与10肋一致,斜位于9~11肋之间,在胃的后方。
胃:位于胸9椎腰2椎之间,胃体偏左。
胰:胰头被十二指肠环抱,尾靠近脾门。
肾:位于脊柱前方的两侧上缘平11~12胸椎,下缘平2~3腰椎。
膀胱:位于盆腔前部,耻骨联合及左右耻骨的后方。
小肠:在脐周围。空肠大部分位于上腹,回肠大部分位于右下腹约5~6米长。(根据局部解剖学教材整理)
6

(要清楚见新的相册)
7

(要清楚见新的相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