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担忧制约灾区重建投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5:00
2
008年尚未过半,中国已经遭受了两次恶劣自然灾害。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政府不得不增加开支用于受灾地区的重建和基础设施的恢复。然而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却令政府官员不愿向灾区经济投入过多资金,对于项目规模也采取了限制。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是中国近三十年来遭受的最严重自然灾害,它也增加了这个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今年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出口放缓和超过8%的高通胀本已令中国焦头烂额,而今又增加了一项灾后重建工作,这使得中国经济要想保持在正常轨道运行变得更加困难了。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指出,此次地震给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它巩固了正慢慢渗透入北京决策层的保守思想。
在决策者们看来,无需通过一项全面的重建计划来带动仅略有放缓的经济。王志浩谈到,对于那些有助于抑制通胀但却威胁到经济增长的措施,比如进一步加息,决策层也是迟迟下不了决心。他说,每个人都有点焦虑。
政府已开始针对地震灾区制定为期三年的重建计划。今年的资金投入初步定为人民币700亿元(约合100亿美元),大部分将从预算储备金中拨付。中央政府还批准了2,500亿元用于短期恢复工作。不过这些资金并不全都是新增资金:财政部已下令政府部门将行政开支削减5%,用于灾区重建工作。
中国政府目前还没有对重建工作所需的资金总额做出估计。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周三在一份报告中预测,这笔开支可能在5,390亿元左右。然而地震引发的余波还不止这些:很多中国人说,地震造成的损失程度由于许多建筑物的低标准和低质量而被扩大了。灾区校舍的倒塌尤其让民众愤慨。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的全国性行动意味着国家需为此多拿出数十亿美元的经费。
今年冬天的南方雪灾已经引发了人们对基础设施质量问题的关注。冰、雪、冻雨不仅使交通瘫痪,还切断了中国18个省份的电力供应。就在四川地震发生之前的几天,国务院还要求对电网标准进行适当升级,以提高它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hina Electricity Council)预计今年国家对电网的总投资将增加22%,达到约3,000亿元。
所有这些开支与政府的“从紧”经济政策都很难协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今年已连续三个月超过8%,这是1996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政府官员一再强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物价上涨,防止经济过热。但从去年12月以来央行就停止了加息,这表明实际政策的力度并没有官方宣称的那么大。而灾后重建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政策会有所松动。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亚洲问题首席经济学家马博文(Glenn Maguire)认为,这并不是刻意为了刺激经济,而是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不过随着重建工作慢慢展开,投资支出无疑会增加,这或许将帮助中国经济在面对外部需求下降的大环境时,仍能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速。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速为10.6%,低于去年全年的11.9%。
美国经济放缓令许多小型出口商深受其害,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游说政府放松信贷限制、减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电力和建筑企业纷纷要求政府加大投资和补贴,称国内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尽管如此,政府强调这些自然灾害既不会改变经济政策的方向,也不会动摇抑制通货膨胀这一优先考虑的任务。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上周表示,虽然灾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但地震不会改变全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国央行在周二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认可了这一观点,指出此次受灾地区在全国工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不到0.5%。央行还表示,美国经济减缓对中国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像许多人想像得那么大。的确,在政府官员和民间经济学家看来,不管是南方雪灾还是四川地震,它们对经济的最大影响都是加剧通胀压力,而不是阻碍经济。
发改委表示,震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可能会推高钢铁、水泥等相关材料的价格。央行在报告中指出,将营造一种限制总体需求的环境,以此维护物价稳定。
尽管央行今年一直未有加息举动,但它已通过指标来控制银行贷款来为经济降温。虽然重建专项贷款迅速获得批准(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周二宣布将向建筑材料制造商提供480亿元的贷款额度),但银行的总体额度将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