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飓风损失惨重 美国打算输入中国工人重建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6:26
10个月前,超级飓风“卡特里娜”给美国造成了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密西西比州的迪贝尔维尔市便是其中一例。为加快灾后重建速度,迪贝尔维尔市政府日前大胆建议:邀请中国建筑公司和工人来美,帮助当地修建大型商场、住宅区和娱乐场所。
记者29日从北京建工集团和北京城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两家公司已收到美方邀请,来迪贝尔维尔实地考察“援建”可行性。北京建工集团办公室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老总已经赴美,但由于双方尚处于初步商讨阶段,详情暂不便透露。
隶属于北京城建集团的北京城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国际工程部杜小姐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一位老总和一位副总也在美国,邀请也是对方发的,但费用由城建国际自己出。杜小姐表示,城建国际承建了大量国际项目,但大多在亚非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拿下美国的工程项目,将是一个“大突破”。

新奥尔良遭受飓风袭击前后对比
美国《洛杉矶时报》27日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称一家名为“唐都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的华人企业为双方“牵线搭桥”,该公司负责人叫陈宁生(音),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在陈宁生推荐下,迪贝尔维尔市市长卢斯迪·库夫27日在市政厅会见了中国建筑公司代表团。
据陈宁生透露,两家中国建筑公司打算与美国开发商携手,从中国进口价格便宜的建材,并输入数千名经验丰富的中国建筑工人重建该城。陈宁生认为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加快迪贝尔维尔缓慢的重建速度,二是能节省大量重建资金。当地在 “卡特里娜”风灾中,有三成半住宅和建筑遭到破坏。
但目前的难点是签证问题,美国临时签证配额每年6.6万个,要想成功申请到数千个这样的签证,难度极大。但陈宁生表示,他会去华盛顿想办法,请国会议员为中国公司开辟“特别条款”。(新闻晨报记者 田辉)
美国灾区重建为何想到中国工人

美国总统布什4月27日在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灾区为灾民盖房子(法新)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近一年后,密西西比湾沿岸城市的灾后重建屡屡受挫。在第利波维小城,市政府官员正考虑一个非常规解决方法:引进数百或数千名中国建筑工人来进行灾后重建。虽然由于美国国内移民法案以及劳工法的限制,这个想法实施起来有很多困难,但市政府官员仍然在想尽办法进行尝试。(《环球时报》6月28日)
据报道,美国灾区重建之所以需要中国工人,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的“勤劳勇敢”与建筑经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工人的工资要比美国工人低,他们将住在活动房屋中,全天倒班工作,工程完工后他们将返回中国”。
根据去年美国出版的一份名为《中国视野》的研究报告,“中国的工资之低,实在令人吃惊。受访中国厂商给予每名工人每月工资的中位数是121美元(超时工作除外),比美国厂商所给予每月2160美元的工资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差别”。相信正是类似这样的研究报告,撩拨起第利波维市政府想要中国工人参与其灾区重建的念头。
美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并不违背经济理性,恐怕也谈不上什么歧视。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要怪谁也很难怪罪到美国人头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过去拼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必然要发生改变。美国所罗门公司亚洲首席经济分析师丹·汉纳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当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劳动力成本会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伴之而生的,是大量劳动力的闲置。而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对外籍劳务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这预示了中国对外输出劳务将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上月初,有媒体报道,大约90%的中国劳工在以色列从事建筑业。他们的月收入一般是750到1000美元,远远低于当地工人水平。资料显示,当前,国际上每年跨国流动的劳动力超过3500万人,但中国在世界劳务市场的份额仅为1%左右,潜力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政府组织引导,以及加强对对外输出劳务的管理,更好地维护中国工人的劳动权益,大有文章可做。
我国对外输出劳务的主力是国有大公司,对外输出劳务主要是一种商业行为,体现为劳务合同关系。因此,对于中国工人在海外的“廉价”,国内政府并非鞭长莫及,无可作为的。在正常情况下,海外劳务人员主要是通过有资质的中方企业送达境外的,比如,灾区当地市长最初想到中国工人,就是由于两家中国大型建筑公司的到来,他们为市政府提出了使用中国廉价建筑材料和建筑工人的建议。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国内劳务公司把劳工以租借的形式输送出国为境外资方服务,因此国内的劳务公司必须为他们负责,而政府完全需要利用这层关系,通过对国内大公司的外出劳务操作加强规范监管,提高并保障中国工人在海外的权益,使其不至于沦为过分廉价的劳动力。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