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移: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突破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1:38
双转移: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突破口2008-05-28 09:46:00 南方日报网络版
明天,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简称“双转移”)工作会议将在广州召开。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推进“双转移”,这是广东历时近半年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所催生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破解广东科学发展系列难题的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能否顺利地推进“双转移”,是一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大决战,是广东能否争当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关键所在。
其实,对于“双转移”战略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早在去年底举行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讲话中已经作过深刻的论述:“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
认真学习领会这段论述,不难发现,加快推进“双转移”是破解当前广东三大科学发展难题的关键:是推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是综合解决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建设宜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关键一跃
广东GDP连续18年领先全国,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多年来,广东始终没有跃升为经济强省,与沿海主要兄弟省市区相比,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
推进“双转移”,是广东完成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关键一跃、真正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自1989年经济总量跃升全国首位之后,广东GDP已连续18年领先全国,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多年来,广东始终还没有真正从经济大省跃升为经济强省,原因就在于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偏于粗放、人均水平与先进省市相比偏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拿最能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来讲,过去十年来,与沿海主要兄弟省市区相比,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人均GDP由1996年相当于浙江的95.7%下降到2006年的88.9%.
广东人均GDP缘何近年来增速不尽如人意?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劳动生产率偏低。数据表明,目前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占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而过去十年间,我省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山东的22万元和浙江的21万元。
显然,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珠三角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对珠三角乃至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珠三角来说,目前只有通过“腾笼换鸟”,才能给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才能更好吸收欠发达地区优势劳动力,带来更高产值和劳动力单位产出。在这方面,深圳宝安区已经尝到甜头,去年1至10月,该地区外迁企业108家,当时这108家企业的产值只有24亿元,通过淘汰落后产业引入先进制造,目前同样的土地上产值已经达300亿元。
对于一部分人所担心的产业转移会否导致珠三角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专家表示毋需担心,他们表示:只要企业外迁是在各种力量综合作用下有序进行的,那么未来珠三角企业外迁的速度加快和规模扩大就是一件好事,意味着珠三角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协调良性互动关系已经形成。更重要的是,以珠三角向欠发达地区加速推进产业转移为契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将得以全面深化,珠三角内部产业同构问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广东将向打造经济强省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去年,广东常住人口逼近1亿大关,2008年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巨大的人口分母不仅摊薄了发展成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承载全国7%以上的人口,更让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资源环境难以为继
推进“双转移”,是广东破解人口资源环境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成就了广东三十年的辉煌,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走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电荒、油荒、煤荒、民工荒、土地荒,正是这种困境的具体展现。
广东过去相对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最集中体现在人口的迅速增加上。据了解,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缓慢等原因,广东常住人口近三年增加1100万人,且呈加速度增长。去年,广东常住人口逼近1亿大关,2008年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
巨大的人口分母不仅摊薄了发展成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承载全国7%以上的人口,更让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全省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警戒线。
庞大的流动人口还带来了社会管理难题,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在庞大的人口总数面前都将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表现在资源消耗型、环境不友好型企业的转型滞后上。由于这类企业的大量存在,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环境质量不如人意,目前全省仍有16.2%的省控断面水质劣于五类,珠三角空气质量下降。
人口、资源、环境,一系列科学发展征途上遇到的难题,如何破解?推动产业、人口双转移是主要的工作抓手之一。一方面,从数量来看,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我省欠发达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高素质劳动力向珠三角转移,持续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总体上将减少我省常住人口特别是跨省流动人口总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另一方面,从质量和结构来看,与产业转移相伴随的必然是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这将使更多资源消耗型的企业被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所替代;与劳动力转移相伴随的是政府、社会加大投入进行劳动力技能培训,这将有力地提高我省劳动力乃至整体人口的素质。
走向区域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
回顾过去几年所做的工作,总的来说是推动产业转移的力度相对较大,但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力度相对小一些;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一些,珠三角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弱一些
推进“双转移”,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是多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我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如江浙等省。2006年,我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0.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7,也高于江苏的0.71、山东的0.67、浙江的0.38.其中,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只有珠三角的1/4;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67.0%,而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只占3.1%、3.1%和3.9%.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扭转,势必会造成发展断层,从而拖了全省协调发展的后腿。
推动“双转移”,无疑是解决区域发展失衡问题的良方。事实上,2003年以来,广东省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承接珠三角转移和加大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方面已经作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清远、河源等市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力证。但回顾过去几年所做的工作,总的来说是推动产业转移的力度相对较大,但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力度相对小一些;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一些,珠三角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弱一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据了解,在明天即将召开的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将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全方位、立体地促进双转移工作的开展,相信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良性发展的机制将迅速形成,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转移将大大提速,广东将探索出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