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方法一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0:43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兰心网 | 点击数:4104 | 更新时间:2006-4-9 | 文章录入:kezee ]
之一——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焦虑的情境,并通
 
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
疗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
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
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化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
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
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
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
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患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心理医生便可向处于放
松状态的患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患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
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
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1)系统脱敏疗法步骤
①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
②进行放松训练;
③要求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建立恐怖
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一是找出所有使患者感到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
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
二是将患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
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2)分级脱敏练习
在完成以上两项工作之后,即进入系统脱敏练习。系统脱敏在患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
进行,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①放松。具体放松方法与技术参见“放松疗法”。
②想像脱敏训练。由心理医生做口头描述,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像此事时,伸出
一个手指头来表示。然后,让患者保持这一想像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像训练一般在安
静的环境中进行,想像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
,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受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
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却能忍耐为止。一次
想像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训练,直
到完全适度。
③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这是治
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
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每周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一个
过分害怕狗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狗的照片,谈狗的事情;等看惯了,不害怕了,
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狗,再让她*近笼子里的狗,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狗,
逐渐除去怕狗的情感反应。
之二——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因此,又被称之为认
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
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
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
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
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
。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
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
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
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
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
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
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
信念则相反,往往会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
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里,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也就是C的产生。
由于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以理性
治疗非理性,帮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
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
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具体步骤如下:
(1)要向患者指出,自己的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弄清楚为什么会变
成这样,讲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2)要向患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
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致的,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敢于承认。
(3)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患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
,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患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
(4)不仅要帮助患者认清并放弃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从改变他们常见的不
合理信念入手镏茄Щ嵋院侠淼乃嘉绞酱娌缓侠淼乃嘉绞剑员苊庠僮霾缓侠
硇拍畹奈?br>  完成以上四步,不合理信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困扰和障碍即将消
除,患者就会以较为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
困扰了
之三——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患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
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中国大陆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依据心理
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
于心理分析,故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中国式心理分析。
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患者真正认识到
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
。但如何领悟(方式)、领悟什么(内容)则有所不同。
认知领悟疗法可以看做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患者自我教育,是对幼稚心理的
改造。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对他们病态行为的幼稚性和幼年儿童的行为模式概不自知,通
过心理医生的解释、分析、相互讨论,并联系自己深入思考后,才真正认识到病态行为的
幼稚性,领悟到它是儿童期留下的痕迹,是成年人不应保持的幼年心理行为模式。最后随
情感和行为和改变,症状也就自然消失。
治疗的目的是要消除患者的症状,而症状的消除就需要患者对心理医生解释的领悟,
患者的领悟是在心理医生引导下的,因此疗效的取得不在于揭示了幼年的创伤,而在于患
者对心理医生解释的信任,这就是领悟的本质。领悟的内容是心理医生灌输给患者的,当
患者自感以前的想法及行为可笑时,自己也就抛弃了原有的态度、行为,使症状得以消除
。因此,治疗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心理医生与患者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极需患者主观努力
的过程。
认知领悟疗法采取直接全面的交谈方式,每次时间为60~90分钟,疗程由又方商定,可
相隔几天、一周或更长时间。会见最好单独进行,每次会见后,要求患者写出对心理医生
解释的意见,并结合自己对病情的体会提出问题。
每一次会见时,让患者自己叙述,症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症状的具体内容。并进
行躯体和精神检查以确定诊断。如果是认知领悟疗法的适应症,即可进行初次讲解,可以
直接告诉患者,他的病态情绪和行为的根源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病态实际上是用幼年的
方式排除成年人的心理困难或满足成年的性欲望,是幼年时期恐怖情绪的再现等等。解释
的内容因诊断不同而略有出入。
在以后的会见中,可以询问患者的生活史,以及容易记起的相关经历,对于患者的梦
,也可偶尔谈到,一般不进行过多的分析,用较多的时间引导患者并和他一起讨论分析症
状的性质,让患者充分领悟充分症状大都是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
冲动,其症状表现是以幼年 的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具体的解释要结
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当患者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体会之后,再向患者进一步解
释病的根源在过去。例如:对强迫症患者,可指出他的主要问题是恐惧情绪,而恐惧情绪
来自于幼年期的精神创伤,应当认识到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要再像孩子那样认识恐惧
、相信恐惧和排除恐惧了。
适应症:露阴癖、恋物癖、挨擦癖、窥淫癖等性变态、强迫症和对人恐怖症。
之四——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
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许多人都从电视上或亲眼观看过动物表演,许多动物的精湛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例如
,海豚钻火圈,鸽子会按观众的要求啄击写有相应文字的木牌,黑猩猩能在电子计算机的
面板上回答提问者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判断和情绪
体验等。这些复杂的行为反应并不表明这些动物真正懂得人的语言,更不意味着这些动物
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形成它们;,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练而学习
得来的。训练这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行为塑造法,或称作“连续逼近法”。
例如,要训练一只鸽子按训练者开亮的色灯颜色去啄击标有相应颜色字样的木牌,训
练者通常要设置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在一个小房间的天棚上安装不同颜色的色灯(如红、
黄、绿和兰色灯),在房间的一侧立放着一块木板,木板的后边的木槽中盛着食物。还要准
备四块白色小木牌,上边用黑墨水分别写着红、黄、绿、蓝四个字。
训练者可以通过下述步骤使鸽子学会按出示的灯光颜色啄击标有相应字样的木牌:(1
)将一个小木牌(如写有“红”字的木牌)挂到木板上,把一只禁食8—12小时的鸽子放人小
房间内。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使鸽子学会通过啄木牌而获取食物。(2)待鸽子已牢固
地掌握这一工具式反应后,加人辨别刺激:只有在开亮红灯时啄木牌才出现食物,使鸽子
“明白”开亮红灯是通过啄木牌取得食物奖励的条件。(3)增挂写有“黄”字的小木牌,使
鸽子学会在黄灯开亮时啄此木牌以获取食物,红灯开亮时啄原先的木牌得到食物,不开灯
时或开灯时啄错木牌都得不到食物。(4)再增挂写有“绿”字的小木牌,训练鸽子在开绿灯
时啄此木牌获得食物,同时巩固对红灯和黄灯的习得反应。(5)最后将写有“蓝”字的小木
牌也挂到木板上,使鸽子学会在蓝灯开亮时啄此牌,并继续巩固以前学会的复杂反应。这
样,鸽子就逐渐地学会了一整套复杂反应,一种新的行为型式就被建立起来。自然,这整
个学习需要坚持很长时间,每一步骤又需精心地再细分为若干小步骤,每一小步骤都有自
己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都为最终的目标服务,是逼近和达到最终目标所必需的。
人类具有比动物高得多的学习能力。就人类的学习能力来说,许多新行为甚至无需通
过复杂的行为塑造过程即可直接掌握。然而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不等于就一定能掌握新的
行为型式。关于人类学习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的效果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例如,动机
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使一个人具有学习能力和适当的动机,也不是想学什么就能学
会什么。掌握新的行为型式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何况人的许多新行为型式的建立往往
意味着必须破除旧有的、习惯的行为型式。一个人的习惯行为,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或风格
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是不易一下子消
除的;新的健康的行为型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便形成;更不可能一经出现便巩固下来、
成为个体生活风格的一部分。在临床上,病人的新的健康行为必须在逐渐摆脱不健康行为
(疾病行为)的同时一步步地加以培育和巩固;这就需要采取许多措施以促进这一过程,行
为塑造法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临床上行为塑造法的采用,要求治疗者与病人一起首先确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而后
选好为实现此最终目标所需要塑造的靶行为、选好塑造的起点和逐渐逼近最终目标应采取
的步骤与每一步骤的子目标。此外,还需要确定达到每一个子目标的有效强化物或奖励,
。强化物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社会性奖励,只要它们对病人有吸引力。
例如,对于一个由于长期进食过多和少活动而患肥胖症的病人,他虽然有减肥的强烈
愿望或动机,但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改变自己不健康的行为、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我
们可以通过行为塑造法帮助他实现减肥的愿望。对于这个病人来说,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
恢复正常体重,达此目标的最切实可行的手段是降低进食量和增大体力活动量,因此进食
和体力活动是我们要加以改变和塑造的靶行为。我们可以将病人现在的每天平均进食量和
体力活动量作为起点或基线,分几个步骤减肥。开初阶段可以将他每天的食入量和运动量
作为是否给予强化的依据。如,凡是食人热量比前一天减少20卡或者散步距离比前一天多
50米,就给予表扬或奖励,否则不予强化。之后随着塑造过程的继续,逐渐提高奖励或表
扬的行为标准。自然,随着行为标准的提高,强化物也应当越来越对病人有吸引力。到了
塑造过程的后几个步骤,强化的标准应逐渐变为实际的体重减少量。比如说,凡体重较前
一周减少500克便可得到1张游泳票,减少量达1000克得到1次游园机会,等等。这样,通过
系统地强化病人的合乎要求的行为、撤除对不合要求行为的强化,病人就能逐渐地学会健
康的行为型式,恢复正常体重的目标就可实现。
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
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
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关于人和动物的实验研究表明,那些被部
分强化的行为比连续得到强化的行为更难以消退。因此,在新行为塑造过程的后期应根据
病人的情况适当减少强化的次数或延长强化的时间,以便提高病人塑造健康行为的自觉性
和主动性。另外,也需要注意避免强化原则的无意误用。当病人在某一步骤未达到规定的
目标时,治疗者和家属对此的过分注意或关切反而会强化病人的退步。要知道,对于一些
病人来说,能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便是他期望得到的最好奖励。
行为塑造法主要涉及到强化原则的应用,强化原则在新行为习惯的培育中的作用是肯
定的。有时候治疗者可能希望也同时采用惩罚的方法处理病人在新行为塑造中出现的退步
。如果用得适当,这也未免不可。例如,让病人想象自己臃肿笨拙的样子或并发心脏病将
造成的恶果。这样做时,要注意同时给病人以鼓励,防止一退再退。许多研究表明,对于
消除病人的不良行为或退步,惩罚的效果是不肯定的。
之五——模仿学习疗法
模仿学习疗法又称示范性疗法,是利用人们能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的倾向,来
帮助那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那些缺乏某种行
为的人学习那种行为。
模仿学习疗法的心理学原理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
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的大多数
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而且,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
个体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人们的大量行为都是
通过模仿而习得的,包括人的不良行为也常常是通过这一途径而形成的。如儿童看到成人
或电视中的攻击行为,自己就会变得富有攻击性。
模仿学习疗法特别适应于集体治疗,是行为疗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模仿学习疗
法通常采用三种方式:看电影或电视录像、听录音、由心理医生做示范等。
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心理医生常常运用模仿学习疗法治疗恐怖症、与焦虑情绪有关的
行为问题,以及其他类型的行为障碍。
之六——松弛疗法或放松训练
松弛疗法或放松训练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
治疗方法。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
种对抗力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副交感支配可阻断交感支配。
能使人引起放松反应的方法在古代即已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宗教中,如基督教、犹太
教、东方的神宗、瑜珈、印度教、道教、神道教等均有放松训练的成分。但现代放松训练
的实际应用则应首推雅可布松(Jacobson,E.)的先驱著作《渐进性放松》。他认为焦虑能
因直接降低肌肉的紧张而消除。他的放松训练程序基本上是使各肌肉群紧张与放松,使学
会区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感受,被称之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这种训练涉及60组不同的
肌肉。
活尔帕(1958)改进了他的方法,建立了系统性脱敏治疗。本斯屯等(1973)发表了渐进
性放松训练治疗手册,进一步简化了PMR技术,只集中在16组肌肉。当前,放松训练已成为
一种单独的训练程式,而且发展了录音带指导的PMR。因为这样可使得人们在家里自己进行
,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有人也提也,由于它不能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恰当的指导
,因而它与治疗者的生动的指导是不同的。
近年来放松训练发展了五大类型:(1)渐进性肌肉放松;(2)自生训练;(3)自我催眠;
(4)静默;(5)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虽然放松训练的原理及程序可不一样,但有着共同的目的,就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
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本逊(1977)提出几乎在所有
的放松技术中都存在的以下四个基本成分:
(1)精神专一:要求自己集中注意于身体感觉、思想或想象。默默地或出声地重复一个
音、词、句子或想象,以促进逻辑的继发性过程性思维转变为较少现实依据的原发性过程
性思维;
(2)被动态度: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心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力
于精神专一;
(3)减低肌肉能力:处于一种安适的姿势,减低肌肉紧张;
(4)安静的环境:闭目以减少外来的分心,宁静的环境可减少外来感觉的传人。
实际上还有一个,就是需要有规律地进行训练。
本逊还提出在他们实验室里所应用的非迷信方法以引起松弛反应,方法简单而易学:
(1)安静舒适的姿势。
(2)闭目养神。
(3)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渐进行到面部,完全放松。
(4)用鼻呼吸,使能意识到自己的呼吸。当呼气时默诵“一”……,吸气时默诵“二”
……。
(5)持续凹分钟,可以睁开眼睛核对时间,但不能用报警器。结束时首先闭眼而后睁开
眼睛,安静地坐几分钟。
(6)不要担心是否能成功地达到深度的松弛,维持被动姿势。让松弛按自己的步调出现
。当分心的思想出现时不要理睬它,并继续背诵“一”。随后松弛反应将不费力地来到。
进行这种技术每天1—2次,不要在饭后两小时内进行,因消化过程可能干扰预期引起
的变化。放松训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消除运动员、学生的紧张,提高成绩
及可用以治疗多种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与神经症。(陈佩璋撰张伯源审)
放松训练是怎样进行的?
放松训练是达到肌肉和精神放松目的所采用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在过去,常常将它
与系统脱敏疗法联系在一起。但自70年代末期开始,已将它独立地作为治疗心理生理障碍
(如高血压、失眠)的一种方法,并且应用日趋广泛。目前广泛用于治疗焦虑症、恐怖症、
紧张性头痛、入睡困难、高血压病和转变A型行为模式等。放松技术是比较简单易行的。在
多数情况下,最简单的放松疗法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一般经过总计4-8小时的数次集中训
练,再伴每日在家中练习20分钟,只要病例合适,又能训练得法、认真坚持,就可以取得
预期的效果。放松训练的远期疗效依赖于坚持定期练习,这就好像多数药物治疗的疗效依
赖于坚持服药一样。
放松训练的种类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渐进性放松、自生训练、瑜珈、超觉静默、放
松反应、意向控制放松、生物反馈训练等,这里将介绍最常用的一种,即渐进性肌肉放松
训练。在治疗形式上,一般是由治疗医师给予现场指导训练,近年来也出现了通过录音带
或录像带的播放来指导放松的形式。另据报道,贝赫等人已将微机技术应用到放松治疗领
域。他们使用Apple—Ⅱc程序来指导20名受试者放松,结果表明能显著降低焦虑水平。
自从沃尔帕1958年首次采用雅可布松的渐进放松训练作为拮抗焦虑生理反应的一种治
疗方法以来,放松训练已广泛用于临床处理病人的应激和焦虑反应。例如,艾肯等使用系
统放松可以减轻心外科手术病人手术时应激产生的“心理问题”;鲍科凡克等人采用渐进
性放松治疗大学生适应障碍所产生的全身紧张,经过4个疗程的训练,全身紧张显著减轻。
莱赫比较研究了渐进放松训练在焦虑症中的应用。发现放松训练可以使焦虑症病人的植物
神经功能反应基本恢复到正常自愿者训练前的水平。另外,简森1985年报告用放松训练成
功地治疗了二例女性广场恐怖症。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与我国的“放松功”基本相似。放松功主要*摒弃杂念、自
我暗示来有顺序地放松各组肌肉;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则要求患者想象最能令人松弛和愉
快的情景,治疗医生在一旁用言语指导和暗示,最后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松弛。沃尔帕19
66年描述训练技术如下:“坐好,尽可能地使自己舒适,尽最大可能地让您自己放松……
现在,首先握紧右手拳头,把右拳逐渐握紧,在您这样做时,您要体会紧张的感觉,继续
握紧拳头,并体会右拳、左手和右臂的紧张。现在,放松……让您右手指放松,看看您此
时的感觉如何……现在,您自己去试试全部再放松一遍。……再来一遍,把右拳握起来…
…保持握紧,再次体会紧张感觉……现在,放松,把您的手指伸开,您再次注意体会其中
的不同,……现在,您左手重复这样做。”以同样的方法用于放松左手与左臂,接着放松
面肌、颈、肩和上背部,然后胸、胃和下背部,再放
松臂、股和小腿,最后身体完全放松。(参见下表)
渐进性肌肉放松的基本步骤
--------------------------------------------------------------------------
-----------------------
1.握紧拳头一放松;伸展五指一放松。
2.收紧二头肌—放松;收紧三头肌—放松。
3.耸肩向后一放松;提肩向前一放松。
4.保持肩部平直转头向右一放松;保持肩部平直转头向左—放松。
5.屈颈使下颏触到胸部一放松。
6.尽力张大嘴巴一放松;闭口咬紧牙关—放松。
7.尽可能地伸长舌头一放松;尽可能地卷起舌头—放松。
8.舌头用力抵住上腭一放松;舌头用力抵住下腭一放松。
9.用力张大眼睛一放松;紧闭双眼—放松。
10.尽可能地深吸一口气一放松。
11.肩胛抵住椅子,拱背—放松。
12.收紧臀部肌肉—放松;臀部肌肉用力抵住椅垫—放松。
13.伸腿并抬高15-20公分—放松。
14.尽可能地“收缩”一放松;绷紧并挺腹—放松。
15.伸直双腿,足趾上翘背屈—放松;足趾伸直趾屈—放松。
16.屈趾—放松;翘趾—放松。
--------------------------------------------------------
松弛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人类通过松弛疗法治疗某些疾病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我国的气功疗法,印度的瑜珈术
,日本的坐禅,以及近代德国斯库尔兹的自我训练法和美国雅克布松的渐进性放松训练等
,都是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大量实践表明,这些松弛训练,可以使机体产
生生理、生化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不但对于一般的精神紧张、神经症有显著的疗效,而且
对某些与应激有关的心身疾患也有一定的疗效。
应激所引起的人体反应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引起生理反应,而且也能引起心理反应。
前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肾上腺能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上腺髓质释放
儿茶酚胺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肌张力增高等;另一为垂体—肾上
腺皮质反应,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ACTH等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活动可以起直接
效应,主要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如抑制炎症反应、对抗过敏
反应、血糖升高等。心理反应在性质上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有利于应激的;另一类是干扰
应激能力的,例如过度的焦虑、情绪激动等,由此可引起认知和自我评价的障碍。
松弛治疗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在进入松弛状态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
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的
感觉。研究证明,松弛状态可使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从而促使动系统功能降低,向
营养性系统功能增高。前者的功能是提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骨骼肌张力、增加激素诸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皮质醇等的分泌,提高分解代谢,并使个体处于积
极的准备状态(觉醒、警戒、情绪反应和活动增加);而后者的功能是保持能量,提高副交
感神经活动包括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皮肤温度升高、增强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等,促进
合成代谢及有关激素诸如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分泌。目前多数人认为松弛状态是一种促营养
性系统的反应,也就是说,松弛状态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可影响机体
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增进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某些研究还表明,松弛状态不
同于催眠状态。是处于一种清醒状态下的低代谢状态。
在进行放松训练时,有时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感觉,比如抽动、颤动、麻木感、瘙痒
感、烧灼感、不平衡感、上浮感、眩晕感以及知觉变化等。也就是出现我国气功中的“得
气反应”或在自生训练中所谓的“释放现象”。其原因,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内环境重新组
合引起的由交感神经控制向副交感神经控制优势转化的表现。鲁斯则认为这是大脑中储存
的异常能量,通过松弛而被释放出来了所谓自我性解放。这些变化也有利于心身功能和神
经系统的调整作用。鲁斯还认为应把这种解放用于治疗,也就是通过训练摆脱压抑,或自
我性言语化,即边做自我训练,边使其说出心理矛盾而把被压抑的能量化为言语等,以恢
复混乱了的大脑自我控制机能。
大量事实表明,松弛训练确可调整大脑皮层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特别是调整植物神经
系统的功能。然而,这种调整的效果仅是根据被训练者主观经历的内部感受,不能用客观
标准去衡量,因此就难以确知机体功能失调的情况以及松弛调整的程度,尤其是对于那些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病人,很难达到完全的松弛状态。采用放松训练法与生物反馈相结合
的训练法,可以改善传统松弛疗法的局限和不足,且可大大加快训练的进程。
之七——强化疗法
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加某些适应性行为,以减弱或
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强化是指通过施加或呈现一定刺激来加强对某种行
为的刺激。
强化疗法是以操作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即个体活动的结果直接影响其行为在以后发生
的概率,如果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就会形成条件反向,这种行为在以后还会发生;如果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的就只会产生消退作用,个人在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行为。心理医生
可通过“操作”这种关系,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
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比如奖励。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
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是为引发好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一位小学生有
咬手指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不再咬手指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
的指责。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和一种方法。
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随地吐痰,当即罚款。在实行这种处罚方式时
必须注意,意义要明确,时间要适当。
(4)负处罚:去掉一个好刺激。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使用
强化疗法,可起到三个作用:增加适应性行为;提高期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过剩行
为。
强化疗法具体分为以下治疗技术:
(1)行为塑造技术。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
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技术。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正强化的手段,即一旦所需的
行为出现,就立即给予强化。这是行为疗法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行为塑造技术可用于许多行为领域,例如学生学习社交行为和运动行为,尤其在用于
单一行为方式的建立时,则更为有效。下面是应用行为塑造技术治疗缄默儿童症的实例。
之八——刺激控制法
刺激控制法是从操作条件反射研究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通过系统地操纵起
控制作用的环境刺激的方法来矫正人的不健康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不健康或适应不良行为是人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结果,是由环
境造成的。不健康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或示范作用而习得的。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
中如果一个人所作出的某种反应反复地导致阳性强化,那么这种反应就会巩固下来、甚至
变成习惯性行为:每当这个人进入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时,他总是倾向于做出这种反应。从
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特定环境中的刺激物获得了对这种反应的控制力。这些环境刺激物
被称作是这种反应的控制刺激物。环境中的刺激物之所以能够获得对这种反应的控制力,
是由于在此以前这种反应在此环境中多次被强化。
举例来说,在一个人的居室里总是放着许多好吃的东西,他进入此室后随手即可从食
品柜中方便地拿到食物。如果在他拿取食物时经常得到父母或妻子的赞许,或者每当他将
食物放入口中时都能品尝到食物的诱人美味而丝毫没有饱足感,或者每当他吃零食的时候
都有有趣的小说读或边吃零食边看电视;那么不久以后只要他进入这个房间或看小说、电
视时,就会习惯性地打开食品柜拿取食物。也就是说,他形成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在这
里,父母或妻子的赞许、食品的美味和读小说与看电视的乐趣,都成了他取食食品的强化
物;食品柜、房间里的其它物品、书和电视则成了他走向食品柜取食食物的提示物或辨别
性刺激物。所有这些刺激物共同组成了吃零食这一不健康行为的环境控制刺激物,它们是
引起、强化和保持吃零食习惯的环境条件。
显然,要想矫正这个人吃零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有必要系统地操纵或改变环境控制
刺激物。首先,虽然常常不可能完全断绝“病人”的零食来源,但应尽可能地减少存放在
食品柜中的食物,特别是不经再制作即可吃的食品,使病人除吃饭时间外不易得到即食食
品。其次,要消除对病人吃零食起奖励作用的强化刺激物,包括社会性的赞许和关注、读
小说或看电视的乐趣等。自然,也可在食品柜中只放些“病人”不喜欢吃的食品。第三,
重新安排居室的环境条件,例如将食品柜从房间里搬走,不把小说放到居室内,以免一拿
起小说便联想到吃零食。第四,限制病人吃东西的时间与场合。比如,只允许他在就餐时
间内在厨房里进食,在吃饭的时候不做别的事情(如看书报或看电视)。第五,鼓励病人在
通常吃零食的时间离开居室,到别处去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等。
当然,刺激控制法只是矫治不良行为、培育健康行为的一种单一方法,而不是完整的
行为技术。为了更有效地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常常也需要同时应用其它行为或心理治疗的
方法。例如,吃零食习惯的根除就往往需谜∪说娜鲜丁⑻群退枷牖疃徽饩蜕婕暗
叫睦碇瘟频钠渌际酰缛现品ā⑺枷胫贫鹊取?br>  刺激控制法比较经常地用于
通过操作条件作用而习得的行为,刺激控制是操作条件作用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表
明,对于那些通过经典的条件作用而习得的植物神经系统反应,刺激控制法的矫治效果不
够肯定。这是由于这一类植物性反应常常会促使人采取某些行动以便使自己脱离刺激情境
。对刺激情境的这种逃避或回避行动可以降低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植物性反应水平的降
低反过来又会强化逃避和回避行为。因此,即使环境中不再有强化刺激物,这种经典的条
件性的植物性反应也往往难以消退,这是刺激控制法难以奏效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医院里打过几次针以后,一个孩子可能会形成对医院环境的恐惧和相应的植
物性条件反应(如心跳、收缩压升高和呼吸急促),这是一种经典的条件反应。这种条件反
应会迫使这个孩子逃离医院。这一行动虽然可以减少他当时的恐惧与植物性反应,但若随
后不允许他逃离、强制他进入医院(因病必须住院),那么医院里的许多刺激物就会愈发增
强他的恐惧和植物性反应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采用刺激控制法(如医务人员不像往常那
样穿白大衣),其作用也是很有限的。对于这类通过经典的条件作用而习得的恐惧和植物性
反应,可以采用放松疗法加以矫正。此外,也可以采用示范法(如观看适当的录像)和脱敏
法,让病人暴露于导致他恐惧和植物性反应的刺激物;其效果一般要比刺激控制法好些,
实施起来也要方便和现实些。
之九——逆转意图疗法
逆转意图疗法又称“矛盾意向疗法”,是心理医生让患者故意从事其感到害怕的活动,进
而使患者对该行为的发生感到无所谓,达到使害怕反应不再发生为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
法。
比如,对一位失眠者,心理医生在采取逆转意图疗法治疗时,让失眠者故意坚持不睡
,躺在床上,不看电视,不看书报,保持清醒,通宵达旦,不准入睡,而白天照常从事正
常活动。如此治疗数日,当患者无论如何也抵制不了睡眠的需要时,在经过补偿性睡眠之
后,再让恢复正常作息时间。
逆转意图疗法可以由患者自己执行,这样同样能帮助患者迅速克服那些由具体生活事
件引起的害怕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