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场“葵花宝典”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40:04
中国官场“葵花宝典”转摘“红卫兵”博文
中国官场“葵花宝典”(1)
一、官场的元规则:
在中国做官,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深刻认识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僚政治最宝贵的遗产,是当官实行层层任命制。即:大小官员不是经由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发现、任命的。
大凡做官非常成功的人,一般而言,不是做事业成功,而是为上级长官服务做得非常成功。在中国做官的最大特色是要跟对上司,那是因为官吏的考核与任免,主要不在于他们有多少政绩,而在于他们与上司关系的密切程度,搞掂了上司,就等于戴稳了乌纱帽。所以,要把“报喜不报忧”、“欺上压下”作为做官的铁律牢牢记住,做到与上级交往突出一个“谄”字(即:谄媚),与下级交往突出一个“渎”字(即:轻慢)。
二、官场八条潜规则:
1、绝对不能去追求真理,也不能去探询事物的本来面目。
把探索真理和事实真相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让那些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去做,这是他们的事情。要牢牢记住这样的信条:对自己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实在把握不了,可简化为:上级领导提倡而且对自己没有妨碍的就是正确的。
2、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
要把说假话当成一个习惯,不,当成事业,说到自己也相信的程度。妓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只不过做官出卖的是嘴。记住,做官以后你的嘴仅仅是吃饭时属于你自己的,说什么和怎么说一定要根据需要。
3、要有文凭,但不能真有知识,真有知识就会妨害你做官。
有了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在中国从政的大忌。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是硕士博士,那都是假的。有的人博士毕业就去应招公务员走向仕途,那是他从读书的那天起就没想研究学问,肯定是在所学的专业里混不下去的不学无术之徒。记住,真博士既不屑于做官,也是永远做不了官或做不好官的。
4、做官的目的是什么?请记住:是利益。
一定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虽然现在老百姓把这叫腐败,但做官的有99.99%的不这样看问题,而是把这一点看作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你不但要明确的把攫取各种利益作为当官的目的,而且要作为唯一的目的。你务必要时时想到:你的领导想方设法提拔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的下属心甘情愿服从你,也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周围的同僚朋友时时处处关照你,是因为你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对一些不义之财,万一你良心发现,自己也可以不要,但属于别人名下的你必须给。记住,一旦你把攫取利益这个目的一模糊或放弃了,你为官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5、务必把会做人放在首位,然后才去考虑做事。
这里的做人做事你可别错误理解为德才兼备的意思。这里说的会做人,就是会处关系。做事是实际工作,这点会不会都无所谓。会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关系网中,成为这个关系网的一部分,最好是很重要的那部分。记住,现在说谁工作能力强,一点都不是说他做事能力强,而是指做人能力强。你仔细地琢磨一下,看看那些把能力片面理解为做事有本事的人,有几个有好日子过。
6、要用农民的思想和方式对待一切事物和人。
我们的社会无论外表怎样变化,其实质都是农民社会。谁迎合了农民谁就会成功。我们周围的人无论外表是什么,骨子里都是农民。农民的特点是目光短浅,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你做事的方式方法必须具有农民特点,要搞短期效益,要鼠目寸光。一旦你把眼光放远,你就不属于这个群体了,后果可想而知。你生活在一群农民中,要多学习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几个把兄弟什么的,你千万别把这当作庸俗的行为而排斥,这一点也都不过分。
7、要绝对相信拍马屁是一种不容易掌握的高级艺术。
千万不要以为拍马屁只要豁出脸皮就行!豁得出去的女人多得很,可能傍上大款或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是极少数,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还是做了低层的三陪小姐。这和拍马屁是一样的道理。拍马屁就是为了得到上级的赏识。在人治的社会里,上级的赏识是升官的唯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这一点不可不察。
8、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
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订者从没想到要用这些东西来约束自己,而是想约束他人。但你要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人人都可以违反的。什么时候坚决遵守,什么时候偷偷违反,让谁违反,要审时度势而定,否则宽严皆误。
 
三、官场二十条行为准则:
1、托人办事必须花钱。
2、事没办成必须退钱。
3、报喜得喜报忧得忧。
4、出了问题内部消化。
5、捂不住了丢车保帅。
6、领导的意见不能提。
7、领导的看法就是你的看法。
8、领导身边的人相当于领导。
9、个人风头要少出。
10、好处不可以独吞。
11、遇棘手的事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12、对前任的事切忌不要去管。
13、少自作主张多向上级请示。
14、多开会多发通知多造声势少做实事。
15、违规的事集体拍板后再去做。
16、不怕慢就怕站,最怕队伍错站;没有提拔不了的人,只有站错了队的人。
17、宁可用蠢才,不可用人才,最好用庸才。
18、吃喝不犯法,栽花别栽刺。
19、坐车量身价,副职不擅权。
20、运动来了要重视,运动过了没屁事。
中国官场“葵花宝典”(2)
关于官际关系(一)
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来接近领导,恭维领导。通过接近和恭维,达到表现自己,宣传自己的目的。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但现在已经由不正常变成了正常,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认同性和功利性。这种上下级关系就象一根无形的链条,将下面与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地连接了起来。
干部问题说到底就是级别问题,级别问题说到底就是待遇问题,待遇问题对于会议接待来说就是接待问题。
上级对下级的不满,尤其是对上级特别关心和在意的问题所表示出的不满,下级是非常危险的,你必须对他的不满意立即引起重视,而且采取立竿见影的措施使他迅速感到满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滞后,而且力度、广度、深度都跟经济体制改革无法相比。经济体制已经逐步走入法制,而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人治依然大于、高于、超于法制。正是因为这样,下级领导的乌纱帽,并不是真正掌握在群众手里,还是控制在上级领导的手里,特别是分管领导的手里。
干部好不好,本来应该是群众说了算,可是关键时刻还是领导说了算,尤其是一把手说了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些火烧的就是原来领导工作的思路和决定的事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人问题。如果新的不把旧的否定掉、消灭掉,那又怎么能体现出新的呢?老的毕竟是老的,新的毕竟是新的。过去官场上老的比新的厉害,现在正好反过来,是新的比老的更厉害。这是个不争的官场游戏规则。
“我是在上级的领导下努力工作。”这绝对不是什么套话,这既是组织原则,也是臣服的特定程式。
用能人才能打开工作局面,才能有政绩,才能有立足之本,才能有更多的提升机会。多年的经验证明,在人情化泛滥的社会里,当领导的手下不能没有几个人,尤其不能没有能人,没有几个得力干将,就撑不起一方天地。
作为上级想交结下属还是比较容易的,一是多多表示关爱,工作中多提携,多保护;二是利用自己的心腹去结交,拉他们进入圈子;三是礼贤下士,讲义气。心有所属的下属多了,工作就好干了,对自己的贡献也就多了。而且这些人熟悉官场游戏规则,危险比较小。
领导班子的调整是最敏感的问题,仕途升迁是官场的首要大事,为官者成败荣辱全系于此。干部问题不但关系事业成败,而且可以影响一地民风。现在的干部管理制度还是上级任命制,基本程序是:领导提名、组织考核、集体研究决定。这几年的变化无非是在组织考核过程中增加了一项群众评议和公示的内容。选拔、调整干部的关键是领导提名,没有领导提名,无论你如何优秀也不可能被提拔任用。提名前的私下沟通又是关键的关键,其他程序只是必要的形式而已。既然提名前的私下沟通是关键,以人划线和任人唯亲就不可避免。在法治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人治的手段必不可少,在这个问题上清高不得,迂腐不得。
派系和派别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能根本杜绝的。在大的原则下,具体问题必须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就行。在当前人治为主的环境下,任人唯亲是不可避免的,党政机关中实际存在着有形和无形的派别派系。自古以来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就从未停止过,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干部队伍,就不可能很好地驾驭局面。在干部的任用上幼稚不得,迂腐不得。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二者不可偏废。当然也要照顾到上级领导和班子成员的关系,通过协调关系形成比较统一和谐的整体。
中国古代高官的仪仗和身边人的毕恭毕敬,除了为了表现等级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权威。如果身边人和你没大没小,你就会因此失去下属的尊重。威威皇权,由近及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西方人爱说“享受人生”,中国人把这四个字倒过来说,叫“人生享受”。享受人生是一种精神,人生享受是一种物欲。
现在是人情化的社会,各种关系纵横交错,不会处理关系就干不好工作。幼稚必然导致失败。现实和理想必须相结合。人情化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下级之间看法大于宪法。
利用矛盾驾驭局面,这是政治家必须拥有的手腕。
接待水平代表工作水平,有民谣为证:“汇报再好不如酒好,工作可少菜不能少,想当先进备好礼包,感情交流全都有了。”
检查本来是一种督办工作的方法,上级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下级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如果对下级汇报的情况、数据、经验的真实性确信无疑,看汇报就可以了,还检查什么?本来十分严肃的检查,如今变成一种无可奈何的形式,沦落成为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节日,轰轰烈烈地造假,通过了检查,假的就变成了真的了。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上面,一是一些上级部门领导焦渴的虚荣心需要满足,检查这一形式便于显示权力,抖一抖威风;二是上级部门的领导需要被欺骗,就象女人喜欢听到别人说她美丽,明知是虚假的奉承仍然百听不厌;三是上级部门需要下级虚假的材料来满足他的虚假政绩的需要。
给领导办私事是密切与领导关系最好的形式。俗话说公事办不好挨批,私事办不好挨踢。
工作总是和个人感情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也就有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不请示不汇报,小心你的乌纱帽。今天找不到领导的办公室,明天你就找不到自己的办公室。
在中国官场,上级对下级是臣属关系,上级整治下级是天经地义,以下犯上十有八九没有好果子吃。即便是上级有错误被你掀翻,你今后也必被新上司视为不忠不孝,终身得不到重用。同级之间是兄弟关系,即便有矛盾,一般也不伤害根本,若你真的把同僚掀翻在地,必被视为不仁不义,而遭人防备。
人在失意的时候得到同情,最容易成为朋友。
你依附的官员总有调动、退休、倒台、下台的时候,即使他上升了,换了另外一个人,他对这个人的话语权能否继续保持?恐怕逐步消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这个新上来的人,也象一个新的树枝,有他自身成长起来的树干和发展出来的枝桠。更何况,你靠什么建立和维持与某一个权贵者的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究竟是单方面的依赖,还是双方相辅相成的?如果是前者,你在心理上就永远处于一种对人摇尾乞怜的状态;如果是后者,情况反而更糟糕,因为你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是你又无法全方位地介入他的行政生涯,你只是他的一个侧面、一个层面、一个点,是他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的一个小小的结,而一旦他那一方在别的侧面,别的层面、别的网结上出了问题,你就不能不受到牵扯,你的事业就完全有可能跟着玩儿完了。
对于上司来说,无法控制你的下属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而对于下级来说,无法控制你的上司将使你随时处于不安之中。
生活经常会出现道理归道理,现实归现实的不合理现象。官场上的事情谁对谁错,没有个是非标准,谁权大谁就是对的,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官场处世原则。
官场上就是这样,官位最高的人说话了,不管好不好听,总是有那么多人附和。
对官场上的事情,大多数人虽然有看法,但那终归是老百姓的看法,只有说说的作用而已。
这个社会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有靠山和没靠山是有天壤之别的。想做官必须朝中有人。
生活里想不想当官,能不能当官和会不会当官不是一回事情。想当官的人不一定能当上官,当了官的人不一定能当好官。
如今社会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公开的是一面,暗地里又是一面,而往往起作用的是后者,前者只是做给老百姓看的。
人要生活得好,光有能力还不行,必须有靠山、有金钱、有一大批能用得上的朋友。
在官场上混不能付出真情。这是一条真理,道出了官场真谛。
现在这种社会做人不能太认真,不论是官场还是商场,真情的付出是没有几个能得到好的回报的。
法规是人大定的,而具体的执法人员是要官方的权力机构任免的,违法可以,违权不行。违法不违权还有救,因为有权者可以帮你说情;如果违权不违法,那就死定了,只要有权者一句话,头上的乌纱帽就得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为权而争得头破血流,却不见有多少人为护法而牺牲呢?
生活中为了一官半职明争暗斗的事例随处可见,而遇事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或者说能保护得了自己的却不多见。正义与邪恶、法律与权力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时常伴随在人们的左右。升官发财就是这个社会的潮流。
一个人有良知和尊严不会有多少人赞赏你,没有良知和尊严也不会有人羞辱你;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官位、失去了亲人和朋友,往后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的官场和商场一样,事事都讲究实实在在,事事都须等价交换。
官场上的事情就是弄不明白,关系到老百姓的事情,该快的快不了;涉及到官与官的利益的事情,不该快的又快得不得了。
官场上除了熟人和金钱之外,美女也是一条捷径。
官场就象个魔方,天天都在转,天天都在变。当官最怕就是在官场上停滞不前。
一些在位的人,为什么在有权的时候捞钱捞物,因为有权和没权的反差确实太大了。
一个人的人生天平一旦发生了倾斜,它所滋生出来的能量是什么东西都不能比的。这其中的微妙只有当你置身其中时才能领悟。说白了就是要有不择手段的策略和不要脸的精神。要脸就没得官做,要做官就得不要脸。
人生的许多痛苦都是自找的,其实有些事情一旦换个角度去想,一旦把它想明白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为官的原则就是首先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保护自己,说白了就是拿原则做交易。官场上混的人,不滑头就难以保护自己。想往上爬的人,有哪一个不是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去的。干什么事情关键看效果,至于会不会伤害到他人,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
生活中有许多人的是非曲直是根据自己的利益为衡量标准的。
官场用人的腐败就象爱滋病一样,一旦沾上边的人自身的免疫力就全无,任何一种细菌都能轻易地侵入。而且还会不断地传播给其他人。
有些话只能点到为止,不能说得太明,这是官场上一条不成文的经验。
不要太相信那些制度,有了制度没人执行等于没用;有了制度没人监督也等于没用。从古到今,任人唯贤提了几千年,可这个贤字的标准是什么,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面规定用人采取回避制度,可以,你要我回避,我就采取交换的办法。权力是对等的,你在这个级别上用我一个人,我也在同样的级别上用你一个人,而且还名正言顺。
官僚盛行的官场必然会出现许多工作上不该出现的疏忽,而这种疏忽所带来的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不是自己没本事,而是没人在乎你的本事。你总想着能有一位长着慧眼的领导,赏识自己、重用自己。有了这种幻想,便拼命工作,就是不愿意主动接近领导,结果机会总是不肯光顾自己。时间长了才明白,领导们嘴上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组织原则、组织路线,好象他们的用人毫无私心,完全公道;其实在这种世风人下的环境中,再好的组织原则和路线,都被物欲横流所泯灭,什么是组织?组织最后就是一个人。所以说,把自己命运的赌注押在领导的良心发现上,那是大错特错的事情。
官场上有两种办事方法:一种是通过送礼谋到一个位子;另一种是谋到一个位子以后再送礼。前者多是跑官者采用的办法,后者则是有本事被重用后的感谢。
中国官场“葵花宝典”(3)
关于官际关系(二)
在中国社会,当权者的许多事情是逃不过小车司机的眼睛的,所谓旁观者清吧。一个单位的小车司机,有时候可是掌握着领导的生死大权。给领导开车要长一双老太太的眼睛,该你看见的你不能落空,不该你看见的你绝对不能看,这是规矩。
司机是什么?是领导的腿,他得拉着领导走路;是领导的手,他得为领导干许多烦琐的事情;他是领导的眼睛,要替领导看着四面八方的情况;是领导的耳朵,他得为领导听着上下左右的声音;是领导的嘴巴,要替领导打电话;更主要的,他是领导的贴身人、贴心人。他替领导当半个家,也为领导分半个心。领导有些话不能跟上级谈,不能跟下级谈,可是能跟司机谈;领导有些事情,瞒着外面,瞒着家里,可不能瞒着他。
在一般人看来,秘书比司机重要,可是在领导眼里,司机比秘书更关键,因为司机是内臣,秘书是外臣。
以前有种误解,认为秘书或者办公室主任才是领导的心腹,那真是大错特错,那种心腹只是场面上的,属于工作方法、领导艺术的范畴,真要是有些门后面、桌下面的事情,提防都还来不及呢。而司机是绕不过去的,也是没必要绕的,甚至是需要的。领导的隐私对身边最亲近的部下并不保密,实际上也保不了密;相反,部下们大凡都会因为领导对自己不避隐私而感到受宠若惊,更加效忠领导。聪明的上下级,就是谁都不点破这种事情。
做首长的秘书,有时候就象嫁人,嫁对人嫁错人,这一对一错,进出可就大了。但秘书的决定,常常身不由己。虽然同样是办公室秘书,但给谁做秘书,这可不是相差一点点,给一把手做秘书,或者做一个普通的秘书,有时候可真是有天壤之别。
领导的秘书就是领导的形象。秘书的基本功是善于察言观色,把握准领导的所思所虑,任何意见的提出,要与领导的想法八九不离十,这样才能让领导满意。
古时候皇帝为什么重用太监?因为太监就象现在的秘书和司机。
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经济竞争,最忌讳的事情便是“授人以柄”,最后导致“受制于人”。不少素质和前程都相当看好的人,最后“不慎”都倒在了这一点上。如果连私秘的个人生活都由秘书来安排,由秘书来控制,将来就很容易出事,甚至可以说一定要出事。即使不出事,这样的把柄让人掌握了,自己这一辈子肯定也过不塌实。
领导往往最愿意用三种人:一是特别能干的;二是既能干又忠于自己的;三是没什么本事,但肯为自己卖命的。只用第三种人,自己出不了政绩;只用第一种人,又不能保证自己权力基座固若金汤;但第三种人却又特别少。
让领导喜欢的方法很多,一种是拍马屁,专门捡好听话说,专门给领导办私事。这样的人领导喜欢,但是分量轻,关键时刻拎不起来。没本事的人才去拍马屁。领导需要自己的人,可靠的人,会办事的人,能够提供发泄渠道的人。
在官场上,小本领可以拿到领导面前去炫耀,大本领则应该藏起来,而且是藏得越深越好。
官员最喜欢什么样的下级?
市面上有怎样“管人”的书,也就是怎样“培养”下级的书,或者美其名曰“领导科学”,那种封建心态昭然若揭。还有怎样做下级的书,就是怎样顺从领导旨意,这样的书也很叫响,都可以成为人生宝典或为官宝典。顺从上级只有好没有孬,而违背上级,不用说只有孬没有好。除了那些不求上进不求仕途的,哪个不会做下级?你如果要想在官场上发展,不会做下级,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下级迎着上级的的脸,毕恭毕敬,诚惶诚恐,或嗲声嗲气,试着撒娇……那当领导的心里多舒服啊。下级在上级面前除了毕恭毕敬,还要“奸”,何为奸,这个奸不是“汉奸”,是汉奸的媚态,肩一耸一缩,媚态酥倒人。皇帝面前有“弄臣”,一些领导面前也要有“弄臣”,就是这类缩肩耸骨的人。在某些环境中,不会当下级的人根本没有前途。贪官张二江写过一本《下级学》,虽然没能公开发行,但内容大致可知。这实在不用什么专著传授,完全可以无师自通。在惟权是尊的现实面前,人人都知道怎样顺从权力意志。
要问我们怎样做下级,似乎没有别的答案。我不相信所有的下级都没有骨气,都肯俯首帖耳不辨是非,一味地唯唯诺诺的顺从,我不相信都是这样的下级,其中还有不会做下级的人。让下级不是以上级的附属关系存在,而是以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存在,那就要上级的权力不再是个人手中的私权。
任何一个单位,都是没有是非而只有利益。任何一个领导都是人,是人就有人的想法。学问越大想法越多,想法越多你越要去琢磨。琢磨透了也不一定要说,去做就是了。
一个人有没有本事,要让领导去说。因为,说到底本事是领导给的,领导让你有你才能有,领导不让你有,你本事越大越倒霉。
西方商界有一条教育员工的名言:第一条顾客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顾客有错误,请看第一条。将此套用到中国官场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第一条领导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领导有错误,请看第一条。
李瑞环说:“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活动是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我们必须防止这种人投机上来。”
他又说:“最怕碰上不懂、主观、有权的领导。不懂不可怕,不懂又不听别人意见才可怕;不懂又不听意见,但说了可以不算也无大害,最可怕的是碰上不懂、主观又有权三位一体的人,其破坏性常常是无可弥补的。”
什么是领导?那个在需要你为他效力,替他干活时,总是笑容可掬地向你献殷勤,总用美妙动听的话语打动你脆弱的神经而使你愉快、兴奋的人。这个人就是你的领导。
什么是领导?那个在不需要你向他提供任何帮助,相反你却需要他的经常性的帮助的时候,对你向他献出殷勤总是不屑一顾、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对你的才华表现总是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处处打压你,总是盛气凌人地向你指教一二的人。这个人也是你的领导。
领导什么时候都是领导,下级什么时候都是下级。领导同你随便是平易近人,你同领导随便就是目无长官。千万不要看到领导同你随便一下,就忘乎所以。
领导就是那种随时都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
有些领导在气头上或是在兴头上,可以信口开河,慷慨陈词,同下级倾述心中的不悦,甚至发泄心中的愤怒,你就以为同你讲肺腑之言,可以敞开心扉,掏出心来交谈,那就的错特错了。一旦走漏风声,领导可以推得一干而净,最终倒霉的是自己。再说有的领导搞窝里斗,你捆我,我绑你,怎么争夺都可以,当下级的只能静静地看,千万不要乱搀和。你要挂边靠前,就要给你划线排队,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中国官场“葵花宝典”(4)
关于官际关系(三)
什么是“媚官”?就是对官员献媚、巴结、讨好。“媚官”者有两种人:一是无官想做官;二是小官想升迁。这种欲望太强烈的人,会产生心理扭曲。
现在很多时候被“媚官”搞乱了套。“媚官”总要唯上司(主要是顶头上司)的马首是瞻,这里没有独立人格;“媚官”也有难度,要力求做得隐蔽而自然,表面上是同志关系,实际是心腹关系。这需要进入上司喜怒哀乐的心理世界。
什么是“官媚”?就是官员献媚老百姓。这又是一种心理扭曲。“官媚”的真功夫在于“政绩”的作秀,他们利用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和出产收支的含混性,以各种行政手段让公众只看到公共支出带来的好处,只感到政绩带来的利益,而看不到为此增加的社会成本。“媚官”和“官媚”的精神内涵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围绕着“仕途”二字。它的原因有二:一是受传统“官念”的影响,将权力价值作为人生价值的核心,将追求仕途作为一切行动的准则;二是现行体制的弊端,即官员的仕途命运掌握在上司手里,某些岗位没有任期的限制,一个人一经步入仕途,只要不犯法,就可以在升迁中一直做官做到退休。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就使许多人患上了“媚官”症或者“官媚”症,也可以称为“仕途焦虑症”。
对领导来说,好象提倡“群众利益无小事”,但在下级眼睛里,领导利益才无小事。我们才可以看到,如果他是个官,他家里如果有个红白喜事,那就踏破门槛,喜事有吹牛打的,丧事有带孝的。如果他不是官了,立刻人走茶凉。中国社会对“世态炎凉”的感受特别深,这不是以平民百姓作参照的,是以官作参照的,失官则失媚。
官场拜干爹之风盛行,不管辈分和年龄,权大就是干爹,权小就是干儿。在权力场上,没有什么辈分,官大辈就大。媚官并非仅仅官场内部的那一部分人,还有骨子里的媚,血液里的媚,它的存在有损于我们民族的素质。
下级对上级要做到“三从四得”:领导出门要跟从,领导进屋要随从,领导指挥要服从;领导的酒要喝得,领导的气要受得,领导的话要记得,领导的秘密要守得。
下级对上级要尊重,可能你心中并不认为这个领导值得你尊重,但场面上,下级对上级的礼仪、面子还是要维护的,不能不懂规矩,这也是官场的游戏规则。尤其是越是轻视的人,场面上还是要表示尊重。
跟领导搞不好关系的人当不了领导;跟群众搞不好关系的人当了不好领导。
领导不批评的下级,肯定是最倒霉的下级;领导为什么敢象骂自己孩子一样骂下级,那是因为是自己人。所以,有时候领导对下级尊重,不一定是好事。
官场上就是这样,如果领导拿你当马前卒,当孙子一样,那是瞧得起你;如果领导拿你当爷,那你必定是真正的孙子。
从历史上各个朝代看,驯服听话的蠢材都是被优先录用。蠢材多高官,高官必腐败也是一条官场定律。
要懂得维护领导尊严。维护领导尊严最直接最见效的办法就是装聋卖傻,以自己的弱智显示领导的高明。聪明的领导就喜欢用那种有毛病的干部,他屁股不干净,小辫子捉在你手上,什么时候不听话都能提留他。谁喜欢干干净净的人,又不是找女人。何况他有毛病你还用他,他又何不感恩戴德,感激泣泠,更加卖命呢?
领导是权威,领导的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话,是金科玉律,是指示,是真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法制社会,提倡依法治国,依什么法?当然是依领导的说法。
汉、唐以来就有“使功不如使过”、“使智使勇、使愚使贪”的说道,这里还想用长弃短;清朝则智、勇、贪、愚、过都使,甚至使短。“不患贪而患不忠”,就变成了“不患短而患不忠”了。在忠顺的原则下,人才道消,奴才道长。
皇帝到底要求官员怎么样,其择官的标准是什么?简单的一个“忠”字就可以概括。只要死心塌地为朝廷卖命,其他的是可以容忍、原谅的。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更加注重汉官的忠诚,因此清朝有一个奇怪的用人标准:可以使贪、使愚、使智、使勇,就是不能容忍不忠诚的行为。
使愚是历代王朝惯常的用人之道,愚蠢者听话,容易控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历来用人,都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清末诸帝反其道而行之,以书生办军事,然后治罪。用其所短,陷人以罪成为排除异己的一种方式。
满族官员不论大小,在奏章中都自称奴才;汉族官员在奏章文字和召见中,则都称臣。其实臣与奴才同义,但是朝廷都奴才与臣仆的态度、信任是有区别的。
朝廷用人,不乏愚才。但是如果都用忠诚可靠的愚才,是办不成事的。用人还得用奴才,因为愚才们“奴”而不“才”,不能办事,尤其不能负责方面大任,不能任要任,办难办之事。只有“奴”而又“才”的人,又“奴”又“才”的人,才是理想的类型。“奴”而不“才”不理想,“才”而不“奴”也不行,因为“才”对皇权是十分危险的,在“奴才”缺乏的情况下,宁愿用“奴”而不“才”的愚才,也不会去用“才”而不“奴”的人才。
皇帝专制制度,国事就是皇帝的家事,官员成了皇帝的管家,各级官府是皇帝殿堂的扩大和延伸,官员表达皇帝的意志。于是,千年万载、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意识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都渗透着官本位主义。
领导的事情就是下属的事情。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对比过人们在共和与专制这两种政治制度下的不同表现:在专制的国家里人们的“注意力必须朝上,用讨好奉承来求得恩惠和大人物的宠爱。”这告诉我们一个千古不变的事实:唯有当君主最忠实的奴仆,才能一步一步地升官;而奴才的第一要务,就是绝对忠于领导,特别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刻,绝不能站错队。
新上任的领导找下级谈话就意味着权力的调整和分配,也决定着领导对下级的看法的好坏,说直了也是个利益的平衡与否。
上级与部下相处,最好有一种距离感,距离产生神秘,神秘才使部下不知深浅而产生权威感。作为领导,最忌讳的就是被别人一眼看穿,轻易被别人把握住内心。领导必须坚守虚静,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欲望和意图。如此才能窥视部下于明处,而部下则无从得知领导的意图,就无法钻空子。这种说法看起来不够光明正大,但在官场实践中却很管用。有人把这叫“权术”,实际上这是从政者的政治智慧。
领导的威信,主要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树立的,一个领导的威信,光靠一帮圈内人去维持,这领导八成是不行了。某些现象在群众中早有非议的,只是当局者迷罢了。群众不说是有自己的考虑,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人碍于权势。所以,权势者,也常常为周围假象所迷惑,受到周围人的蒙蔽,自以为是,拒绝一切对自己缺点的提醒和指责,要人们无条件地去维护自己的威信,其结果这威信还不是天上的白云。
仅有尊敬是不够的,尊敬背后没有了敬畏,这尊敬就显得太没分量。
在中国,中国特色的官场现状和官场规则就是上面说了算,灵活、多变、因人而异。下级供养上级,上级给你权力或者保你平安;如果哪天把领导伺候得不舒服了,你的小权力就会被领导一句话给弄丢了。
在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官员,显然比其他官员更了解官员升迁的途径和技巧,也更懂得保护自己。
有人总结了密切联系领导的三大法宝:领导钓鱼你下乡,领导用钱你分赃,领导好色你嫖娼。把这三大法宝掌握好了,你想不进步怕都是不行的。
新三大作风:密切联系领导的作风;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作风;理论联系实惠的作风。
现在时兴密切联系领导,谁还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密切联系领导与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区别在于:群众密切联系领导,群众在低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领导的姿态也就会低很多。
中国官场“葵花宝典”(5)
中国官场潜规则之“逆淘汰”
所谓“逆淘汰”或者叫精英淘汰,是指在政治、学术领域,具有真才实学和道德操守高尚者,遭到冷遇、排挤和打击、压制乃至被最先淘汰出局的现象。而与之伴生的现象是,一些缺乏才具,能力平庸,境界低下,道德品质较差乃至恶劣的庸人甚至坏人,他们反而因为善于投机钻营和趋炎附势,而成为官场竞争的胜利者顽强地生存下来。中国宋代的苏辙曾形象地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官场的“君子斗不过小人”现象。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官僚政治传统中,有一个遗产是代代相传的,这就是各级官员的层层任命制。在当今中国,迄今除了村官是由村民真正选举出来之外(这还不包括在村里真正说了算的党支部书记),各级官员都不是经由民众选举产生的,而是由上级发现、任命的。凡村官以上的官员选举,其中包括所谓差额选举,无不是由上级做出安排的,选举人只是按照上级的意图举举手、画画圈、做做样子罢了。偶尔某个县以上机构的选举中闹出一个非候选人当选的现象,在当地乃至在中国都会是天大的新闻,这作为一种官场非常态的现象其实并不具有制度性的意义。
事实上,由于官员的任命机制均是由上级操控,自文革后,在理想幻灭,信仰沦丧后的近几十年来,中国官场中的官员,凡为了奔一个美好前程者,其跻身官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显然不是把为崇高的事业服务作为当官的宗旨,而是把为自己的长官或上级服务作为核心任务。任何一个在中国官场呆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能够感觉得到,中国官场中能够呼风唤雨的最成功的官员,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会“做人”,而不是会做事。当然,既能做事,又会做人的成功官员也不乏现实的例子,但这绝对不是那些最成功官员行列中的主流。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的官员,是升迁无望的。这是因为,官员的考核与任免,主要不在于他们能做出多少政绩,而在于他们与上级的关系密切程度。能搞掂上级的,就能飞黄腾达,就能戴稳乌纱,而与上级关系疏远的则鲜有升迁的机会。凡能在领导生活圈里如鱼得水者,无不得到提拔重用,而只限于在领导工作圈里折腾的,其升迁的机会寥寥。
??? 于是,我们就很容易发现“报喜不报忧”,与上级交往则谄媚,对待下级则轻慢,就成了中国官场中各级官员相处、相交时的常态。
??? 正是这种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制度特性,导致下级只对上级负责,下级绝对服从上级,而不是对自己所治理的民众负责,这就必然导致违背常理的反达尔文“进化论”规则的逆向精英淘汰。
优胜劣汰的制度,原本是人类社会选拔人才的最有效机制,即通过某种竞争规则,选拔优秀者,淘汰平庸者。而“逆淘汰”则不然,它是将优秀的拔尖人才淘汰掉,却给那些善于阿谀逢迎的庸人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虽然中国现在也开始了公开考选某些省以下机构官员的尝试,但这种选考就目前来看,尚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通路,其对官员的吸引力并不是像某些选考的组织者所想象的那么大。
??? 从人的本身深究其原因,“逆淘汰”的机制其实深藏于人的天性之中。因为在人性中,有一个人人都有的弱点,那就是都喜欢听悦耳的好话,喜欢别人奉承和拍马屁。而精英们往往仗着自己的才气和清高不屑于投机钻营,庸人们则不靠拍马逢迎却无以生存。这就决定了后者必然会把自己的全部才智用在迎合上级,笼络上级上。在以人身依附为特点的官场格局中,做长官的十有八九显然更欣赏后者的表现。这就毫无疑问为那些把才智和精力用于迎合上级,笼络上级的平庸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升迁机会。如此这般逐级淘汰的结果,必然是庸人们大获全胜,如鱼得水。
??? 现实的政治生活用许多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官出上级的社会,淘汰精英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日常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特立独行的精英人才被淘汰和扼杀后,整个社会则必然地逐渐走向万马齐喑的局面,体制的活力和张力将慢慢地被窒息。
官出上级的制度安排加上国家垄断了主要的利益供给,中国的官场自古就是一个巨大的吸纳同时又毁灭顶尖人才的黑洞。它不但将天下精英统统吸引到其中,而且,通过国家的暴力垄断和文化垄断使人才除了依附国家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看着举国的读书人纷纷走进科场应试,就曾喜形于色地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广大的知识分子在一个官出上级的社会,要想出人头地的唯一的道路便是入仕做官。
当无数的人才精英挤在入仕做官这唯一的独木桥上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甚至刺刀见红,竞争自然残酷绝伦。在这种没有底线的生存斗争中,一般只有厚黑者胜出,而恪守崇高道德操守者,如果不以“外圆内方”的姿态顺应官场文化和通行的潜规则,鲜有不被淘汰者。其结果是,我们总能看到,人格高尚的人往往要败在人格低下的人手里;受教育程度高的往往要败在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手里;说真话的人往往要败在说假话的人手里。?
???? 这就是“逆向淘汰”或精英淘汰能在中国官场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个农业大国。人口多,产业少,发财的机会更少,大家都在准饥饿线上苦巴巴地过日子,向有限的资源索取生活资料。在仕农工商的社会序列中,人们常说,“同行是冤家”,在一个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失败的“零和博弈”的社会,这确实是一个真理。如果一百个人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发财或发展机会,那么由于劳动分工多样,他们会相安无事,彼此间还会互惠互利;而如果一百个人却只有一个发财或发展机会,他们就必然不得不为此赤膊上阵,大打出手。民间形象的说法就是“槽里无食猪拱猪”。在社会财富存量一定的情况下,参与分配者愈多,则竞争愈激烈,这乃是从古至今中国社会政治斗争惨烈万分,宦海官术出神入化,社会周期动荡不宁,人民贫穷愚昧的根本症结之所在。
在当今中国,人们总是抱怨知识分子缺少风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归根结蒂,导致中国的知识分子永远扮演这一悲剧性角色的罪魁祸首,就是官出上级和国家垄断了利益供给的制度安排。
???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就变成了依附在专制政权之上的“毛”。在一个政府是唯一雇主的社会,一个人一旦被政府列入黑名单,就只能毫无反抗地任其处置。因之,在这种社会,所谓士人的独立人格,所谓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以及人身自由等等只能是痴人说梦。
??? 尊严与饥饿无法友好相处,冰炭不可同器。中国传统社会的铁则是:主宰一个人的薪给,即可主宰其意志。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利,就没有独立的政治权利。只有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有独立的人格和完整的意志。经济上不独立,靠巴结混饭吃,道德上就很难守节。而个人则必然失去独立之人格,思想听命于上级或雇主,不问是非,为虎作伥,党同伐异。
??? 在中国,尤其重要的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在社会成员中是极端不平等的,当某些人居于支配他人的地位时,他们无一不倾向于利用所掌握的权力来强化自己的地位。中国的政治竞争,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我们都能看到全是“零和博弈”,即,你赢就意味着我彻底完蛋,其结果是“赢家通吃”。对于政治游戏的任何一个玩家来说,或者是全得,或者是全失,没有其他选择。中国政治博弈的这个特点,使得掌权者倾向于全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其结果是制度的自我强化。
??? 中国有史以来官出上级和国家垄断利益供给的政治实践,使中国的最高统治者2000多年来统治着会说话的动物,享尽人间奢华极乐,食髓而知味。任何人只要坐上龙床,都会毫不含糊地照此办理,习惯成自然。政治文化上的代代相传,使官出上级为特征的中国官僚政治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最显性基因,虽然王朝不断更替,但政治治理结构与模式却反复克隆。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仍沿袭了这种顽固的封建政治伦理,中国官场也就形成了代表这种封建糟粕的“逆淘汰”特征。
中国官场“葵花宝典”(6)
中国官场潜规则排行榜
发布网友:中国新榜网榜眼
(此贴较原作稍有改动)
NO.1 无为而治规则
官越大,这一条越有市场。“领导就是喝醉,协调就是收费”嘛。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不容易:政绩工程建多了,老百姓不买账;只知道埋头为百姓操劳,上级领导不买账。在这种情况下,无为而治最保险。每天上上班,看看报,喝喝茶,讲讲话,练练字,打打球,一团和气,惬意轻松,何乐而不为?
NO.2 开会讲话规则
开会讲话是不少领导的主要工作,因此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领导的每一次会议讲话,要弄清楚凡领导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凡领导的指示精神没有不会后必须立即安排落实的。
NO.3 接待上访规则
如今群众懂法懂政策的多了,有个什么事,不容易糊弄了,所以群众上访,大多数是群众有理。在这种形势下,接待群众上访,一定要态度和蔼,虚心倾听,要疾言厉色地批评下级干部的胡作非为,要千方百计地许诺尽快给群众一个答复,要让群众愤愤而来,迟疑而归。能解决则解决之,不能解决则坚信“拖”字决。实在不能解决,可推诿下属或请示上级,反正只要不出群体事件就行。
NO.4 突发事件规则
三鹿奶粉事件、山西襄汾溃坝事件等等这些被揭开的内幕,都不过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事件是没有曝光的。所以一旦出现什么突发恶性事件,还是老一套,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捂在被子里;实在捂不住,就赶紧处理几个替罪羊,这样自己就会变主动为被动,变坏事为好事。
NO.5 宣传报道规则
领导要严格按照职务大小排序,拿报纸来说,领导大的,位置就高,能放头版的绝不能放二版;拿电视来说,二把手出镜的时间一定要比一把手时间短,三把手出镜的时间一定要比二把手时间短,以此类推。还有,该在报上露名的领导千万不可遗漏,否则就会有人不高兴,你的乌纱帽就难保。摄影记者和摄像记者一定要选取领导的最佳拍摄角度。把领导拍矮了拍胖了拍老了拍丑了,此皆领导之大忌。
NO.6 迎来送往规则
凡上级领导前来视察工作,一定要率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成员到自己的辖区边界亲自迎接,而且要警车开道,警车越多越好。电视剧《省委书记》中有一镜头,贡开宸到达某市,该市的头头脑脑冒着大雨在边界等候,贡开宸十分厌恶这一套,一挥手,让司机冲了过去,连车都没停。这种镜头只可能出现在电视剧中,生活中你不迎到边界,领导才真正不高兴呢。
NO.7 党校学习规则
领导进中央党校或省委党校学习,一般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高升的前奏,要么是出了问题,进党校避避风头。后者的概率极小,所以大多数领导进党校学习,就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该领导会占据更最要的位置。因此领导在党校期间,不管是走高速公路还是坐飞机,一定要不计成本,隔三差五地去请示汇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说明领导是不可或缺的,才能证明自己对领导的一片忠心,才能让领导在日后高升时偶尔提携一下自己。
NO.8 生病住院规则
领导生病或没病住进医院,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以证明自己比领导的孝子还关心领导的身体;而且每次看望,一定要满载而来空手而归。
NO.9 婚丧嫁娶规则
要把领导家的红白喜事当成自家的大事或公家的大事来办。出手必大方,致意必殷勤。要隆重热闹,要排场阔绰。要感情充沛,要表情丰富。笑要笑得满天灿烂,哭要哭得如丧考妣。
NO.10 休闲娱乐规则
要做好领导的生活秘书,要像领导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了解领导的爱好。喜欢字画的,领导未开口,就送到府上了;喜欢女人的,不等领导发话,就把小姐领进包间;喜欢钓鱼的喜欢打麻将的喜欢下棋的,就不用说了。厦门的红搂不就是一个吃饭娱乐的地儿嘛,为什么竟放倒了那么多领导干部?就是因为赖昌星摸透了人性的弱点。
中国官场“葵花宝典”(7)
中国官场三大定律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
这里所论中国官场三大定律,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客观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深化改革。
第一定律: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
时下人们想发横财,无非是两个路径:一是违法经营,如走私贩毒;二是行政垄断,以权谋私。
难怪有人说:要想富,当干部,不种地来不养牛,大笔一挥成了暴发户。
最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买官的事在媒体曝光,也有不少人被罢官判刑。如果读者细心,留意一下案发地点,这类案件,都差不多发生在贫穷省份,或者是发达省份里的贫穷地区。贫穷地区何以频频出现买官现象呢?经济学的解释,是经济人的本性所致。
所谓经济人,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人是理性的;二是指人是自私的。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会寻求在局限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办法。比如贫穷地区,人们收入低,投资没本钱,做生意没市场,所以要改善自己,就得与政府扯上关系。因为这些地方,国有经济比重高,而国有经济由政府管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进政府的门,成不了政府的人,政府的餐桌上没你的饭碗,国家的大锅饭肯定与你无缘。
曾听朋友讲过一个笑话。说是春节期间,有一民工南下打工,由于人多拥挤,不小心打破了火车上的玻璃。列车长让他赔,他说,火车是国家的,国有资产是全民资产,也有我一份,国家的东西我什么都不要了,就要现在这块玻璃,打破了也就不赔了。可列车长说,这块玻璃不是你的,弄坏了还得赔。此事是否当真,笔者无从查考,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国有资产说起来是全民资产,但平头百姓却没有支配权。国有经济,实际上是政府所有制经济,政府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官员支配的。
设想一下,如果打破玻璃的不是那位民工,而是铁道部门的某位局长,列车长会让他赔吗?也许列车长解释说,民工乘车是因私;局长乘车是因公。既然因公是一种特权,损坏东西可以不赔,你说谁不愿去因公呢?所以贫穷地区人们想当官,多半是看透了当官与国有经济的特殊关系。
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一日三餐,顿顿不能少。别看吃饭是平常小事,可当不当官,吃法也大有不同。老百姓上饭店吃饭,肯定得自己出钱,可当官的吃了大餐,通常是拿了发票,回单位报销的。
不仅吃饭如此,坐车也一样。老百姓出门,得自己掏钱挤公交车;一般干部,可以让单位派车,官大一点的,可以有专车。总之,只要当上官,像吃饭坐车一类的事,都可由公家付费。就冲着这一点,你说贫穷地区想当官的人能不多吗?
时下人们想发横财,无非是两个路径:一是违法经营,如走私贩毒;二是行政垄断,以权谋私。第一个办法,虽有暴利,但利大风险也大,若有闪失,就会人财两丢。这种掉脑袋的事,非虎豹之胆的人不能为也;而行政垄断则不同,大权在握,呼风唤雨,赚起钱来堂而皇之。像过去价格双轨制时,利用内外价差渔利,不知养肥了多少人。而前些年靠批地皮、倒批文,一夜暴富者,也为数不少。老百姓管这些人为“官倒”,为什么叫“官倒”?因为像批地、倒批文这种营生,没有官位,手中无权,定然是倒不成的。
难怪有人说:要想富,当干部,不种地来不养牛,大笔一挥成了暴发户。既然当官能无本生利,大家看在眼里,明在心头。尤其是贫穷地区,人们发财无门,可又穷则思变。故千军万马往官道上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定律:实权越大通常难做大官
对实权越大通常难做大官的现象,经济学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民主失灵。政治市场的选择,通常奉行的是多数通过规则。
而没有实权的干部,人家既不找你批项目,也不管你要资金,所以得罪的人不多,行贿的人更少。这样升迁的机会,反而比起实权干部来要多得多。
官场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年轻时实权大的,往往难当大官。为什么呢?经济学的第二假定,叫资源稀缺假定。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实权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实权越大,就越稀缺。市场上稀缺的东西,想得到的人就很多,供不应求,竞争自是激烈得多。所以当官有了实权,就会有人惦记,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求你的,也有恨你的,还有不少则是想取而代之的。所以握有实权的人,除非你钢铸铁打,滴水不漏,不然稍有不慎,遭人算计,阴沟里也会翻船。要是工作中再有个三长两短,被人抓了把柄,不仅升官无望,就连现在的职位,也是凶多吉少,去日不多也。
对实权越大通常难做大官的现象,经济学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民主失灵。政治市场的选择,通常奉行的是多数通过规则。比如选某人当处长,必须有多数人赞成才行。从理论上说,“多数通过”无可非议,它比一个人乱点鸳鸯谱,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但难点在于,什么叫“多数通过”?经济学讲多数,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少数人中的多数与多数人中多数。还是以选处长为例,倘是由3个局长(一正两副)决定,则“多数”是两人;若是由全机关人员选举,“多数”可能是几十、甚至上百人。要知道,局长选人与一般干部选人,角度会有不同。局长选出的处长,与普通干部选出的处长,大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以局长们的选择为准,虽然也是多数通过,但结果却不能代表全局多数人的意志,所以民主在这里就失灵了。
正是这种少数人选人,使得握有实权的年轻干部,往往难做大官。假设某处长,管着工程发包。工程发包,是让许多人垂涎欲滴的事,想插手的自然很多。如此一来,那些比处长官大的,就可能写条子,给处长介绍工程队。处长手里一个工程,也许要收20个条子,僧多粥少,如何是好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处长只能权衡厉弊,把工程包给某重要领导介绍的工程队。可是,处长讨好了一个领导,却得罪了19个上司。将来开会研究他的提拔时,一个人赞成,19个人反对,结果会是什么情形,人们可想而知。
再有,那些官大的写条子,没官的呢?想接工程就得送票子。即使这个处长不收礼,100人送钱,拒绝了99个,而其中一个是丈母娘介绍的,就收下了。可不料东窗事发,结果被人告到纪委,纪委办案,不是看你拒贿多少次,而是看你有没有受贿,是一票否决。哪怕是一次,该撤职的就得撤职,该法办的就得法办,法纪无情嘛!所以年轻的实权干部当大官,成功的概率只有1%,而失败的概率是99%。而没有实权的干部,人家既不找你批项目,也不管你要资金,所以得罪的人不多,行贿的人更少。这样升迁的机会,反而比起实权干部来要多得多。
第三定律:好人未必就是好官
这样的“好人”,却未必是一个好官。因为当官,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履行职责就得办事,可一旦办起事来,就没有不得罪人的。
办好事要得罪坏人,办坏事要得罪好人,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才什么人也不得罪。像寺庙里的菩萨,啥事也不做,所以不会得罪任何人。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先生”,不乏其人。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其实,这样的“好人”,却未必是一个好官。因为当官,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履行职责就得办事,可一旦办起事来,就没有不得罪人的。办好事要得罪坏人,办坏事要得罪好人,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才什么人也不得罪。像寺庙里的菩萨,啥事也不做,所以不会得罪任何人。
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总不能当菩萨吧?假如你要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要打击假冒伪劣,那么那些制假贩假的,就会对你恨之入骨,恨不得半夜里去扒你家的祖坟。倘若你办了坏事,如损公肥私,好人又饶不了你。因此要做“好官”,就要做好事,不得罪好人,但同时要敢于得罪坏人,得罪的坏人越多,说明你当官就越称职。
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时下做官,要看民意,可“民意”是一个复合概念,人上一百,心态各异。若是搞起民主测评来,做事的,就往往比不过那些不做事的。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又是另一种民主失灵。所以人们选官,既要民主,但又不能迷信民主;要看选票,但又不能只比选票。正确的办法应是,坚持多数人选人与“多数通过”规则,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我们的社会,毕竟好人是多数,坏人是少数。如有70%选民通过,就已是一个好官;相反,如果有了100%的选票,也许此人是一个“好人”,但作为一个官,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难想见,如果我们能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能把多数人赞成的人选出来,并委以重任,官风必能大变。这样一来,过去那些八面玲珑、只谋人不谋事的人,就没了市场;而那些刚正不阿、敢为老百姓办事的人,也没了后顾之忧。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要容许干部犯错误。尤其现在改革时期,好多事情前无古人,我们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是靠摸石头过河,就得允许有闪失。求全责备,谁敢开拓创新呢?现在确实有些人,自己无所作为,却总在背后指手画脚,这个不行,那个不对,但究竟如何办好,他又不出手。倘大家都如此,光说不练,那么我们的事业靠谁去推动呢?中国的改革,历来服从一个规律: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农村改革如此,企业改革也如此。倘若当初改革不准试验,只能包对不错,中国的改革断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经济学不反对你做“好人”,但发展经济,却需要的是好官。我们的分析证明,好人未必就是好官,所以笔者的建议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事业的勃兴,最好不要让“好好先生”当官。
我这里所论中国官场三大定律,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客观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深化改革。如缩短国有经济的战线,取消公款消费,人们的官本位意识必能淡化;进一步完善民主机制,强化权力制衡与监督,有实权的年轻干部,也能当大官。如果让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并贯彻民主集中的原则,不让碌碌无为的人做官,则党风政风,可以焕然一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