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意识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7:05
摘要:开展职业指导时着重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是技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八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意识。
关键词:培养  意识  培养
引言:近年来, 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脱节、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就业稳定性差等问题一直困扰各学校,我校也不例外。我在岭南技校担任实习就业教师近一年了,在这一年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深深感受到我校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并不考虑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对于自己未来职业寄予厚望,希望找到一个既轻松又体面,既适应自己个性特长,又有较高收入的工作的是学生的普遍心态。而现实是残酷的,一旦他们的想法无法实现,便陷入苦恼之中,自信心受挫,自卑心理由此产生,甚至产生懈怠心理。 此外,下厂学生难管,难在对规范的认同;下厂学生难教,难在学习上的主动。主要表现是情绪多变,意志品质培养的自觉性不均衡;不能正确评价自我,或自高自大,或自卑自贱。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择业观念的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并保持工作的相对稳定,建立就业长效机制是我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         加强奉献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Professional Awareness)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即叫做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我校学生下厂实习以后,角色没有因此转换,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主体,对工作持得过且过的态度.他们的奉献意识相对不强,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他们的奉献意识还没有真正在心里扎根,牺牲精神和奉献意识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表现在工作中,企业的主人翁精神还不很强,视企业为家的思想还不十分明显和突出,对岗位工作不专一浮躁,缺乏开拓创新的热情和激情,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责任心,既不讲速度,也不讲质量和效率,工作任务上拈轻怕重,挑肥拣瘦,不愿意多做事,多加班,多思考,多研究,多创新,更加缺乏集体荣誉感,应当承认各种职业、岗位间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它们只是分工不同而无贵贱之分。要使学生真正领悟职业这一真谛,必须增强其无尊卑、贵在奉献意识。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强弱是决定我校学生工作稳定率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全面提高他们的无私奉献意识。
二、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古人曰,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个企业、一个职业人、市场信誉是可以用价值(金钱)来度量的(信誉度)。但于学生而言, 他们几乎视诚信道德为粪土。 “ 做老实人吃亏 ” 、“讲信用无用 ””我要自由,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等观念广泛存在;他们下厂以后,稍微不满意就”离厂”出走甚至下厂看了一眼,感觉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马上打道回府,甚至很多同学已经签订了用工合同也并不理会或考虑由此引起的后果,“诚信”对于他们的价值为零。造成这种信用危机的原因很多,其中学校教育中诚信意识培养的严重滞后是原因之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 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 这里的 “ 真 ” ,内涵是丰富的,但最根本的便是 “ 诚信 ” 。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连诚实守信这样基本的社会准则都做不到、做不好,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意义。因此,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来说,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已迫在眉睫。
三、加强素质意识的培养
素质之于人,犹如水面上的冰山之于整座冰山,原来真正浮于水面的庞然大物只不过是它的小小的角尖而已。决定人成功的不仅仅是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素质等冰山潜伏在水下的部分。
企业全体员工素质意识的总和构成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本哲理和观念,是企业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企业对自己员工的素质要求远远要比对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高且严格重要的多。品质的成熟铸就事业的成功,任何一个伟大的成功者首先都是一个伟大的“人”,要成功,首先就要学会做人,要不断地修炼自己。这就启示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能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我在参加深圳“就业指导培训班”时IBM人力资源总裁以及“深圳地铁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均重点提到这一点。而我校学生处领导也意识到了这点,积极开展了“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开展宿舍“5S”管理等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了重大的作用及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
所谓团队,“团队就是格式化。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就叫团队,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必须严格地要求,格式化地操作。”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了!
如上图所示,一个企业的员工两种想法,互相之间没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其结果就是他们的工作目标永远不能够完成。我们的学生有约 50人到俊升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实习工作,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简小姐向我反应部分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就是“顶撞领导、没有学会服从领导、服从命令,自由散漫没有学会团队合作。擅自外出受不住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不愿意配合工作、对合作的农民工嗤之以鼻”。如此可见学生是否具备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是成为职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加强对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永远不会拒绝”德才兼备”的人才!
五、加强培养竞争意识
技校学生毕业后即便有了职业岗位,也要经受就业后面临企业优化组合的严峻考验。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存在竞争,社会才能不断的自我更新,发挥潜力;只有重视竞争,才能不断前进,走在时代的前列。而整个社会的竞争意识又源于个体的竞争意识。社会竞争在于综合素质的竞争。学校应该在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真才实学的同时,注意强化学生职业竞争意识。让学生懂得竞争的含义,更应懂得竞争所需具备的素质。竞争意识的培养重在竞争氛围的营造。首先,竞争以优秀的思想道德为基础,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比竞争本身更加重要。其次,竞争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在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举办多种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兴趣和意识,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六、加强自律意识的培养
我校一直以来坚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设立”三自督察岗”,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学生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道德认知过渡到道德行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根本上校正各自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入到企业中,则是”自我控制 自我评价 自我完善”的心理机制,是要学生分清职业与业余的不同,从而在扮演职业角色时,能够克制自己的偏好,克服自己的弱点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校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最重视的素质要求.
七、加强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要求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要从传统的中庸观念中解脱出来,对新思想持开放态度,积极思考上未经检验的假设。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深厚的知识积淀,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在校期间,应特别注意科学思维的训练。主要是发散性思维方法,即从不同角度、应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 问题 。 研究新情况,揭示新规律 ,创立新思想。培养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等方法思考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再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鼓励他们打破常规。同时,加大对创新培养的投入,这对教育的长足发展是有益的。
八、学习意识
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他也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封闭的心像一池死水,永远没有机会进步。”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知识不断出现。每个人要想使自己有所成就,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意识、不断充电、吸氧、与时俱进才能保持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才有可能实践人生价值,职业生涯的成功。
终身学习: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份非同寻常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的重要观点,并指明了终身学习通过四大支柱实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也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支柱。
增加知识:在企业中增加知识的方法,有一个最重要的观念——不会就要问,不耻下问,远自孔夫子以来就是我们的美德,即使全部的人都会,只有你不会,你也要问,这样才增加自己的知识。
学会自学:只有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学习包括更新自己原有的专业知识,掌握新技能,结合各门学科知识来发展和完善自我;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有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真正成为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高技教育的始终,与专业教育紧密的结合,相互促进。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就不可能有牢固的专业思想,职业意识的培养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正好可帮助我们找到高技进行职业培养教育的最佳突破口,我们通过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这门学科的开设为基础,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培养教育,从而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毅主编.职业学习与就业指导[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詹万生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荣发主编.职业发展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