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卢梭及其《爱弥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8:37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卢梭是天才的、无畏的、伟大的的教育家。他崇尚自由、平等、自然,主张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卢梭这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开创新教育的一个里程碑。    卢梭之所以成为卢梭,我觉得除了其非凡的天才禀赋,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和奋发有为的学习志向给她的磨砺与锻造。
没有显赫的门第和出身,但却有另外一种我所特有的、换了重大代价换得的代价,即我的人所共知的厄运。有关我的议论传遍欧洲,才智之士感到震惊,善良的人为之痛心。
这是卢梭在《忏悔录》中对自己一生所作的审视和辩白。
最令我仰视的是卢梭生而丧母却不丧志,酷爱读书,甚至彻夜不眠。在长达13年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卢梭不断地披阅蒙田、拉.布鲁耶尔、培尔等人的作品,结识了年轻的唯物主义者狄德罗、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德国文学评论家格林姆等学者,又广泛涉猎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近代荷兰格劳秀斯和英国洛克等人的大量政治学著作。卢梭不仅尖锐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摧残人类心智、阻碍文化发展的罪恶,还大胆地提出了以“人的教育”为核心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资产阶级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教育蓝图。
卢梭的重要的教育学著作是《爱弥儿》,卢梭自称这部作品是构思20载、执笔3载的产物,通过描述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以自然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中关于体育、德育、智育等许多论述所蕴涵着的教育思想熠熠生辉,引起众多进步人士的欢呼。歌德称这部书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阅读《爱弥儿》而忘却了十几年定时散步的习惯;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说,“我们现在努力追求教育改进,其要点已被卢梭一语道破”。正是在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欧美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兴起了旨在解救儿童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从而使儿童真正从受压迫的教育中获得了解放。
在认真阅读卢梭及其《爱弥儿》之后,我发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第一次把儿童提升到教育的中心地位,实现了教育对象和过程主体转换。在这之前的许多论著及教育实践都是将儿童作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来看待,而教师却位居教育的中心。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方法的选定,都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他关于儿童发展的思想,揭开了教育历史发展的心篇章,从而完成了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卢梭主张,应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及个性去进行教育,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他指出: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怎么不感到愤慨,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卢梭认为,儿童必须在活动中,在生活经验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凡是儿童可以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就不要让他从书本上去学习。爱弥儿所有的功课,都是采取活动的方式,比如从日常的交际中学习文字,从游戏中学习物理,从辨别方位中学习地理,等等。卢梭指出: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强调,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自然教育。只有使儿童远离城市腐朽的文明和封建教育的影响,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接受教育,才能使儿童获得新生。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或“归于自然”,是针对专制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他这样说:
虽然是我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自然的人,但不能因此就一定要使他成为一个野蛮的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涡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卢梭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提出进行不同的教育。儿童不仅与成人不同,而且儿童本身也因年龄阶段的不同而又不同的特点。
他认为从出生到两岁是人生的第一阶段,由于他们既不能走路也不能拿东西,所以他们需要很多时间才能逐渐养成见物生情的感觉,这个阶段主要是体育教育。从两岁到12岁是人生成长的第二阶段,即儿童期。这一阶段,理性尚未发达,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这一时期主要是感官教育。从12岁到15岁是人生的第三阶段,即青年期。这一阶段,精神方面的好奇心、兴趣、注意力、智力愈来愈发展开来,这一时期主要是智育教育。从16岁到20 岁是成人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即青春期。生理上出现情欲发动,心理上渴望“他爱”,个性上出现无数的区分,这一时期的重点是道德教育。从20岁开始,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对女子的教育和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应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
在世界教育史上,卢梭不愧是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他要求教育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并对从婴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细致的描述,还按不同阶段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这是非常可贵的。当然,卢梭的教育思想并非尽善尽美的,比如,幻想脱离社会而率性发展是不恰当的;比如,对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和规划的教育内容,比较机械呆板;比如,认为女子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男子,因而把女子看作男子的附庸,这些观点也是落后的;比如,把自然人与公民截然对立起来,也过于偏执。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教育实践对其合理成分的借鉴,其中关于儿童教育的观念尤为值得参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