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战略比较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43:17
中国移动通信的两大巨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互动战略是本章的分析重点。首先,我们以联通开发CDMA网络为开场白,谈联通的战略失误。这个战略的失误影响到了其后的发展,包括收购母公司的各省移动业务,以及反击中国电信小灵通的冲击。中国移动针对联通的挑战所提出的互动战略更为稳健,因而在股价和盈利方面领先对手。CDMA是联通错误的开始
在2000年12月以前,内地CDMA的技术为军方所拥有。当时全国只有两家移动电话网络营运商——即移动及联通,两者皆以GSM为主要业务。以当时的数据看来,移动的GSM业务比联通要强。联通只有1 277万客户,市场占有率仅有22%;反之,移动的客户人数达4 513万,占市场的78%,为联通的3.53倍。
再者,移动当时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达到221港元,比联通的124.3港元高出77%。论资产回报率,移动的11.52%亦比联通的2.87%高出4倍。以上资料可充分证明,移动的GSM业务比联通的强大。从客户人数及业务收入看来,联通实在处于劣势。
2001年1月,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决定,将军队拥有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移交联通,由联通行使建设、运营和管理权,做全国性的发展。一向屈居移动之下的联通在获得新的发展项目后,平添了一个扭转局势的机会。联通打算通过CDMA网络服务,抢走移动的中高端客户。
2001年5月15日,联通宣布CDMA网络第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招标结束,与10家中外中标企业签约,合同总值121亿元人民币,而网络的建设也全面展开。联通这次公布CDMA实质的发展详情后,股价稳步上升,反映出外界对联通前景的信心。
联通于2001年6月26日,与CDMA技术设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朗讯科技公司,签署了价值4亿美元的CDMA首期工程系统设备的供货合同。市场对此亦抱乐观态度,持续看好CDMA。
到2001年12月23日,联通宣布CDMA网第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总投资额240亿元人民币,并于同年12月31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通营运。联通标榜CDMA网络的运营,将提高流动通信的质量,改善服务质量。市场都认同CDMA可增强联通的市场竞争力:联通落实营运后,股价随即上升。
总体而言,由联通获得CDMA网络,到发展工程、落实经营的一年内,投资者普遍认为CDMA前途无限,可为联通带来可观收益,市场也都一致予以看好。
可是,市场的乐观并不持久,到2002年6月,即CDMA业务运营将近半年的时候,结果发现这项新业务的上客数字很不理想。联通CDMA的上客数字于前3个月还算可以,但自2002年3月开始,数字上虽然还有上升,增长率却一直下降,由高峰的26.8%跌至5月的11.8%。再者,CDMA5月的用户人数只有78.5万户,虽然联通已把年初时定出的全年上客目标700万减至500万,不过过了半年,人数只达目标的15.6%,令人担心联通年底前很难达到目标(图2-6)。这应归咎于推广策略失误,以及CDMA手机价格偏高等因素,以致上客量未达预期目标。市场还担心联通如果强行急于在年底前达标,手段无非是降价促销或者增加手机补贴,这些都只会减少收入,加重财务负担。
此外,由于CDMA发展不济,联通在6月先后将负责CDMA业务的联通新时空总经理王颖沛调到母公司担任增值业务部的总经理,联通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李正茂调往母公司联通集团的云南分公司任总经理。把CDMA关键人物撤换的高层人事变动,加上受上客量放缓、目标难达等不利消息的影响,联通6月份的股价大泻,下跌16%,创出上市以来的最低位;多家证券公司也纷纷调低联通的投资评级,更加速了其股价的下挫。
CDMA技术的发展,是电信市场的一大突破。然而一种新的技术在推出市场后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技术本身的质量,关键在于新技术能否符合用户的需求并带来更好的服务。CDMA的失败,是由于其他非技术因素的准备不足,而并非其技术不够先进所致。
为了刺激CDMA用户的增长,联通不断增加对CDMA手机的补贴,因而加重了联通的营运负担。据统计显示,联通CDMA业务在2003年第一季度出现了2.1亿元的税前亏损,需要由其他业务(如GSM)的盈利收益去填补。因此,投资者担心,联通的手机开支大增会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这也是影响联通股价的一大负面因素。
截至2003年上半年,联通发展CDMA的累积投资金额约370亿元,但所得的回报却只有115亿元,两者相减后,可见CDMA业务严重入不敷出,共消耗了255亿元,是联通2002年利息及除税前溢利(63.03亿元)的4.06倍
(本文摘自《运作(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