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于学忠血战唐王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46:08
1942.8.20,侵华日军向位于鲁中山区的我鲁苏战区(在江苏叫苏鲁战区)发起疯狂进攻,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上将亲自指挥部队,同日寇展开激战。
唐王山、虎眉山和擂鼓山三大山头,位于鲁中沂水东北部与安丘接壤处,绵延10余公里。1942.8.12,侵华日军纠集驻胶济铁路沿线的独立第五混成旅团和独立第六混成旅团共约1.5万余人,以及汉奸张步云部5000人,妄图围歼移驻到莒县东30里坪头村的鲁苏战区总司令。
得知敌人要进攻的情报,于学忠在敌人合围之前,即率总部机关和直属部队(8801注:包括炊事班)北上,向驻在潭家秋峪一带的第51军113师靠拢。8.20凌晨,日军开始向113师驻地潭家秋峪炮击,于总部和113师师部立即组织八大处等非战斗人员向北方的唐王山一带转移。其部署是:
特务团负责掩护战区总部;
678团驻守唐王山、虎眉山与敌作战,协同特务团保卫总部;
674团驻守擂鼓山,负责牵制东、南两面之敌;
677团部署在外围,作策应和增援之用。
这三个山头由西向东排成一列,113师凭借险要山势,发挥熟悉地形和有青纱帐的掩护,与敌展开激战。
下午3时,2万敌军在10几架飞机、100余门大炮的支援下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动猛攻。敌攻击最猛烈时,山上山下一片火海、枪声炮声震耳欲聋,我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和炎炎烈日浴血苦战,阵地数次被敌攻破,又被我军死命夺回,战斗最激烈时,于学忠为激励士气,冒着枪林弹雨屹立在唐王山顶亲自指挥。激战中,于总司令的左臂被敌炮弹炸伤,经包扎后依旧镇定如常,指挥若定。
下午5时,于总部和113师师部突出重围,向东北方向“转进”,678团为掩护总部转移,坚守唐王山阵地直至夜晚才撤离。坚守擂鼓山的674团接连击退了敌军三次进攻,完成任务后也胜利突围。(8801注:于部退到八路军115师防区)
此此战斗,消灭日伪军400余人,鲁苏战区军务处长兼总部高参张庆澍少将和中校科长商彝以身殉国;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上将、鲁苏战区参谋长王敬轩中将、鲁苏战区副官长陈策中将、113师副师长潘国屏少将英勇负伤,东北军伤亡300余人。
----摘自《临沂历史上的今天》  临沂市档案馆编  中国出版社出版  定价:68元。
1940.2.7.陈光、罗荣桓发出对抱犊崮山区统战工作的指示,并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要求所属各部:“利用地主阶级内部武装割据的矛盾进行分化工作,不要纠缠于上层统战关系而阻碍群众运动的开展和深入;对东北军要密切上层联络,加强对中下级官兵的争取工作;打击其政训处的反动活动。”
2.21,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复电陈、罗,认为第115师所采取的方针是正确的,并指出:“我们的政策分两方面,对反共顽固派采取坚决反击、彻底消灭的政策;对一切尚有希望之人,采取极力争取的政策。于学忠与沈鸿烈不同,沈鸿烈属于顽固派,需在自卫原则下坚决消灭之。但在打击沈鸿烈的斗争中要注意分化其部下,争取尚有希望之分子。于学忠是尚有希望者,除对其反共政训人员应加以坚决打击外,对东北军应极力争取,至少使其采取中立态度。”
---8801按:从根本上说,沈鸿烈属于正宗东北军系统;那于学忠倒属于“庶出”。
----摘自《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抗日战争篇》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