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于谦祠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0:32

于谦祠墓(西湖全书)

作者:项文惠编

 

  • 市场价: ¥32
  • 博库价:¥ 24
  • 折扣: 75折
  • 立即节省:¥ 8 元
  • ISBN:7806337326
  • 出版社:杭州
  • 2004-10-01 第1版
  • 2004-10-01 第1次印刷
  • 开 本:32开 平装
  • 页 数:168页
类 别: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旅游  58元免运费         
内容提要    从1991年至今,杭州市对于谦祠墓进行了多次维修整治。如今,于谦祠墓已经成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的人文景观。融厚重的人文积淀与清静的山水景观于一体,于谦祠墓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首次以于谦祠墓的介绍为突破口,涉及祠墓的沿革、现状、保护开发以及有关的历史文物、文学作品、民情风俗等多项内容,集中反映了于谦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财富的这一历程。是一本既具学术性,又有知识性、可读性、图文一体、雅俗共赏的大众读物。
目录前言
一、慷慨悲歌
  1.少年时代
  2.巡抚晋豫
  3.保卫北京
  4.埋骨三台
二、沧桑岁月
三、祠墓部分
  1.前殿、厢房
  2.大殿
  3.后殿
  4.祈梦殿
  5.墓地、石兽
  6.墓道、牌坊
四、景区部分
五、文物碑刻
  1.历代遗存
  2.原有碑刻
  3.新增碑刻
  4.楹联匾额
六、挽歌不息
  1.后裔种种
  2.诗文漫话
  3.逸闻传说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导语        犹如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西湖全书》以一种散射式的描述,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定和定格切换。那清丽的群山、那喷涌的泉井、那玲珑的古塔、那精致的亭阁,就像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西湖全书》内容引人注目,题材各具特色,并都体现了雅俗共赏的特点。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于谦与西湖的关系,过去都是一些零散的文章作过介绍,这次分别以单行本形式推出,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历史上这四位名人与西湖的密切关系,既深刻地展示了西湖丰富的人文内涵,又较有可读性。《西湖龙井茶》、《灵隐寺》、《西溪》,虽社会上已有类似的选题图书,但《西湖全书》的这三本则在内容和图片上,明显更胜一筹,雅俗共赏的特色更为鲜明……
    本册为《西湖全书》之《于谦祠墓》。
前言    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作为《西湖丛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了这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西湖全书》。她和《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筑了一个蕴藏几乎全部西湖瑰宝的陈列馆,一个供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西湖的开放型阅览室。如果说《西湖通史》是一部叙述几千年西湖历史踪迹的大气磅礴的巨片,《西湖文献集成》是一部全景式立体演绎西湖景物的引人人胜的连续剧,《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我们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恣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颦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献集成》外,没有《西湖全书》这样一种散射式的描述,西湖的风姿、西湖的风韵,乃至西湖的风骨、西湖的风流,是很难想像会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所以,无论是六桥花柳,还是三竺云岚;无论是灵隐古刹,还是岳王祠庙;无论是汩汩清泉,还是巍巍宝塔;无论是龙井的茶韵,还是曲院的荷香,以及飞来峰的造像、岁寒岩的碑刻,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的湖畔杖履,北山街、杨公堤、文澜阁的历史呼唤,西冷印社、胡庆余堂,诗词曲赋、花木园林,尘封久远的老照片、容光焕发的新景区,风俗、佳肴、织锦、书画……凡是西湖的沧桑,凡是西湖的传说,凡是西湖的风光,凡是西湖的人文,无不是我们搜罗编撰的对象,无不是我们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西湖全书》目前暂定50个选题,正陆续组织撰写付梓。虽然我们自认为已勤勉努力,但这套丛书是否已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初衷,还得恳请读者们多提宝贵意见。西湖美的探索、西湖文化的追寻,是要求人们献上毕生精力的,是个弥久常新的课题。我们当继续焚膏继晷,裨使这套丛书编辑得更好。
    是为序。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3,保卫北京
    印象中,明朝的北方边境从未安宁过,胡服骑射时时南下骚扰,朱元璋不得不增筑墩堡,巩固长城;永乐大帝五次亲征漠北,最后竞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东南)。打打谈谈,和平中潜伏着战争的危机。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刺首领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向内地骚扰,来势凶猛,大同守军出战失利,塞外城堡大多陷落。边报传到京师,王振以“立不世之功”怂恿英宗率五十余万人马御驾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壁等“力言六师不宜轻出”,“上皆不纳”,“仓促就道”,结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遇瓦剌铁骑,明军仓促应战,难敌瓦剌铁骑呼啸蹂阵而人,“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责矢被体如猬”。五十余万人马“死伤过半”,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垫、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等五十余名朝廷重臣战死。英宗偏信王振,自食其果,成了瓦剌也先的阶下囚。王振亦死,但有两种说法:一说死于乱军之中:一说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锤打死,说:“吾为天下诛此贼!”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自此,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
    皇帝被俘,这还了得!朝野上下一片惊惶,就好比塌了天。当时,明朝精骑劲旅尽丧土木,京城空虚,疲卒赢马不足十万,带甲能战者十不存一,“群臣聚哭于朝,不知所为”,翰林侍讲徐理(后改名徐有贞)急忙跳将出来,说道:“臣夜观天象,稽考历数,北京天命已去,只有迁都南京,方可保无虞。”话音未落,便听到一声狮吼般的怒喝:“谁说往南逃,就斩了谁!”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以兵部左侍郎代理部事身份参加朝议的于谦,只见于谦出班大声抗言:“京师,乃天下根本,宗庙、社稷、陵寝、百官、万姓、币藏、仓储都集中在这里。在这国家危难的非常时期,如果京师一动,人心便散了,大势便去了。难道你们忘了当年宋王朝南渡的历史教训了吗?”于谦的正确意见,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的大力支持,也令本已六神无主的□王朱祁钰刮目相看,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并把战守的重任托付给了于谦。
    于谦临危受命,升任兵部尚书,毅然挑起了挽狂澜于既倒、救国家于危难的重任。
    第一,清除阉党,刷新内政。祁钰登临午门代理朝政,群臣奏请明正王振祸国之罪,族诛王振,没收财产,以雪民愤而励士气。王振的党羽锦衣卫指挥马顺叱骂喝逐,给事中王□奋起抓住了马顺的头发,咬他脸上的肉,怒斥道:“你从前助王振作恶多端,凶威不小,今天国家如此危急,还敢如此放肆?”群臣一哄而上,立时击毙马顺,并向祁钰索要王振的党徒宦官毛贵、王长随。看到事情紧急,太监金英就把毛、王从宫门的缝隙中推出,二人也立刻被群臣打死。众人纷纷唾骂,一时“朝班大乱”。祁钰非常害怕,起身想退避回宫里,于谦“排众直前”,一把拽住祁钰的袍袖,叩请祁钰宣告:“顺罪当死,其他众人不论。”又请抄灭王振一族,以慰人心。□王于是下令斩杀王振家族,“籍其家,得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珊瑚树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他珍玩无算”,统统没入国库,用以抚恤阵亡将士及作军需之用。此事突发于仓促问,多亏于谦当机立断,处理得当,使混乱的局势很快安定下来。于谦步出左掖门时,立即被群臣围了起来,交口称颂,年逾七十的吏部尚书王直上前握住了于谦的手,说:“今日之事,变起仓促,幸亏于公镇定,上下皆安,否则,像我这样的老朽,就是有一百个,又有何用。”经过一番打击,王振同党的势力为之敛迹,正气得到了伸张。
    第二,社稷为重,拥立景帝。于谦感到:要保卫北京,要保卫大明王朝,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行使皇帝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没有皇帝,朝堂之事就无人拍板定音,边关镇将也不敢组织抵抗。□王祁钰既无皇帝之名,更无皇帝之权,遇事畏头缩尾。而太子才两岁,不能正位理朝视政。有了皇帝,才可以稳定政局;有了皇帝,才可以组织抵抗;有了皇帝,英宗就失去了价值。于谦遂召集群臣合议了一个奏疏,呈给太后,力请祁钰当政,称:“‘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早定大计,以安社稷。”祁钰惊让再三,避居□王第宅,并厉声说:“皇太子在,卿等何敢乱法?”群臣不敢再言。于谦正色道:臣等诚忧国家,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祁钰这才接受了群臣的奏请,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在即位诏书中,他详细解释了自己万不得已、被迫为帝的苦衷,并遥尊英宗祁镇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这样,英宗已没了奇货可居的价值,面对把英宗当作人质的瓦剌军,于谦毫不迟疑地派人宣布:你吓不倒我们,“社稷为重君为轻”,我们已另立国君了。  P13-17 [点击隐藏更多内容...]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于谦祠墓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 西湖龙井茶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巴金与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博览会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之堤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美景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地名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小品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风俗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史话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游艺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游船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传说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书法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之谜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匾额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织锦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纸币西湖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绘画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名人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别墅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楹联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西湖造像 宁波学研究→他山之石→西湖学→西湖全书→高僧与西湖